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

合集下载

中华白海豚的趣事

中华白海豚的趣事

中华白海豚的趣闻
中华白海豚是一种神奇的海洋生物,它们拥有许多有趣的特点。

其中之一是,它们经常会发出“咕咕”的声音,这被认为是它们与同伴沟通的方式。

此外,中华白海豚也以其智慧和社交行为而著称,它们能够识别不同的声音和动作,并与其他海豚建立紧密的关系。

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中华白海豚对于音乐和声音的反应非常敏感。

科学家曾经发现,当播放特定的声音时,这些海豚的情绪会随之变化,甚至会跟随音乐跳舞。

这表明,中华白海豚具有高度的音乐素养和感性能力。

此外,中华白海豚还因其可爱的外表和友好的性格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它们经常在海滩上漫步,与游客互动,成为了海洋公园里的明星。

不仅如此,中华白海豚还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被广泛应用于文化和艺术领域。

总之,中华白海豚是一种充满趣味和神秘的海洋生物,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海洋生态系统和动物行为的宝贵信息。

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
穿山甲
中華白海豚
台灣山鷓鴣
黃喉擬水龜
台北赤蛙

熊貓
穿


穿山甲為哺乳動物的一種,體長約30厘米到 100厘米,雌的比雄的長得短些,頭部細長, 眼睛很小,無牙齒。除了腹部以外,穿山甲身 上長了瓦狀角質鱗片,嵌接成行。受到驚嚇的 時候,穿山甲會縮成一團,捲成球形。穿山甲 四肢粗短,有強壯的爪子,便於挖洞。





台灣山鷓鴣(學名:)為 雉科山鷓鴣屬的鳥類,俗 名深山竹雞,是台灣的特 有物種。分布於台灣本島, 主要棲息於深山茂密森林。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 內部山地。
黃喉擬水龜
頭部為綠色,有黃色帶狀紋,上頜橄欖色,下 頜黃色;背甲長12~14厘米;有三條脊棱,中 央一條發達,兩側常不明顯,後緣呈鋸齒狀, 灰褐色背面,黃色腹面,散步四角形的黑斑, 四肢為橄欖色,具有綠色縱走帶狀紋;趾間具 蹼。 南種 分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安徽、雲南、 海南、河南、廣東、貴州、江西、浙江、福建、 廣西、香港及越南北部,臺灣,日本大阪府、 京都府、滋賀縣。




台北赤蛙(拉丁文學名:Hylarana taipehensis)是台灣保育珍貴稀有 保育兩棲類的動物。本來牠們是台灣平地常見的蛙類,但由於近來台灣的農 藥濫用,導致牠們的數量急遽減少,再加上人類對其棲息地的破壞,令牠們 現時只出現在少數的地方,並被列為保育類動物。 本種亦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 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穿山甲棲息在亞熱帶地區和熱帶地區的山區森 林、灌叢等環境,晝伏夜出,生活在洞穴裡, 能爬樹。





中華白海豚,又稱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俗名 尚有粉紅海豚、鎮江魚、白鯃等,臺灣稱為臺 灣白海豚或臺灣媽祖魚。屬鯨目海豚科,身長 由一米到三米不等。主要生活在熱帶及溫帶沿 岸水域,例如澳洲中部及北部、華南、印尼等 西太平洋水域,印度洋海岸線以至南非,也有 在河流出現及鹹淡水及沼澤一帶,例如、漢江 和珠江等,分布極之廣泛。西方文獻有關中華 白海豚的最早紀錄是在1637年由探險家彼得文 地(Peter Mundy)在珠江口發現的紀錄,而 中國的最早紀錄是在唐朝。雖然名為「白海 豚」,然而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是呈黑色,年 青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會呈粉紅色。

中华白海豚的趣事

中华白海豚的趣事

中华白海豚的趣事介绍中华白海豚中华白海豚是一种生活在中国沿海水域的珍稀动物,也是中国保护动物名录中的一员。

它们属于鲸目鲸亚目鳍足类,是一种大型海洋哺乳动物。

中华白海豚拥有灰色的背部和白色的腹部,身体呈流线型,非常优雅。

中华白海豚的独特之处1.优雅的跃出水面中华白海豚以其独特的跃出水面的方式而闻名。

当它们游泳时,会迅速冲出水面,展示出优雅的身姿。

这种跃出水面的行为既是为了呼吸,也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存在感。

2.社交性和友好性中华白海豚是非常社交和友好的动物。

它们常常以群体的形式出现,形成紧密的社会结构。

它们之间会进行各种交流,包括发出声音、身体接触和跳跃等行为。

3.智慧和学习能力中华白海豚被认为是非常聪明的动物之一。

它们具有很高的智慧和学习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们的同伴来学习新的技能和行为。

中华白海豚的趣闻1. 中华白海豚的游戏时间中华白海豚非常喜欢玩耍和游戏。

它们经常在海水中追逐和跳跃,展示出它们灵活的身体和高超的游泳技巧。

有时候,它们还会和其他海洋生物一起玩耍,如与海豹互动、追逐海鸟等。

这些游戏时间不仅是为了娱乐,还有助于锻炼身体和提高生存能力。

2. 中华白海豚的合作捕食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们能够通过合作捕食来获得食物。

它们会组成小队,在水中合作驱赶鱼群,使得鱼群聚集在一起,然后再进行捕食。

这种合作捕食行为展示了中华白海豚的智慧和团队合作精神。

3. 中华白海豚的爱情故事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非常忠诚的动物。

它们通常会选择一位伴侣,并且终身相伴。

它们会共同照顾后代,为它们提供食物和保护。

中华白海豚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温馨和感人的情节,展示了它们对家庭的承诺和责任感。

4. 中华白海豚的保护现状中华白海豚面临着许多威胁,如水污染、生境破坏和非法捕捞等。

为了保护中华白海豚,中国政府和相关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保护区、限制捕捞和宣传教育等。

这些努力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中华白海豚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为它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

我想写中华白海豚的提纲作文三年级

我想写中华白海豚的提纲作文三年级

我想写中华白海豚的提纲作文三年级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我想写中华白海豚一、中华白海豚简介A. 学名别称B. 外形特征:体长、体重、身体颜色C. 栖息:布区域、生活环境D. 性情:活泼好动、群体性强二、中华白海豚生活习性A. 食性:主捕食鱼类鱿鱼B. 习性:热爱嬉戏、喜欢冲浪、富灵性C. 社结构:家族单位,群体中存工D. 繁殖:妊娠期、产犊数量、幼崽抚育三、中华白海豚面临困境A. 栖息丧失:沿海开发、填海造B. 食物匮乏:过度捕捞、食物链破坏C. 海洋污染:毒物质、塑料垃圾D. 骚扰伤害:游船碰撞、噪音、非法捕杀四、保护中华白海豚措施A. 建立自然保护区:白海豚提供安全栖息B. 减少海洋污染:控制废水排放、回收利塑料垃圾C. 限制破坏性活动:禁止非法捕杀、游船限速D. 科研监测:解白海豚种群数量、布情况E. 公众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减少白海豚干扰五、中华白海豚生态意A. 生态平衡:作食物链中关键物种,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稳定B. 旅游价值:白海豚观光成沿海区重旅游资源C. 文化象征:中华白海豚中国特物种,具重文化象征意D. 海洋健康指标:白海豚种群数量健康状况反映海洋环境质量六、我呼吁A. 类与白海豚谐共存:采取效措施保护白海豚,维护海洋生态平衡B. 尊重海洋生物:减少海洋环境破坏,让白海豚其他海洋生物自由畅游C. 积极行动:参与环保活动、传播保护知识,白海豚未做出贡献。

中华白海豚保护故事

中华白海豚保护故事

中华白海豚保护故事哎,说起来这中华白海豚,可真是咱们海域里头的宝贝疙瘩,它们那模样,活脱脱就是海里的小精灵,浑身雪白雪白的,游起来轻盈得跟飘在水上的棉花糖似的。

咱们今天要聊的,可不是什么科幻故事,而是关于这些海中小天使的保护故事,暖心又动人。

想当年,咱这海岸线边上,中华白海豚成群结队,嬉戏玩耍,那场景,比电视里演的还要美上几分。

可后来啊,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海水变得不那么清澈了,噪音也大了起来,这些小家伙们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有的人说,它们就像是海洋的哨兵,环境的好坏,它们心里最清楚。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被叫做“海豚守护者”,可不是穿着紧身衣飞檐走壁的那种,而是真心实意想要保护这些海豚的普通人。

他们有的天天驾着小船,在海面上巡逻,看到有乱扔垃圾的,就上去劝;看到有违规捕鱼的,就报给相关部门。

还有的,是科学家,他们研究海豚的生活习性,就像是我们了解自己家的宠物狗喜欢什么玩具一样,用心得不得了。

记得有一次,我亲眼见到了一位“海豚守护者”叔叔,他手里拿着望远镜,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海面。

我问他:“叔叔,你在看啥呢?”他笑着指了指远处说:“看,那儿,有一群小家伙正在觅食呢。

”我一看,嘿,还真有几只中华白海豚在那儿跳跃翻腾,像是在跟我们打招呼。

叔叔告诉我,这些年,他们和政府部门一起努力,治理了污染,划定了保护区,海豚的数量慢慢多了起来。

当然啦,保护海豚不是靠几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得靠咱们大家伙儿一起努力。

就像老话说的,“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都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哪怕只是少用一个塑料袋,多参与一次海滩清洁活动,都是对海豚最大的帮助。

而且啊,这些小家伙还特别有灵性,听说有人救过它们一命,它们就会记住那份恩情。

有时候,海豚妈妈还会带着小海豚游到岸边,仿佛在向我们致谢呢。

这种和谐共处的画面,简直就是人间最美的风景。

现在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保护中华白海豚的行列中来,有学校的孩子们组织起来的环保小队,有企业的员工们参与的公益活动,还有网络上的各种呼吁和倡议。

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语

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语

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语中华白海豚,那可是大海里的精灵呢!你知道吗?它们浑身粉嘟嘟、白花花的,就像海里游动的棉花糖,超级可爱。

每次看到中华白海豚跃出水面的画面,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挠了一下,满是惊喜和感动。

它们那灵动的身姿,在阳光下闪着光,仿佛是大海给我们送来的最美的礼物。

这就好比在一片单调的蓝色画布上,突然有了一抹最鲜活、最灵动的色彩,瞬间就让整个画面都鲜活起来了。

可是啊,这么可爱的生灵,现在却面临着不少的危险。

海洋污染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悄无声息地向它们笼罩过去。

那些被随意丢弃在海里的垃圾,就像一个个隐藏在暗处的小怪兽,随时可能伤害到中华白海豚。

你想啊,要是咱们自己住在一个到处都是垃圾、脏兮兮的地方,能舒服吗?中华白海豚也一样啊,它们的家被污染了,那得多难受。

还有那些过度的捕捞活动,就像强盗一样,抢走了中华白海豚的食物。

这就好比咱们吃饭的时候,突然有人把咱们的饭菜都抢走了,咱们得多饿啊。

中华白海豚本来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捕食,现在却因为食物的减少,生存变得艰难起来。

咱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可爱的精灵从我们的世界里消失啊。

保护中华白海豚,其实就像保护我们自己的家人一样。

如果我们的家人遇到危险,我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保护他们。

中华白海豚也是我们地球大家庭的一员,我们怎么能不管呢?每一只中华白海豚都有自己的小生命,它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们随便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就会影响到它们的命运。

比如说,我们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那海里就会少一些垃圾,中华白海豚就少一份危险。

这就像蝴蝶效应一样,我们一点点的改变,可能就会在海洋里掀起一阵保护中华白海豚的“爱的风暴”。

要是有一天,我们的后代只能在书本上或者影像资料里看到中华白海豚,那该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啊。

难道我们要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吗?当然不!我们要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咱们可以多宣传中华白海豚的保护知识,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们的可爱和面临的危险。

中华白海豚睡觉原理

中华白海豚睡觉原理

中华白海豚睡觉原理
中华白海豚睡觉原理如下:
中华白海豚睡觉时只用一半大脑,这种睡眠模式被称为单半球睡眠。

这意味着中华白海豚的大脑两个半球轮流休息,而另一个半球则保持清醒。

当中华白海豚的左眼闭上时,它的右半脑就在睡觉,反之亦然。

这样,中华白海豚可以在睡觉的同时,用另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环境,以防止遭到敌人的袭击或其他危险。

中华白海豚需要单半球睡眠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呼吸和控制气孔。

中华白海豚是哺乳动物,它们不能像鱼类一样通过鳃呼吸水中的氧气,而是必须定期上浮到水面,用鼻孔(也叫气孔)呼吸空气。

中华白海豚的呼吸系统是主动的,也就是说,它们必须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呼吸节奏和气孔的开合。

如果中华白海豚像人类一样全脑睡眠,它们就会失去对呼吸和气孔的控制,从而可能窒息或淹死。

中华白海豚进行单半球睡眠的方式有多种。

这种状态被称为“浮木”。

无论哪种方式,中华白海豚都会每隔两小时左右交换休息和清醒的大脑半球,以保证整个大脑都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中华白海豚的趣事

中华白海豚的趣事

中华白海豚的趣事引言中华白海豚,又称长江江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海洋哺乳动物,被认为是长江的生态标志物之一。

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生物,它们拥有独特的外貌和行为,以及许多有趣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中华白海豚的趣事,带您一起了解这些可爱的生物。

外貌特点中华白海豚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海洋哺乳动物,体长约为2-3米,体重约为100-140公斤。

它们的身体呈灰色或深灰色,背部呈现出一种优美的弧线形状。

中华白海豚的头部较大,嘴巴呈圆形,眼睛非常灵活。

它们拥有一条强壮的背鳍和一条弯曲的尾鳍,尾鳍上有一条明显的凹痕,这是它们的特征之一。

生活习性中华白海豚是社会性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大群体中。

它们喜欢在海岸线附近的浅海水域活动,特别是在河口、海湾和海峡等地。

中华白海豚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鱼类、虾类和蟹类为食。

它们以声音和视觉来捕食,利用高频声波来定位猎物位置。

中华白海豚非常聪明,它们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

它们会发出各种声音,包括鸣叫、呼吸声和咔咔声等。

它们还会通过身体语言来传达信息,比如摇动头部、跳跃和翻滚等。

中华白海豚还会用尾鳍拍打水面,制造水花,这可能是为了吸引伴侣或警告其他动物。

趣事一:跃出水面的表演中华白海豚以其跃出水面的表演而闻名。

当它们游泳时,会突然跃出水面,展示出优美的姿态。

这种行为可能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力量和灵活性,也可能是为了吓跑潜在的敌人。

中华白海豚跃出水面的高度可以达到2-3米,有时甚至更高。

这一壮观的表演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中华白海豚跃出水面时,通常会发出高亢的鸣叫声,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

它们会在空中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线,然后重重地落回水中。

这个动作看起来非常优雅,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这是中华白海豚独特的特点之一,也是它们最受欢迎的表演之一。

趣事二:与人类的互动中华白海豚与人类之间建立了一种独特的互动关系。

它们通常生活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但在一些旅游景点,游客可以与它们近距离接触。

中华白海豚非常友好和好奇,它们会主动接近游船,与游客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白海豚
摘要:中华白海豚,也叫印度太平洋驼背豚,1988年,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所列入的物种之一,还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吉祥物标志。

它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极高,对其开展研究和保护的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字:中华白海豚、濒危、保护
一、分类地位
哺乳纲Mammalia,鲸目Cetacea,齿鲸亚目Odontoceti,海豚科Delphinidae,白海豚属Sousa。

中华白海豚遍布印度洋及西太平洋的近岸浅水区域,西起南非,沿印度洋海岸线,至中国东南沿海以及澳洲北部。

我国广东、福建、台湾均有,南海终年可见【1】。

二、形态特征
中华白海豚体长为220~250cm,体重约为235kg。

体呈长圆柱形,中部肥硕。

喙狭长,喙额间有V形沟。

体色随年龄而变化,幼体背部灰黑,腹部白色。

成体全身乳白,背部有灰斑。

背鳍、鳍肢及尾鳍棕灰色,眼黑色。

背鳍较低矮,略呈三角形。

由于中华白海豚在世界分布较广,各地的种类在形态及其他方面差异较大,但中国境内的中华白海豚形态特征基本一致,与其他各地的白海豚最大的区别在于:背部及背鳍基部没有骆驼峰状的隆起【2】。

年龄段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体色,但划分方法有所不同,厦门的调查分为老年(白色、粉红色)、中年和青年(灰斑纹、灰斑块)和幼仔(铅黑)3个年龄段【3】。

而珠江口的调查根据香港的调查方法分为6个年龄阶段:UC期,体色纯灰;UJ期,体色浅灰;SJ期, 身上布满灰点;SS期身体灰白各半;SA期,身上有少量灰点; UA期,浑身纯白,有的有少量灰点【4】。

三、生活习性
中华白海豚栖息在浅海的港湾和江河口,通常单只或2,只在一起活动也有5,只以至十几只结成小群在海面游弋翻滚,追逐鱼群或跟随船只游动。

据北部湾渔民反映,白海豚每天上午7时许至10时左右最为活跃,捕食鱼类。

有时甚至闯击渔网,抢食鱼群。

在这时候游速快,换气频繁,并且常跃出水面,有时离开水面高达1米多。

中午以后直至傍晚,似处于休息状态,这时游速慢,换气次数少,只见
背鳍在水面翻滚,不跃出水面【5】。

四、保护现状
1984年,广西在合浦设立儒艮自然保护区,其中的中华白海豚也得到很好的保护。

后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

1988年,颁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把中华白海豚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994年5月,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物种委员会鲸类专家组( IUCN/ SSC/ CSG) 在广州召集国际鲸类专家组会议。

1995年5月, IUCN/ SSC/ CSG 在厦门召开了“闽、港、台鲸豚保育研讨会”。

1996年7月,香港政府渔农署主持召开国际会议探讨保护香港的中华白海豚。

1996年11月,香港政府在沙洲及龙鼓洲水域建立海豚保护区。

1997年8月福建省政府批准成立厦门市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这是大陆第一个专门保护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区。

2000年4月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9年,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3年成为国家级保护区,保护区内有1000 条左右的中华白海豚。

2003年1月,福建省东山———广东省南澳海域列入联合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确定的重点保护对象是包括中华白海豚在内的多种濒危野生重点保护动物。

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汕头莱芜中华白海豚市级自然保护区和汕头市龙头湾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2003年1月成立江门市台山大襟岛自然保护区。

2007年2月,升为省级。

2004年9月,成立钦州市三娘湾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站。

2006年3月中国(厦门)中华白海豚保护国际研讨会通过了《中华白海豚研究与保护倡议书》,世界鲸豚专家共同倡议“保护中华白海豚”。

2006年4月,国内唯一中华白海豚保护基地———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淇澳基地规划方案通过省海洋与渔业局验收。

2007年3月,《粤港中华白海豚保护研讨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

2007年4月,湛江被批准设立雷州湾中华白海豚保护区。

2008年2月,在广东省十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珠海团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制定〈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议案》,拟专项立法
保护中华白海豚。

2008年5月,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淇澳基地正式动工,该基地集管理指挥、科研、救护于一身,可有效遏制珠江口流域中华白海豚锐减的局面【1】。

五、濒危原因
中华白海豚以前在长江口以南至北部湾都有分布,20世纪60年代在厦门港随时可见,在珠江口(包括香港)和北海水域资源量也很丰富。

但近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成为濒危物种。

出现这种境况的原因,一般认为与近海鱼业资源的过度捕捞、人为伤害、生境的缩小、环境污染、自身缺陷有关【6】。

1.近海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
20世纪80年代始,由于人们对海洋生物肆意掠夺扫荡, 以及陆源排污, 海洋生态出现“荒漠化”倾向, 特别是沿海,生物资源严重衰退。

中华白海豚正是近海河口环境栖息的,以近海鱼类为食,这直接降低了其摄食量,对其生存构成了直接威胁,使其生殖率降低,死亡率增加。

2.人为伤害
渔业捕捞时对中华白海豚误捕误杀,是人为伤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的发展,沿海港口航运船只的增加,也对中华白海豚造成了直接的伤害。

3.生境、活动范围的不断缩小
填海与围垦等对海滨的盲目开发和近海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这都使中
华白海豚的活动范围不断缩小。

4.海洋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破坏是中华白海豚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20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城市的不断扩大, 有毒废水、垃圾直接排放入海, 造成江河近海污染严重。

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海上石油开发和石油贸易的发展, 海洋的石油污染也日趋严重。

作为水域污染的信号———赤潮发生次数更加频繁, 且南部海区发生频次明显高于北部海区。

这在对搁浅的中华白海豚进行汞、镉、铅、铬等重金属的含量检测和发现大量死亡的新生幼体得到了证实。

5.自身缺陷
胎生、哺乳和用肺呼吸等哺乳动物固有的生理特点。

性成熟晚, 生殖率低, 是所有鲸类的特点。

露出水面呼吸空气, 更易受到人们的伤害【7】。

六、保护对策
1.开展宣传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特别是上层和主管部门的领导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亟待提高。

科普宣传教育是动物保护中不可缺少的工作,要求丰富多彩深入人心。

2.建立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3.加强科学研究
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使种群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因此必须开展中华白海豚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及保护生物学的研究。

包括分布范围、分布形式、群体活动规律、迁移规律、种群数量、种群遗传结构、栖息地环境、各种群之间的关系等。

在重视种群的分布和数量变动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相互的关系中,找出种群兴衰原因,并据此对种群动态进行监测性调查。

对种群数量进行评估和预测种群发展的规律,以便为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出相应的有效保护与管理措施。

4.加强法律和行政管理措施
健全保护管理机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认真贯彻《野生动物保护法》,切实执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采取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维护中华白海豚资源的保护。

5.控制环境污染和海岸工程
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力量必须采取有效行动,逐步实施环境整治工程,特别对建港工程的爆破应实施科学管理,为中华白海豚创造必要的生存条件和栖息空间。

6.加强国内、国际间的合作
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内各部门的合作和支持,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国际鲸豚保护机构和专家的合作交流,共同推进中华白海豚保护事业的发展。

7.建立拯救搁浅鲸豚组织网络
在沿海有关省市地区,以渔政部门为主,联合科研、学校、海豚馆及环保部门共同组建拯救搁浅鲸豚组织网络及救护中心,以便能更及时抢救搁浅鲸豚,鼓励对误捕及搁浅活体救治或放生。

并同时建立鲸豚搁浅和意外死亡的数据信息库。

参考文献
[1]张婷等.中华白海豚的研究概况[J].《河北渔业》2008年第9期
[2]王丕烈.中国鲸豚[M].海洋企业公司出版(香港).1999:193~217.
[3]黄宗国、刘文华.中华白海豚及其它鲸豚[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3~120.
[4]贾晓平等.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的初步调查[J].中国环境科学, 2000,20 (增刊):80~82.
[5]黄文几等.中华白海豚的初步调查研究[J].中国学术期刊
[6]孟凡信等.中国中华白海豚的研究和保护现状四川动物[J].2005年第24卷第4期
[7]黄宗国、刘文华.中华白海豚及其它鲸豚[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3~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