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正确地《中国现当代文学二》(二)期末复习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提要

——蔺瑞娟

1、第一次文代会召开的时间、确定的文艺总方针、指出的文艺总方向。P227

时间:1949年7月2日至19日

总方针: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

总方向:指出了建国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

2、本时期文学创作的人学观及主要的两个核心

无产阶级的,革命的人学观。(视阶级性为人的本质,以阶级取代个人,以阶级分析的方法判别人的身份,地位与性质,并满怀信心地站在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来完成对于“人”的种种文学想象。)核心观念:以“为政治服务”为核心的文学观念,以阶级论、革命论为核心的“人”的观念。

3、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内容及双百方针提出以后在文学创作方面出现的两类新颖的作品。

时间:1956年5,6月间。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竞争。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该采取简单的方法解决。

一类是直面现实矛盾,大胆“干预生活”,突破了长期以来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王蒙《组织部信赖的年轻人》李国文《改选》刘绍棠《田野落霞》等)

另一类是突破被长期封锁的人情,人性的禁区,把笔触伸向人物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克服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端(邓友梅《在悬崖上》李威伦《幸福》丰村《美丽》)

4、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根本任务论;“三突出”的创作原则。

“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结合。(1958.5)

“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根本任务论”: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论。

5、“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的主要作品;

作家: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西李马胡孙)

赵树理代表作:《三里湾》《登记》《李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锻炼锻炼”》。

6、几部红色经典作品的作者、内容梗概、主要人物、突出特色。

①《红旗谱》(由三部分长篇构成《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梁斌。小说以大革命失败前后的历史背景,通过燕赵大地上两家农民三代,围绕“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两个中心事件,书写了当时农村与城市革命运动,阶级斗争的阶段性历史过程。主要人物朱老巩,严老祥→朱老忠,严志和→大贵,二贵,运涛,江涛。突出特色:形象的论证了农民——革命的主力同盟军——与革命之间天然的血缘关系。

②《创业史》刘青,小说描写了陕西渭河平原下堡乡的蛤蟆滩互助组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历程。(富裕中农)郭世富,(反动富农)姚世杰,(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代表人物)郭振山,青年农民,共产党员梁生宝。是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的“史诗性”,“纪念碑”式的创作。

③《青春之歌》杨沫,知识分子林道静的革命成长之路。(“胡适派”)余永泽,(共产党人)卢嘉川,江华。形象昭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应走的正确认识道路:从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改造成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7、了解王蒙的创作概况;分析《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

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78年重新发表小说,称为新时期文坛最活跃的作家之一,先后出版中篇小说集《深的湖》、《相见时难》、《坚硬的稀粥》等,以及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季节”系列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失恋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一篇具有重要突破意义的作品, 在当代文学中它第一次闯进了一个文学题材的禁区,大胆揭露了我们党的心脏——党的领导机关中所发生的病变,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是一种非凡之举,表现出王蒙用文学干预生活的惊人的勇气。小说表现了强烈的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的思想主题,刘世吾这个官僚主义者形象的塑造也具有典型意义。

8.郭小川为何被称为“战士诗人”;少数民族题材的诗歌主要诗人;“白洋淀诗群”的主要代表诗

人。

郭小川:《致青年公民》确定地位,《致大海》,《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望星空》(1959)。“战士诗人”:他的诗总是呈现出政治立场与艺术追求的难以协调。

少数民族题材的诗歌主要诗人:公刘,《西双版纳组诗》《西盟的早晨》《佧佤山组诗》《迟开的蔷薇》(爱情),白桦,顾工,周良沛,梁上泉,高平,杨星火,高缨,闻捷《天山牧歌》1956

白洋淀诗群P267:芒克(姜世伟)《秋天》,多多(栗士征)《当人民从干酪上站起来》,林莽(张建中)《悼念一九七四年》,根子(岳重),宋海泉,方含(孙康)

9. “第四种剧本”的概念及代表作品。

1956年出现的“第四种剧本”是相对于三种主流剧本(表现先进思想和保守思想斗争的工厂剧本;入社和不入社斗争的农村剧本;我军和敌军军事斗争的部队剧本)而言的。这些剧本一方面突破“人性”、“人道主义”的禁区,大胆描写人的爱情、道德和复杂内心世界;另一方面突破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大胆干预生活,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是忠于生活、诚于写实、真正写人的剧本,是按生活本来面目写工农兵的剧本。被称为“第四种剧本”。

代表作品:《布谷鸟又叫了》杨履方、《同甘共苦》岳野、《洞箫横吹》海默、《还乡记》赵寻、《归来》鲁彦周、《葡萄烂了》王少燕

10、老舍建国后的主要作品;简论《茶馆》民族化特色及“叙情性”和特点。

以剧作家身份出现在文坛上。《方珍珠》,《龙须沟》,《一家代表》,《生日》,《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全家福》,《神拳》。

民族化特色体现在①活的“老北京”②浓浓的北京味③地道的中国人④沉沉的历史感。

“叙情性”和特点:通过以情带事,事中含情的叙事方法展开,在情感的流动中写人记事。情感的节奏(趋于弥散,呈现无奈而微妙的色彩),情感的层次(微妙的趋上的情感和沉重的下落情感不断交织。),情感的色调(含情的“荒诞”)

11、了解散文三大家各自的主要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