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性塑料的发展趋势及热点分析
(完整word版)国内增塑剂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增塑剂现状及发展趋势增塑剂是添加到高分子聚合物中增加材料塑性,使之易加工,赋予制品柔软性的功能性产品.它是塑料加工的一类重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玩具、建筑材料、汽车配件、电子与医疗部件如血浆袋和成套输液器等大量耐用并且易造型的塑料制品中。
1.我国增塑剂的生产与市场现状1.1我国增塑剂的产品结构增塑剂是塑料加工助剂中产能和消费量最大的品种,其产量约占塑料助剂总产量的60%,主要应用于PVC制品。
消耗量占增塑剂总量的80%。
2005年我国的工业增塑剂生产能力已达1100kt/a,现有增塑剂生产企业100多家,产品的产量、品级率近年来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能够正常生产的只有40家,年产量65万。
无法完全满足我国每年115万t的消费量市场需求,每年都需大量进口。
增塑剂的种类繁多,目前商品化的有500多种,我国工业增塑剂品种较为单一,产品结构还不合理,特种增塑剂产量较小,市场占有率较低。
主要产品有邻苯二甲酸酯类(其中以DOP、DBP为主)、对苯二甲酸酯、二元酸酯类、烷基磺酸酯、环氧酯、氯化石蜡、磷酸酯类等。
以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生产和消费最大,在实际消费中约占总消费的90%左右,尤其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
由于DOP增塑效率高、挥发性低、迁移性小、柔软性和电性能等综合性能优良,除大量用于PVC树脂外,还广泛用于各种纤维素树脂、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醋酸乙烯树脂和某些合成橡胶中.而非邻苯类的增塑剂不到总产量的10%,生物可降解和以生物物质为原料的增塑剂产品极少,无法满足PVC 塑料加工业对增塑剂无毒、生物降解和增塑能力高的要求.目前,我国80%以上的塑胶企业通常使用的增塑剂是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等,仍被大量用在PVC软管、薄膜、人造革等软制品中,塑胶行业称其为“低毒”增塑剂,其实是指产品中增塑剂的一些金属元素含量超标,它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型环保材料,在许多性能上特别是卫生、低毒等方面难以满足要求。
注塑模具成型工艺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注塑模具成型工艺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一、介绍注塑模具是一种用于塑料制品生产的关键工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塑模具成型工艺则是指利用注塑机将熔融状态的塑料料料塑料注入到模具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使其固化、冷却并获得所需形状的过程。
随着塑料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注塑模具成型工艺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注塑模具成型工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将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国内注塑模具成型工艺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在注塑模具成型工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下是对一些主要研究方向的总结和回顾。
1. 材料选择和优化材料选择和优化是注塑模具成型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国内的研究者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性能和工艺要求进行分析,选取了适合注塑模具成型的材料,并进行了相关优化研究。
一些研究者通过改善材料的热导率和耐腐蚀性能,提高了注塑模具的成型效率和寿命。
2. 设计和制造技术在注塑模具成型工艺的研究中,设计和制造技术起着关键的作用。
国内的研究者通过引进先进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提高了注塑模具的精度和可靠性。
采用CAD/CAM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可以加快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减少错误率和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3. 成型工艺参数优化成型工艺参数优化是国内注塑模具成型工艺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者通过对成型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的优化调整,实现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的提高。
通过调节注射速度和压力,研究者成功地解决了注塑过程中的热应力和缩水问题,提高了产品的成型精度和表面质量。
4. 模具运行监测和控制模具运行监测和控制是提高注塑模具成型工艺稳定性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国内的研究者通过引入传感器和监测技术,实现了对注塑模具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利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可以监测和控制注塑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变化,防止模具因过热或过压而损坏,提高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
三、国际注塑模具成型工艺的研究进展国际上,注塑模具成型工艺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聚丙烯(论文

前言聚丙烯(PP)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具有密度小、刚性好、强度高、耐挠曲、耐化学腐蚀、绝缘性好等优等。
不足之处是低温冲击性能较差、易老化、成型收缩率大。
PP 用途相当广泛,可用于包括农业和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工业、建筑材料、机械电子) 在内的诸多领域。
开拓PP在重大产业领域的市场,取代其他塑料,所凭借的因素一是PP 物美价廉、二是PP改性的进展。
尽管PP 生产工艺和催化剂历经几代更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要用反应器产品直接作为某些目标产品(包括注塑级、纤维级、薄膜级等) 的原料或专用料,有的还需提高它的综合性能。
即对反应器后产品作一定的改性。
反过来说,PP改性也扩大了自身的应用领域,通过改性,人们可以得到性能好和价廉的PP原料。
按照参加聚合的单体组成,PP可分为均聚物和共聚物两种。
均聚物由单一丙烯单体聚合而成,因而具有较高的结晶度、机械强度和耐热性。
PP共聚物是聚合时加入少量乙烯单体共聚而成,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
广义上讲,相对于均聚物,共聚物可以说是一种改性产品。
目前国内石化厂生产PP以均聚物为主,品种单一,提供PP均聚物的改性方法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
聚丙烯的改性方法§1章PP聚合物的改性综述1.1化学改性聚丙烯的化学改性是指通过化学方法改变聚丙烯分子链上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种类及组合方式的改性方法。
经化学改性后的聚丙烯, 其分子链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对材料的聚集态结构或织态结构产生影响, 改变材料性能, 因此, 通过化学改性可以得到具有不同应用性能的新材料。
1.1.1聚丙烯的共聚改性以丙烯单体为主的共聚改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均聚PP的冲击性能、透明性和加工流动性,它是提高PP 韧性, 尤其是低温韧性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将丙烯、乙烯混合在一起聚合, 其聚合物主链中无规则地分布着丙烯和乙烯链段,乙烯则起着阻止聚合物结晶的作用, 当乙烯质量分数达到20%时结晶便很困难, 当质量分数为30%时就完全无定形, 成为无规共聚物, 其特点是结晶度低、透明性好、冲击强度增大等。
降解塑料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第40卷第
1期
2022年
1月
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46・
降解塑料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张丽,王成龙(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北京100013)
摘要:提出了防治“白色污染”,降解塑料与塑料回收并重的观点;综述了降解塑料的定义、标准、分类,
全
球禁塑限塑政策进程,我国降解塑料产能年均增速,全球降解塑料消费量;重点对我国降解塑料的发展进行了
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降解塑料;发展;增速;消费量
;分析研究
文章编号:1673-9647 ( 2022 ) 01-0046-07 中图分类号:TQ32 文献标识码:A
1防治“白色污染”
,
降解塑料与塑料回
收并重塑料以其轻质、防水、高强度、
耐腐蚀、低
成本等特性,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了极大便利
。
同时,废塑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俗称
“白色污
染”。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
,以及社会经济和人民
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白色污染”
日益严重。
据有关数据报道,目前全球仍有
55%
的废弃
塑料被丢弃,25%被焚化,只有20%被回收。
全
球每年约产生3.3
亿t
塑料制品
,
预计到2050年
将倍增至6.6亿
t。
全球每年塑料袋的使用量为1
万亿至5万亿个。
如果按照
5
万亿个来计算,那
么每分钟就有1 000万个塑料袋被丢弃,
这些塑
料袋如果缝合起来,可以将整个地球包裹7圈。
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环境危害已经无孔不入,海洋
生物、鸟类,甚至我们的食品、饮用水中均检测
出不同材质的微塑料颗粒。如果不采取行动,到
2040年
,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达到
2
300万~3
700
万t,相当于全球每米海岸线都有
50 kg塑料。可
以肯定,“
白色污染
”已经成为
21
世纪最为恶劣
的环境问题,它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
对人类健康也将造成严重影响。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较早,其白色污染的防 治起步早,防治效果显著。借鉴国外经验,我国 防治白色污染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依法防治白色污染
尽快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明确生产者、销售
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毕业论文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GDGM-QR-03-077-A/1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 Commerce毕业综合实践报告Graduation synthesis practice report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degradableplastics系别:机械工程系班级:11材料2班学生姓名:方晓聪学号:1132201指导老师:邓小艳完成日期:内容提要摘要:目前,塑料已经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材料。
随着塑料产量的不断增长及其用途的不断扩大,其废弃物也与日俱增,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使用高分子材料所造成的白色污染近年来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从而推动了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和发展。
可降解性塑料是解决垃圾、海洋污染和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可靠办法。
因此,在研究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同时,可降解塑料作为最可能解决塑料废弃物问题的途径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热点。
关键词:可降解塑料污染解决研究现状发展目录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i)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i)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i)内容提要.................................................................... i ii 目录........................................................................... i v一、前言 0二、降解塑料的定义 0三、可降解塑料的种类 (1)(一)光降解塑料 (1)(二)生物降解塑料 (2)(三)光/生物双降解塑料 (2)(四)水降解塑料 (2)四、降解原理 (3)(一)生物解原理 (3)(二)光降解原理 (3)(三)光/生物降解原理 (3)五、降解塑料的主要用途 (3)(一)在普通塑料领域: (3)(二)在替代品领域: (3)六、研究现状 (4)(一)我国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 (4)(二)国外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 (7)(三)可降解塑料尚存在的问题 (7)七、可降解塑料的特性 (9)八、发展前景 (10)九、结束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汽车工业助力塑料改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汽车工业助力塑料改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肖军摘要:改性塑料行业是我国飞速发展的塑料工业领域重要的方面军,也是在高分子材料加工与应用领域,学术上、技术上、产业上最为活跃,发展前景最为广阔。
汽车行业是改性工程塑料应用的新兴领域,我国汽车消费潜力巨大,它很有发展前景。
针对塑料改性技术将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介绍了汽车常见的塑料改性技术,分析了塑料改性技术研发的重点和热点,指出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将给改性塑料行业带来生机。
关键词:汽车领域塑料改性应用发展改性塑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农业、建筑、电子电器、轻工及军工等行业领域。
尤其汽车行业是改性工程塑料应用的新兴领域,我国汽车消费潜力巨大,它很有发展前景。
因此,改性塑料的技术进展与应用,是目前塑料行业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改性塑料行业是我国飞速发展的塑料工业领域重要的方面军,也是在高分子材料加工与应用领域,学术上、技术上、产业上最为活跃,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领域之一。
一、塑料改性技术将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塑料改性是指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者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使塑料材料的性能发生人们预期的变化、或使生产成本降低、或使其某些性能得以改善、或是被赋予全新功能的过程。
改性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塑料加工企业中的混合、混炼设备中进行的。
以物理方法改性为主的改性手段有填充、共混和增强,在这些改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多种化学反应,但由于这些化学反应是在聚合物已经形成后进行的,因此可以在产量可控的混合、混炼机组上通过机械加工来加以控制,从而可以在生产合成树脂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和生产具体塑料制品的塑料加工企业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即以生产具有多种用途和特性的中间粒子料为主要产品的专业化队伍。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以填充母料和各种功能母料、改性塑料专用料为主要产品的新兴行业,为我国塑料工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改性塑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农业、建筑、电子电器等行业领域。
探析塑料加工机械及其产业与市场热点

按 照 塑料 加工 工艺 的不 同,塑料 机械 可 分为
挤 出机 、注 塑机和 吹塑机 三大 类 。
塑料挤 出机在 螺杆 作用 下 ,将熔 融 塑料 通过
固定 形状 的挤 出 口挤 出 ,在 牵 引机 作用 下经 水冷
定型 后切 割 。主要 用于 各种 相 同截 面产 品 的大量 持续 生产 ,如 管/ 异 型材等 ,也可用 于塑料 改性 棒/
塑料 制 品的使用 和 消费大 户 ,因此 必然对 于造 粒
使预 成型 制 品塑 化 ,然 后进 入模 具 吹制 成 型 ,这 、 机 及 相关机 械 加大 需求 ,对于 塑料 及塑料 机械 行
种 方法 主 要用于 高速 高产 量 的 P T瓶 和 B P E O P瓶 业 的发展起 到 了有力 的推 动作 用 。 有关 资料 显示 ,到 2 1 ,中国塑料 制 品总 0 5年
膜和 各类 聚 烯烃 中 空容 器 ,广泛 用 于食 品、 医药
和化 妆 品行业 。 塑料 机械 的完 善程度 直接 影 响塑料 半制 品或
生产 高 阻渗 性和 耐热 性包 装材料 等 的多层 共挤 吹 塑机 ,生产 工业 制件( 汽车 配件 等) 的吹塑机 等 , 预 计都 有很好 的 发展前 景 。而 随着 国外技术 进步 及 市场 发展 , 中国塑机 产业 必须准 确把 握市 场经 济 的运行 规律 与特 征 ,开发 独到 的技术 和设 备 ,适
分之 一需 进行 节能 改造 ,按 照每平 方米 2 0元 的 0 改造 标准 ,这 部分 建筑 节能材 料和 技术 在未 来 的
3 4
《 橡塑资源利用》
2 1 .0. 0 2N :
市场 容量 可达 26万亿 元 。对 于 具有节 能 、节材 、 . 节 水 、节 地 的塑料 管道 ,每年 建筑 给水和 排水 管 道 8%采 用塑 料管 ,建筑 雨水 排水 管道 7%采用 0 0
水性聚氨酯合成、改性及应用前景

水性聚氨酯合成、改性及应用前景摘要:随着水性聚氨酯合成与改性工艺的不断进步,水性聚氨酯的应用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反过来由于水性聚氨酯涂料的优异性能以及其极好的应用前景近些年来有关于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改性研究也是如火如荼。
本文主要介绍了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方法,综述了水性聚氨酯的改性方法,包括丙烯酸酯改性、环氧树脂改性、有机硅改性、纳米材料改性和复合改性,并对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水性聚氨酯;合成;改性;丙烯酸酯;有机硅。
水性聚氨酯是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的新型聚氨酯体系,也称水分散聚氨酯、水系聚氨酯或水基聚氨酯。
水性聚氨酯以水为溶剂,无污染、安全可靠、机械性能优良、相容性好、易于改性等优点。
水性聚氨酯可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织物涂层与整理剂、皮革涂饰剂、纸张表面处理剂和纤维表面处理剂。
水性聚氨酯虽然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但是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
如耐水性差、耐溶剂性不良、硬度低、表面光泽差等缺点,由于水性聚氨酯的这些缺点,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改性,目前常见的改性方法有丙烯酸酯改性、环氧树脂改性、有机硅改性、纳米材料改性和复合改性等,本文将对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改性进行阐述。
一、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可采用外乳化法和自乳化法。
目前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和研究主要以自乳化法为主。
自乳化型水性聚氨酯的常规合成工艺包括溶剂法(丙酮法)、预聚体法、熔融分散法、酮亚胺等。
丙酮法是先制得含端基的高粘度预聚体,加入丙酮、丁酮或四氢呋喃等低沸点、与水互溶、易于回收的溶剂,以降低粘度,增加分散性,同时充当油性基和水性基的媒介。
反应过程可根据情况来确定加入溶剂的量,然后用亲水单体进行扩链,在高速搅拌下加入水中,通过强力剪切作用使之分散于水中,乳化后减压蒸馏回收溶剂,即可制得PU 水分散体系。
反应的整个过程中,关键的是加入丙酮等溶剂以达到降低体系粘度的目的。
由于丙酮对PU 的合成反应表现为惰性,与水可混溶且沸点低,因此在此法中多用丙酮作溶剂,故名“丙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