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舞的艺术—由剧目《中国妈妈》对当代舞艺术性的思考 (4)
《中国妈妈》的文化分析

摘要:初次学习《影视文化分析》感触甚多,从最初的不懂不理解、到后来的慢慢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再到后来的慢慢学会与自己所学的舞蹈专业联系起来,并得出相应的感想。
在化分析和舞蹈艺术的王国里很多观点都相通的,都可以利用文化分析的观点去解释舞蹈所要的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舞蹈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
看一个舞蹈可以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历史、艺术特色等),民族文化像一个纽带,将舞蹈艺术与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舞蹈艺术与文化互相渗透,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1]。
鉴与所学的更多的是舞蹈学专业知识的背景,通过雷蒙.威廉斯三种文化定义:理想主义、文献主义、社会定义,对舞蹈作品《中国妈妈》进行文化分析。
《中国妈妈》这部舞蹈作品,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位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
整部舞蹈作品主要是围绕着“母爱”这个情感主题进行编排创作。
作品中,中国妈妈对日本遗孤的情感变化从开始的抗拒、不忍、接受、到最后的关爱及不舍送行整个过程中通过舞蹈演员的丰富表情和真挚的感情流露,将中国母亲的辛劳和内心的挣扎表现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中国妈妈》;文化分析;雷蒙.威廉斯;文化定义1.前言1.1选题的背景舞蹈作品的成功与否,不在于舞蹈技巧难度如何的高超惊人,而在于是否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内涵,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程度有一定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妈妈》这部经典舞蹈作品,深刻的演绎出中国妈妈伟大的母爱以及博大的胸襟,她们的包容让她们从一个狭隘、憎恨的世界走向一个宽广、友爱的境界,用无言的行动将善良诠释到极致,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既具体又形象的中国母亲形象。
舞蹈作品中中国妈妈压弯的身躯诉说着老人生活的沉重,黝黑的皮肤表现出老人生命中的艰涩,但她依然是那样慈祥,那样开朗,那样豁达,让人难以忘怀。
具有深刻的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影响力,这正是中国母亲真实的性格写照,再一次的诠释了中国母爱的伟大。
1.2选题目的和意义舞蹈作品《中国妈妈》用脸部表情、动作、音乐去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细腻的塑造了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成功的描绘出了一个母亲最伟大、最本真淳朴的胸怀,和对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珍视。
浅论舞蹈《中国妈妈》主题与动作的特征

浅论舞蹈《中国妈妈》主题与动作的特征摘要:一个舞蹈作品怎样才算是好?能使人的情绪产生感动,使人的思想得到啟示,使人的精神得到振奋,能使人感受到其中艺术的美,这样的作品才算是好作品。
在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中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好的亮点作品,一个事先没有人注意到的舞蹈——《中国妈妈》。
这个舞蹈的题材和主题本身并不是多么曲折离奇,但是它的舞蹈内容比较真实,非常具有时代性和创造性,深刻地揭示了人们的内心世界。
本文主要对舞蹈《中国妈妈》成功的地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舞蹈作品;中国妈妈;成功亮点;舞蹈主题一、主题(一)时代性舞蹈《中国妈妈》选材的背景是在战火弥漫的抗日战争期间,是以一位中国母亲抚养日本孤儿的故事为题材。
讲的是一群中国的妈妈们在房子被烧、亲人被杀、财产被抢的仇恨环境下,意外捡到一名日本的孤儿。
中国的妈妈们对这名日本孤儿的心态非常复杂,有的人唾弃憎恨,有的人疼爱怜惜,还有的人淡漠冷视。
日本的孤儿在中国的妈妈们要走的时候试图挽留,但是此时的妈妈们都非常犹豫,妈妈们都对收养这个日本孤儿举棋不定,最终妈妈们经过内心激烈的挣扎,在母爱的力量下,收养了这个日本的孤儿。
舞蹈《中国妈妈》这个作品的主题主要是对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进行歌颂赞扬,但是这部作品里的母爱不仅是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还有对饱含着民族仇恨的日本侵略者的孩子的爱。
母亲与日本孤儿、日本侵略者三者之间在关系上夹杂着“大爱”和“大恨”,然而这部作品正是通过对这种“大爱”和“大恨”的对比,凸显出中国妈妈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同样在这部作品中,母爱又可以是一种抨击战争和感化侵略者的真情力量,以表达中国妈妈热爱和平、期盼和平的一种美好愿望。
(二)真实性由于历史原因,尤其是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妈妈去收养日本孤儿所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中国妈妈用自己那顽强的意志力克服了种种苦难,冲破了层层阻挠,依然收养了那个日本遗孤。
在战争结束后,孩子也已长大成人,但是中国妈妈毫无怨言,默默将其送回日本。
舞蹈鉴赏课 观《中国妈妈》

观《中国妈妈》有感报名选修课时,许是想要离自己学了十年的舞蹈近一些,第一个便选择了舞蹈鉴赏课。
说起自己学舞蹈的经历,想来也是十分惋惜,从两岁半进幼儿园起,妈妈便给我报了两家幼儿园,上午学习舞蹈,下午学习算术;上小学后,更是每周末都要去少年宫学习民族舞。
十分可惜的便是在初中时,因为自己的天赋原因选择了不做艺术生,同时因为学习的原因放弃了舞蹈。
这一晃便是七年。
这七年里,每当学校有演出时,看着别人在舞台的聚光灯下尽情的展示自己,接受比尔的掌声,接受别人的赞美,我真的又羡慕又后悔。
可是也明白,从小就劈不了腿,一下腰就哭的我是不可能能够如此优秀的完成一支舞蹈,获得大家的掌声与赞美的。
我对舞蹈抱有的真的是一种怀念和向往。
而当我进入到舞蹈鉴赏课的学习以后,我发现舞蹈最重要的并不是身体的软度和技巧,而是舞者跳舞时迸发的感情。
在老师为我们播放的所有舞蹈视频里,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中国妈妈》。
《中国妈妈》绝不只是一支舞蹈,这是一部史诗,是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
它诠释了从古至今最伟大的爱——母爱。
母爱摒弃了仇恨,抹平了悲伤,跨越了国界。
在这支舞蹈里,每一个舞者都将自己对母爱的敬意融入了自己的表情、动作,细腻地塑造了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
《乐记·乐象篇》中说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无论诗,歌或舞,都是由人的内心出发的,内心所指,仁厚才表露于外。
舞蹈是庞大门类艺术中的一种,当人们的情感达到极致以至于无法用其他方式尽情宣泄时,舞蹈就当之无愧地成为最好的抒情表意之举。
《中国妈妈》舞蹈一开场,舞者在声嘶力竭的呐喊中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动作,看她们的动作、听她们的声音、由她们的手指望去,我们感受到的是她们对敌人刻骨铭心的仇恨,从内心深处喷薄出的愤恨,仅仅是这一个动作便有了生命的张力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在里面。
这是这支舞的第一部分:憎恨。
音乐戛然而止,人群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穿着日本和服的女孩,她正双手抱着头蹲在那里。
群舞《中国妈妈》的情感表达

群舞《中国妈妈》的情感表达舞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人体的动态美,深刻地反映人的感情,人性和生命的真谛,最大限度地展现其艺术魅力,让人感受到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
情感是舞蹈作品的精神核心。
群舞《中国妈妈》歌颂了母性的伟大与无私。
(一)面部表情对情感呈现的作用情绪塑造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面部表情是情绪表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舞蹈的情,简单地说,动作的外观已经出来了,但是用感情来制定动作,再重新产生感情,而这里指的是感情体现在舞者的面部表情中,它是最直接,最直观的体现。
在舞蹈作品中,表情是情感表达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编导通常通过舞蹈的动作情绪上的表现来表达人物的情绪和情感,并创造出逼真的角色。
一般来说,整个脸部表情会传达你想表达的感受。
《中国妈妈》表演者的面部表情非常到位,在第一部分表达仇恨情绪时,母亲拱眉直立,鼓鼓的眼睛,紧咬牙齿,面部表情严肃,将憎恨,厌恶的情绪表现的一目了然;而当母爱超越仇恨时,在养育这一部分中,日本女孩和母亲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当中国妈妈把日本姑娘送走时,母亲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这表明了中国妈妈对女孩的不舍与思念。
跳舞时,舞者的眼睛有时略带光泽,眼睛闪烁,嘴角微微颤抖。
有时眼睛微笑,嘴角向上;有时在悲伤中,充满了不放弃,仅仅只是这些在观众面前就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
(二)肢体语言与情感的结合用身体语言表达情感是舞蹈的主要特征,肢体语言不仅会滋生情绪,而且会丰富和扩大情绪的深度和广度。
群舞《中国妈妈》中的情感与动作的完美结合,不仅能够创造出现实而正式的舞蹈形象,还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情趣,产生情感共鸣,最终实现艺术交流的任务。
舞蹈的动作根据要表达的内容与富有美感的造型动作相关联,即组合动作。
组合动作在舞蹈语言中形成句子或自然段落。
连接动作和音乐节奏,音乐节奏帮助或突出轻,重,慢,急的舞蹈动作,比如在舞蹈中交错而快速的步伐,右手直指着远处,左手紧紧握着拳头,盘腿坐着,撑地踢腿,抬腿,捂胸,下腰,跺脚等动作,都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强盗行为的愤怒与憎恨,以及被日本侵略者所杀害的同胞的呐喊与哭泣。
舞蹈赏析 《中国妈妈》

舞蹈赏析《中国妈妈》舞评《中国妈妈》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
它围绕着“母爱”这个主题贯穿着全舞,每一个阶段都真实再现着中国妈妈在从抗拒、不忍、接受、关爱日本遗孤及不舍送行整个过程中母爱复杂的情感变化。
丰富的表情更是将中国母亲的辛劳和内心的挣扎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是一个感人肺腑的舞蹈,除了它承载了一段沉重的历史,演员们的倾情表演,把历史进行了一种艺术的升华,这个升华的着力点,就在这些表现大爱和大恨的肢体语言上。
而自始至终贯穿于舞蹈中的力就是这出舞蹈生命的中心,是打动人心的结点。
而这个力,就是由中国母亲的爱和恨支撑起来。
舞蹈一开场,演员中在嘶声力竭的呐喊中就向我们展现了这个动作,看他们的表情,听他们的声音,由他们的手指望去,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她们对敌人刻骨铭心的仇恨,从内心深处喷薄出的愤恨,仅仅是这一个动作便有了生命的张力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在里面。
舞蹈中,群舞演员在身后痛不欲生的跺着脚,你看见他们使出了浑身的劲,想把所有的日寇都跺成肉酱,把这种深重的灾难埋进地理,于是,我们见到的不是恨铁不成钢的遗憾,不是急匆匆的焦躁,不是骄纵的倔强,他们表现的是一种遭受屈辱后的"大恨",深入骨髓的恨。
这种对民族同胞的深切灾难,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不只是南京人在承受着这样屈辱性的灾难。
当孩子长大后,要离开,母亲们依依不舍,我们看到了母亲心中那种难舍的眼神,尽管孩子是敌人留下的遗孤,但俨然已经是她们的孩子,突然要离开,这种难舍难分的场面,表现出了母爱的不舍。
在整个舞蹈里,没有华丽的服装衬托,没有炫目的舞美灯光,而是用最朴实的东北妇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饰,梳着典型农村妇女发髻的中国妈妈形象给人一种重归历史的自然。
默默辛勤劳动的体态,因劳作而略弯的腰,描述了生活的单一与凄苦。
整个舞蹈作品朴实无华,却把人感动得潸然泪下。
我们能感受到舞蹈所体现的真挚感情,我们更知道中国妈妈的心酸与伟大。
她们从狭隘的憎恨中走出,走向一个宽广的精神境界,用行动将善良诠释到极致。
生命中的大爱——探析舞剧《中国妈妈》的舞蹈形象塑造

遗 孤 的感人 故 事 。它 紧 紧 围绕 着母 爱 的主 题 ,通 过 舞蹈 动 作语 言
舞剧 《 中国 妈妈 》 讲述 的 是抗 日战 争时 期 中 国妈妈 抚 养 日本 形象 也塑 造 了 日本遗 孤— —小 女孩 的形 象 ,令人 印象 深刻 。 其 次 ,音 乐 与 舞 蹈 完 美 融 合 ,相 得 益 彰 ,情 感 饱 满 。全 剧
诉 , 是对 失 去 亲人 、深 受苦 难 煎 熬 的 无 声 呐 喊 、无 言 悲痛 , 是 得 人物 的 形象 可感 可 听,饱 满立 体 。 中 国妈 妈 心 中难 以 言 出 的 巨 大愤 恨 , 痛 苦 和 绝 望 , 继 而 音 乐 一 再次 ,在 舞 美 设计 上 ,舞 台非 常干 净 ,灯 光 设计 很 好地 和情 转 ,低 沉 幽怨 ,一 个 身 穿和 服 的 小 女孩 颤 微 微 地 出现 在 妈 妈 的 节 发 展 、人物 情 感配 合 ,相 生 相息 。如 ,在第 二 小段 末尾 ,妈妈 面 前 ,她 害怕 地 张 望着 ,无 助 困 惑 , 妈 妈 望着 小 女孩 ,先 是 唾 接 纳 小女 孩 ,妈 妈们 以春天 的 花朵 绽放 之 姿打 开 ,小 女孩 穿 着 红 骂愤 怒 , 可 是 终 究 不 忍 ,想 要伸 手抚 摸 以 爱 , 却又 缩手 停 留 , 棉 袄 出现 ,灯 光 转而 用 暖色 调 的黄 色光 ,很好 地诠 释 了人物 此 时
舞剧开头一群妈妈用手直指前方坚定有力在激昂雄壮的音乐中半弯着腰迈着急切沉重的步子跺脚转身盘腿下坐踢腿踹腿急速转身捂胸??动作流畅连贯一气呵成把人物的情感推向高潮那无言指是如此的坚毅执着是对日本的血腥暴行的无情控诉是对失去亲人深受苦难煎熬的无声呐喊无言悲痛是中国妈妈心中难以言出的巨大愤恨痛苦和绝望继而音乐一转低沉幽怨一个身穿和服的小女孩颤微微地出现在妈妈的面前她害怕地张望着无助困惑妈妈望着小女孩先是唾骂愤怒可是终究不忍想要伸手抚摸以爱却又缩手停留捂嘴痛哭狠心地转身离开然则一个无辜的生命妈妈心里矛盾着犹豫着较量着恨毕竟占据了心间忽然小女孩一个跌倒哭声直达妈妈心间妈妈还是回转身子爱胜过恨她们接纳了小女孩
中国妈妈舞蹈表演技巧

中国妈妈舞蹈表演技巧群舞《中国妈妈》是一部可圈可点的优秀当代舞作品。
该作品以生活为源泉的创作精神、以情感为灵魂的创作旨要、以细节为修养的创作品质,为我们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妈妈救助抚养了日本遗孤,并将其送回故乡的感人故事。
(一)动作语汇的生活化舞蹈《中国妈妈》的动作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编导多提取生活中的动作作为素材,并对素材进行细致分析、理解,再加以提练、夸张、美化,从而形成了生活气息浓厚的舞蹈动作。
生活性动作具有解释说明作用,它可以把台上台下圈入同一个经验范围,在作品传播中容易达到情感共鸣。
该作品中多次运用了“唾弃”“指”“挥手”“耕种”等一系列生活化动作,这对于舞蹈情节的发展有着解释说明作用,便于观众理解作品。
舞蹈第一部分,妈妈们愤怒的跺脚,快速有力的踢腿,真实再现了她们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舞蹈中女孩与母亲之间相互纠缠的动作也是充满了生活气息,或背或抱,动作一气呵成,充分表现出女孩对母亲深深的依赖与不舍;作品中还反复出现了类似于生活中“掰玉米”的动作,这有效传达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
(二)舞台美术的简洁化“舞台美术包括灯光、服饰、道具等,它是根据演出的统一要求,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渲染舞台氛围,塑造出作品所需的角色形象与环境背景。
”舞台美术对于舞蹈的作用不容忽视。
舞蹈《中国妈妈》没有华丽的服饰造型,没有炫目的舞台布景,连灯光也是十分简洁质朴,这使得该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与现实生活更为贴切。
饱受战争迫害的妈妈们,身着色泽暗沉、简单朴素的粗布衣,头盘发髻,抗日战争时期典型的东北农村妇女形象映入眼帘。
小女孩开始身穿日本和服,其后利用视觉上的遮挡,迅速换装为中国女娃,鲜红的大棉袄与蓝色的传统和服形成鲜明对比,在昭示着女孩身份转变的同时,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在灯光方面,该作品运用了黄色和蓝色两种主色调。
作品第一部分描述“憎恨”时,整个舞台像一片漆黑的深渊,逐渐的舞台后方闪烁出黄色光束,演员们手指方向泛出血红色侧光,营造出枪林弹雨般的战争场面,让人站栗与愤怒;描述“养育”时,出现了明亮的黄色灯光,寓意着黄灿灿的玉米地上,一位日本小女孩正在中国妈妈们的细心呵护下快乐成长;描述“送别”时,舞台回到大片暗蓝色,像漆黑幽静的夜,充满了离愁别绪;尾声处,一束白色追光照射在遥遥相望的母亲身上,苍老而孤寂的身影给观众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2023年高中生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

2023年高中生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标题:回顾2023年高中生舞蹈《中国妈妈》的观后感引言:近日,我有幸欣赏到一场震撼人心的高中生舞蹈表演——《中国妈妈》。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蹈演出,以中国妈妈为主题,通过精彩的编排和表演,让观众如痴如醉。
在观看这场演出后,我不禁对其中所传递的情感和内涵深感触动,特此撰写此文,来表达自己的观后感。
正文:《中国妈妈》这部舞蹈作品是由一群热爱舞蹈的高中生带来的,他们将中国妈妈细致入微的爱心和坚强毅力用舞蹈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引起了我内心深处强烈的共鸣。
整个舞蹈表演共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不同的舞姿展示了中国妈妈的伟大和无私。
第一部分是对妈妈悉心照料的描绘,舞者们通过柔和的动作表现出妈妈们细腻的心思,他们用优美的姿态展示了妈妈们唐突的表演出了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在这部分的表演中,我的内心被打动了。
第二部分是对妈妈辛勤工作的还原,通过舞蹈的形式,他们以热情洋溢的舞姿,表达了妈妈在工作中的无私付出和勤劳。
舞者的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努力拼搏的态度。
他们的热情唤起了我内心深处对妈妈们的敬佩之情。
第三部分是对妈妈无私奉献的诠释,舞者以慷慨激昂的舞姿,表达出妈妈们无私奉献的美德和母爱的伟大。
他们表演了妈妈伟大的奉献精神,让我感动不已,热泪盈眶。
妈妈们虽然平凡普通,但却默默无闻、默默奉献,用自己的爱和付出,让孩子们得以茁壮成长。
第四部分是对妈妈无私关爱的感恩回报,舞者们以感激之情表达出妈妈们养育之恩。
他们用激情四溢的动作表现出对妈妈的感恩,同时也激励着观众们要回报妈妈的爱。
在这个部分的表演中,我被演员们的热情所感染,我们也应该握住这些感动,去回报妈妈的辛劳和爱。
在整个演出过程中,舞者们展现出了扎实的舞蹈技巧和极高的艺术修养,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而又精确,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的享受。
通过简单的动作和准确的表达,他们将中国妈妈身上的伟大品质完美地展现了出来,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摘要 现在很多的舞蹈创作越来越贴近大众化,同时舞蹈的创作更生动,创作内容与生活更加的贴近,获得广大群众的喜爱。舞蹈中的形象动作将中国深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完美的诠释出来,舞者通过肢体的舞动将艺术进行表达,进行艺术加工。解析舞蹈内容,体现民族文化魅力。本文以剧目《中国妈妈》为样本,进行艺术特征的分析,研究民族文化。分析艺术来源。这部剧目的创作与中国的人民的显示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感染力,非常适合普通大众的欣赏。人们在欣赏这部剧作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对提升普通观众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中国妈妈》 艺术特征 舞蹈创作 II
Abstract Nowadays, many dance creation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the creation of dance is more vivid. The content of creation is closer to life and has been loved by the masses. The image movement in the dance perfectly interprets th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contained in China. The dancers express the art through the dance of the body and carry out the art processing. Analyze the content of dance and reflect the charm of national cultur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repertoire "Chinese mother" as a sample, analyze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udies the national culture. Analyze the source of art. The creation of this drama is inextricably linked with the display life of the Chinese people. It has a strong sense of the times and appeal, and is very suitable for the general public. When people appreciate this drama, they can also feel the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culture, which is of great help to enhance the aesthetic appeal of ordinary audiences. A good dance work can give people excitement, give people enlightenment, give people a touch, and let people realize the true beauty, so that people have a deep love for life and society. In the 7th National Dance Competition hosted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the dance "Chinese Mother" became the biggest highlight. The dance "Chinese Mother" sings people's speeches from different angles, expresses sensibility, reveals people's inner world through various means of expression, excavates the world's beautiful emotions, reveals life, pursues sincerity, and gets more than just the applause of dancers. And won the praise of the society. The dance "Chinese Mother" touches the people with the greatest maternal love in the world, and touches every audience to sum up. Its success is summarized in four main factors: the topic is full of sense of the times; the theme is full of innovation; the character is rich Feeling; dance has a sense of life. This article is an artistic analysis of the dance "Chinese Mother."
Keywords: "Chinese mother"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Dance creation III
当代舞的艺术—由剧目《中国妈妈》对当代舞艺术性的思考
目 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 录 ........................................................ III 1.绪 论 ........................................................ 1 1.1 选题背景 ................................................... 1 1.2 作品来源及获奖 ............................................. 2 2.舞蹈《中国妈妈》的艺术性分析 .................................. 3 2.1 舞蹈题材的选取 ............................................. 3 2.2 舞蹈编排形式 ............................................... 4 2.2.1 作品的开端部分 ......................................... 5 2.2.2 舞蹈的发展和结尾部分 ................................... 6 2.3 情感的表达方式 ............................................. 6 2.3.1 灯光的设计配合情感的表达 ............................... 6 2.3.2 人物形象的设计对情感的表达 ............................. 7 2.3.3 舞蹈动作对人物情感的表现 ............................... 7 3. 结论 ......................................................... 8 参考文献 ........................................................ 9 致谢 ........................................................... 10 IV 1
1.绪 论 1.1 选题背景 舞蹈,是很多种艺术中的一种,它运用自己所独特的方式向世人表达着世间的真实、美好和人的善良,并将这些美好的事物侵透进人的心灵中,让干涸的心灵得到升华和灌溉,使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还有道德品质都得到质的飞跃。人类总是对人生世事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有着喜怒哀乐,当我们心中所含的情感达到顶峰的时候,我们拥有的普通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再能够将我们心中所蕴含的情感宣泄出来,例如我们的语言再也无法诉说心中的愤怒和快乐,即便我们登高疾呼也无法发泄心中强烈的情感,这个时候舞蹈便成了当之无愧地成为最好的抒情表意之举。正如《乐记》中记载的“舞,动其容也。” 社会不断变化发展进步的,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很多不同的艺术形式,有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它们有着很多的相同的特征,也存在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它们的载体也是千差万别的。文学的载体是文字、语言,用人最朴实的文字和语言组成一篇篇或质朴或华丽的篇章、诗歌来表达着作者内心中所深藏着情感;美术的载体是纸张、颜料等,用或浓或淡的色彩、线条勾勒出情感的所在;音乐的载体是声音,用歌声将心中强烈的情感;而舞蹈就是用肢体动作作为载体,将情感用动作表现出来。在舞台上,舞蹈演员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述着所饰演的人物角色的情感。有的用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表现剧烈的情感波动,有的用轻灵的舞蹈动作表现着心中不同的情感变化,让观众能从这些不同肢体动作中感受人物的情感,受到不同的情感感染。 舞蹈,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人类在语言产生之前用各种肢体语言表达着信息和情感,进行着交流,即便在语言产生后,舞蹈也融入到了人类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部分发展至今,现在国家每年都会举办国家级别的舞蹈大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