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生理学
语言学名词解释07790

名词解释1.Prescriptive and Descriptive规定性的和描述性的Prescriptive and descriptive represent two kind of different types of linguistic study. If a linguistic study aim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it is said to be descriptive; If the linguistic study aims to lay down rules for “correct and standard” behavior in using language, it is said to be prescriptive.描述性的研究主要以观察和描述人们实际所使用的语言为目的。
规定性的研究以制定语言使用的规范和标准为主要目的,即为使用者指出语言的标准用法,什么是正确的用法,什么是错误的用法,为语言使用者提供典范。
ngue and Parole 语言和言语Langue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Langue is the set of conventions and rules which language users all have to abide by. %Parole 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e in actual use.Parole is the concrete use of the conven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ules.语言是一种社会机制、是一种语言的理想形式、是为一个团体所有成员所接受的社会惯例的抽象的语言系统。
语言发育迟缓

(三)S-S法语言发育迟缓检 查顺序 (见检查表)
录像
四.语言发育迟缓结果分析
(一)语言发育迟缓症状分类:
1.日常生活交流态度:良好—I群 不良—II群 2.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的关系: A群:对言语符号尚未掌握
3-1阶段
( -) 言语符 号的理解 ( +) 过渡群 3-2阶段 ( -) 对词句的理解 ( +) ( -) 言语符号表达 ( +) C群:比实际年龄迟缓
3-2阶段
4-1阶段
( -) B群:言语表达困难 言语符号表达 ( +) C群:比生活年龄迟缓
(二)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 与发育年龄的关系(理解阶段)
发育年龄 5-6:5 3:6-4:11 2:6-3:5 2:0-2:5 2:9-3:0 2:0-2:5 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的阶段 语法 5-2 被动语态 规则 5-1 语序 词句 4-2 三词句 4-1 两词句 事物 3-2 词汇 颜色 的 大小 符号 动词3/5(+) 身体部位4/6(+) 3-2 事物 8/16 (+) 名称 3/16 (+)
(二)儿童语言发育可分为下 列几个阶段
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阶段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2-1阶段 2-2阶段 2-3阶段 第三阶段 3-1阶段 3-2阶段 第四阶段 4-1阶段 4-2阶段 第五阶段 5-1阶段 5-2阶段 内容 对事物、事物状态理解困难 事物性基本概念 机能性操作 匹配 选择 对事物用符号理解和表达阶段 手势符号(象征性符号) 言语符号:幼儿语(象征性符号) 成人语(任意性符号) 组句,主要句子成分 两词句 三词句 句子形式 语序 被动语态
(5)在学习句子时,利用文字帮助掌握简单的句式,补充句子成分
心理语言学

语言理解
“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集中讨论的话题,其研究包括:(1)言语感知;(2)词汇提取;(3)句子加工;(4) 语篇理解。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
首先,“言语感知”牵涉到“言语感知的研究手段”、“言语感知的条件”、“言语信号的产生和语音的声 学特征”、“元音和辅音的听辨”、“连续性的语音听辨”、“书面语言的感知”和“言语感知模型”共7个方面 的研究。语言感知的研究手段最早是用达得立(H.Dudley,1939)发明的“声音记录仪”(vocoder)记录和分析语 言的输出信息的。后来,制造“声音记录仪”的原理又促使“声音摄谱仪”(soundspectrogram)的出现和发展。 这是按照声音频率的分布,专门用来分析语言信号的“二战”期间的生成物。到了20世纪60、70年代,受声学语 音学和发音语音学的影响,又出现了“电子肌动记录仪”(electromyography)和“电子记波 仪”(electrokymography),分别用来记录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电压变化和说话时口、鼻腔的气流变化。当然, 最新的研究手段当属“摄影摄像技术”(cineradiography),人们用该技术记录发音的动态变化。在语言感知条 件的研究方面,“语境”是影响言语感知最为重要的条件。语言信号产生方面的研究,大都与“声学特征”、 “元音和辅音的听辨”相关。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研究,是一项以英语语言为研究对象的“音素”听辨研究。语 言感知研究的另一个领域是“书面语言理解”的研究。这牵涉到“视觉感应”、“字母辨认”、“词意确定”以 及“信息记忆”和“信息组织”等方面的探索。当然,语言感知研究最为重要的领域当属“言语感知模型”的研 究。
研究方法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在很多地方借鉴了心理学的心理测量(psychometrics)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测量知 识、能力、态度和个性的倾向。心理语言学对其所研究的对象,如语言的习得、学习和使用的心理过程所提出的 种种理论都必须经过系统的自然观察(naturalobservation)或实验方法(experimentalmethods)的验证,才能 判明其是否有效。
乔姆斯基:语言心智·大脑

乔姆斯基:语言心智·大脑————————————————————————————————作者:————————————————————————————————日期:乔姆斯基:语言·心智·大脑-汉语言文学乔姆斯基:语言·心智·大脑摘要:乔姆斯基认为,对语言或语言结构的研究能够揭示人类思想的本质。
他一贯主张在自然科学的框架内研究人类大脑的内部运作机制。
语言机能内在于心智/大脑,对语言的研究是对心智的研究,最终是在抽象的水平上对大脑结构的研究。
关键词:生成语言学乔姆斯基语言心智大脑一、引言乔姆斯基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了要从心智角度研究语言的观点,1968年他出版了《语言与心智》,70年代后期许多学者逐步接受了他的这一观点,认为语言存在于人们的头脑里,应该从认知视角加以研究。
他们认为当前语言研究的一个总趋势是认知研究,即认为语言是心智(认知)的现象。
(王寅,2007:8)认知语言学与生成语言学都主张研究人的心智,研究人的思维过程和认知策略,都认为可通过研究语言来了解人类的心智,但对于心智的来源、表征的方法、研究的内容等方面存在一系列根本的分歧,两者的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也不同。
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法的哲学基础是基于笛卡尔哲学(主要是二元论、天赋论)和形式主义哲学之上的一种混合哲学,心理学基础是心智主义。
而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心理学基础是基于涉身经验的心智主义和建构论。
认知语言学反对把语言视为自治的系统,天赋的能力。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一个自治的系统,它是客观现实、涉身经验、人类认知、生理基础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对语言的描写必须参照人的一般认知规律,才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在乔姆斯基之前,统治美国语言学界的主要流派是结构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鲁菲尔德(Bloomfield),1993年他出版了代表作《语言论》。
这本书是以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的模式为理论依据的。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重点

一、填空1、语言学的最初的发源地有三个:古代中国的小学传统语文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古印度的语言学——梵语,古希腊-罗马的语言学.2、信息传递的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3、语言研究的角度: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4、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言学的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5、严式标音音素标音宽式标音音位标音6、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7、一般将语法分成词法和句法.词法包括词的构造、变化和分类等.句法包括词组的构成、句子的构成、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等.8、语言的形态分类:1孤立语词根语2黏着语3屈折语4多式综合语9、汉藏语系:汉、侗台、苗瑶和藏缅四个语族10、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11、词汇包括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可以说是基本词汇的词的主要特点.12、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13、反义词分为极性反义词和互补反义词.二、简答1、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体现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1、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语言所能传递的信息可以没有穷尽,信息内容可以跨越时空.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人们还可以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如文字、旗语、信号灯等,但他们大多是语言或文字的再编码系统,自身有较大的局限性.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2、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一、区别.1、定义:言语是个人说话的行为和结果.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被社会所公认的一套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的总和.2、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定的,具有相对静止的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3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社会因素是语言的本质因素.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说和写的过程和结果,因此,除了具有社会因素外,还具有个人因素.二、联系.1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语言存在于言语当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2语言是抽象的规则,言语是语言具体的运用.3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过来作用于言语.3、符号和征候区别1 征候——事物本身的特征,和本体具有因果关系的自然联系.“础润而雨,月晕而风”,桂花飘香——桂花开放,鼻塞、发烧——感冒.2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4、语言符号的特征(1)、任意性.也叫约定俗成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语言符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2、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3、强制性.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变更,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拒绝.4、渐变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逐渐地变化采取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方式.5、参差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的各要素发展的速度是不整齐的.非基本词汇及其语义发展得最快,语音变化较慢,最慢是语法.5、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这个装置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分层.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分二层:底层和上层.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6、语素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语素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1根据能否单独出现,可以将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能单独出现的,也就是在言语活动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是自由语素.自由语素又叫成词语素.凡是不能够单独出现的语素叫做粘着语素. 2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词缀又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3词根和词缀具有构词功能,是构词语素,二者合称词干.4词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改变原来的词类、不构成新词的语素,它的作用是表示一种语法关系,因此又叫变词语素、屈折语素.7、判定文字系统产生的条件.第一,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语言里的语素或词相对应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可以按这种语言的音读出来;第二,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音义不变;第三,这些小图形的排列规则足以反映这种语言说话时语素或词的排列次序,小图形排列的顺序不同,所反映的语言单位的排列次序也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因此不同.三、名词解释1、语音:即语言的声音,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语言意义的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交际性.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有声语言.2、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4、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原义是“国际语音字母”简称IPA,由国际语音协会制定.1888年,由英国的斯维斯特倡议,由法国的帕西和英国的琼斯等人完成,发表在语音教师上.5、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相语音形式,就是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6、自由变体:是指出现在相同语音环境中而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也就是处于“互混”关系的音素.例如,在武汉方言中,声母l n不分,“脑”发成nau或lau都可以,当地人清楚而不会引起歧义.由于它们之间的互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因此成为“自由变体”.7、条件变体:指的是属于同一音位具有互补关系且语音相似的一组音素.一个音位的条件变体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而且在语音上相似.这些变体虽然同属于一个音位,但由于受语音条件限制,一般不能换用.例如/a/音位中的变体A a,a往往自成一个音节或单独跟声母组合,a出现在u后面或舌根鼻韵母前面.这些音素不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而是有条件的出现在不同的环境中,因此称为“条件变体”.8、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出发所划分出来的、以音质为语音形式的音位,是音质音位.9、以音高、音重、音长等非音质单位为语音形式而形成的音位称为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重位和时位三种.10、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音位的区别特征.11、聚合群:具有同一区别特征的各个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聚合群之间具有平行、对称的结构特点.12、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到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临时性变化,叫做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和换位等.13、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的单位.14、形态:是指词与词组合时词的形式上发生的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又称“形态变化”、“词形变化”.包括附加词尾、内部屈折和异根等方面.15、语法范畴:在词的范围内,相同语法意义的归类叫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主要有性、数、格、体、时、人称、态、级等.16、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指词进入语法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词义之外的意义.也就是从词的变化、组合中体现出来的各种关系意义叫语法意义.17、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达形式.18、语法手段:对语法形式加以概括所形成的类型叫语法手段.19、句法同义: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叫做句法同义.20、句法多义:是指同一个句法组合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21、表音文字,又叫做“拼音文字”或“字母文字”,它们的最小文字单位―字符只表示语言符号的音,而不表示语言符号的意义.22、音位文字: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如拉丁字母.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字符的音位文字.23、音节文字:字符表示语言中的音节.如日本的假名.24、意音文字则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只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提示音的字符叫做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叫做义符.汉文是典型的意音文字.25、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26、地域方言:与社会语言不同,是同一个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27、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28、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29、借词:即外来词,指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30、语言替换:语言换用也称“语言替代”或“语言融合”,是不同民族在长期接触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31、底层:在语言替换的过程中,换用的强势语言会留下被替换语言的痕迹,这类痕迹通常被称为语言的底层.表现有两点,一个是被替代语言社团的一些特殊发音习惯,另一个是地名.32、语言的混合:指的是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混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同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的现象.它是语言接触的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现象.语言混合现象主要有两种:洋泾浜和克里奥耳语.33、洋泾浜:又称皮钦语,是两种或几种语言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因互相接触而产生的混杂语言.最早是17世纪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同外来殖民者打交道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形外语,是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34、克里奥耳Creole又称混合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克里奥耳语也是一种洋泾浜语.不同的是:洋泾浜语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和使用;克里奥耳语是某一社会的主要交际工具,可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来学习和使用.35、词义的概括性: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概括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种重要表现: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36、词的这种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37、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派生意义.38、离开上下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的意义叫做中心意义.39、语境: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又叫做“言谈现场”.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话语需要与言谈现场的说话者、受话者以及说话时空及其存在正确地关联,才能准确地传递和被理解.40、言语行为: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所谓言内行为,指说话人运用语言结构规则说出有意义的话语的行为;言外行为是指说话人的话语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言后行为是说话人说出话语后达到的结果.。
运动生理学知识:体育活动促进语言发展

运动生理学知识:体育活动促进语言发展作为语言发展的重要环节,运动在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最新研究显示,运动对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动与脑结构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心肺功能的增强,还能增加大脑中神经元的数量和联系,从而提高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速度和信息传递效率。
这一发现说明,运动是通过脑结构的改变来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的。
更具体地说,运动可以提高大脑认知、情绪、记忆和语言等方面的处理速度,促进思维的发展,从而改善语言学习的能力和表现。
二、运动与语音的发音健康的儿童可以正常地发音,但是一些儿童的语音能力比较差,表现出发音难度、听力障碍等问题。
这时,运动就可以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提高儿童的口腔肌肉的协调性,增强舌头和喉咙的灵活性,帮助儿童更好地发音。
三、运动与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学习不仅与口腔肌肉的活动有关,还与大脑的发育和认知层面的能力有关。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运动可以通过增强大脑的认知功能,提高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一些研究发现,儿童参加体育活动后,其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且这种提高效应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
这一发现说明,运动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发音,还可以促进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运动与记忆和思维的发展还有一些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促进儿童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为人类大脑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实际上是基于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效率。
当大脑的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输速度和处理能力得到提高时,儿童的记忆和思维能力也就能够得到改善。
因此,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儿童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将得到更好的促进。
总之,运动对于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
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够鼓励儿童参与一定量的体育活动,其对于儿童的身体和大脑发育都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此外,通过运动还能够让儿童更多地参与团队合作、交流和分享,进一步加强其语言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展,是一种极为有益的学习方式。
言语语言功能评定

病因
脑血管意外(CVA )
– 局部缺血性CVA – 出血性CVA
脑外伤 脑肿瘤 脑膜炎、病毒感染 穿透伤
失语症的评定
失语症的量表测验(临床最为常用) 脑功能成像(MRI或CT)
评分(听不清可重复1次,音素或语序错扣1分)
问题
复述(100分)
床
2
鼻子
2
烟斗
2
窗户
2
香蕉
2
雪球
4
四十
4
百分数
6
六十二点五
10
电铃在响
8
他不回来了
10
师傅很高兴
10
一门野炮
8
假如或但是
10
给我的箱子装6瓶涂料
20
53
命名:物体命名(60分)
Ⅲ 内容记录 物体
(1)枪 (2)球 (3)刀 (4)杯 (5)别针 (6)锤子 (7)牙刷 (8)橡皮 (9)挂锁 (10)铅笔 (11)螺丝刀 (12)钥匙 (13)纸夹子 (14)烟斗 (15)梳子 (16)橡皮筋 (17)汤匙 (18)透明胶纸卷 (19)叉 (20)火柴
言语听觉链-声学水平
由说话者通过言语肌肉的协调运动产生的单词 或语句,是以声音的形式传递的,这种形式包 括三个方面的因素:
–声音的大小(强度) –声音的高低(音调) –声音的质量(音色)
言语听觉链-发育
在言语处理过程中,其每一水平都很复杂,而 且要表达的意图、内容的组合、发音器官的协 调运动等是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言 语功能与大脑的发育有关。
关于语言共性理论研究

关于语言共性理论研究本文从语言互构、接触、语法化等方面探讨了语言共性的动因,介绍了语言学界不同的语言共性观,并通过口语共性、生理学和心理学以及学习理论等方面进一步阐释了语言个体差异是研究语言共性的前提。
标签:语言共性语言差异语言研究大量的语言研究发现,语言具有共性的一面,个性差异的背后有很多相近或相同之处。
目前,语言共性研究有两种倾向,分别以乔姆斯基和格林伯格为代表。
乔姆斯基的研究是演绎性的,认为语言共性可以从一种语言的详尽研究中发现;格林伯格的研究则相反,是归纳性的,认为语言共性应建立在多种语言抽样调查的基础上。
程工认为:“语言共性是指表述系统内部语言成分对应关系的统一、类质的手段或是一个性质上同型的过程,这一过程给出了在不同语言中以最大概率表现出的相同结果。
”一、语言共性的动因索绪尔在语言学研究任务的第二条中提到:找出在一切语言里永恒地、普遍地在起作用的力量,分析出普遍性的规律,即能够概括一切具体历史现象的规律。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语言共性的动因:(一)主客互构在互构语言学看来,人类语言之所以具有普遍性,是因为它本来就是存在的缩影式抽象化或符号化。
现实世界中一切作用于主体的大脑和感官的视、音、味、触、义等都会在主体的感知神经系统中留下痕迹,都会在主体的意识和无意识中以符号方式储存起来。
构成人类符号语言的制约因素大体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普遍地生活于同一个世界,因而只能以这个世界所能提供的认识条件为基础来构建人类自身的语言;它们都普遍地具有相通的感知器官;感官的感知范围和感知能力也大体具有普遍的一致性。
所以,语言是遗传基因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人的语言中,现象世界存在的各种现象会以不同的程度和方式出现,并且会在所有的语言中普遍地出现。
(二)语言接触语言接触是指不同语言的人群由于交往所引起的语言在结构上和交际功能上的变化,它会对语言的结构本身和使用功能带来影响和变化。
这些影响和变化主要包括语言成分的借用、结构规则的模仿、语言兼用和转用、语言的混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