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简介
WIKI语法简介

WIKI语法简介本文仅针对在Fitnesse页面编辑中涉及的WIKI语法进行简介。
主要分为三部分:字符排版编辑,列表表格编辑以及链接编辑。
一、字符排版编辑1.文本样式编辑主要有:''斜体'' ,'''加粗''',''''加粗斜体'''',<big>字体变大</big> ,<small>字体变小</small>,等用法。
具体效果见表格-1。
编辑输入实际输出注释''斜体'' 斜体这些用于改变字体,'''加粗''' 加粗前三个都是单引号,''''加粗斜体'''' 加粗斜体不是双引号,尤其!style_note[note] note四个单引号!style_left[left]left显示在左边!style_right[right]right显示在右边表格-12.字符编辑主要有:--删除线--,字符颜色,字符底纹,等用法。
具体效果见表格-2。
编辑输入实际输出注释--删除线-- 删除线!style_red[red]red!style_error(an error)an error!style_code[code]code!style_code(!style_red[code red]) code red也可以嵌套使用表格-23. 标题排版编辑主要有:标题分为三级,排版时,输入过程中,另起一行在显示时表示为一个空格,空一行表示是另起一个段落。
"====="表示是分割线"-------"。
具体效果见表格-3。
编辑输入实际输出注释!1 标题1 标题1!2 标题2 标题2!3 标题3 标题3------------------------- -------------------- 分割线(但是会加粗)表格-3二、列表表格编辑1.列表编辑:主要包括不排序列表,排序列表,缩进列表,自定义列表及混合列表。
基于Wiki的协同教学系统设计与应用

Vo I . 2 4 No . 2
四川文 理学 院学 报
S i c h u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Ar t s a n d S c i e n c e J o u r n a l
2 0 1 4 年 3月
上 开放 多人 协 同创 作 的超 文 本 系 统 , 具 有 版本 控
制 以及 目录索 引 等 功 能. 学 习者 通 过 简 单 的标 记
语 法来 轻松 的建 立 与 连 结各 网页. W. k i 帮 助 了 比 其 它 网络系 统更 适 合 的协 同学 习 环境 , 其所 帮助
的工具 简便 、 开放 等特 点 , 促 进 了社群 内的知识 共
作者简 介 : 李
敏( 1 9 7 5 一) , 女, 山西太原人. 讲 师, 硕士 , 主要 从事计算机辅助教 学 、 图形图像 处理研 究
81
0 引 言
wi k i 是一种 以内容 管理 为理念 的 We b系 统, 能够 支持 群体 的协 同学 习 , 最有 名 的就是 现 在 我们 常 用 的 维 基 百 科 . 1 】 ] 而现今 的教学平 台中, Mo o d l e 平 台 内含 了 W i k i 作 为 教 学 活 动 的类 型 ,
出了一些 看 法 , 可 供我 们作 为使 用 wi k i 进行 教学 的参考 . 除此以外, R a ma n ( 2 0 0 6 ) 认 为 Wi k i 具 有
增进 沟 通 效 果 及 支 持 知 识 分 享 的优 点. 简 言之 , wi k i 除 了具有 内容管 理 的特 色 , 还具 备 了知识 管 理、 知识存 储 及学 习管 理等 特点 .
Confluence 基础教程

Confluence基础教程Shanghai Digital Talent Technology Co., Ltd.May 18, 2009目录第一章、WIKI和CONFLUENCE (1)1.1什么是W IKI (1)1.2W IKI到底有哪些好处? (1)1.3C ONFLUENCE简介 (1)第二章、CONFLUENCE基本概念 (2)2.1什么是数字面板 (2)2.2什么是空间 (2)2.3什么是页面 (2)第三章、CONFLUENCE功能介绍 (2)3.1菜单的使用 (2)3.2创建一个空间 (3)3.3创建一个页面 (6)3.4添加页面内容 (7)3.5使用D ASHBOARD (10)3.6更改用户个人配置信息 (11)3.7添加页面注释 (13)3.8创建一个消息 (15)第四章、关于CONFLUENCE的更多信息 (16)4.1C ONFLUENCE在线演示站点 (16)4.2C ONFLUENCE评估下载地址 (16)4.3C ONFLUENCE中文论坛 (16)第五章、产品关系图 (17)5.1JIRA-优秀的缺陷跟踪管理软件(I SSUE T RACKER) (17)5.2C ONFLUENCE -专业的(WIKI)企业知识管理与协作软件 (17)5.3B AMBOO -持续集成构建服务器软件(B UILD S ERVER) (17)5.4C ROWD -单点登录认证(SSO)应用软件 (17)5.5C LOVER -强大并可高度配置的代码覆盖分析工具(T EST WITH C ONFIDENCE) (17)5.6C RUCIBLE -有效的代码评审工具(E FFICIENT C ODE R EVIEW) (17)5.7F ISH E YE -源代码深度察看工具(S OURCE C ODE R EPOSITORY I NSIGHT) (17)1.1 什么是WikiWiki是一个Web站点,它使得人们可以容易地发布信息并把这些信息链接在一起。
维基

维基(wiki)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 发音wiki, 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被译为“维基”或“维客”。
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
Wiki 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Wiki也指一种超文本系统。
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Wiki 发明者是一位Smalltalk程序员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
(一)Wiki压制小组国内高清PT站torrentgui(原GameGui)的压制小组。
国内其他知名压制小组:torrentgui(原GameGui)的NGB小组,思路论坛的mysilu、chd论坛的CHD小组,hds论坛的hds小组,港台的HDzone 论坛,等等。
(二)Wiki简介有人认为,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网格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
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由于wiki可以调动最广大的网民的群体智慧参与网络创造和互动,它是web2.0的一种典型应用,是知识社会条件下创新2.0的一种典型形式。
(三)Wiki与Blog的区别举例说明:Wiki网站的应用维基Wiki站点一般都有着一个严格的共同关注,Wiki的主题一般是明确的坚定的,Wiki站点的内容要求着高度相关性。
对其确定的主旨,任何写作者和参与者都应当严肃地遵从。
Wiki的协作是针对同一主题作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将同一个问题谈得很充分很深入。
创建维基百科词条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创建维基百科词条的技巧及注意事项简介维基百科(英语:Wikipedia,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是一个自由、免费、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协作计划,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
这个站点使用Wiki,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维基百科中的任何文章及条目。
维基百科是一个基于wiki技术的多语言百科全书协作计划,也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网路百科全书,其目标及宗旨是为全人类提供自由的百科全书──用他们所选择的语言来书写而成的,是一个动态的、可自由访问和编辑的全球知识体。
也被称作“人民的百科全书”。
记载人类基础知识的百科全书,在维基百科的条目内有许多的链接,可引导使用者进入有关的页面,获取更多的信息,那么企业利用维基百科具有广泛性的特征,利用好维基百科,一旦编辑的词条通过,可获得不错的流量。
词条创建技巧及注意事项维基百科词条的编辑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应符合“准确”“可观”“全面”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词条内容主体内容准确:措辞严谨,确保词条信息的有效性,并且与词条主体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客观:采用中立第三方表述,对事实进行客观描述,避免感性主观叙述。
全面:在准确及客观的基础上,多角度,多立场丰富与词条主题相关的信息内容。
二、词条形式行文通畅,符合逻辑。
易于阅读的文本,必然是行文通顺,符合逻辑的。
排版符合一般的互联网内容发布规范。
便面滥用编辑器版式,导致此条版面支离破碎。
符合一般百科全书的编辑风格。
论述应遵循一般百科全书的逻辑结构,层层推进。
一般从定义(导论部分)展开叙述;逐步扩展内容,循序渐进。
三、扩展内容词条链接应能帮助读者理解词条主题的内涵和外延,可供读者深入了解相关信息,反之则干扰读者。
开放分类和相关词条应有助于梳理词条的导航性分类,便于读者搜索和获得更多的相关内容。
词条图片应能紧密配合词条,具有诠释主题的功能,并具有较高的图片质量。
参考资料为词条正文内容所引用和参考信息的直接来源,应使用角标功能给出对应关系,以供核实查证。
imdb wiki解析

imdb wiki解析
IMDb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是一个广受欢迎的在线电影、电视剧和明星信息数
据库。
而IMDb Wiki则是IMDb网站上的一个功能,它提供有关电影和电视剧的
详细信息、人物介绍、演员表等。
IMDb Wiki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为电影和电视剧迷提供了海量的信息。
在IMDb Wiki上,你可以找到关于电影、电视剧的基本信息,包括发行日期、导演、编剧、剧情简介等。
此外,IMDb Wiki还提供了完整的演员表,包括演员的姓名、角色名称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除了电影和电视剧的信息,IMDb Wiki也提供了有关明星的详尽介绍。
你可以
查找演员的个人资料、演艺经历、代表作品等信息。
IMDb Wiki的用户还可以参与编辑,为演员添加新的资料或更新现有的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值得一提的是,IMDb Wiki是由IMDb的庞大用户群体共同维护的。
这使得IMDb Wiki的数据更加多样化和全面。
IMDb的用户可以通过编辑和添加信息来共
同完善这个数据库,使其成为一个真正全球性的电影和电视剧知识库。
总之,IMDb Wiki是IMDb网站上一个重要的功能,它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电影、电视剧和明星的信息。
通过IMDb Wiki,我们可以方便地查找与电影和电视剧相关的详细数据,满足我们对电影行业的了解和追踪的需求。
无论是作为电影爱好者,还是作为业内人士,IMDb Wiki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乔布斯中英文wiki简介

史蒂芬·保罗·乔布斯(英语:Steven Paul Jobs,1955年2月24日-2011年10月5日),简称为史蒂夫·乔布斯(英语:Steve Jobs),苹果公司的创办人之一,并曾任苹果公司的董事会主席、首席运行官,同时也是前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已于2006年被迪士尼收购[3])。
乔布斯还曾是迪士尼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和最大个人股东[9]。
乔布斯被认为是电脑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同时人们也把他视作麦金塔电脑、iPod、iTunes Store、iPhone、iPad等知名数字产品的缔造者[10]。
2007年,史蒂夫·乔布斯被《财富》杂志评为了年度最强有力商人[11]。
乔布斯的生涯极大地影响了硅谷风险创业的传奇,他将美学至上的设计理念在全世界推广开来。
他对简约及便利设计的推崇为他赢得了许多忠实追随者[12]。
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共同使个人电脑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流行开来,他也是第一个看到鼠标的商业潜力的人[13]。
乔布斯在1985年苹果高层权力斗争中离开苹果并成立了NeXT公司,瞄准专业市场。
1997年,苹果收购NeXT,乔布斯回到苹果接任首席执行官。
2011年8月24日,乔布斯宣布辞去苹果首席执行官职务,10月5日因身患胰腺癌去世,享年56岁[14]。
Steven Paul"Steve" Jobs(February 24, 1955 –October 5, 2011)[2][6][7]was an American computer entrepreneur and inventor. He was co-founder,[8] chairman,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Apple Inc.[9][10] Jobs also previously served as chief executive of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he became a member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in 2006, following the acquisition of Pixar by Disney. He was credited in Toy Story (1995) as an executive producer.[11]In the late 1970s, Jobs, with Apple co-founder Steve Wozniak, Mike Markkula[8]and others designed, developed, and marketed one of the first commercially successful lines of personal computers, the Apple II series. In the early 1980s, Jobs was among the first to see the commercial potential of Xerox PARC's mouse-drive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which led to the creation of the Macintosh.[12][13] After losing a power struggle with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n 1985,[14][15] Jobs resigned from Apple and founded NeXT, a computer platform development company specializing in the higher-education and business markets. Apple's subsequent 1996 buyout of NeXT brought Jobs back to the company he co-founded, and he served as its CEO from 1997 until 2011.In 1986, he acquired the computer graphics division of Lucasfilm Ltd which was spun off as Pixar Animation Studios.[16] He remained CEO and majority shareholder at 50.1 percent until its acquisition by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in 2006.[17]Consequently Jobs became Disney's largest individual shareholder at 7 percent and a member of Disney's Board of Directors.[18][19] On August 24, 2011, Jobs announced his resignation from his role as Apple's CEO.On October 5, 2011, Apple announced that Jobs had died.[20][21][22] He was 56 years old.。
wiki快速指南

Wiki编辑快速指南目录:Wiki使用简介 (2)1、工具栏介绍 (3)2.Wiki排版格式说明 (3)2.1. 标题 (3)2.2. 列表 (4)2.3. 缩进 (5)2.4. 词汇定义模式 (6)2.5. 纯文本(代码)格式 (6)2.6. 内部链接 (7)2.7. 外部链接 (8)2.8. 嵌入图片 (9)2.9. HTML标签和水平线 (9)2.10. 表格 (10)3. 常见问题: (10)3.1 编辑后怎么出现虚线框? (10)3.2 怎样改变字体颜色? (11)3.3 怎样取消格式? (11)Wiki使用简介用户在右上角选择“登录/创建账户”新建一个账号,然后登录。
wiki的正文页面都是人工编辑的,包括首页也一样。
如图所示,点击“编辑”标签,输入内容先“显示预览”,确定后“保存”即可。
如果您准备要撰写新页面,您应当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搜索现有的页面,以查看是否已经有人建立了该页面或相似页面。
您应当先阅读相似页面,这样或许您在读后会发现您不需要再创建另一个新页面,又或许您只需要创建一个重定向页。
如果没有人创建了有关您的主题的页面,您可以找到有关的页面,编辑那一页,并在(适当的地方)加入您准备撰写的文章题目,wiki化该题目(使用内部链接),保存该页。
然后在该页您就会看到一个您的题目以红色的连接显示,点击该连接就可以开始编辑了!1、工具栏介绍2.Wiki排版格式说明2.1. 标题注意标题文字前后的空格2.2. 列表无编号的列表有编号的列表2.3. 缩进2.4. 词汇定义模式2.5. 纯文本(代码)格式输入代码:(每一行的第一个字符是空格)2.6. 内部链接内部链接是到Wiki页面的链接。
每个Wiki页面名称可以包含英文、中文字母,下划线和空格,空格在转换为URL时将被替换为下划线。
2.7. 外部链接外部链接不但可以跳转到本Wiki中的页面,而且还可以直接使用URL以跳转到任何其他网站。
2.8. 嵌入图片Wiki页面中还可以嵌入图片对象,语法格式为直接书写图片的UR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iki简介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被译为“维基”或“维客”。
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
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
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有人认为,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网格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
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Wiki发明者是一位Smalltalk程序员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
由于wiki可以调动最广大的网民的群体智慧参与网络创造和互动,它将成为WEB3.0时代不可逆转的一大趋势。
Wiki与Blog的区别
Wiki站点一般都有着一个严格的共同关注,Wiki的主题一般是明确的坚定的。
Wiki 站点的内容要求着高度相关性。
最其确定的主旨,任何写作者和参与者都应当严肃地遵从。
Wiki的协作是针对同一主题作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将同一个问题谈得很充分很深入。
Blog是一种无主题变奏,一般来说是少数人(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人)的关注的蔓延。
一般的Blog站点都会有一个主题,凡是这个主旨往往都是很松散的,而且一般不会去刻意地控制内容的相关性。
Wiki非常适合于做一种“All about something”的站点。
个性化在这里不是最重要的,信息的完整性和充分性以及权威性才是真正的目标。
Wiki由于其技术实现和含义的交织和复杂性,如果你漫无主题地去发挥,最终连建立者自己都会很快的迷失。
Blog注重的是个人的思想(不管多么不成熟,多么地匪夷所思),个性化是Blog的最重要特色。
Blog 注重交流,一般是小范围的交流,通过访问者对一些或者一篇Blog文章的评论和交互。
Wiki使用最多也最合适的就是去共同进行文档的写作或者文章/书籍的写作。
特别是技术相关的(尤以程序开发相关的)FAQ,更多的也是更合适地以Wiki来展现。
Blog也有协作的意思,但是协作一般是指多人维护,而维护者之间可能着力于完全不同的内容。
这种协作在内容而言是比较松散的。
任何人,任何主体的站点,你都可以以Blog方式展示,都有它的生机和活力。
从目前的情况看,Wiki的运用程度不如Blog的广,但以后会怎样,还有待观察,毕竟Wiki是一个共享社区。
Wiki发展历史
Wiki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Wiki概念自身,还是相关软件系统的特性,还都在热烈的讨论中;所以怎样的一个站点才能称得上是一个Wiki系统还是有争议的。
与Wiki相关最近出现的技术还有blog,它们都降低了超文本写作和发布的难度。
这两者都与内容管理系统关系紧密。
第一个Wiki 网站诞生于1995年,由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创建
的,作为波特兰的模式仓库的模式定义和讨论的交互性场所: /ppr/ ;而其根源可以上述到1972年卡耐基-梅隆大学的ZOG 数据库系统。
1995年Ward Cunningham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个工具——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
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Ward Cunningham 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
这个系统是最早的Wiki 系统。
从1996年至2000年间,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围绕着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不断发展出一些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从而使Wiki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
同时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传播,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件系统。
1995年3月25日维客历史正式开始
1995年5月1日“模式名单的革新”发布。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维客网站,是对“波特兰模式知识库”的一个自动补充。
网站发布之初,便立即在“模式社区”(pattern community)中获得成功。
该网站定位的演变历程:
1994年模式社区及其他们的资源和应用;
1996年普通设计、建筑以及方法;
1997年从人和组织的角度看待规划设计;
1998年偏激的规划设计;
2000年维客本身;
2003年维客、社会学等。
社区引入并保留的概念创新:
1994年“近期访问者”(Recent Visitors)、“人物索引”(People Index);
1995年“并不时新的变化”(NotSoRecentChanges);
1996年“线程模式”(Thread Mode)、“线程模式无益(Thread Mode Considered Harmful )
1996年“维客分类”(Wiki Categories);
1997年“路线图”(Road Maps);
1999年“更改概要”(Change Summary)(虽未继续下去,但却带来了快速变化
〔Quick Changes〕);
1999年“随机页面”(Random Pages);
1999年“(月度)变化”(Changes In )页面出现(“并不时新的变化”分离出去并逐渐消亡);
2000年“搜索助手”(Search Helper)
2001年test
Wiki的技术和规范
wiki是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的网页。
在每个正常显示的页面下面都有一个编辑按钮,点击这个按钮你就可以编辑页面了。
有些人要问:任何人都可以编辑?那不是乱套了么?其实不然,wiki体现了一种哲学思想:“人之初,性本善”。
wiki认为不会有人故意破坏wiki网站,大家来编辑网页是为了共同参与。
虽然如此,还是不免有很多好奇者无意中更改了wiki 网站的内容,那么为了维持网站的正确性,wiki在技术上和运行规则上做了一些规范,做到既持面向大众公开参与的原则又尽量降低众多参与者带来的风险。
这些技术和规范包括:
1、保留网页每一次更动的版本:即使参与者将整个页面删掉,管理者也会很方便地从纪录中恢复最正确的页面版本。
2、页面锁定:一些主要页面可以用锁定技术将内容锁定,外人就不可再编辑了。
(虽
然wiki都有这个功能,但我看到使用它的甚少,这可能跟wiki倡导的精神相违背吧)。
3、版本对比:wiki站点的每个页面都有更新纪录,任意两个版本之间都可以进行对比,wiki会自动找出他们的差别。
4、更新描述:你在更新一个页面的时候可以在描述栏中写上几句话,如你更新内容的依据、或是跟管理员的对话等。
这样,管理员就知道你更新页面的情况。
5、IP禁止:尽管wiki倡导“人之初,性本善”,人人都可参与,但破坏者、恶作剧者总是存在的,wiki有纪录和封存IP的功能,将破坏者的IP纪录下来他就不能在胡作非为了。
6、Sand Box(沙箱)测试:一般的wiki都建有一个Sand Box的页面,这个页面就是让初次参与的人先到Sand Box页面做测试,Sand Box与普通页面是一样的,这里你可以任意涂鸦、随意测试。
7、编辑规则:任何一个开放的wiki都有一个编辑规则,上面写明大家建设维护wiki 站点的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
witkey与wiki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威客witkey和维客wiki在发音上相似,不少人士混淆与两个概念并产生误解。
维客wiki以人的自豪和自我体现为动力,把人类已有的杂乱信息和数据结构化形成可免费共享的知识,所以维客wiki占据了知识的共享区
威客witkey承认人的知识,智慧和能力具有价值,通过知识的价值化促进人们使用自己的智慧参与解决问题,并形成结构化的有价值知识区,所以威客占据了智慧和知识的一部分领域。
维客的问题
无数的互联网用户为维基百科贡献了智力劳动,无私的贡献导致维基的管理者不能随意的用其牟利,这就是维基的困境,虽然维客提出了维基经济学,但由于其没有意识到知识的价值化,所以维基也就没有商品的概念,用经济学描述维基可以看作是一次炒作和混淆视听的行为。
到2008年1月9日本文写作时,维基的创始者们仍然没有了解维客wiki的起源和发展方向,这一点需要用威客理论来解答:
维客wiki起源于BBS的帖子修改权,传统只有发布者和网站管理员可以修改帖子的内容,当一个帖子所有的浏览者(相对)都能参与修改时,维客诞生了。
维客的前途有两个,最主要的方向仍然应以公益为主,通过调动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完成知识的沉淀和积累,另一个辅助方向是借用威客的经济激励功能鼓励人们参与维基的编写。
( 转载作者刘锋)
目前国内著名的维客(wiki)网站
维基百科/(最强大的多语言版本) 百度百科/
康Q网/
中华百科/
互动在线/
IT Wiki /
网络天书/
维库/
CookBus Wiki /wiki
天下维客/
生活说明书/ EVEWIKI /
网络大典WIKI 疯狂百科 MySQL Wik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