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都能诊断哪些疾病

心电图都能诊断哪些疾病提到心电图,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那肯定就是检查心脏相关的疾病,但具体是什么疾病,很难说出来。
在临床中,心电图主要用于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一项基本手段,当患者出现胸闷、胸痛。
如果伴有ST段过性的抬高,就会考虑是不是出现了变异型心绞痛,如果患者心电图存在动态化的演变,就需要考虑是不是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也可以初步预测患者是否有心房扩大、心室扩大。
但是要想进一步明确心脏形态有没有改变,可不能以心电图为标准,而是要去进行进一步的心脏彩超。
心电图还能够评判患者目前发生的心律失常是什么类型的,比如是室性前期收缩还是房性期前收缩?究竟是什么心电图?它能够用来诊断哪些疾病?今天让我们跟着文章一同来认识认识吧!认识心电图的基本情况心电图检查作为临床中最为常用的一项检查。
无论是人们的体检还是做重要的手术,都需要通过心电图来检查一下病人的心脏电活动是否存在异常,然后医生通过病人心电图的波段来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进行诊断或者评估病情,从而更好地检测病人的心脏健康状况。
一般情况下,病人在做心电图检查时需要保持平卧的姿势,然后医生会在病人的左侧前胸、手臂、脚踝等部位涂抹酒精,将不同的吸盘和远端夹子放在病人的四肢,并通过导联线连接病人与心电图仪器,对病人的心率、心律、心电轴等进行检测,从而更好的查看病人的心脏电活动是否健康。
如果患者的心脏电活动出现不规律变化时,也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心脏的治疗和预防,进而更好的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
常见的心电图检查主要包含一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一般心电图,对于那些没有心慌、胸闷等症状或者症状非常轻微的患者进行检查,这种心电图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者有心律失常等疾病。
动态心电图就是胸痛发作非常明显,夜里经常的胸闷,呼吸困难,这时候要借助动态心电图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动态心电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心脏情况进行监测,并且有效反映出患者一天的心电情况这种。
常见心电图的诊断

石家庄市中心医院 物检科 陈舜珏
心电图分析方法
只要熟记正常心电图的标准范围及常见异 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经过实践就能分析 心电图。 阅读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各导联的心电图大致浏览一遍,注意有无伪 差、常见的心电图伪差有: (1)交流电干扰:在心电图上出现每秒50次 规则而纤细的锯齿状波形,应将附近可能发生交 流电干扰的电源关闭,如电扇、电灯等。 (2)肌肉震颤干扰:由于情绪紧张,寒冷或 震颤性麻痹等,在心电图上出现杂乱不整的小波, 有时很象心房颤动的f波。 (3)基线不稳:心电图基线不在水平线上, 而是上下摆动。影响对心电图各波,尤其是S-T 段的判断。
Ⅲ°房室传导阻滞
1、P-P间期相等, R-R间 期相等 2、P与R无固定时 间关系( P- R间期不等) 3、心房率快于心 室率 4、QRS正常,表 示心室起搏 点 在交界区;QRS 增宽变形 ,表 示起搏点在心室。
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
当心室 肌某一 部分发 生缺血 时,将 影响复 极过程, 产生ST -T改 变
心脏循长轴转位
正常:V3、V4导联R/S大致相等;
顺钟向转位:正常出现于V3、V4波形出现于V5、V6导 联;提示右心室肥大。 逆钟向转位:正常出现于V3、V4波形出现于V1、V2导 联;提示左心室肥大。
注意:正常人可见到转位。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
(一)P波 (二)P-R间期 (三)QRS波群
频发性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在无法判定房性和交界性心动 过速时的统称。 一系列快速整齐的QRS波 群(160~220次/分),QRS波群时 间、形态正常,如合并室内阻滞、 预激或室内传导差异,则QRS 增宽变形,应与室速鉴别。 [心电图特征] 1、心室律150~250次/分,节 律规则。 2、QRS波群形态时间正常(差 传除外) 3、逆行P波(在Ⅱ、Ⅲ、aVF倒 置,aVR直立) 4、起始突然,常由一个房早触 发,下传的P-R 间期显著延长。
临床常见心电图汇总

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特点:窦性心律;心率:60-100次/分; PR间期:0.12-0.20秒; QT间期:0.32-0.44秒; P波在I、II导联方向向上,在aVR导联方向向下; QRS时间:0.06-0.10秒; ST-T无异常偏移。
心电图基础心率的检测常用两种方法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乘以10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心电图时程测量注意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横坐标为时间,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时间:横坐标,1小格=1mm=0.04秒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各波段振幅的检测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纵坐标为电压。
通常情况下,电压为每毫米0.1mV向上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上缘至顶点;向下的波从基线的下缘到底端测量。
基线为T-P段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心电轴偏移ⅠⅡⅢ心电轴值范围正常+++0 ~ +90°轻度左偏++—0 ~ -30°明显左偏+——-30°~ -90°电轴右偏—±++90°~ +180°电轴偏移不定———+180°~ +270°正常心电图(2)心脏循长轴转位一.自心尖朝心底部方向观察二.顺钟向转位:⏹∙V3、V4波形出现在V5、V6导联三.逆钟向转位:⏹∙V3、V4波形出现在V1、V2导联顺钟向转位:可见于右心室肥大;逆钟向转位:可见于左心室肥大;钟向转位也可见于正常人。
P波⏹∙时限:<0.12秒⏹∙振幅:<0.25mV(肢导联)<0.2mV(胸导联)⏹∙方向:窦性心律Ⅰ、Ⅱ、avF, 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正常心电图(3)P-R间期⏹∙PR正常值0.12~0.20秒⏹∙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QRS波群1一.时限:0.06 ~0.10秒,<0.12秒二.波形:根据主波方向和有无Q(q)波⏹∙I、II、V4 ~V6导联主波:向上⏹∙avR、V1导联主波:向下⏹∙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avR、Ⅲ、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Ⅰ、Ⅱ、avF、V4~V6导联不应有Q波(可有q波)⏹∙V1至V6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Q波小于0.04秒,振幅<1/4同导联R波QRS波群2一.电压:⏹∙至少一个肢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5mV⏹∙至少一个胸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8mV⏹∙Rv5<2.5mv,RavL<1.2mV,RavF<2.0mVRI<1.5mV,Rv5+Sv1<3.5(女)Rv5+Sv1< 4.0mV(男)⏹∙Rv1<1.0mV,Rv1+Sv5<1.2mVRavR<0.5mV⏹∙Q波<¼R波(同导联)QRS波群3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概念:QRS起点到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一. 心肌梗塞1.基本图形:a①坏死Q波,时间>0.04秒,深度>1/4R。
②损伤性ST段抬高,弓背向上。
③缺血性T波改变。
2.心电图演变过程:起病数小时之内,可无异常或仅出现高耸T波。
起病数小时之后,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
数小时至两天左右,出现病理性Q波,此为急性期改变,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偶可见Q波消失)。
抬高的ST段可持续数天至两周左右后,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可以低平或倒置,此为亚急性期的改变。
起病数周数月之后,T波呈V行倒置,倒置的T波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正常。
3.心电图定位:前间壁V1---V3下壁ⅡⅢ avF广泛前壁V1---V5高侧壁Ⅰ avL前侧壁V5—V7 Ⅰ avL二.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1. T波变化,最早TV1>TV5,然后T波低平(T<1/10R)、双向、甚至倒置(QRS波群不以R为主可以倒置,如Ⅲ,A VR,V3R,V1,V2可倒置)。
2. ST段下移超过0.05mv(除A VR)。
3. 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4. QT间期延长(正常心率者QT间期0.36~0.44秒)。
三. 房性早搏:1. 提早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
P’-R间期≥0.12秒。
2. 房性P’波之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波群,T波与QRS波的主波一致。
3. 不完全代偿间歇。
四. 交界区早搏1.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2. P’波有三种可能:①先有逆行P’波(即倒置的P波),再有QRS波群,但此P’-R间期<0.12秒②先有QRS波群然后有逆行P’波,此R’-P间期<0.20秒③只有QRS波群而无P’波。
3. 交界区早搏的T波与QRS波群主波一致。
4. 完全代偿间歇。
五. 室性早搏1.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无P波。
2. QRS波群时间≥0.12秒。
.3.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 完全代偿间歇。
常见心电图鉴别和诊断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T波改变与心肌缺血
心内膜心肌缺血
高大T与QRS方向一 致
心外膜心肌缺 血
T波与QRS方 向相反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心肌梗死
(一)缺血型T波改变
(1)T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2)上升支与下降支对称 (3)顶端呈尖耸箭头状 (4)超急性期--持续时间短:T 波 高耸、正向
>3.5mV(女) (2 ) 同时有右室肥大图形 V1、 V3 R / S > 1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ST - T改变与心肌缺血
ST移位≥0.05mV才有诊断意义
◆ 水平型下移 ◆ 下斜型下移 ◆
上斜型下移水平型、下斜型 意 义更大
膝关节周围变异滑性膜心绞囊痛的--透分壁性布心肌缺血
(全层累及) ST抬高 类似MI的损伤电流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左室的肥分大 布
R V5、V6 > 2.5mV R V5 + S V1 男 > 4.0mV 女 > 3.5mV
R avL >1.5mV 2.0mV
R avF
>
R I >1.5mV 2.5mV
R I + S III >
R为主 T低平 双向 倒置 ST可压低 0.05mV以上
S为主 T直立
置 P-R 间期--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检查】
符合上述窦性心律心电图特征
P-P间期<0.60s,即P波频率 >100次/min
成P人多在P 101~P180次P /mPin,增P快和减慢 呈逐渐性变化
常见心电图诊断

图28、交界性早搏三联律:本图每两个正常下传的QRS后出现一个提前的P`-QRS-T波群, 构成三联律。P ¯-R小于0.12s,QRS时限形态与窦性下传的基本相同。
二、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及 各种室上性心动过速
图29、心房纤颤诊 断要点:P波消失, 代以节律不整、大 小不等、形态不一 的f波, f波频率约 360~600次/分,RR绝对不规则, QRS为室上性 ,部 分QRS电压有较大
图2、窦性心 律不齐:符 合窦性心律, 相邻P-P间期 差>0.12s,不 相邻的最大 P-P间期差≥
0.16s. 本图心率64 次/分,相邻 P-P差0.147s, 不相邻P-P间 期差为1.021-
0.823 =0.198s。
图3、窦性心动过速 : 符合窦性心律,心房率 >100次/分,称窦性心 动过速。本图aVR导联 P波倒置,I、II、aVF、 V4-V6导联P波直立, 符合窦性心律,心房率 152次/分,大于100次/ 分,无明显ST-T等其它 异常改变,故诊断窦性 心动过速。注意右房上 部异位节律点致房速与 窦速难区分。
图4、窦性心 动过缓;符 合窦性心律 标准,心房 率<60次/分。 本图心房率 55次/分,P-P 间期之差也 小于0.12秒, P-QRS-T等 均无明显异 常改变。
1mV=5mm
图8、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提前出 现的P`-QRS波群, P`波与窦性P波不 同,P`-R大于 0.12s,QRS为室 上性,偶见宽大畸 形(差传),代偿 间歇不完全(配对 时间+代偿间歇 <2P-P)。本图可 见2个提前的P`QRS-T波群,前一 个QRS为室上性, 后一个宽大畸形 (伴室内差异传 导)。提前出现P` 波为主要鉴别点。 (代偿完不完全除 了与提早的房性激 动是否逆传窦房结 有关外,也与窦性 心律是否整齐有很 大关系)
《心电图诊断》课件

介绍冠心病的心电图表现,如ST段 压低、T波倒置等,以及其在诊断中 的应用价值。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阐述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如 房颤、室性早搏等,以及其诊断标准 和治疗方法。
心肌病的心电图诊断
分析各种心肌病(如扩张型、肥厚型 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以及其在诊 断中的意义。
其他心脏疾病的心电图诊断
远程心电监测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能够实现患者在家中或其他场所进行心电监测,并将数据实时传输给医生进行远程诊 断。这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和时间成本。
0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心电图的采集与记录规范
心电图采集
确保心电图机处于良好 状态,选择适当的导联 ,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 行电极安放和信号采集 。
导联系统的意义
通过导联系统可以记录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 动,从而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心电图的波形与意义
P波
代表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正常形态两肢不对称,顶端尖锐。
QRS波群
代表左右心室肌的除极过程,肌的复极过程,正常形态两肢对称,顶端圆钝。
02 心电图的解读与诊断
如心包炎、心脏瓣膜病等的心电图特 征和诊断方法。
03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结词
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疾病
详细描述
心电图能够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对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早期 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 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正常心电图的解读
01
正常心电图波形
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 ,以及PR间期、QT间期等指标 的正常范围和意义。
常见心电图诊断。2015.05

心房颤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波不清,R-R整齐,心室率130250次/分,QRS为室上性(窄QRS,即QRS时限80+ms,即 两小格左右)。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成人一般P-R间期> 0.20s( 5个小格),老年 人 P-R间期> 0.22s (5个半小格)。
诊断:窦性心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胸导联探查电极: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在V2与V4连线中点; V4-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 V5-左腋前线平V4; V6-左腋中线平V4。
心肌梗死时加做导联:
1、右胸导联(V3R-V5R) 对应左胸导联V3-5,如下:
V3R-在V1与V4R连线中点; V4R-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
室性心动过速
女,72岁,突发心悸24小时,箭头处为心房波,手指处为窦性夺获;示不完全室房分离 诊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偶见窦性夺获
窦性心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A 细颤(390次/分),无完整的QRS-T波群,表现为不规则的颤动 波,电压小于0.5mV ; B 粗颤(350次/分),表现为不规则的颤动波,电压大于0.5mV; C 室扑(140次/分),呈典型的正弦波。 诊断:心室颤动、心室扑动
正常: 窦性心律( aVR导联P波倒置,I、V5导联P波直立),P波<0.12s; P-R间期 0.12—0.20s;QRS波群0.06-0.10s;Q-T间期0.32—0.44s; V5<2.5mV ;ST段下移 <0.05mV;ST段抬高在Vl—V3 < 0.2mV,余< 0.1mV;电轴轻度左偏;轻度顺钟向转位。
电轴左偏: II导联r>s,电轴>-30°(轻度); II导联r=s,电轴-30°(中度); II导联r<s,电轴<-30°(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