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身份证获取服务指南

合集下载

NetID使用指南

NetID使用指南

NetID使用指南中山大学NetID使用指南我们能够帮到您的是:新入职员工的NetID申请、密码与密码找回问题遗失所需要的重置激活、部分未激活账户的激活码找回以及激活后台信息同步等事项。

您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于编制仍属于中大系统其他单位的职工人员,还请您联系原单位人事部门相关负责人。

请多多谅解!联系人:人力资源管理处◇什么是NetID?◆NetID是网络身份标识,充当网络应用中的“身份证”作用,它是中山大学成员在校园网上的重要身份标识。

每个中山大学的成员仅可拥有一个NetID。

NetID及相关授权的服务(个人工作邮箱、VPN 服务、门户服务等)的所有权属于中山大学,是中山大学的信息资产,仅供NetID的所有人使用。

任何人对其所使用的NetID 及相关授权的服务不具备继承、赠予、出租、出借及买卖的权力,违反此规定将被视为侵犯中山大学信息资产及危害校园网络安全的行为,将会受到行政纪律处分,对情节严重者将会依法追究责任。

◇怎么申请NetID?◆医院统一为新职工申请,不需要员工个人申请,一般医院每月一次报名单给学校生成NetID。

在使用前,需要本人自行激活NetID,由于NetID涉及个人信息和密码安全问题,激活码将以短信的形式发给各位员工,请各位老师保存好短信,以便激活。

原有NetID的老师账号将正常使用,不需激活NetID,学校职工号将变更,其中以外派或退休返聘形式到我院工作的老师学校职工号不变。

以下是短信样式:!!特别注意!!自10月20日以来,中山大学信息处将使用按需发送激活码短信的方式以避免误删激活码短信的频繁发生。

10月20日以来的新入职员工将不会再自动收到上述短信。

若有需要激活,请按照以下程序获取激活码:1. 联系我院人力资源管理处确认个人的信息,电话:0755-********2. 需要netid申请人本人致电帮助台获取激活码,电话:020-********,选择“网络与信息技术业务”,选择“NetID账号及密码问题”,选择“教职工用户”,选择“人工服务”3. 核对用户的职工号、姓名、身份号码、手机号码,核对无误后可以发送激活码◇怎么激活NetID?◆可在/(我的中大)中,点击右上角“激活”,按提示确认必须遵守的使用条款并输入有关资料的真实信息核对无误后,会显示您的NetID(请记住您的NetID,一般是姓名姓拼音全拼+名拼音首字母+数字)。

南京工业大学统一身份验证系统用户指南

南京工业大学统一身份验证系统用户指南

南京工业大学统一身份验证系统用户指南一、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介绍(什么是统一身份验证?).. 2二、统一身份验证软件使用(怎样注册和使用统一身份验证帐号?) (3)(一)用户注册 (3)(二)用户登录 (8)(三)用户密码找回 (11)(四)用户注销 (12)(五)常见问题 (13)三、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个人电脑配置说明(使用统一身份验证后怎么修改计算机网络设置?) (16)(一)Windows XP系统下配置IP地址自动获取详细步骤 16 (二)Windows 7操作系统下IP地址自动获取配置步骤: 20 四、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网络环境配置说明(使用统一身份验证后办公室路由器与交换机怎样配置?) (22)(一)单人使用办公室内无线路由器配置方法 (22)(二)多人使用办公室内无线路由器配置方法 (26)一、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介绍(什么是统一身份验证?)众所周知,统一身份验证系统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经之路,通过它能够把现有信息子系统完美集成,用户只需要一个统一的账号名就可以登录到各个系统之中。

我校本次实施的是统一身份验证系统建设的第一步——实现上网帐号与邮件帐号的集成。

也就是我校所有在职教师员工及在册学生都将拥有一个以“@”结尾的南工大个人邮箱和与这个邮箱同名的个人上网帐号。

在我校新模范马路校区(不含生活区和宿舍区)及江浦校区(不含学府苑及学生宿舍区)都可以通过此账号连接互联网。

将来我们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其他在用信息子系统逐步集成,以达到统一身份验证的最终效果,更好地为全校师生做好网络信息服务。

二、统一身份验证软件使用(怎样注册和使用统一身份验证帐号?)我校统一身份验证系统采用WEB网页认证的形式。

用户在工业大学校园网内可以上网的地方,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以下地址:,就可以看到下面这个统一身份验证登录页面:(一)用户注册对于统一身份验证系统来说,我们现有的用户类型分为三种,分别是:1、已经申请过学校个人邮箱的用户;2、还未申请学校个人邮箱的用户;3、已使用学校个人邮箱账号作为上网账号的用户(江浦校区行政楼用户)。

“智慧盐师”使用说明 软 统一身份认证 软件业务系统 ”APP 大 ...

“智慧盐师”使用说明 软 统一身份认证 软件业务系统 ”APP 大 ...

“智慧盐师”使用说明根据学校智慧校园三大软件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经过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与学校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智慧校园三大软件平台一期项目(含PC 端和移动端)目前已经初步完成建设,上线试运行,其中移动端为“今日校园”APP ,PC 端和移动端使用说明参见附件1和附件2。

总体介绍该平台具体如图1所示,包括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以及统一数据平台,目前已完成三大平台的初步建设,并集成了包括一卡通系统、财务系统、教务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以及电子邮件系统(学校邮箱)等核心业务系统。

校园网用户登录统一信息门户后,可直接访问已集成的相关系统(其他系统会陆续提供),不需要再分别从原有业务系统登录,同时可个性化定制自己的需求,实现用户自动获取信息,体验一站式服务。

图1 智慧校园软件平台图示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平台集中展示相关信息沉淀业务系统数据大数据分析基础一站式访问相关软件业务系统智慧校园三大软件平台附件1:PC端使用说明一、访问方式试运行期间,我校师生将需要在上网登录界面上输入统一身份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

登录用户名:6位工号(不足6位的,前面补0)。

初始密码:身份证后8位(字母x为小写)。

另外,还可点击学校官网首页的“智慧盐师”链接导航访问()。

为了适应大家的使用习惯,在项目试运行期间,各个业务系统原有登陆方式依然可以使用。

二、使用说明1.登录后,点击左上角,界面如下图所示。

图2 信息门户界面图示2. 点击上图左上角“可用应用”,选择其中的内容,点击可直接导航至相应的应用服务;3. 自定义桌面。

页面中间,“教师桌面”为系统默认的桌面;点击“+”可自建桌面,从左侧“可用卡片”中直接选择自己最需要的应用放在自建桌面上,方便自己以后的使用。

桌面中间的卡片排序可自主拖动排序。

4. “个人数据”中,直接在平台上展示给用户自身的一卡通、图书、工资等数据,不需要再进入原有业务系统查看。

5. “业务直通车”给出了目前已经集成的主要业务系统,点击可直接进入相应系统,不需要再输入以原有的账号和密码。

币码E函证平台账号创建操作指南说明书

币码E函证平台账号创建操作指南说明书

服务热线:400-901-9660网址:币码E 函证平台账号创建操作指南(2022年3月)感谢您使用电子函证代替纸质函证。

币码E 函证可以真正做到防疫无接触,保证函证工作的时效性、安全性。

欢迎您在全程电子化的绿色函证作业中成为碳中和的行动派、先行者,共同助力国家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注意:各单位(事务所/企业)需派一人完成单位主体认证,其余用户在本单位完成认证后可直接申请加入本单位。

完成单位认证的用户默认为本单位的平台管理员,如需变更可联系平台客服。

步骤1:手机号注册进入网址:https:///,或使用微信搜索小程序:币码E 函证。

进入网站后点击【用户注册】,使用个人实名手机号并获取验证码完成注册。

附件:除使用手机号进行登录,您也可以使用账号及密码登录。

进入【个人信息】点击账号位置的加号,设置账号及密码。

步骤2:个人身份认证进入【个人信息】,点击【实名认证】,输入姓名及个人身份证号。

请使用您本人实名办理的手机号做认证,如非实名手机号,可使用微信小程序做扫脸认证(可使用微信扫描下图小程序码做扫脸认证)。

步骤3:事务所/企业认证或加入事务所/企业如您是该事务所/企业首位使用的员工,请进入【关联企业】点击【企业认证】。

企业认证需要您:①完成企业信息验证,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姓名;②申请小额打款;③提交小额打款金额校验。

小额打款:系统会向您的对公账户打一笔0.01~0.99元的随机金额,您将收到的金额回填至系统即可。

本环节用于验证操作人员与公司的关系。

本款项可原路退回,也可记入营业外收入。

如果您事务所/企业已经入驻了平台,您可以点击加入企业,输入企业名称,向企业管理员发送加入申请。

如果您关联了多家企业,可以在右上角选择自己的操作身份。

步骤4:人员管理如需事务所/企业其他人员使用平台发函,该人员需在【个人信息】页面【关联企业】并【加入企业】。

向事务所/企业管理员发起加入申请(事务所/企业管理员为操作企业认证的账号持有人)。

标准规范汇总

标准规范汇总

分类编号平安城市DB21/T 2551.1DB21/T 2551.2DB21/T 2551.3DB21/T 2551.4GB∕T 34680.1-2017GB∕T 34680.2-2017GB∕T 34680.3-2017GB∕T 34680.4-2018GB∕T 34678-2017GB/T 36332-2018GB/T 36333-2018GB/T 36334-2018GB/T 36445-2018GB/T 36342-2018公共安全GA/T 73-2015GA/T 74-2000GA/T 75-1994GA/T 645-2014GA/T 695-2014GA/T 922.2-2011GA/T 988-2012GA/T 989-2012GA/T 992-2012GA/T 1049.1-2013GA/T 1049.2-2013GA/T 1081-2013GA/T 1093-2013GA/T 1185-2014GA/T 1136-2014GA/T 1211-2014GA/T 1127-2013GA/T 1128-2013GA/T 1137-2014GA/T 1141-2014GA/T 1142-2014GA/T 1260-2016GA/T 1357-2018GB/T 15843.6-2018GB/T 19668.5-2018GB/T 20518-2018GB/T 25056-2018GB/T 25724-2017GB/T 28181-2016GB/T 30146-2013GB/T 30269.807-2018GB/T 31595-2015GB/T 31916.3-2018GB/T 34953.2-2018GB/T 35114-2017GB/T 35625-2017GB/T 35678-2017GB/T 35676-2017GB/T 35735-2017GB/T 35736-2017GB/T 36450.1-2018GB/T 36624-2018GB/T 36626-2018GB/T 36627-2018GB/T 36629.1-2018GB/T 36629.2-2018GB/T 36632-2018GB/T 36633-2018GB/T 36637-2018GB/T 36639-2018GB/T 36643-2018GB/T 36644-2018GB/T 36651-2018DB32/ 1691.1-2010DB32/ 1691.2-2010DB32/ 1691.3-2014DB32/T 1691.8-2015DB32/T 1691.9-2015DB32/T 1691.10-2015DB32/T 1691.11-2015DB32/T 1691.12-2015BS ISO IEC 27004-2009智慧警务GA /T 1462-2018GA /T 1805-2013GA/T 1000-2011GAT 1399.1-2017GAT 1399.2-2017GAT 1400.1-2017GAT 1400.2-2017GA_T 1400.3-2017GA/T 1400.4-2017GA/T 669.1-2008GA/T 947.1-2015GA/T 947.2-2015GA/T 947-2011GA 1153-2014GA 417.1-2003GA417.2-2003GA 417.3-2003GA/Z 1415-2018GA 1209-2016GA T 1267-2015GBT 20271-2006应急处理DB45/T 220-2007DB41/T 682.1-2011DB41/T 682.2-2011DB32/T 2918-2016DB50/T 865-2018DB44/T 1099-2012DB44/T 1048-2012GA/T 1340-2016GB/T 23809-2009GB/T 24363-2009GB/T 23809-2009GB/T 28827.3-2012GB/T 35965.1-2018GB/T 35965.2-2018JT/T 1007.1-2015JT/T 1007.2-2015JT/T 1007.3-2015QX/T 433-2018YD/T 1799-2008YD/T 2637.1-2013YD/T 2637.2-2013YD/T 2637.3-2013YD/T 2637.4-2013YD/T 2637.5-2013YDB 087-2012YDB 125-2013建标 180-2017YD/T 1799-2008备注:发布时间空白和标红的为未找到可下载文档文档名称智慧城市 第1部分:总体框架智慧城市 第2部分:建设指南智慧城市 第3部分:运营管理智慧城市 第4部分: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 第1部分:总体框架及分项评价指标制定的要求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 第2部分:信息基础建设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 第3部分:信息资源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 第4部分:建设管理智慧城市 技术参考模型智慧城市 领域知识模型 核心概念模型智慧城市 顶层设计指南智慧城市 软件服务预算管理规范智慧城市 SOA标准应用指南智慧校园总体框架机械防盗锁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安全防范监控变速球型摄像机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通信审计产品技术要求安防人脸识别应用系统 第2部分:人脸图像数据信息安全技术 文件加密产品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 电子文档安全管理产品安全技术要求停车库(场)出入口控制设备技术要求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通信协议 第1部分 总则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通信协议 第2部分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维护保养规范出入口控制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文件编制深度要求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体系表编制规则安全防范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安全防范视频监控摄像机通用技术要求安全防范视频监控高清晰度摄像机测量方法信息安全技术 抗拒绝服务攻击产品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 主机安全等级保护配置要求信息安全技术 主机安全检查产品安全技术要求人行出入口电控通道闸通用技术要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硬盘分类及试验方法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实体鉴别 第6部分:采用人工数据传递的机制信息技术服务 监理 第5部分:软件工程监理规范信息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数字证书格式信息安全技术 证书认证系统密码及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公共安全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要求信息技术 传感器网络 第807部分:测试:网络传输安全公共安全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指南信息技术 云数据存储和管理 第3部分:分布式文件存储应用接口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匿名实体鉴别 第2部分:基于群组公钥签名的机制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公共安全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业务影响分析指南(BIA)公共安全 人脸识别应用 图像技术要求公共安全 指静脉识别应用 算法识别性能评测方法公共安全 指纹识别应用 采集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公共安全指纹识别应用 图像技术要求信息技术 存储管理 第1部分:概述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可鉴别的加密机制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运维管理指南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试评估技术指南信息安全技术 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安全技术要求 第1部分:读写机具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 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安全技术要求 第2部分:载体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 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格式规范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用户身份鉴别技术指南信息安全技术 ICT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指南信息安全技术 可信计算规范 服务器可信支撑平台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威胁信息格式规范信息安全技术 数字签名应用安全证明获取方法信息安全技术 基于可信环境的生物特征识别身份鉴别协议框架重点单位(部位)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规范 第1部分:加油(气)站重点单位(部位)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规范 第2部分:停车场(库)重点单位(部位)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规范 第3部分:学校、幼儿园重点单位(部位)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规范 第8部分:住宅小区重点单位(部位)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规范 第9部分:城市轨道交通重点单位(部位)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规范 第10部分:汽车客运站和客运码头重点单位(部位)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规范 第11部分:体育场馆重点单位(部位)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规范 第12部分:公园、公共广场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测量警用指挥车(交通应急指挥)设备技术要求手持式移动警务终端通用技术要求公安信息化数据质量管理规范公安视频图像分析系统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公安视频图像分析系统 第2部分:视频图像内容分析及描述技术要求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 第2部分:应用平台技术要求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 第3部分:数据库技术要求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 第4部分:接口协议要求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 技术标准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单警执法视音频记录系统 第1部分:基本要求单警执法视音频记录系统 第2部分:执法记录仪单警执法视音频记录仪手持式居民身份证阅读器公安综合信息系统规范 第1部分 共享数据项集公安综合信息系统规范 第2部分 Web页面设计规范公安综合信息系统规范 第3部分 跨地区查询接口规范公安通信标准体系表公安监管场所监区门禁系统公安物联网感知层信息安全技术导则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通用技术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基本功能要求河南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规范 第1部分:数据库表结构河南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规范 第2部分: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规范社会安全事件应急信息资源整合技术规范广东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库规范 基础信息物业服务 应急管理规范火警和应急救援分级应急导向系统 设置原则 与要求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计划规范应急导向系统 设置原则与要求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应急信息交互协议 第1部分:预警信息应急信息交互协议 第2部分:事件信息交通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 第1部分:总体技术要求交通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 第2部分:通信信息系统技术要求交通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 第3部分:设备检测规范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应急广播系统信息交互要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服务资质评估办法自组织网络支持应急通信 第1部分:业务要求自组织网络支持应急通信 第2部分:初始化、准入和恢复机制自组织网络支持应急通信 第3部分:节点要求自组织网络支持应急通信 第4部分:组网安全要求自组织网络支持应急通信 第5部分:与现有网络的互联互通要求区域空间应急通信系统技术要求区域空间应急通信系统测试方法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服务资质评估方法的为未找到可下载文档发布状态发布机构发布时间实施时间备注现行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12.24标准化方面的现行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12.24现行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12.24现行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12.24现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7.10.142018.5.1现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7.10.142018.5.1送审稿现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7.10.142018.5.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6.12019.1.1现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7.10.14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6.12019.1.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6.12019.1.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6.12019.1.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6.12019.1.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6.72019.1.1现行公安部2015.1.29现行公安部2000.10.24现行公安部1994.3.11现行公安部2014.9.9现行公安部2014.5.23现行公安部2011.1.13现行公安部2012.4.5现行公安部2014.5.23现行公安部2012.7.19现行公安部2013.2.20现行公安部2013.2.20现行公安部2013.7.4现行公安部2013.12.16现行公安部2014.9.28现行公安部2014.2.25现行公安部2014.12.16现行公安部2013.12.20现行公安部2013.12.202014.1.1现行公安部2014.3.10现行公安部2014.3.14现行公安部2014.3.14现行公安部2016.5.30现行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9.172019.4.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6.72019.1.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6.72019.1.1代替GB/T 205186—2006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6.72019.1.1代替GB/T 25056—2010现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7.1现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6.8.1现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4.5.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9.172019.4.1现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6.1.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6.72019.1.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9.172019.4.1现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11.1现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6.1现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7.1现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7.1现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7.1现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7.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6.72019.1.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9.172019.4.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9.172019.4.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9.172019.4.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10.102019.5.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10.102019.5.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10.102019.5.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9.172019.4.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10.102019.5.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9.172019.4.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10.102019.5.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9.172019.4.1已发布,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10.102019.5.1现行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2.20现行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2.20现行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4.12.31现行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12.20现行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12.20现行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12.20现行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12.20现行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12.20现行国外标准现行公安部2018.3.26现行公安部2013.8.22现行公安部2011.11.14现行公安部2017.5.31现行公安部2017.5.31现行公安部2017.5.31现行公安部2017.5.31现行公安部2017.5.31现行公安部2017.5.31现行公安部2008.8.29现行公安部2015.7.10现行公安部2015.7.10现行公安部2011.8.11现行公安部2014.4.17现行公安部2003.1.8现行公安部2003.1.8现行公安部2003.1.8现行公安部2018.3.8现行公安部2016.3.29现行公安部2015.7.16现行公安部2006.5.1现行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2007.8.25现行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8.9现行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8.9现行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6.6.10现行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8.10.1现行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3.21现行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10.15现行公安部消防局2016.12.1现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5.6现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12.1现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11.1现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3.2.1现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8.1现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8.1现行交通运输部2016.1.1现行交通运输部2016.1.1现行交通运输部2016.1.1现行中国气象局2018.12.1现行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11.1现行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4.1现行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4.1现行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4.1现行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4.1现行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10.17现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2012.3.25现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2013.3.6现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6.1现行工业和信息化部2008.5.4方面的代替GB/T 205186—2006代替GB/T 25056—2010。

企业登记档案资料查询指南

企业登记档案资料查询指南

企业登记档案资料查询指南提示:任何组织和个人凭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和相关证件可以查询和复印企业登记档案资料中可供社会公开的内容。

本《指南》所列查询人身份分为国家机关执法人员、律师、社会公众(公民或法人)三类,企业登记档案分为电子信息、书式档案和电子档案(电子化影像)三种。

档案内容划分不同密级,查询人凭借身份证明材料与证明文件可查询到的档案密级有所不同。

一、事项名称企业登记档案资料查询二、设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企业登记档案资料查询办法》《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业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三、电子信息查询电子信息是指基本登记信息或核准事项,包括市场主体的名称、住所、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经济性质或企业类别、注册资金或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主管部门、出资人、经营期限、注册号、核准登记注册日期等。

◆办理流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无需前往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询窗口打印企业登记信息(即机读资料),可直接通过东莞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打印;或者通过“粤商通”APP,在“服务”-“市场监管”-“更多”-“企业档案”-“企业登记档案资料查询”栏目,自助查询及打印企业登记档案信息。

根据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东莞市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管理暂行办法》,打印结果在办理业务时可作为纸质证明材料提交行政部门。

四、电子档案查询电子档案(即电子化影像档案资料)是书式档案资料经影像电子化形成的电子影像文件,是书式档案资料原始面貌的真实反映。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通过“粤商通”APP自行查询打印或者前往东莞市民服务中心窗口查询打印企业登记电子档案资料。

实现档案影像电子化后,原则上只提供档案电子化影像资料的查询,不提供书式档案资料的查询。

如需查询书式档案资料原件,请预约查询。

◆粤商通APP查询群众可通过登录粤商通APP,在“服务”-“市场监管”-“更多”-“企业档案”-“企业登记档案资料查询”栏目,自助查询及打印企业登记档案信息。

电子认证服务密码管理规定(5篇)

电子认证服务密码管理规定(5篇)

电子认证服务密码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规范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使用密码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密码管理局对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使用密码的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密码管理机构依据本办法承担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提供电子认证服务,应当依据本办法申请《电子认证服务使用密码许可证》。

第四条采用密码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的系统(以下称电子认证服务系统)使用商用密码。

电子认证服务系统应当由具有商用密码产品生产资质的单位承建。

第五条电子认证服务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应当符合《证书认证系统密码及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

第六条电子认证服务系统所需密钥服务由国家密码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密码管理机构规划的密钥管理系统提供。

第七条申请《电子认证服务使用密码许可证》应当在电子认证服务系统建设完成后,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密码管理机构提交下列材料:(一)《电子认证服务使用密码许可证申请表》;(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的复印件;(三)电子认证服务系统安全性审查相关技术材料,包括建设工作总结报告、技术工作总结报告、安全性设计报告、安全管理策略和规范报告、用户手册和测试说明;(四)电子认证服务系统互联互通测试相关技术材料;(五)电子认证服务系统物理环境符合电磁屏蔽、消防安全有关要求的证明文件;(六)电子认证服务系统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证明文件。

第八条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并且符合规定形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密码管理机构应当受理并发给《受理通知书》;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密码管理机构应当当场或者在____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并说明理由。

省、自治区、直辖市密码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____个工作日内将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国家密码管理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认证服务行政审批事项服务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认证服务行政审批事项服务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

项目编号:04025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认证服务行政审批事项服务指南〔完整版〕发布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发布日期:2016年12月1日实施日期:2017年1月1日一、适用范围本服务指南规定了电子认证服务行政许可的申请和办理要求,从而便于行政相对人提前了解行政许可事项的办理流程、法定办结时限和所需的申请材料等。

本服务指南适用于电子认证服务行政许可对象和工作人员参考。

电子认证服务行政许可的对象为申请从事电子认证服务的机构。

二、事项审查类型电子认证服务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为前审后批型。

三、审批依据《电子签名法》第十八条“从事电子认证服务,应当向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符合本法第十七条规定条件的相关材料。

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接到申请后经依法审查,征求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后,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予以许可的,颁发电子认证许可证书;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理由。

”四、实施机构受理机构: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系统安全处决定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五、数量限制无数量限制。

六、申请条件申请方必须具备以下所有条件,任何一条不符合则不予以许可:〔一〕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

〔二〕具有与提供电子认证服务相适应的人员。

从事电子认证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运营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客户服务人员不少于三十名,并且应当符合相应岗位技能要求。

〔三〕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三千万元。

〔四〕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满足电子认证服务要求的物理环境。

〔五〕具有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的技术和设备。

〔六〕具有国家密码管理机构同意使用密码的证明文件。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七、禁止性要求无八、申请材料目录〔一〕电子认证服务行政许可申请表;〔二〕企业法人资格证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三〕人员证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运营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客户管理人员聘用合同复印件、社保缴纳证明〕;〔四〕经营场所证明〔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文件复印件或有效的房屋租赁协议复印件〕;〔五〕国家有关认证检测机构出具的技术、设备、物理环境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的凭证:1.有关安全设备和认证系统在有效期内的经主管部门或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安全认证和准予销售凭证复印件〔包括电子认证服务系统、密钥管理系统、防火墙、入侵检测、密码机、安全网关、密码钥匙、杀毒软件、网络漏洞扫描系统等〕;2.电子认证系统技术体系审查报告的复印件;3.消防工程、防雷检测、核心屏蔽机房、运营机房经主管部门或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验收报告复印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身份证获取服务指南
当前居民外出时,需要身份核实的场景越来越多。

如电动自行车挂牌、乘坐公共交通、进出小区、超市采购等场景。

想必您也有出门办事忘带身份证的经历吧!电子身份证的出现将彻底解决您的烦恼。

“电子身份证”与实体身份证证面信息完全一致,在需要核实身份时,征得核验方同意,即可替代实体身份证使用。

目前领取方式非常便捷,居民只需通过“爱山东”APP点击“我的证件”,根据提示完成刷脸等身份认证,即可查看自己的“居民身份证电子信息”。

与实体身份证相比,“电子身份证”具有易保管、易携带、多重密码保障等特点,大大降低证件丢失与被人冒用的可能性。

一、下载和安装
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爱山东”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爱山东”APP。

二、注册登录和实名认证
(一)进入“爱山东”APP主界面,点开“我的”,点击左上角“注册”按钮,输入常用手机号码,获取短信验证码,进行个人账号注册和登录。

(二)使用证件服务需提前完成账户实名认证,点击“我的”页面最上方个人信息板块,然后点击“用户认
证”,根据提示输入相关信息,完成身份实名注册认证和人脸识别验证。

三、出示使用
完成实名认证后可重新进入“身份证电子信息”功能,完成人脸识别信息确认,即可生成个人身份证电子信息。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