解读香港电影剖析PPT课件
香-港-电-影

东方不败——林青霞《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林青霞的东方不败绝对前无古人,后也 不会再有来者,就像发哥的“小马哥”,是港片永远无法复制的传奇。她演 的东方不败不但迷倒了李连杰令演的狐冲,而且颠倒了终生的我们,林青霞 饰演的东方不败三分似男,七分似女,邪气凛然,正气不侵,英姿飒爽,美 得不可方物,是男是女,谁又在乎呢?可以说林青霞将毕生演技表现的淋漓 尽致,幸甚,幸甚,这还应多感谢老怪的慧眼识人!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50-60年代
· 粤语片 · 动作片 邵氏一家独大
成熟时期
胡金铨&张彻
胡金铨
张彻
70-90年代
武打片热潮
吴宇森的暴力美学
英雄本色
徐克的天马行空
新龙门客栈
东方不败
周星驰的异军突起
新世纪至今 后港片时代
· 好莱坞大片的大举侵入
· 盗版盛行 · 电影工作者青黄不接
杜琪峰
王家卫
王晶
“黑帮警匪” 杜琪峰
金镶玉也许不是张曼玉演技的巅峰,但却绝对是她最为深入人 心的角色,张曼玉以龙门客栈的老板娘金镶玉一角再次昭示世 人:她是香港最伟大的女演员,无论什么角色,她都能驾熟就 轻,确实,她将金镶玉的泼辣,风骚,敢爱敢恨演的入骨三分。 给观众留下了一抹最美好的回忆。
小倩——王祖贤《倩女幽魂》
王祖贤为我们奉献了史上最美丽动人的女鬼形象,那一绺 被风轻轻撩起的发丝,那一抹浅浅的笑容,那一丝淡淡哀 怨的眼神,永远忘不了,许久后的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 一个不经意的回眸,也许,小倩就会浮现在你的眼前,久 久散之不去。
“都市感受性”的影像表述者:王家卫
喜剧导演:王晶
1955年5月3日,王晶出生于香港,中学 时代就读于香港培正中学,大学时期为 香港中文大学高材生,尤其擅长编剧, 亦为香港电视电影界编剧。在大学期间 他已于无线电视任电视编剧,为《欢乐 今宵》撰稿[3] 。
《小倩》赏析

《小倩》赏析
六、美术风格
1、造型设计: 《小倩》在人物造型上下了极大的功夫,追求传统中有
新意,体现一定的时代性。为了让影片呈现一定的现代感, 在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上,强化了现代特征。人物造型追 求可爱,人物普遍年轻化,人物造型很符合人物的性格特 征。
动作设计不同于迪斯尼的动作美学,富有弹性,而是 强调了流畅与节奏感。动态设计非常具有张力,尤其是片 中武打动作设计, 2、场景设计与数码技术的应用:
《小倩》赏析
(3)精彩特技
徐克电影好看的主要因素是技术上的创新,对电影特 技的迷恋,让他的电影花样不断的翻新,总会给观众 带来视觉上的震撼。而在本片中,徐克强化了视觉上 的冲击,三维的场景、大量的特技镜头扑面而来,应 接不暇,大大增加了影片的丰富性和观赏性。
《小倩》赏析
四、文化特征
后现代拼盘 后现代电影,常用无厘头的对白、模式化的故事情节、
《小倩》赏析
(2)搞笑无厘头
搞笑是香港娱乐电影的杀手锏,而在徐克电影的指导 中,搞笑一直是他的拿手好戏。影片《小倩》也成功 地融入了香港电影的喜剧色彩,而且更上一层楼。动 画片中白云、十方师徒出场,十方的介绍;“灵位牌” 移动电话;道神道机器人;鬼界的红绿灯;黑山老妖 的精彩独白等等。影片处处闪现一些无厘头的内容, 增强了影片的娱乐性,同时又有了票房。
影片运用了很多后现代的表现手法来进行重新定位包装, 充分发挥了动画电影的特性,创造出新奇诡异的视觉空 间。
三个特点:
《小倩》赏析
(1)老曲新唱
《聊斋志异》是一本专门讲鬼故事的书,作为清代, 是一本中国短片鬼故事的集锦。
将原著的几个要素和香港电影的风格有机的结合,同 时大量引入了许多现代人的观念,变成了一个迎合现 代观众口味的“摩登”鬼故事。动画片中小倩居住的 鬼城不再阴森恐怖,而是非常热闹繁荣的不夜城;群 鬼晚上的吃喝玩乐;飞来飞去TAXI的轿子,鬼界的红 绿灯,疯狂迷恋鬼偶像的演唱会;树精姥姥要吸阳气 是为了青春常驻等等,都合乎现代人的价值观。即便 是正义化身的捉鬼人之间的斗争,也会带来了一些徐 克电影贯有的隐喻。
香港电影概论

香港电影概论素有东方好莱坞美誉的香港电影是中国电影中最具有世界影响力和产业渗透力的重要分支,而香港电影歌曲作为香港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电影中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烘托环境,推进故事,同时歌曲与画面的玩美结合,使得电影产生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而电影与歌曲的交相辉映,使得一些经典电影歌曲不仅传唱至今,其影响力有时甚至远远超过影片本身。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后期,香港电影中的电影歌曲不仅创造了香港电影歌曲流行歌曲的辉煌时代,一大批流传至今仍传唱不息的经典作品也使得香港一批年轻歌手通过演唱影片主题曲而迅速走红,其中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伴随着人们度过人生中最青春最黄金的年华,今天我们将通过两期节目为您一一细数香港影坛二十载的流行歌曲,让我们一起在歌曲和影像这两杯浓烈而醇香的美酒中去畅饮二十年风华果实的甘甜。
前传50--60年代早在1949年底到1966年,香港电影业就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香港电影突出的格局是粤语片和国语片并行发展,不仅创作数量急剧增加,年产200多部影片的惊人数字在香港电影史上空前绝后,早期的香港粤语片中,真正意义上的粤语歌很少,出现的粤语演唱的歌曲多由粤剧腔改编而成,这部拍摄于1949年的影片《黄飞鸿》中的主题曲《男儿当自强》就是吸收了广东粤剧和其它广东音乐的因素,采用了六声的羽调式,激昂高亢,充满豪情,歌词节奏鲜明,铿锵有力,琅琅上口,入木三分地展现了黄飞鸿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英雄气概和凛然正气,这首主题曲也一直成为了黄飞鸿系列的主要标志,无论演员和导演如何更替,唱法和配器怎样改变,主旋律和歌词却始终不改。
20世纪中期,随着内地戏曲片《天仙配》在香港上映,曲调优美,歌词丰富的传统戏流行香江,导演李翰祥在1958年执导了黄梅调电影《貂蝉》,之后又以《江山美人》和舞台戏剧片《梁山伯和祝英台》掀起了中国传统剧目搬上银幕的高潮。
舞台戏剧片《梁山伯和祝英台》借鉴了同名越剧和国外音乐剧,全部音乐采用的是安徽地方戏曲黄梅戏的曲调,在那个大陆与香港,台湾相对隔绝的年代,这部影片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形式,尤其是优美婉转的音乐都引起无数观众的深深思乡之情,因此,这部舞台戏剧片受到观众狂热的欢迎,《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成功,更是掀起了香港长达二十年的黄梅调热潮。
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人们习惯把它称之为港片,特别 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只要一提港片,给 人的感觉就和现在看好莱坞大片一样,虽然 得租录像带,虽然画面的质量不好,但是谁 会在意这些呢,在那个年代,看港片就是一 种时髦,香港电影,曾经为我们描绘出了一 幅幅侠义豪情的江湖世界,也曾让我们痴迷 与功夫片里那些绝世的武功和警匪片里那些 枪林弹雨的场面,甚至许多音乐和台词,都 成了我们许多人心中的经典记忆。
梁朝伟,巨蟹的闷、 骚、潮湿。他最大的 魅力就是湿乎乎的, 夹缠不清的暧昧,特 别在王家卫的电影中。 他的深情眼神来自, 高眉骨,大眼眶,大 眼珠。配上结构鲜明 却柔和的轮廓。在结 构鲜明之下,五官极 舒展,于是深情也有, 攻击性却消失了,添 上浓浓的绅士感及信 赖感。
动作电影
吴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于广州,导演、 编剧、监制、演员。1951年,吴宇森从广 州移居到香港。1973年,执导首部电影 《铁汉柔情》,正式开始其导演生涯。 1977年,执导并编剧了喜剧电影《发钱 寒》,之后以喜剧电影为发展主线。1984 年,吴宇森赴台湾发展。1986年,他返回 香港后执导了枪战电影《英雄本色》,该 片获得了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 奖,同时也奠定了吴宇森暴力美学的电影 风格。1990年凭借《喋血双雄》获得第9 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1993年赴 美国好莱坞发展。1997年凭借电影《变脸》 获得全美华裔艺术基金会颁发的金环奖。 2000年执导动作电影《碟中谍2》。2002 年,吴宇森成为第一位在好莱坞星光大道 留下手印的华人导演。
有一种电影叫香港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 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 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 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你 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刺下去吧, 不用在犹豫了!如果上天能 给我一次再来一次的机会, 我会对哪个女孩说三个字: 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 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 万年!
香港电影北上现象剖析

象。
妙林寺 >的 成功催生 了香港内 地合拍片 的热潮, 之后徐小 明的 休棉迦澍和华山的‘少林寺俗家弟y-) 都取得了成功,并培养出了
无归。北上的香港电影人要想在内地获得成功必须要有面对一切可能遇 到之困 难的思想准 备。
首要的困难是制作方式的矛盾,众所周知港片的一大特色是善于
于荣光等内地动作片明星。九十年代初,徐克掀起了新武侠片热潮, 惭龙门客}努和横飞淘l 系列屡次刷新两岸票房纪录,内地电影大
台湾市场的不断失势和本土票房的持续低迷使香港电影人开始思索港片
情携手一同创办色情杂志的励志故事,由于尺度过火无法通过内地电影
的未来。内忧外患之时,他们开始寄希望于中国内地这个尚待开发且有
局的审查,最终竞生拉硬扯重新剪辑成了扫黄打非的警匪故事,后来仓
,着无限潜力的市场。然而大量急功近利的粗制滥造之作在搅乱了市场的
显然缺乏对内地年轻人生活状态的基本认知,票房自然是惨淡收场。另 一个不幸案例是吴镇宇执导的健景分,影片题材紧扣山寨这一内地网 络热点,又选取了广受欢迎的武侠片作为外壳,然而吴镇宇并没有抓住 山寨精神的内核,只山寨了形而没有山寨到神,于是反而遭致了内地观
强和麦兆辉合导,主要出资方为内地的几家电影公司;G瞻龙:ey o凤>由
的。
之地居然是长城,最后再到坝上草原,这位以编剧功力见长的香港导演
香港电影人纷纷北上创办公司、成立电影工作室,或者加入内地
电影公司、与内地电影公司合作拍摄影片等在零九年逐渐成为一种趋
势。以三部最具代表性的成功作品为例, 什月围j 扮出自陈可 辛在内 地与保利博纳合作成立的“人人电影”; 锄听 风云>由香港 导演庄 文
青春,在成为香港年度国产片票房冠军的同时也在内地获得了不俗的票
香港电影分析

【香港电影分析】什么样的影片分析是好的影片分析?进入电影的方式《电影的读解》是一门关于电影的课程。
但它并不是一门严密的、系统的关于电影艺术的概论,更不是一门电影美学课程,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门电影艺术的入门课程。
称它为入门,一方面是作为主讲者的我还谈不上对电影艺术有很高深的研究,另一方面是作为听课者的大家也是初次接触。
这门课将主要通过对电影的一些基本艺术问题的介绍,结合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评价,来达到提高电影艺术欣赏水平的目的。
希望能在这方面给大家一些印象,一些启发,使有兴趣者可以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去发展自己和提高自己。
一、认识电影进入当代社会以来,看电影已经成了一般人,特别是文科大学生的普通经验了。
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文化程度高低,都喜欢看电影,而且都会看电影。
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电影有一般文学与艺术样式所没有的直观性与生活实感。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曾说过,电影从静止到运动,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它所发展出来的正是还原生活的能力,与生活真实的距离正在缩小仍至消失。
特别是电脑时代,甚至可以复制出无法再现的一些景观,如过去与未来的世界。
而进入跨国资本主义时期——后现代,一方面是全球化的步伐正在加快,而文化的融合已是经济的融合之后不可阻挡的前景。
在这种情况下,电影是最具有全球性的一种艺术形式,詹姆逊就把电影看作是后现代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是由于电视与电脑的出现,从人类文化的发展来看,图像的时代正在取代文字的时代,而电影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
所以它的大众性,大众化才可以有如此高的程度,而一部《泰坦尼克号》也才有可能风靡全球。
但是电影的魅力除了直观性之外,一般人却不大注意到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仪式对观众的潜在影响。
足以为证的是:去电影院里看一部电影,和在家里从电视上去看同一部电影其审美的效果是很不相同的。
原因就在于,除了故事的层面之外,在电影院里看电影还是一种文化的参与,一种仪式的参与。
这就意味着,作为放映电影的场所——电影院,对于电影成为一种艺术而言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香港电影

喜剧片,动作片、警匪片、黑帮片、卧底片、
武侠片、文艺片
特 征
1、赶时间:领衔主演的明星身兼几个片约。 2、飞纸仔:导演开拍前只有故事大纲,开机后 只能等编剧把当天要拍的剧本传过来。程小 东《倩女幽魂》、刘伟强《古惑仔》。 3、第二组制度:香港武术指导经验丰富,如王 晶只专注拍文戏,枪战武打追逐撞车的场面 交由动作指导全权负责,一部普通的商业片 用十几天就能完成。
香 港 电 影
香 港 电 影
香港电影是话,亦包 括粤语及其他语言。香港地区是第三大电影 工业基地(仅次于好莱坞和宝莱坞)和第二 大电影出口地(仅次于美国)。
香 港 电 影
香港电影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 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香港电 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
介绍电影PPT课件

他把张彻电影的特点传承下来,把刀剑片改变成了枪战片。《英雄本色》 把枪战的方式发扬光大,代表了香港电影枪战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枪 战片的最高成就。
此片成为当年度最卖座的的电影,周润发在此片中充分展现了他优秀 的表演魅力。影片成功地将江湖兄弟情与亲生兄弟情的矛盾集结在一起, 体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挫折、失败、忏悔和报复,通过这些人际关系的冲 突,影片通过成功的煽情手法使影片更具观赏性。该片掀起了一股"英雄 片狂潮",对香港电影的发展有比较重要的影响。此片获第6届香港电影金 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奖,获第2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等多项
.
31
国外电影广告在美国和英国的电影 广告中,有这样八种标记:
美国: X——禁止未成年者观看的影片。 G——所有观众可看片。 R—— 17岁以下禁止观看。 PG —— 一般观众可看。
英国 U——内容正派片。 A—— 一般观众可看片。 X——18岁以下青少年禁看片。 AA——少年儿童禁看的凶杀片。
.
11?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圣乔治奖?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东京大奖?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金字塔奖?捷克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水晶球奖?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大奖12台湾金马奖香港金像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长春电影节中国珠海电影节中国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台北电影节13action动作片一贯以精彩的打斗场景而闻名充满了让人心跳加快的情节看动作类型片的时候人的肾上腺素往往会飙升获得一种力学的观影感14magicfilm魔幻电影那种充满了想象力的与现实不切合的电影被称之为魔幻电影现在的科幻片并不只是局限于神话传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后香港电影顶梁柱 刘德华
60后香港电影顶梁柱 黄秋生
60后香港电影顶梁柱 张学友
60后香港电影顶梁柱 吴镇宇
60后香港电影顶梁柱 周星驰
60后香港电影顶梁柱 梁朝伟
60后香港电影顶梁柱 李连杰
60后香港电影顶梁柱 甄子丹
60后香港电影顶梁柱 刘青云
60后香港电影顶梁柱 郭富城
70后香港电影力量 古天乐
70后香港电影力量 吴彦祖
70后香港电影力量 陈奕迅
70后香港电影力量 谢霆锋
70后香港电影力量 陈冠希
70后香港电影力量 余文乐
香港本土文化电影逐渐消失 集体北上内地电影市场活跃以后,主因是有 了合拍片制度后,香港导演为迁就内地庞大市场、尤其是北方市场而弃 港产片的特色。内地市场分南方和北方,南方地近香港,文化背景相近; 北方则以普通话为主,对香港文化不太了解。不少香港无人不识的视帝 视后在北方并无人气,南北市场不接轨,所以地道的香港文化、俚语会 令北方观众一头雾水。为了整个内地市场,香港导演唯有自绝皇牌杀招, 结果在合拍片初期的揣摩阶段,作品变得不伦不类,口碑票房不济,令 人质疑香港制作水准。内地的电影制作又已成熟起来,票房动辄上亿, 香港制作地位动摇。加上,港星接拍内地电影初期,因普通话不灵光, 增加制作时间和成本,内地明星又纷纷上位,压缩港星生存空间。香港 市场萎缩,娱乐公司都不愿投资在新人身上,更将发展阵地转到内地, 半放弃本地市场。香港本土媒体的恶意炒作 抹黑打压
有导演认为,“人才断层”是演艺圈不可违背的规律,任 何时代和地域,都有这样的情况。大牌导演固定的班底与 市场导向的双重作用下,很多演员轮不上主演,成了他们 眼前的困境。近年来港产电影的“演员格局”如果是大制 作,就“影帝全上”,比如《无间道》系。而王家卫的电 影,男主角基本是梁朝伟。周星驰的电影,现在多是用内 地演员了。杜琪峰偏爱用刘德华、刘青云、古天乐、任达 华。
香港青年电影人注重得奖多过票房
王晶表示:“香港演员北上内地发展不是造成这个问题的主 要原因,不止是演员,就连中青年导演也是有这个问题。现 在有的年轻导演太看重拿奖,所以避开拍摄商业片,这也有 弊端。”
香港国际影展就曾公布出由参展商买家投票选出的最具票 房价值的香港男女演员,男演员中,刘青云、张家辉、古 天乐都名列前茅。对于这样的状况,由演员转型当导演的 冯德伦就表示,港产片“选角套路”跟市场有最直接的关 系,“如果观众就愿意掏钱看这几个明星主演的戏,那也 没法子。”而且没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就不能保证电影卖 座,收不回成本,也意味着没有人愿意投资,作为电影工 业化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演员的价值有无可替代性。大牌 演员大牌导演形成特定组合 都是“老+老”
导演尔冬升就说:“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演员是吴彦祖、陈奕 迅,但像余文乐和陈冠希这一代,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角 色也很受限制。”而曾令香港电影引以为傲的警匪片,如今 已形成男演员界的“铁三角”,刘青云、张家辉、古天乐轮 流坐庄,两人主演就叫“双雄电影”,三人齐发便称“三核 时代”,现在这里面又加上了梁家辉和郭富城的“寒战”一 派。
50后香港顶梁柱 洪金宝
50后香港顶梁柱 成龙
50后香港顶梁柱 周润发
50后香港顶梁柱 任达华
50后香港顶梁柱 梁家辉
Hale Waihona Puke 而60后是现在整个男演员群体中人数最多的,他们现 在仍然活跃在荧幕上,更是影片的实力担当,也是票 房的主要来源,这里面以刘德华1961年(三次金像奖 影帝),黄秋生1961年(二次金像奖影帝),张学友 1961年,吴镇宇1961年,周星驰1962年,梁朝伟是 1962年(四次金像奖影帝),李连杰1963年,甄子 丹1963年,刘青云1964年(二次金像奖影帝),郭 富城是1965年,黎明1966年,张家辉1967年(二次 金像奖影帝)为主。
屋漏逢夜雨,香港本地媒体出现“毒手”,以 抹黑、炒作、写臭艺人,隐善扬假恶做卖点, 哪个新人初露头角马上用“毒笔”棒打,令新 人未站稳已被破坏形象,吓怕外地娱乐商,不 敢起用香港艺人。如果有良心的传媒多些,未 必能扭转残局,但起码是个有力的支持。
香港电视业人才青黄不接直接给电影断了血现在香港电影明 星,基本都是从电视台出来的,尤其是tvb。拍了一定的电视 剧积攒人气后转入大荧幕,这成了男演员成明的基本套路, 这里面最后一个从tvb走出来的就是古天乐,而现在乐都是40 多了。一般的电影人男一号都是30多、40岁,这种男人最高 峰的年纪,但现在很多香港电影人、明星再过都是50岁上下 了,都是做人家老爸的年纪了,还要再图上厚厚的粉跟20多 岁的姑娘谈恋爱。现在tvb男演员中还没有一个真的可以找出 来做男一号的,林峰虽然也演过一些电影,但都是配角,个 人也没有票房号召力。
80后男演员去哪了
深度解读香港电影 没落原因。
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没落都是有预兆和原因的, 这个道理同样也适应在娱乐圈,都说没有永远都红 的明星,再当红的明星也总有陨落无光的时候,而 明星又是撑起娱乐圈的主要支柱。
现在看一部电影主演不是“伟仔”、“华仔”、“辉仔”等,近 年来上映的30多部港产警匪片,也几乎是铁三角“轮流坐庄”。
60后香港电影顶梁柱 黎明
60后香港电影顶梁柱 张家辉
70后的现状和60后差不多,由于更为年轻一些,所以拍摄的影 片较60后也多一些,也是影片实力和票房的主要保障,这里面 主要以古天乐1970年,吴彦祖1974年,陈奕迅1974年为代表。 而作为现在最应该担起真个香港影坛的80、90后年轻演员则出 现了断档,除了谢霆锋1980年,陈冠希1980年(虽然这位已经 自毁前程了),余文乐1981年这三位,大家现在能叫出名字的 男演员基本是没有的,现在本该是他们演绎的黄金年龄,可是 真正靠自己担任主演的电影还是不多,要么是几个人拼盘合演, 要么就是大绿叶,就算是主演也多以小成本或文艺爱情片为主, 机会还是不多这也是造成现在香港影坛没落的主要原因——没 有机会和空间。
香港中生代演员断层现象严重,已然成为不争的 事实,影评人文隽曾说,“香港电影缺少接班 人。”在香港男演员中,50后的现在基本都是半 退休状态,要么是退居幕后,要么只是单纯的以 客串为主,还能带来一定的票房,这里面以洪金 宝1952年(二次金像奖影帝),成龙1954年,周 润发1955年(三次金像奖影帝),任达华1955年, 梁家辉1958年(四次金像奖影帝)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