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及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及改善

摘要:高校师生关系总体是融洽的,但不容否认,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方面,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并对如何改善师生关系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师生关系;现状;改善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师生关系则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它是师生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贯穿了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师生活动的各方面,它的建立以教与学双方的需要为基础,以师生交往为条件,以“尊师爱生”的感情为纽带,是校园文化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表现。

一、高校师生关系

高校师生关系则主要表现为高校师生间的直接交往和相互联系。从不同层面区分,高校师生关系体现为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和道德关系。

教育关系指的是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相关教学任务而建立起的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是最基本的师生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良好的教育关系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在课堂中的共同探讨;师生间畅通的沟通;教师对学生首创精神的肯定并关注学生的新观点对自身的启迪。

情感关系。师生间的情感关系对教学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支持、鼓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会因学生的尊重、爱戴更加热爱并专注于教学事业。良好的情感关系会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关系体现为:师生关系的亲近;教师真诚对待学生,学生愿意与教师沟通;遇到困难,学生愿意向教师寻求帮助。

道德关系。高校教师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还会对其产生思想及人格上的影响。高校师生的道德关系指的是教育过程中双方都应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关系。

二、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

目前来看,高校的师生关系总体是融洽的。但不容忽视,师生关系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如:

师生关系淡漠,无交流或交流甚少。大学不同于中小学,任课教师与学生见面机会甚少,不少教师与学生的见面仅限于课堂,课后基本无接触或接触甚少,这本就不利于双方感情的建立及交流。而不少教师存在完成任务心态,或因职业

倦怠,上课马虎了事。而目前的大学课堂学生不认真听课,玩手机,说话,做其他事情的现象也很普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及对学生的看法,阻碍了双方的交流。

师生关系的功利性。师生关系本应是直接的,单纯的,但现在的高校里,师生关系也带上了利益色彩。部分学生平时与教师接近机会不多,但到了某些特殊时刻,如为入党、拿奖学金、通过考试等刻意跟老师拉近关系。另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对专业课教师与公共课教师的态度也有所区别。

学生对教师的诸多不满意。部分教师本身知识不渊博,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实用性不强,不能吸引学生。另教师工作量过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教学水平的提高。一些高校的新开专业,教师人数紧张,甚至出现一位教师任数门课的现象。目前不少高校都把评职称与教师的学历及科研成果挂钩,而不注重教师的教学水平。而职称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收入,不少教师为了学历与职称,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读学位,写文章,拿课题。真正用于研究教学的时间少之又少,不少教师的职称评上去了,但其本人的教学水平与之并不对称,“高学历高职称低教学”的现象在高校并不罕见。

三、改善高校师生关系的对策

研究表明,在教学交往中,教师的水平、作风、个人魅力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师生关系。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改善高校师生关系。

教师应积极转变心态,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不应把自己置于学生之上,而应与学生保持平等关系,树立服务意识。

提高专业素养,改善教学方法,创建良好的教学气氛。学生不爱听课,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授课者的教师不应一味把责任推到学生方面,要从自身寻找原因,“打铁还需自身硬”。学识渊博,专业水平高,授课方法恰当的教师自然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及欢迎。教师应尊重教学规律,遵循教学的科学性,及时了解学科动态,能随时把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水平反映在相关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应带有探索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教师展开讨论。不歧视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思想教育,学习辅导。了解学生特点,注意因人施教。

教书同时不忘育人。学习自然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不是唯一任务。高校的学生在年龄上已经成人,但毕竟阅历不足,经验有限,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自我管理、自我促进等方面的能力也极为有限,作为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学业的进步,还应加强其他方面的教育,以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加强理解和沟通,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不持偏见,真诚听取学生意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敏锐体察学生的困难、情感、需要和心理状态,同时通过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理解自身要求。

参考文献:

[1]吴非(1980—),女,重庆荣昌人,助教,从事教学及文学研究。

[2]谢安邦主编,《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张大均主编,《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曾毅:《关于高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黑龙江教育》,2009 年21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