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中国经济学教育的本土化

合集下载

中国管理学“本土化”探源

中国管理学“本土化”探源

中国管理学“本土化”探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管理学领域一直在积极探索“本土化”路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面临着不适用的挑战,需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文化特点进行深度调整和改造,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探讨中国管理学“本土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轨迹。

一、新中国管理学的起步二、外来管理理论的传播和应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逐渐与国际接轨,国外管理理论和方法被引进到中国。

西方的管理理论和模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的管理学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并成为中国管理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参考。

这些外来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引入,为中国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丰富了中国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拓宽了思路和视野。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管理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在中国的实践中出现了局限性,无法完全适应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文化环境。

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强调市场经济和竞争导向,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自身的特点,需要更加符合国情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中国的管理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与西方管理理论相违背的文化因素,比如中国文化中的“关系”观念、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关系等,这些因素也影响着管理学的本土化发展。

四、中国管理学“本土化”的实践探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管理学界开始了积极的本土化探索,致力于将国外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重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学理论和方法。

各种学术会议、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层出不穷,中外专家学者的合作交流不断加强,一大批高水平的本土化管理学研究成果相继问世。

这些成果为中国管理学的本土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中国管理学本土化的路径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在进行本土化探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管理学的特殊性,不能一味地追求“中国化”而忽略了管理学的本质和普世价值。

我们也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使之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的统一化、本土化和情境化

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的统一化、本土化和情境化

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的统一化、本土化和情境化孔庆洋【摘要】Econometrics is a difficult subject for the students in business school and its teaching is very demanding, because the theory is divorcing from the practice and the case teaching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do not cope with each other, one outweighing the other. The case teaching have fragments while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is often stylized. The core of the case teaching is unification, lo-calization and contextualization. On the premise of integrating case teaching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they support each other and com-plete each other.%计量经济学是财经类学生较难掌握的学科,课程教学难度相对较大。

理论教学和应用教学脱节,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顾此失彼。

案例教学存在碎片化现象,实验教学经常陷入程式化。

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案例的统一化、本土化和情境化。

案例和实验教学在统一化的前提下,相互支持,互为补充。

【期刊名称】《铜陵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页(P121-123)【关键词】案例教学;实验教学;本土化【作者】孔庆洋【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 24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一、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地位、困境与定位(一)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以回归分析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领域,是经济学类各专业的8门核心课程之一。

论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

论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

论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
殷德生
【期刊名称】《财经问题研究》
【年(卷),期】2000(000)001
【摘要】纵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历史变迁,理论创新才是中国经济学的灵魂,实现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必须解决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国际化和规范化问题。

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学研究应从本土问题着手,而其走向国际化的突破口在于将中国制度分析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重构发展经济学。

同时中国经济学要求建立一个良性的理论创新、接受、修正、摒弃的规范化机制。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殷德生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上海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O
【相关文献】
1.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现代化 [J], 郑云
2.中国经济学教育创新探析——基于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视角 [J], 王文臣;郑云;王艳
3.批判与分析: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学部委员程恩富教授 [J], 杨莘
4.中国经济学现代化视域下数学的推动作用 [J], 陈义政
5.什么才是正确的中国经济学现代化发展道路——关于孙立冰质疑文章存在的理论逻辑问题 [J], 张兴祥;王艺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济发展的经济学教育与人才培养

经济发展的经济学教育与人才培养

经济发展的经济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学教育和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经济学教育的重要性、人才培养的途径以及经济学教育与人才培养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经济学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学教育是培养和造就经济学人才的重要手段。

经济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其对经济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经济学教育中,学生将接触到各种国内外的经济案例和经济模型,了解经济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这种培养的过程使学生具备了分析复杂经济情况和提出对策的能力,为其将来在经济领域中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人才培养的途径为了培养优秀的经济学人才,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和完善经济学教育体系。

在高等教育阶段,应该设立经济学专业,并且开设与经济相关的各类课程,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等。

此外,还可以开设一些专业选修课程,如金融学、国际贸易等,以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并不足以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复杂问题。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参观企业、参与调研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和学科竞赛。

学术研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设立学生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科竞赛,如经济学竞赛、模拟投资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和交流学习的机会。

三、经济学教育与人才培养之间的联系经济学教育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首先,经济学教育为人才培养提供了知识和理论基础。

学生在经济学教育中学习到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为其将来在经济领域中的工作提供了基础。

没有经济学教育的支持,很难培养出掌握经济学知识和能够应对复杂经济情况的人才。

基于应用型本科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本土化的研究

基于应用型本科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本土化的研究

基于应用型本科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本土化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教学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本土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有关西方经济学的课程,但很多教学内容仍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对中国具体情况的实际应用。

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应用型本科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本土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对经济学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而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中应用时却常常遇到困难。

研究如何将西方经济学课程本土化,使之更适应中国国情,具有更强的实践应用性,已成为当前经济学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研究将探讨如何在应用型本科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本土化,为我国经济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应用型本科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本土化的方法,旨在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教学环境和学生背景,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他们在未来经济领域的竞争力。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加强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本土化研究,有助于拓宽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经济学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发展、促进经济学研究与实践的深入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探讨基于应用型本科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本土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与中国本土经济环境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深入研究基于应用型本科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本土化的方法和策略,为经济学教育提供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体系。

通过对实施基于应用型本科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本土化的效果评估,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优势。

我国的教育经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探究-教育经济学论文-教育论文

我国的教育经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探究-教育经济学论文-教育论文

我国的教育经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探究-教育经济学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我国的教育经济学思想可追溯至公元前春秋时期, 许多思想家曾有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言论。

20世纪初期教育经济学思想的萌芽初现。

改革开放30年, 我国教育经济学发展水平更上新台阶。

教育经济学发展至今, 暴露出符合本土的教育经济学理论较少、研究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数据库资源不充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经济学; 理论缺乏; 发展;一、古代教育经济学思想追溯中国的教育经济学思想会发现, 早在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之前, 中国古人就已经有了教育与经济相互关系的思考, 春秋初期齐国的家与思想家管仲在《权修》中有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的言论, 不难看出管仲已经认识到教育人才带来的收入与回报是十分丰厚的。

春秋末期的孔子也曾提出教育十分重要, 但是应该让民众先富起来再教育他们, 可见孔子已经意识到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

由此可见, 我国古人已经认识到教育与经济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了, 已经有了教育经济思想的萌芽, 不过由于当时社会人文环境的限制, 都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二、近现代和当代教育经济学思想发展清末, 维新运动康有为提出鼓励绅民, 捐创学堂的口号。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派人士提出了发展教育促进国家富强的主张, 至此, 中国的许多有识之士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越来越认识到在资源(尤其是经济) 有限的条件下兴办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在《学生杂志》中提出了如何可费最少精力而举最大效果的思想。

我国进步教育家古楳在《中国教育之经济观》一书中, 用经济观点剖析了我国的教育问题, 并在另外一本著作中提出了教育经济学的概念, 他的教育经济思想构成中国教育经济学的早期雏形, 并为中国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历史新的一页已经开始, 教育和经济都蓬勃发展, 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教育和经济一度停滞不前, 因此当时的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十分迟缓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中国经济学教育创新探析——基于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视角

中国经济学教育创新探析——基于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视角

中国经济学教育创新探析——基于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视角王文臣;郑云;王艳
【期刊名称】《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8)004
【摘要】逐步推进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学的传统教育已日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实现.中国经济学教育创新的基本思路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下,大力推进教育理念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本土化、教学方式的创新化.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王文臣;郑云;王艳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464000;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464000;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
【相关文献】
1.中国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J], 刘灿
2.中国经济学教育的改革——中美两国经济学教育模式的比较 [J], 陈国雄;黄文平
3.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途径研究 [J], 黄亮雄
4.对中国经济学教育国际化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J], 汪璟[1]
5.中国经济学教育中的问题和出路 [J], 姬超;颜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对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对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传统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方法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将从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再从三个方面对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标签: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对我国高校的经济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存的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都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如何提高经济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不仅关系到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教育的发展,也将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现存的问题通识教育课与专业课是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用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自然科学,人文心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所以通识教育课程关系到学生是否能站在更高更好的平台上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各个高校的通识教育课所占学分过少,其他关于道德伦理、社会分析等课程设置的时间也不足,这就极大地忽略了学生的社会公德和自我素质的培养。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科技、以及文化的各方面的不断发展,过分强调单一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我国各高校将学分大部分都设置在专业教育课程的必修课中,而忽视了选修课的学分设置,这就导致学生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都花在了必修课上,而很少去学习其他有益的知识和技能,也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学以致用[1]。

在一门课程教学中,实践与理论应该是相对应的教学模式,是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化的思维相结合,它可以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

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也就促使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能力相结合。

但是对于现经济学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现在的教学模式常常是重视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活动引导,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没有足够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能适 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 的经济学 以及经济学 的
教 育 必 须要 本 土 化 。 ( ) 国市 场 经 济 的 不 断 完 善为 经 济 学 的 本 土 化提 供 了 二 中
必 要 条 件
它 的 概 念 , 多 的学 者纷 纷 提 自己 的见 解 。 笔 者认 为 中 国 诸
VOl2 No. _4 9 S p.2 e 011
再 议中国经济学教 育的本土化
李冬 艳 J 、f v
( 吉林 师 范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吉 林 四平 , 16 0 3 0 0) [ 摘 要 ] 如 何 实 现 经 济 学 教 育 的 国 际化 和 本 土 化是 从 事 经 济 学 教 学 研 究 的 学 者 所 面 临 的 一 个 重 要课 题 。 经 济 学 的
和讲授的重大障碍 。 因此 , 如何将经济学 的思想传授给学生 ,
成 为 每 个 从 事 经 济 学 教 育 的 学 者 面 前 的 一 个 重 要 难 题 。 者 笔
认为 , 有效 地将 西方 经济 学 教 育 的 国 际 化 与 本 土 化 有 效 衔 接
才是 关 键 , 行模 式 转 型 , 进 寻找 国际 化 和本 土 化 的最 佳 结 合点 。
第 2 卷 第9 4 期 2 1年9 0 1 月
长春理 工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u a o C a g h nU ie syo S i c dT c n lg { o il ce c s dt n o r l f h n c u nv r t f ce e n e h oo y S c i e i o ) n i n a aS n E i
经济学教育 的本土化也就是用西方经济学 的理论解释 中国的
现 实 问题 。 要求 我们 的教 育 要 根 植 于 我 们 的 经济 发 展 过 程 , 它 同 时 又 用 它来 指 导 我们 的经 济 发 展 与 改 革 。因 为 只有 同 中 国
的具体 国情相结合 , 针对具体的应用情境 , 体现这一学科发展


中国经济 学教 育本 土 化 的含 义
中 国经 济 学 教 育 也 即 中 国 经 济 学 的 教 学 与 研 究 。 有关 于
不单单 是理论层面上的 , 更应该是能够解决实 际问题 。还有
我 们 的 培养 模 式 , 如果 也 完 全 照 搬 西 方 , 育 来 的人 才也 绝 对 培
国际化 固然重要 ,经济 学的本土化更是不容 忽视 。在 此从一个教 师的视角去分 析经济学教育本土化的必要性和 必然 性, 并提 出实现其本土 化的途径 , 以期为经济学教育 国际化和本土 化的实现提供参考 。
[ 键 词 ] 经 济 学 ; 土 化 ; 场 经 济 关 本 市
[ 中图分类号] G 4 60
这里需要再次 强调 的就是 , 中国经济学 只是说经 济学 在
巾 国 的运 用 , 不 存 在 所 谓 的 和西 方 经 济 学 对 立 的 中 国经 济 而 学。 也就是说经济学只有一个 , 同的只是它的作用环境 。 这 不 经济 学本 身所 具 有 的 内在 的规 律 性 是 放 四海 而 皆 准 的 。 强 而
济 体 制 之 下 只重 视 供 给转 变 成 重 视 需 求 , 场 由卖 方 市 场 变 市
调经 济学 的本 土化 就是要让经济学植根 于我们 的民族 , 内在 于我们所进行 的经济改革 与发展过程 , 要切合 中国的国情 和 实用 , 要能够指导我们 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
成买方市场 , 经济形态 也由 “ 短缺经济”转为 ‘ 求约束型经 需 济” 。因此 , 企业 更关 心的是他们 的产品是否有市场 , 是否符 合 消费 者 的 消费 需 求 。 种 转 变 使 企 业 在 微 观 的市 场 环 境 中 这
充 分 依 据 需 求 规 律 进行 规划 和经 营 , 为个 人 创 造 财 富 , 宏 观 在 上 又有 国家 的宏观经济政策对 国民经济进行调控 , 这一 切都 日益 满 足 西 方 经 济 理 论 分 析 的前 提 和 假 设 , 我 们 实 现 宏 观 为 经 济 教 学 内容 “ 土 化” 造 了现 实 基 础 。 本 创
学 依 赖 于 一 系 列 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格 的 假 设 条 件 。 果 解 释我 国 的实 际 问题 如 时 忽视 这些 假 设 条 件 与 我 国现 实 的差 异 , 照搬 照 抄 , 非但 不 能 解 决 问题 , 可 能对 经济 发 展 产 生 负 面 影 响 , 一个 好 的理 论 还 而
分 发挥 市场 经济对资 源优化配置作用 , 中国的货币市场以 使
及 产 品 市场 均沿 着 正 常 的轨 迹 行 进 与发 展 , 造 了一 系 列 的 创
经 济发 展 奇 迹 。 断 完 善 的市 场 经 济 为 以经 济 运 行 为 主 线 讲 不
解经济学创造 了条件 。中国的市场经济 的发展使原有计划经
[ 文献标识码 ] A
[ 者 简 介 ] 李 冬 艳 ( 9 0 , , 师 , 究 方 向为 经 济 学 。 作 18 一)女 讲 研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 , 是学习其他专
业课 的基 础 , 同 时 又 以理 论 抽 象 、 型 复杂 等 特 点 成 为 理 解 但 模
随着对 西方经济学 的教材和研究 成果 的大量引进 , 我们吸收 、 理解也在不 断消化 , 但是我们又发现 , 用这套理论体系解决 中 国实际问题 , 却出现了诸 多的不适应 , 主要原因在于现代经济
过程 中 的 多样 性 和差 异 性 , 国经 济 学 的生 存 价 值 与应 用 价 中 值 才 能得 到体 现 。
经济学是对 市场经济 经验 的总结 , 其理论分析 的前提也 必 须是 市场 经济 国家。中国的市场 经济是 以市场 为主 , 以国
家宏 观 调控 为辅 的具 有 中 国特 色 的社 会 主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 在 中 国改 革 开 放 实 践 中 , 国政 府 进行 有 必 要 的宏 观 调 控 , 中 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