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污染的危害与控制
农田镉污染治理方案

第1篇
农田镉污染治理方案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农田镉污染对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本治理方案。
二、目标
1.降低农田土壤中镉含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效果监测与评价:治理过程中,定期开展效果监测与评价,调整优化治理措施。
5.长效管理:治理工程结束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持续监管土壤污染防治。
七、预期效果
1.农田土壤中镉含量得到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
2.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3.农民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得到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3.生物修复
(1)植物修复:选择对镉具有富集作用的植物,通过植物吸收、转移、稳定镉。
(2)微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的转化、吸附作用,降低土壤中镉含量。
4.农业生态调控
(1)优化作物布局:根据土壤污染程度,选择对镉敏感程度较低的作物种植。
(2)水肥调控:合理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3)秸秆还田:将作物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四、治理措施
1.物理修复
(1)土壤翻耕:对污染农田进行深翻,降低土壤中镉的有效性。
(2)换土法:将污染土壤挖出,换入清洁土壤,以降低土壤中镉含量。
2.化学修复
(1)钝化剂施用:施用钙镁磷肥、硅钙肥等钝化剂,降低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
(2)土壤调理剂:施用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对镉的吸附能力。
4.宣传教育: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开展技术培训。
镉的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镉的管理,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镉,是指化学元素符号为Cd,原子序数为48的金属元素,是一种具有剧毒的污染物。
第三条镉的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第四条国家环境保护部负责全国镉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镉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有权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二章镉的排放控制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新建、扩建、改建产生镉污染的项目。
第七条产生镉污染的现有项目,应当进行技术改造,减少镉的排放。
第八条产生镉污染的企业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镉的排放;(二)加强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处理和综合利用,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三)建立镉排放监测制度,定期对排放的镉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报环境保护部门。
第九条产生镉污染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和处置。
第十条禁止将镉废渣、废水、废气等转移至境外处理和处置。
第十一条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含镉的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
第十二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特殊区域排放镉。
第三章镉的监测与评估第十三条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建立镉监测网络,对镉污染源进行监测。
第十四条镉监测内容包括:(一)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中镉的含量;(二)土壤、地下水中镉的含量;(三)农产品中镉的含量。
第十五条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定期对镉污染情况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镉污染评估内容包括:(一)镉污染源分布;(二)镉污染程度;(三)镉污染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四章镉的应急处理第十七条发生镉污染事故时,有关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污染扩散。
第十八条镉污染事故应急措施包括:(一)切断污染源;(二)隔离污染区域;(三)清理污染物;(四)监测污染情况;(五)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护措施。
镉对食品的污染及危害

镉对食品的污染及危害(1)污染来源镉对食品的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的排放造成的。
含镉工业废水污染水体,经水生生物浓集,使水产品中镉含量明显增高。
含镉污水灌溉农田亦可污染土壤,经作物吸收而使食品中镉残留量增高。
用含镉金属作容器存放酸性食品或饮料时,可使大量的镉溶出,造成对食品的严重污染。
日本某镉污染严重的地区,稻米平均含量为1.41mg/kg(非污染区为0.08mg/kg),贝类含镉量高达420mg /kg(非污染区为0.05mg/kg)。
食品被镉污染后,含镉量有很大差别,海产品和动物食品(尤其是肾脏)高于植物性食品,而植物性食品中以谷类、根茎类、豆类含量较高。
(2)对人体的危害进人人体的镉以消化道摄人为主,镉在消化道的吸收率为l%~12%,一般为5%,低蛋白、低钙和低铁的膳食有利于镉的吸收,维生素 D 也可促进镉的吸收。
吸收的镉经血液运至全身。
血液中的镉一部分与红细胞结合,一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
红细胞中的镉部分与血红蛋白结合,部分可能以金属硫蛋白的形式与低分子蛋白质结合。
这些结合的镉主要分布于肾和肝。
肾脏含镉量约占全身蓄积量的1/3,而肾皮质镉浓度是全肾脏镉浓度的1.5 倍。
这是因为含镉的金属硫蛋白可经肾小球过滤进入肾小管,或者排出体外,或重吸收,从而造成了镉在肾近小曲管的选择性蓄积。
因此,肾脏是慢性镉中毒的靶器官。
体内的镉可通过粪、尿、毛发等途径排出,半衰期为15~30 年。
正常人血镉50μg /L,尿镉3μg/L。
如血镉>250μg/L 或尿镉>15μg/L,则表示有过量镉接触和镉中毒的可能。
镉对体内巯基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长期摄人镉后可引起镉中毒,主要损害肾脏、骨骼和消化系统,特别是损害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影响重吸收功能,临床上出现蛋白尿、氨基酸尿、高钙尿和糖尿,使体内呈负钙平衡而导致骨质疏松症。
日本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痛痛病)就是由于镉污染造成的一种典型的公害病。
此病的主要特征是背部和下肢疼痛,行走困难、蛋白尿、骨质疏松和假性骨折。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镉、铅、汞、铬等重金属元素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制,导致环境与生态系统遭到了危害。
这些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贡献的危害性非常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进行防治。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类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例如引起癫痫病、肝癌、肾衰竭和恶心等症状。
当污染物进入生态系统时,它们也会对环境造成长期的潜在危害。
水和空气也会被污染以及进一步传播含有重金属的污染物质。
除此之外,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的活动向环境释放大量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长期积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粮食的品质受损,从而影响到农业生产。
尽管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很大,但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防治。
以下是一些最佳防治措施:(1)集中式的废水处理。
这种处理可以防止大量的污染物外流到环境中。
在处理废水之后,可以通过土壤过滤系统将污染物过滤掉。
(2)采用生物制剂和化学品来降低污染物和毒性物质的含量。
这种制剂和化学品可以通过改变微生物的行为和化学反应来实现这些效果。
(3)采用生物修复来降低毒性物质及盐湖中的盐含量。
这个过程是通过发展生物的一些特殊能力,将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恢复土壤的肥力。
(4)区域调查以设立土壤重金属污染预警体系。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它是从源头上控制的方法,可以帮助监控和改进环境质量,以便避免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5)降低化工与矿业在制造过程中排放出的废水、尾矿堆积与粉尘。
一些节约型的技术可以在制造时大量节约资源和劳动力,同时将产生的废物减至最少。
总之,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环境,需要如上所述的一些防治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来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我们可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障人类的健康。
重金属镉对环境的污染与治理_安静

重金属镉对环境的污染与治理
安静
(辽宁省大石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镉是一种淡蓝而具有银白色光泽的金属, 熔点 321°C, 沸点 767°C,质软耐磨,抗腐蚀。 镉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缓慢氧 化,加热易挥发,其蒸汽可与空气中的氧结合成氧化镉。 在高 温下,能与卤素直接反映,生成卤化物;但不能直接与氢、氮、 碳反应。 镉易与多数重金属形成合金。 镉不溶于碱,但溶于硝 酸、热盐酸和热硫酸而形成相应的盐。 金属镉本身无毒,但其 蒸汽有毒,化合物中以镉的氧化物毒性最大,而且属于累积 性的。
89
一、镉对环境的污染 工业生产上的镉释放到环境中的主要途径是: 采矿、冶 炼、燃煤、镀镉工业、化学工业、肥料制造、废物焚化处理、尾 矿堆、冶炼厂废渣、垃圾堆的冲刷和溶解。 化学工业生产中用镉及其化合物作原料也造成镉污染。 利用硫酸镉作原料生产塑料热稳定剂时,为了提高产率需要 加入过量的硫酸镉,这就使得废母液中的镉含量较高,如东 北某塑料助剂厂废水含镉量达(500~700)×10-6,年 排 量 达 10 吨 左右;以黄铁矿生产硫酸的工厂也引起镉的污染,华北某 硫 酸 厂 用 的 黄 铁 矿 含 镉 1.94×10-6,废 水 含 镉 0.12×10-6;以 金 属为原料生产碳酸镉催化剂,其生产过程产生镉粉尘、氧化 镉烟雾、含镉废水等污染。 镍镉电池的生产也造成镉污染。 氧化镉的生产、极板制 造 等 的 冲 洗 水 含 镉 浓 度 为 (0.5~2.0)×10-6,废 碱 液 含 镉 (10~ 50)×10-6,其中有 50%左右为可溶性镉。 用来制造硫酸和化肥的某些矿石, 也是镉污染的一个 重要来源。 据测定,有的硫酸厂所用的黄铜尾矿含镉 17.19× 10-6, 磷 肥 厂 所 用 的 硫 铁 矿 含 镉 1.94×10-6, 磷 矿 含 镉 也 在 (0.07~0.14)×10-6。 由于磷肥使用的量多而广,所以土壤和食 品中由施肥带来的镉,其数量是不可忽视的。 镉对土壤污染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工业废气中的镉扩散 沉降累积于土壤之中,二是用含镉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使土 壤受到严重污染。 日本受镉污染的农田有 472125 亩,占重金 属污染总面积的 82%,主要是由于重金属开采和冶炼排放废 水造成的。 日本富山冶炼厂排出的含镉废水和废气污染了附 近农田,使稻田土壤含镉量达 7.1×10-6,在这种土壤上生产的 稻米含镉量达 1.3×10-6,该地居民长期使用这种含镉米,便会 发生骨痛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遭受镉污染的农田已
治理农田镉污染措施

治理农田镉污染措施引言镉是一种非常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对于人体和生态系统都具有严重的危害。
农田镉污染是指土壤中镉元素超标,导致农作物镉含量超标的问题。
治理农田镉污染是保护农产品安全、维护环境健康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理农田镉污染的措施。
农田镉污染的原因农田镉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废弃物排放:工业废水、废矿渣等含有镉的废弃物直接或间接排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镉污染;2.农药使用:农药中含有镉元素,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镉污染;3.错误施肥:过量施用含有镉的肥料,导致土壤镉含量超标;4.自然界存在:部分地区土壤本身就含有较高的镉含量。
治理农田镉污染的措施1. 土壤修复土壤修复是治理农田镉污染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调整土壤pH值:镉在酸性土壤中容易被植物吸收,所以可以通过添加石灰等碱性物质来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减少镉的吸收和迁移;•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质地和保水性,减少镉在土壤中的活动性;•生物修复:利用一些具有镉吸附能力的植物,如柳树、紫荆等,在受镉污染的土壤中种植这些植物,通过吸收和累积土壤中的镉元素来修复土壤。
2. 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农药使用是导致农田镉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并采取以下措施:•选择低镉农药:优先选择镉含量较低的农药进行施用;•合理使用农药:遵循农药使用规定,按照标准用药,避免过量使用和频繁使用;•定期清洗和维护农机具:农机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沾染农药残留,定期清洗和维护可以减少农药残留的传播。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有效减少土壤镉含量,具体措施有:•确定土壤养分状况:通过土壤测试检测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根据测试结果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控制施肥量:根据农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选择安全肥料:选择镉含量较低的肥料,避免含有镉的肥料对土壤造成污染。
4. 合理农田管理合理的农田管理对于防治农田镉污染至关重要,包括:•灌溉管理:合理控制灌溉水中的镉含量,避免镉通过灌溉水进入土壤;•土壤覆盖:在农作物种植间隙,可以利用秸秆覆盖、绿肥种植等方式覆盖土壤,减少土壤蒸发和镉的微生物转化;•农田排水:合理排水可以降低土壤中镉的浓度,减少镉的迁移和累积。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过环境容许限值,对土壤和植物生长产生危害的现象。
土壤重金属如镉、铬、铅等,通常是由于工业生产、矿业开采、污水排放等活动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标沉积而引起的。
这种污染不仅危害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也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到人类,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1.影响土壤肥力:重金属超标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生长。
2.污染地下水: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后可能通过渗漏、冲刷等方式进入地下水体,造成地下水污染。
3.影响植物生长: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会影响植物的吸收和利用,导致植物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4.影响人体健康:重金属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到人体,造成慢性中毒、免疫系统损伤等健康问题。
为了有效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采取以下措施:1.减少重金属排放: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工业生产、矿业开采等活动,减少重金属排放。
2.土壤修复技术:采用土壤修复技术对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处理,包括原位修复和外源修复等方法。
3.植物修复:选择对重金属具有吸收、蓄积、转运等能力的植物,进行植物修复,通过植物吸收重金属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4.土壤改良:采用有机物、石灰、磷酸钙等改良剂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的固化、稳定能力,减少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
5.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网络,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监测评估,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进行防治。
只有通过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希望政府、企业和公众可以共同努力,为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带来的危害做出贡献。
铅、汞、镉、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三篇)

铅、汞、镉、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铅、汞、镉和砷是四种常见的重金属,它们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过程、农药使用、废水排放、燃煤和燃油燃烧等多种环境中。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且它们具有潜在的生物积累性,长期积累在人体内可以导致慢性中毒甚至致命。
铅对人体的危害:铅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重金属,常见于水铅管、油漆、电池、陶瓷等物品中。
铅在人体内有相对较长的潜伏期,长期暴露于铅中可以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包括神经和认知发展障碍、贫血、肾功能受损和生殖系统问题。
汞对人体的危害:汞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金属,常见于灯泡、温度计、压力计等物品中。
汞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汞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肾功能受损、记忆力下降和肺部疾病。
镉对人体的危害: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和农作物中的重金属。
人体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摄入镉。
长期摄入高浓度的镉可以导致肾功能受损、骨质疏松、癌症和生殖系统问题。
砷对人体的危害: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下水和土壤中的重金属。
人体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摄入砷。
长期摄入高浓度的砷可以导致皮肤病、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为了预防铅、汞、镉和砷对人体的危害,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避免暴露:减少与含有这些重金属的物品接触,尤其是长期接触,例如不使用含铅油漆的物品,避免接触含汞的产品,选择不含镉的农产品,避免饮用受砷污染的地下水。
2. 注意饮食安全:选择优质的食品和饮用水,尽量避免食用渔产和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加强饮食平衡,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钙、锌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3. 加强环境监测:政府应加强对环境中这些重金属的监测工作,定期监测水体、土壤和空气中的重金属含量,并制定相应的限值标准,以保护公众健康。
4. 健康教育与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与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这些重金属危害的认识,教育公众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置含有重金属的物品,以及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5. 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加强对重金属污染的监管,制定相关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加强企业和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