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美学赏析
浅析舒曼《童年情景》

浅析舒曼《童年情景》作者:王卉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6期摘要: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是德国音乐史上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是欧洲早期浪漫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充满着生命的激情,富有深邃而浪漫的诗意,个性鲜明,风格独特,体现了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舒曼有“钢琴小品大师”的美誉,1838年创作的钢琴小品《童年情景》,小巧精致,生动形象,意味深远。
该作品没有直接描绘儿童生活,而是从成年人回忆童年情景的角度进行创作。
舒曼以准确的笔触,洗炼的手法,深入儿童心灵刻画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得乐曲的音乐形象幽默、神态逼真并富有情趣。
从内涵、和声、织体等方面来看,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
关键词:舒曼;童年情景;创作背景;曲式分析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092-02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是德国音乐史上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是欧洲早期浪漫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充满着生命的激情,富有深邃而浪漫的诗意,个性鲜明,风格独特,体现了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舒曼有“钢琴小品大师”的美誉,1838年创作的钢琴小品《童年情景》,小巧精致,生动形象,意味深远。
该作品没有直接描绘儿童生活,而是从成年人回忆童年情景的角度进行创作。
舒曼以准确的笔触,洗炼的手法,深入儿童心灵刻画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得乐曲的音乐形象幽默、神态逼真并富有情趣。
从内涵、和声、织体等方面来看,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
一、《童年情景》创作背景1838年2月,舒曼在德国莱比锡几乎完成了全部的《童年情景》,这是一部很私人化的作品,确切地说,是舒曼写给他热恋中的情人克拉拉的“情书”。
一些音乐评论文章,认为该曲描写的是作曲家回忆自己的童年,我认为这样有失偏颇。
舒曼op15no6曲式分析

舒曼op15no6曲式分析
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是欧洲音乐史上杰出的音乐代表人物,在1838年他创作了这首钢琴套曲《童年情景》(op.15)。
《童年情景》并不是描绘儿童生活的一首简单通俗乐曲,而是以舒曼成年时回忆自己与妻子克拉拉童年成长的影像所进行的创作。
这首套曲以浪漫的音乐形式表达了纯真的的音乐形象,通过每首小曲的标题就能把我们带入到这个童年的情景当中。
笔者通过对《童年情景》这首作品的研究与概括,整理成表格形式,更好的的呈现了其作品的主要内容与音乐的思想内涵。
舒曼在这首作品的创作上用到了很多二部曲式和三部曲式的结构,几乎每首乐曲都带有反复,其中第四首《孩子的请求》结构为带再现的二部曲式,分为两段:I段(1—8小节)和I段(9—17小节),在这首小曲中我们能看出每个乐句前后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在音色处理与强弱力度上两句是完全不一样的,在音色上的强弱对比仿佛是模拟了孩子恳求时的语调。
第六首《重要事件》为三部曲式,分为三段:I段(1—85小节)、I段(9—16小节)和再现Ⅰ段(17—24)小节,全曲通篇的柱式和弦构成,节奏统一规整,音响音色辉煌,进行曲的风格,描绘了孩子们对重要事件的严肃态度和认真的神情。
第十一首《惊吓》为镜面回旋曲式,其段落结构为A—B—A—C—A—B —A,开始的A段主题比较安静,神秘,左手半音下行的弹奏造成紧
张、神秘气氛,过渡到了B段突然节奏变快,在音色上灵巧的刻画出孩童们受到惊吓时的紧张不安的情绪变化,C段前半部分是坚定有力的和弦以及后半部分又安静柔和下来的旋律,这两部分的变化都表现了孩子们受到惊吓后的心里描写。
整首套曲中,旋律的多次再现,深深刻画了作品的音乐形象,发展了音乐思想。
舒曼童年情景异国和异国人民曲式

舒曼童年情景异国和异国人民曲式舒曼童年情景异国和异国人民曲式1. 引言舒曼是19世纪著名的德国作曲家,他的童年情景异国和异国人民曲式是他作品中的重要元素。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两个主题进行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舒曼的作品。
2. 舒曼童年情景异国舒曼的童年情景异国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舒曼常常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异国风情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在音乐作品中融入了异国的旋律、节奏和情感,使其作品充满了异国情调。
他的《西班牙舞曲》就是受到了西班牙风情的启发,充满了热情和活力。
3. 异国人民曲式舒曼的音乐中还常常出现异国人民曲式的元素。
他对于各种不同国家的民间音乐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经常收集不同国家的民歌,并将其中的旋律和节奏融入自己的音乐创作中。
这种融合使得舒曼的作品更具有丰富多彩的风格,充满了民族特色。
4. 我对舒曼作品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和作曲家,我深深地被舒曼的音乐所吸引。
他对异国风情和人民曲式的运用,使他的作品充满了魅力和独特的个性。
在我看来,舒曼的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这正是我们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5. 总结舒曼的童年情景异国和异国人民曲式是他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两个主题的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评估,我们更能够理解舒曼音乐作品中的丰富多彩的风格和深厚的内涵。
舒曼的作品是跨越时空的经典,它将永远活在音乐史上,并且不断地启发着后人。
以上内容按照知识的文章格式进行撰写,希望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舒曼是19世纪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认可,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喜爱和推崇。
他的童年情景异国和异国人民曲式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他的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我们来谈谈舒曼的童年情景异国对他音乐创作的影响。
舒曼的童年是在德国萨克森州的小镇上度过的,他的父亲在当地的矿山工作,家庭生活虽然并不富裕,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异国风情的向往却深深地影响了年幼的舒曼。
浅析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音乐风格与演奏特点

浅析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音乐风格与演奏特点作者:陈文佩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23期【摘要】《童年情景》是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评论家舒曼的一个较著名的作品,本文从《童年情景》的创作背景,创作的旋律特点和节奏的特点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浅析,《童年情景》分为13首是舒曼对其恋人的思念时创作的作品。
从《童年情景》也可以体现出舒曼的内心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舒曼的一生创作很多题材的作品,其中钢琴套曲的作品居多,同时也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
《童年情景》也表达了大人对童年时的回忆和流恋。
【关键词】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音乐风格;演奏特点舒曼一生创作了很多音乐题材广泛的作品,他在青少年时就创作了一百多首钢琴曲。
罗伯特·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童年情景》是他众多钢琴曲中较著名的一首,这是他创作的一篇儿童作品,其实舒曼内心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舒曼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人,他的作品形式丰富多样,打破了传统的束缚。
他的作品在当时风靡一时,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舒曼在创作钢琴套曲《童年情景》时在音乐风格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童年情景》的创作背景分析1836年轻的舒曼与克拉拉相恋,但是遭到他老师的阻挠,他的老师带克拉拉巡回演出,切断了他们的联系。
在失去克拉拉的消息后,舒曼也搬到了维也纳生活,但是往往不随人愿,当时的社会环境不是以经典音乐为主流,而是以圆舞曲风格为主流。
所以舒曼当时饱受社会的冷落,又加上与克拉拉爱情的中断,使他在精神上饱受折磨。
当内心与精神都受打击时,舒曼选择把自己的内心情感创作到钢琴套曲中,所以在当时舒曼的钢琴曲绝大部分是他内心的独白,在压制与冷漠中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后来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中他得知,克拉拉还在等他,使他非常感动。
于是他就创作了《童年情景》。
舒曼在给克拉拉的信中这样描述《童年情景》:“我发现没有任何东西比期待和渴望什么那样会增强一个人的想象力,这正是过去几天我的心情。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艺术特征及教学价值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艺术特征及教学价值作者:张宁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2期【摘要】舒曼是德国19世纪最杰出的音乐人之一,其钢琴套曲《童年情景》最为经典。
尽管对弹奏技巧要求不高,但《童年情景》却内容丰富,旋律优美,是改变最多的套曲之一,对我们的钢琴教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舒曼;《童年情景》;艺术特征;教学价值在舒曼众多的音乐作品中,《童年情景》是对后世想象最大。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童年情景》的内容,接着从民族风格以及个性特点上来论述其艺术特征,并对其弹奏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最后对其教学价值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大家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内容《童年情景》的内容:1、《异国和异国的人们》,歌谣体风格,2/4拍,三段曲式,G大调,特点是线条流畅,亲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奇异的故事》,A、B两段,D大调,讲述的是一个异国他乡的人碰剑到的奇闻轶事。
3、《捉迷藏》,A、B两段,分别是4+4结构、8+4结构,b小调,讲述的是孩子们的追逐和打闹。
4、《孩子的请求》,a+b+c+d结构,方止二曲式,讲述的是还是向父母恳求父母时的言行。
5、《无比的幸福》,大乐句,D大调,一段曲式,2/4拍,讲述的恳求得到满足时孩子的言行。
6、《重复时问》,二段曲式,A 大调,3/4拍,讲述的孩子模仿大人时的可爱言行。
7、《梦幻曲》,三段曲式,F大调,特点是主题简洁,旋律优美动人,也是最出名、改编次数最多的曲子。
8、《火炉旁》,二段曲式,F大凋,2/4拍,讲述的是一家人围在火炉旁的温馨场景。
9、《竹木游戏》,2/4拍,二段曲式,C大调,讲述的是孩子骑着竹马并随之摇摆的场景。
10、《过分认真》,2/8拍,四句乐段,升g小调,单主体,主要是表现孩子的单纯。
11、《惊吓》,G大调,2/4拍,回旋曲式,A+B+A+C+A+B+A结构,讲述的是当孩子们跌倒腿流血是其他孩子的慌乱和紧张。
论钢琴曲《童年情景》所蕴涵的美学思想

Sii i h a JQ o
(,nr o2 6 C eM N .3 ) e
论钢琴 曲《 童年情景》 所蕴涵 的美学思想
宋彦 斌
( 怀化学院 音乐 系, 湖南 怀化 4 8 0 ) 100
摘要 :9世 纪是 欧洲音 乐美学思想发展 的重要历 史时期 。作 为先行者舒 曼 , 通过一 系列音 乐创作 、 乐批评 1 他 音
等活动为之做 出了自己的贡献。本 文借 分析舒 曼的著名钢琴套 曲《 童年情景》 内 、 的 容 结构及 音乐尝试 对他 的音 乐美
学思 想作粗 浅的研 究 , 以期 达到抛砖 引玉之 目的。 关键词 : 乐美学 ; 感情论” 继承与创新 音 “ ;
年情景》 包含了大量的情感 , 中, 每一首作品都像是一幅音 乐 素描 , 录着 舒 曼最 初 与 克拉 拉 相 识时 的 生 活 片段 , 记 那 里 的克拉 拉还是 只有 9岁的小 女孩 , 曼 以兄 长般 的 眼光 舒 记录了对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的观察印象 。套 曲里到 处萦绕着克拉拉的影子 , 如套 曲的第 1 O首《 过分认真》 是 , 舒曼回想起克拉拉小时候整天淘气和傻笑 , 有时却忽然躲 进墙角 , 故作深沉地扮出一副认真思索的样子。舒曼后来 也在 欧洲 特 别 是德 国和 法 国空 前 的活 跃起 来 , 李斯 特 、 瓦 对 成 了他妻子 的克拉拉 说 :由于 回忆起你 的童 年 , 在维 “ 我 格纳、 柏辽 兹等 一大批 音乐 家 的音乐 理论 批 评活 动 为欧洲 也纳写 下 了这 部作 品 但 是 , 曼在 描 绘 这 些情 景 时 , 舒 是 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打开了新 的局面, 中德国作 曲家、 有很具 体 的生 活 事件 为 根 据 的 , 曲家 不说 , 人 是 无论 其 作 外 音 乐评论 家 罗伯 特 ・ 曼正 是 这个 领域 的 先行 者 和 艺术 如何无 法猜测 的 , 舒 只有舒 曼和克 拉拉 两人 在 弹起 这些 小 品 时才会 在妙趣 横 生 之处 彼 此送 上 会 心 的一 笑 。舒 曼 非 常 上 的 实践者 。 准确 地在 音乐 中表 现 了他 的美 妙 童 年 , 象 地 描绘 形 《 童年情景》 正是舒曼于 13 88年创作 的一组 音乐 小 细腻 、 品, 它是 由十 三 首 乐 曲 组 成 , 别 是 : 异 国 和 异 国 的 人 出一 副副动 人 的画面 , 将他 的亲 身经 历 以及 他 艰辛 但 是 分 ” 他 民” ” 、 奇异 的故 事 ” ” 、捉迷 藏 ” ” 、 孩子 的请求 ” ” 比的幸 甜蜜 的爱情 融合 在 每一 个 音符 中 , 而 使 音 乐包 含 深 情 。 、无 从 更 福 ” ” 大事件 ” ” 、重 、 梦幻 曲 ” ” 边 ” ” 马游戏 ” ” 分 全 曲充 满 了舒 曼仔 细敏感 的浪漫 特质 , 是 舒曼 注重 音 乐 、炉 、竹 、过 认 真 ” ” 吓 ” ” 子入 睡” ” 、惊 、孩 、 诗人 的话 ” 。这 部作 品一 直 情感 内容 并 将 音 乐 情 感 作 为 音 乐 审 的 美 学 观 的 形 象 化 以来 都是 钢琴 艺术史 上 的一部极 为 独特 的作 品 , 以一 个 体 现。 它 二、 注重 音乐的继 承和创 新 的统一 成年 人 的角 度 回忆 了美丽 童年 时 光 。作 品手 法 洗炼 , 象 形 刻 画生动 准确 , 理 描 写 逼 真 , 快 动人 , 有 情 趣 , 也 心 欢 饶 但 此 曲所 产生 的年 代 正是 从 古 典 主义 向 浪 漫 主义 风 格 流露 出一种因为童年逝去而产生的惆怅感。本文试从此 转变的时期, 舒曼作 为当时代 的宠儿, 他在继承传统 的基 曲的创作来探讨其独特的审美 内涵。此曲所蕴涵的美学 础上, 不可避免的带有创新。从《 童年情景》 中分析来看 , 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 主要是从 以下几方 面来 体现 : 首先 , 从旋律上来看。该 曲的所有小曲的旋律几乎都 展 现 了音乐 美学 中的“ 情感 论” 情感论音乐美学作为欧洲一种源远流长的音乐美学 是复声部的, 都带有复调色彩, 如第一首《 异国和异 国的人 是三声部作品, 中间第二段又转为四声部 , 第二首《 奇 流派, l 世纪最 主要 的音乐美学思潮。它强调情感在 民》 是 9 音乐 中的作 用 , 同时 也强 调 了情 感在 音 乐 中所 占有 的重要 异的故事》 四声部 , 第四首《 孩子们 的请求》 三声部等等, 地 位 。在 舒 曼大 量 的音 乐 评论 文 章 里 贯 穿着 这 样 一个 基 这 些带复 调色 彩的旋律 手法直 接来 源 于 巴洛克 时期 , 舒曼 本观念 : 音乐是感情的表现。 u 因此舒曼经常被称为“ 情感 曾强调 :要勤奋地演奏伟大的音乐大师、 “ 特别是约 ・ ・ 谢 论 ” 。身 为浪漫 主 义 时期 的一 位音 乐 家 , 者 舒曼 常 常 把现 巴赫的赋格曲。必须把《 平均律钢琴曲集》 为你一 日不 作 实 同幻 想对 立 起 来 , 艺 术 中 为 自己创 造 一 个 幻 想 的世 可缺少 的粮食 。这 样 你才 靠 得住 成 为 一个 有 根 底 的 音乐 在 界 , 以抒 发 自己 的感 情 , 幻 想 的世 界里 寻 找精 神 上 的 家 。 L 舒 曼对 巴赫 十分 赞 赏与 崇 拜 , 曾想 方 设法 复活 用 在 ”】 他 寄 托和 感情 上 的慰 藉 。用舒 曼 自己的话 说 就 是 : 在 艺术 对位赋 格精 神 , 一 点 可 以从 他 写 的此 曲 中看 到 一 点 影 “ 这 的幻想 中寻 找现 实 的幻 想 的代替 物 。他称 自己是“ ” 一个耽 射, 最终在《 四首赋格曲》 中得到明确的证明。但是舒曼并 于幻想 的艺 术家 ” 。 不完全是在继承过去, 他在继承 的同时参人 了 自己的创 套曲《 童年情景》 是一部很私人化的作 品, 确切地说 , 新 。他认 为音 乐风 格有 着 明显 的 历 史继 承 性 :莫 扎 特研 “ 是舒曼写给他热恋中的情人克拉拉 ・ 维克的情书。在《 童 究的东西, 贝多芬不必全部研究 , 而亨德尔研究 的东西 , 莫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音乐风格与作品分析

2 0 1 5 年1 0 月
Oc t . , 2 0 1 5
舒 曼钢 琴 套 曲《 童年情景》 的音 乐风 格 与 作 品分 析
田 甜
( 阜 阳师 范学院 音 乐舞蹈学院 , 安徽 阜 阳 2 3 6 0 3 7 )
摘 要: 罗伯特 ・ 舒 曼是 浪漫主义时期德 国作 曲家、 音 乐评论 家。他 一生创 作 了各 种题材 的作品 , 其 中钢琴套
舒曼因练琴手指受伤后开始转向作曲他的创作形式多样他打破了古典传统的束缚追求自由开放的创作风格他这种没有形式的形式正是浪漫主义乐派的理念思想使曲子的情感内容更容易抒发同时也影响了许多浪漫乐派的音乐家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Q i q i h a r U 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S o c S c i )
d i v e r t i m e n t o o c c u p i e s a n i m p o t r a n t p o s i t i o n ,r e f l e c t i n g t h e ma i n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o f t h e r o m a n t i c mu s i c o f S c h u h ma n n .T h e S c e n c e o f
曲 占有重要 地位 , 体 现 了舒 曼浪漫主 义音 乐的 主要 特 点。《 童 年情景》 是舒 曼钢琴 套 曲中最著名 的几 首之 一。 本文主要介绍《 童年情 景》 的音 乐特点及其演奏分析 , 以期更深的理解舒 曼的作 品。
关键词 : 舒曼; 《 童年情 景》; 音乐风格 ; 作品分析
舒曼钢琴作品《童年情景》的结构与演奏分析

舒曼钢琴作品《童年情景》的结构与演奏分析作者:陈文佩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24期【摘要】舒曼是德国最具个人风格的浪漫主义音乐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
《童年情景》是舒曼钢琴套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成人的视角回忆童年,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
文章着重分析了这部作品的结构与演奏,力求对舒曼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有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童年情景》;舒曼;演奏舒曼不仅是德国著名的音乐作曲家,还是著名的音乐评论家。
正是基于其在音乐理论上的造诣,舒曼不仅继承了贝多芬的古典主义传统,还发展了舒伯特的浪漫主义传统,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1]。
舒曼的钢琴曲《童年情景》以深刻的思想和鲜明的艺术特征著称,其手法细致深刻,形式上也有许多创新,因此更需要配合以一些特殊的演奏技巧。
一、《童年情景》的结构与音乐特征分析(一)调性布局特征《童年情景》由13首相对独立的小曲组成,既有对作者情绪的刻画,亦有对童年生活场景的描写。
这部作品虽然是一部形式丰富多彩,充满戏剧性的作品,但是在整体结构上却表现的极为紧凑,究其原因在于舒曼运用一系列贯穿因素将这些相对独立的小曲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体现出独特的结构和音乐特征。
作者凭借十分巧妙的构思,使每首小曲在发展上具有紧密的联系性,前后两首小曲间相互承接、联系。
例如,很多分曲结束时并不立刻终止,有的停留在下属和弦,有的停留的七和弦或主和弦三音,使相邻两首分曲间依靠这种和声调性的连续性形成紧密的衔接,整部作品也由此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以第一首的结尾为例,其结束在G大调主和弦三音,而第二首为D 大调的下属和弦,第二首从主和弦开始,相当于S-T,很自然的连接起来[2]。
舒曼在钢琴音乐创作中十分注重各小曲之间的呼应。
《童年情景》包括13首小曲,其中的第1、10、11、12、13首小曲均采用的是G大调,这样就形成了整部作品首尾在调式上的呼应,而第10至12首小曲连续使用G大调,又进一步支持了G大调作为整部作品主调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美学赏析
电信 09电子2班 09311219 施璐霞
摘要:《童年情景》是舒曼1838年创作的一组音乐小品,是钢琴艺术史上的一部
极为独特和优秀的作品。虽然按内容来说是描写儿童生活的,但这部作品不只是为儿童
所写,也是为成人所作,表现成年人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文章结合音乐美学分别从
作品内容,作品风格,音乐创作的动力和音乐表现性分析四个方面来描述这组优美动听
的组曲。
一、前言
作者简介: 罗伯特-舒曼一(Robert Schumanu 1810-1856)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
家,评论家,指挥家。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西欧国家的伟大音乐家,他受性格的影响其
作品都赋有一种健康的现实主义特征,正如李斯特所说:舒曼不去冒险,探求,不去征
服和创造,却极力的想使自己辗转于欢乐和痛苦之间的纯粹,使浪漫主义的感情平静下
来。与前一时期的作曲家比较,舒曼大大的丰富和扩展了音乐的形象,表达了更丰富的
感情范畴。他钢琴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喜用套曲形式而这些套曲大都是有标题的。标
题音乐在舒曼的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童年情景》是舒曼较多标题性套曲中一首较为著名的一首。被广泛的用在教学与
音乐会演奏。《童年情景》是舒曼为克拉拉所写的情诗,他在写这部作品时曾写信给克
拉拉说:我像长了翅膀一样,写下了13首可爱的小曲,附上《童年情景》之题,没有
别的作品像这些音乐一样,真正从我心底流泻出来。作品手法洗炼,形象刻画生动准确,
心理描写逼真到位,欢快动人,但作品也流露出一种因为童年逝去而产生的哀伤的惆怅
感。
二、作品内容
(一) 《异国和异国人民》
三段曲式,歌谣体风格,0大调,2/4拍。旋律优美,线条流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有种很亲切的感觉。A段是由两个并行乐句组成,B段是A段的进一步
发展,很短小。仅一个扩展乐句。
(二) 《奇异的故事》
带再现的二段曲式,D大调,为前曲的上属调,A段16小节,两个乐句为8小节重复。
好像讲述了一个身在异国他乡的人所碰到或听到的有趣的奇闻轶事的故事。B段为不平衡的
对比二句结构(4+8)。全句是流畅的级进进行,好像孩子们在回味着故事的情节。
(三) 《捉迷藏》
单一主题发展的二段曲式,b小调。描写了孩子追逐打闹嬉戏的场面。A段是4+4并列
结构B段是8+4结构。
(四) 《孩子的请求》
带再现的方正二段曲式,a+b+c+a的结构。描写了孩子向父母提出请求时的撒娇的表情。
(五) 《无比的幸福》
一段曲式,由三个基本并行的大乐句构成D大调。2/4拍,此曲可与上曲可以说是练
成一气的,上一曲是请求,这一曲是结果。得到了想要的答复,脸上洋溢着幸福,欢快的笑
容。表现了孩子们天真,快乐的本性。
(六) 《重要事件》
三段曲式,A大调第一段4+4,中段4+4,再现段为完全再现。3/4拍。表现了孩子们
极力模仿大人们时的严肃、认真的表情。认真的态度令人发笑,表现了孩子们可爱的本性。
(七) 《梦幻曲》
此段是整个套曲中最出名,最被世人知晓的一首。被改编成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等乐
器演奏。乐曲是由单一主题发展而来的三段曲式,各段都为4+4方正乐句,F大调。旋律优
美,委婉动听。是一首充满梦幻色彩的无词歌,主题非常简洁,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
的幻想色彩,旋律线几经跌宕起伏,婉转流连,使人不觉中被引入轻盈飘渺的梦幻世界,描
写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八) 《火炉旁》
带尾声的三段曲式,F大调,2/4拍。A段8小节(4+4),再现段8小节,尾声8小节(4+4)。
全曲结构方整,主题柔和。描写了一家人静静的固坐在火炉旁,老人们安详的闭着眼睛烤着
温暖的炉火。孩子躺在妈妈的怀中安静的听着妈妈讲着故事,小狗趴在地上摇着尾巴。画面
温馨、和睦、安静使人感动。
(九) 《竹马游戏》
三段曲式,C大调,2/4拍。A段8小节(4+4),中段为展开性中段。全曲灵活的刻
画出一群毛头小孩儿们无所顾忌的骑着竹马一往直前的样子,曲子听起来有摇摆不定
你,重心不平衡的感觉。
(十) 《过分认真》
单主题的四句乐段,升g小调,2/8拍。整个曲子用切分节奏,机械统一的节奏
正如单纯的孩子们一本正经的态度。
(十一) 《惊吓》
这首小曲是由具有复三部特点的回旋曲式写成,2/4拍,全曲结构
A+B+A+C+A+B+A,G大调。这首曲子与上一曲可连在一起,上一曲孩子们正玩的欢快,
突然有一个孩子跌倒了,腿被跌破了流了血。这时,其余的孩子被眼前的景象吓住了,
手忙脚乱,急促的呼吸,曲子虽紧凑有张力,但不过分,不夸张。
(十二) 《入睡》
e小调。这是一首摇篮曲,像一副美丽的图画,孩子们玩了一天了,终于累了,晚
上躺在妈妈的怀里安静的睡着了,妈妈讲着故事,拍着可爱的孩子入睡,嘴里哼着摇篮
曲。乐曲是带有双中段的三段曲式,A+B+C+A,。
(十三) 《诗人的话》
调性回归的G大调,4/4拍,是乐曲的重复与扩展。这段乐曲缓慢、安静。像是
诗人在做祷告,乐曲减慢,减弱。告诉我们:动听的故事结束了,孩子们也要好好的休
息了,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的都来,节奏较自由,抒情。
三、作品风格
(一)个人风格:在西方音乐史上,没有任何一位作曲家能像舒曼那样只凭作品的种
类,就可以将其生涯清除的区分。舒曼在音乐创作上,是浪漫派的巨擘。浪漫主义的思
想运动,从各方面看,都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它彻底改变了十九世纪人类对生命的态
度。在当时,无论是艺术、文学乃至于哲学都纷纷摆脱形式主义,而以探究个人内在奥
秘、表达个人深处感情为目的。舒曼的音乐时常奔腾在错综复杂、环环相扣的冲突中,
深刻地呈现了人性中的热情与痛苦。无疑地,舒曼的浪漫乐风,与他的时代,与他自己
的性格,是完全一致而忠实的。他的音乐创作之所以如此丰富而感人,实亦由此而来。
舒曼是一位富于想象的诗人,多愁善感,感情丰富。舒曼无疑是浪漫派音乐的代表性作
曲家。舒曼的钢琴曲, 比任何其他作曲家的同类作品更丰富地表现浪漫主义精神。标
题性音乐是他创作的钢琴曲中的一大特点。其中最受世人热爱,无人不晓的钢琴曲首推
童年情景 。在十三首小曲中, 舒曼刻画出儿时纯真的梦和游戏。
(二)民族风格:舒曼出生于德国维茨,从小热爱文学,音乐。德国以音乐闻名于世,
它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之乡。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热爱音乐且极具音乐天赋的民族,它在
音乐方面的成就无与伦比,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能像德国
一样造就了如此之多的音乐名家。历史上,德国音乐的中心,一直是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谈及德国音乐史,人们总要把舆地利包括在内, 因为这两个国家不仅同属德语语言文化范
畴, 而且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两国是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的。德意志民族是一个
热爱音乐的民族,在德国,对音乐的爱好可谓是全民性的。音乐在德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
重要的地位。德国人非常重视对下一代的音乐素质的培养,儿童从小就受到来自社会、学校
和家庭的音乐熏陶。他们除上好学校的音乐课外,母亲往往都早早地着手培养孩子的音乐兴
趣。
(三)时代风格:浪漫主义音乐的第一个特点,是善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尤其强调
个人主义的体验。他们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情感的爱情主题;倾心于带自传性的,不满现
状的忧郁,孤独者的精神。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也更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浪漫
主义音乐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这反映了19世纪
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一些长期倍受欺凌的国家和民族(如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
家的“民族乐派” 先后成立。和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紧密呼应。在音乐创作的题材方
面,盛行采用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为主题。浪漫主义音乐的出现,使音乐走出宫廷、走向民
间。新的艺术题材的出现(如艺术歌曲,交响诗等)更加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很多音乐大师
的传世佳作至今久演不衰,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音乐极强的生命力。舒曼音乐的艺术魅力,
不仅在于激发听众想象力的标题,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与独特的音乐语言,更为重要的是他
将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幻想带入了一个高峰。《童年情景》仿佛给我们了一双能够飞翔的翅膀,
使我们畅游于舒曼那梦幻般的内心世界。我们通过 童年情景》,从中吸取好的艺术养份,
来充实提高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演奏,传播钢琴音乐的美。将钢琴作品的内涵、感人之处,传
播给所有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