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门诊西药处方的合理性分析
某院儿科处方合理性调查探讨及用药分析

某院儿科处方合理性调查探讨及用药分析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科处方药品也越来越多。
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医生在开具儿科处方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使用不合理的药品、过度用药等,影响了儿童的身体健康。
因此,对某院的儿科处方进行合理性调查探讨,以提高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合理性调查需要对某院的儿科处方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处方的药品名称、使用频率、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等进行搜集及分析,可以初步了解处方的用药情况和用药的合理性,为下一步探讨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对于处方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例如,一些处方中存在多种药品,但这些药品可能存在相互制约或相互影响的情况,导致患者无法得到预期效果。
这时我们需要对药品进行合理搭配,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还有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过度使用一些药物,如抗生素。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掌握不同疾病的药物使用原则,并加强医师的用药知识教育,提高其用药水平和诊疗水平。
最后,我们还需要对处方中的常规药品质量加以监管。
保证常规药品来源安全、存储规范、使用合理,防止因药品质量不佳而导致的患者健康风险。
总之,儿科处方合理性调查是一项很有必要的工作,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处方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保障。
通过严格控制用药量、加强医生用药知识教育,提高处方合理性,我们可以让儿童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保障。
门诊西药处方回顾性分析及持续改进意见

门诊西药处方回顾性分析及持续改进意见目的了解本院门诊西药处方使用合理性情况,寻找处方不合理的主要因素,为持续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整理本院2014年1~12月的10 328张处方,将不合理处方归纳为11类,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计算构成比与累计构成比,并绘制管理学上的帕累托图,据图分析影响处方合理性的主要、次要和一般因素。
结果门诊不合理处方中诊断不全、无适应证用药、违反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用法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累计构成比为78.41%,为主要因素;用量不适宜构成比为7.31%,为次要因素;其余为一般因素。
结论应针对性进行有效干预和药学服务,结合医、药、护之力共同为患者的安全用药保驾护航。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able statas of western medicine prescription in outpatient of our hospital to find the main factors of irrational prescription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ethods 10 328 prescription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4 of our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and arranged.The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were classified into 11 classes.The data were conducted by using Excel software.The descriptive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count constituent ratio and cumulative constituent ratio.Pareto chart of management science was drawn.The mainly,minor and general factor impacting the prescription rationality was analyzed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chart. Results The cumulative constituent ratio of diagnosis was not complete,no indications for drug use,violation the principl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use,not appropriate usage and not appropriate selected drugs in outpatient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was 78.41%,which were the mainly reason.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not appropriate dose was 7.31%,which was the minor reason.The others were general factor. Conclusion Effective intervention and pharmaceutical care should be targetedly conducted,and combined with the strength including doctors,pharmacy staff and nurses to take care of the patients′ safety medication.[Key words] Prescription comment;Retrospective analysis;Pareto chart;Incompatibility处方是指由注册在院取得相应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1]。
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改进措施

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改进措施摘要在门诊西药房中,由于处方用药的不合理使用,给患者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本文主要分析了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并探讨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来保证用药处方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医疗行为的标准化和规范性,旨在增强医院门诊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改进措施在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为了确保疗效的提升,医疗人员必须规范用药标准,在用药时要保证药物安全、有效。
一般来说,合理化的药物使用能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国际上开发了各类新型药物。
因此,医疗人员在治疗患者的同时,由于不合理用药等问题的出现,为新型药物的推广带来了严重阻碍。
用药处方是一种较为专业的医学文件,处方的准确合理直接关系着相关医疗人员的职业能力和水平,对医疗人员的职业生涯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1]。
1 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在门诊西药房中,不合理用药处方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药物选择、联合用药、药物剂量、用药次数、给药方式以及用药间隔时间等不合理状况,具体为:①药品选择不合理。
由于部分药物的适用人群存在差异性,如氟喹诺酮类药物孕妇和患儿不能食用,一旦服用的话,可能会对这类人群造成软骨伤害[2]。
因此,医疗人员在用药时要予以谨慎的态度。
②联合用药不合理。
在临床治疗中,医疗人员对药物适应性缺乏了解,药物联合用药能够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类药物的有效性。
③药物剂量不合理。
由于医疗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不全面,在指导患者用药时,可能会出现剂量不合理的现象,如偏大或偏小,剂量偏大可能会增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剂量过小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疗效。
④用药次数不合理。
如部分医生为患者注射克林霉素磷酸酯时,1次/d,这种用药次数极为不合理。
由于克林霉素半衰期较短,成人的血清消除为3 h左右,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反映,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3]。
某院儿科处方合理性调查探讨及用药分析

某院儿科处方合理性调查探讨及用药分析 引言 儿科处方的合理性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处方可以有效地治疗疾病,而不合理的处方可能导致不良药物反应,甚至危害儿童健康。对儿科处方的合理性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某院儿科处方的合理性进行调查探讨,结合用药分析,从而为提高儿科用药合理性提供参考。
一、某院儿科处方合理性调查 1. 处方合理性标准 合理的儿科处方应当符合以下几个标准:一是病情准确、明确,需要使用药物治疗;二是药物选用合理,考虑到患儿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生理特征;三是用药剂量正确,遵循标准用药剂量;四是用药时机和疗程正确,不过度使用或滥用药物;五是考虑到潜在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制定用药方案。通过对这些标准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判断儿科处方的合理性。
2. 处方调查方法 针对某院儿科处方的合理性进行调查,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随机抽样,选取一定数量的儿科处方进行调查和分析;二是根据儿科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处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三是通过对医生和护士的访谈,了解他们对儿科处方合理性的认识和看法。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全面地了解某院儿科处方的合理性情况。
二、用药分析 1. 常用儿科药物分析 对某院儿科处方中常用的儿科药物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抗生素是儿科常用药物之一,但在临床实践中存在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二是退烧镇痛药物在儿科处方中应用广泛,但剂量和用药时机需进一步规范;三是抗感染药物在儿科用药中具有重要地位,但需注意药敏试验和用药疗程的合理安排;四是抗过敏药物的使用在某些疾病中不可或缺,但需注意不良反应和用药指征的准确把握。
针对某院儿科处方中存在的用药安全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立健全的处方审核机制,对所有儿科处方进行严格审核;二是加强医护人员的用药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用药水平和服务意识;三是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四是鼓励家长积极参与用药过程,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某院儿科处方合理性调查探讨及用药分析

某院儿科处方合理性调查探讨及用药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儿科处方合理性是指医生在给予儿童治疗时所开出的处方,是否符合药物治疗的规范和标准。
儿科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儿童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状况,因此成为当前学术界和临床实践中关注的焦点。
儿科用药的合理性不仅包括药物的选择、剂量、频率和疗程等方面,还涉及到儿童体质的特点、药物的代谢特点、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多个方面因素。
对儿科处方的合理性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于提高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研究表明,儿科处方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药物选择不当、剂量计算错误、用药频率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儿童用药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有必要对儿科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进一步规范化儿科用药,提高儿童用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某院儿科的处方合理性进行调查探讨及用药分析,以深入了解当前儿科用药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建议。
通过对儿科处方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和分析,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提高儿科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儿童患者的健康。
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儿科处方合理性的因素,分析儿科用药规范化的建设情况,以及探讨优化儿科用药的策略,为优化儿科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为提升儿科处方合理性和促进儿科用药安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儿科处方合理性的调查和分析对于提高儿童用药水平和保障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保障儿童合理用药是维护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
儿科处方合理性的调查和分析有助于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通过对儿科用药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用药问题,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减少药物滥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
门诊西药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及改进方法分析

门诊西药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及改进方法分析【摘要】目的:评估门诊西药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及改进方法的价值。
方法:选取西药处方数量为184张,采纳时间属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分组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形式,2组均92张,常规管理纳入到对照组之中,质量改进管理的视为观察组,就组间质量分值、取药满意度分值、药学服务质量及纰漏情况加以比较。
结果:(1)观察组的西药处方护理后用药指征、联合用药、处方结构、药物剂量质量分值较之于对照组得以提升,能够明显发现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平,P<0.05。
(2)观察组的西药处方护理后取药流程、等待时间、药学干预、服务态度满意度分值较之于对照组得以提升,能够明显发现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平,P<0.05。
(3)较之于对照组(83.70%)西药处方,其观察组(95.65%)的药学服务质量优良率有所提升,期间差异性水平较高,P<0.05。
(4)较之于对照组(10.87%、9.78%、8.70%、9.78%、9.78%)西药处方,其观察组(2.17%、2.17%、1.09%、1.09%、0.00%)的剂量不准确、抗菌药物滥用、溶媒错误、超药典用药、联用不合理等纰漏发生率有所降低,期间差异性水平较高,P<0.05。
结论:评估西药处方不合理情况后予以质量改进管理,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处方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水平,其处方纰漏发生率有所下降,并改善了临床药学服务质量。
【关键词】门诊;西药处方;不合理用药;质量改进Analysis of irrational drug use in outpatient western medicine pr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improvement methodsWang YunxiaoDepartment of Pharmacy, Yixing People's Hospital, Yixing, Jiangsu 214200【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irrational druguse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methods in outpatient western medicine prescriptions. Methods: The number of Western medicine prescriptions was selected as 184, and the adoption time was from October 2020 to October 2021.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as used for grouping,with 92 prescriptions in both groups. Routine management was includedin the control group.The rationale was regard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quality scores, drug-taking satisfaction scores, pharmaceuticalservice quality and err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 Results: (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western medicine prescription after nursing, the medication indications, combined medication, prescription structure, and drug dose quality scores of theobservation group were improved, and it was obvious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P<0.05 . (2)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drug taking process, waiting time,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and service attitude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it was obvious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level of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P<0.05. (3) Compared with the western medicine prescrip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83.70%),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he pharmaceutical service qual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5.65%) was improved, and the difference level was higherduring the period, P<0.05. (4) Compared with the western medicine prescrip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10.87%, 9.78%, 8.70%, 9.78%, 9.78%), the dosag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2.17%, 2.17%, 1.09%, 1.09%, 0.00%) was inaccurate , Antibacterial drug abuse, solvent error, super-compendial drug use, unreasonable combination, etc. The incidence of leakage de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 level was high during the period,P<0.05. Conclusion: Quality improvement management after evaluating the unreasonable situ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prescription cangreatly improve the prescription qualit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level,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rescription leakag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pharmacy service.【Key words】outpatient; western medicine prescription; irrational drug use; quality improvement西药是当前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手段,也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组成分布,但当前西药种类较多、患者数量庞大,临床中极易发生不合理用药情况,不仅影响了西药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增加了患者的用药风险。
西药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分析及对策

西药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分析西药临床合理用药问题,并提出对应措施,保证其临床用药安全性。
方法:取2018年2月—2019年5月医院门诊处西药房开具的800张处方进行分析,2018年2月—9月开具的400张未实施西药临床用药管理措施,2018年10月—2019年5月期间开具的400张实施西药临床用药管理措施,统计管理前后西药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比较管理前后的效果。
结果:管理后的滥用抗生素发生率(3.50%)、重复用药发生率(2.00%)、联合用药不合理率(5.50%)、用药方式不合理率(2.00%)分别低于管理前的18.50%、18.00%、15.00%、13.25%,差异显著(P<0.05)。
结论:西药用药过程中,需要明确分析西药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根据用药问题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降低西药不合理用药率,保证其合理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西药;合理用药;对应措施;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2-0065-02临床实践中需应用大量的药物进行疾病防治,但用药不合理极易诱发多种不良饭应,致使诸多医疗纠纷事件发生[1]。
因此,为了减少医疗纠纷事件,保证临床疗效,西药房药师需严格按照临床医师开具的处方,熟悉配方标准和操作规程,并了解患者病情。
为患者调配合理、准确、有效的药品,力争做到处方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并尽量减少患者用药的经济负担。
为临床用药提供坚实的保障[2]。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2018年2月—2019年5月医院门诊处西药房开具的800张处方进行研究分析,2018年2月—9月开具的400张未实施西药临床用药管理措施,2018年10月—2019年5月开具的400张实施西药临床用药管理措施,统计管理前后西药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比较管理前后的效果。
1.2 方法对800张处方进行有效分析,其中2018年10月—2019年5月开具的400张处方是在实施西药临床用药管理措施下开具的,用药管理需先进行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对比管理前后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
某院门诊2020年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作者简介]钟润娴(1980-),女,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
不合理用药是威胁社会群体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1-2],如处方中药物有效成分重叠,可能会造成药物过量而产生毒性、引发不良反应;药物存在相互作用,活菌剂以及抗生素同时使用会降低抗菌剂活性;临床诊断不完善、联合药物使用不适宜、配伍禁忌、无抗菌药物使用指征等问题均会严重威胁就诊患者的财产、健康安全[3-5]。
在门诊处方管理制度中明确指出,不得重复开药,每张处方的计量、用法均需符合标准[6]。
规范正确用药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延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保障,但我国基层医疗仍旧存在严重选药、用药不当等问题,已受到广泛重视。
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对于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意义重大。
处方点评是从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超常处方3个方面进行整体评估,可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反映医疗DOI:10.16659/ki.1672-5654.2021.24.184某院门诊2020年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合理性分析钟润娴1,刘宇平2,单钰齐1,朱结桃3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药剂科,广东广州511300;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511300;3.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科,广东广州510062[摘要]目的对某院门诊2020年期间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并分析其用药合理性。
方法2020年1—12月期间,每月抽取门诊处方100张,全年共1200张,并对处方类型、不合理用药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2020年期间,所抽取的门诊处方每张平均处方金额为339元,平均用药种数为2.67种;其中基础药品最多,每月平均占比为59.78%,注射剂、抗菌药分别占比17.61%、17.41%;处方合格率为93.25%。
在81份不合理处方中,用药不适宜占85.19%、不规范处方占比14.81%,无超常处方。
结论该院门诊部处方不合理情况普遍,用药不适宜占比最多,医院应加强医生药品使用规范管理、提高门诊用药合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院门诊西药处方的合理性分析[摘要] 目的通过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西药处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了解医院门诊使用药物的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随机抽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份门诊西药处方11 170张,对其进行逐一的审核和统计分析。
结果医院1月份门诊西药处方的合格率为87.41%,不合格处方率为12.59%;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8.35%,以一联用药为主,占抗菌药物处方的82.61%;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分别占抗菌药物处方的33.92%、31.84%。
结论医院1月份门诊西药处方的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在处方的书写规范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上仍有待改善。
[关键词] 处方分析;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4-42-03合理用药是安全、有效地使患者得以康复治疗的前提,也是临床药学的核心。
处方分析不仅能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同时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的重要手段。
为促进医院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和经济,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治疗水平和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定期对门诊处方进行抽查十分必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西药处方11 170张。
1.2 方法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版)及有关文献资料,对处方的书写格式、用药情况、品种、金额以及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情况和用药的合理性等进行逐一审核和分类登记,并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共抽查11 170张处方,其中抗菌药物处方4 284张,占所查处方数的38.35%;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1 406张,占所查处方数的12.59%。
所查处方其他的详细情况见以下各表。
2 结果2.1 门诊处方基本指标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注射剂的使用率为22.52%,抗菌药物注射剂的使用率为9.87%。
据报道,发达国家对非住院患者不使用注射剂,而且新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治疗上能口服的就不用注射。
使用注射剂过多,会使机体处于开放状态,易引起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增多[1]。
每张处方金额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用药是否经济、合理。
广西卫生厅文件有新的规定:三级甲等医院每张处方金额不能超过150元,二级以下(含二级)医院每张处方金额不能超过100元,特殊情况需超过控制费用的,应执行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制度。
本次调查显示我院处方金额超过150元的处方占所查处方的16.64%,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为101.75元,这说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开大处方金额方面控制得较好。
2.2 不合理处方情况2.2.1 使用商品名由于现阶段许多药品的商品名与其通用名不尽相同或相似,而不同治疗目的药品又有相同或相似的商品名,如用商品名开具处方极易造成用药重复或错误。
有资料显示,在200种常用药物中有4个商品名的占20%,5个商品名的占25%,甚至还有10多个商品名的药品[2]。
为避免药品重复或错误的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以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
2.2.2 用法用量不合理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用法:10 mg/次,bid。
用于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时,10~20 mg/次,1次/d;而用于活动性胃溃疡、胃食管返流病时,20 mg/次,1次/d[3],本处方的用量不合理。
硝苯地平缓释片用法:2片/次,tid。
缓释剂型是药品在体内通过缓慢释放药物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硝苯地平缓释片每12小时服用1次即可达到治疗效果。
2.2.3 给药方案不合理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克林霉素属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杀菌效果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24 h内血药度高于致病菌mic至少60%时间,或者一个给药间隔内超mic的时间>40%~50%,方可达到杀菌效果。
这些抗菌药物的抗菌原则是增加给药次数,缩短给药间隔时间[4],而不能将一天的给药剂量一次使用。
如头孢呋辛钠注射液,其半衰期较短,应每6~8小时给药1次,每天给药1次的方案是不合理的,达不到抗菌治疗效果。
2.2.4 给药剂型不合理制霉菌素片,用法:1片/次,qd,塞入阴道(甲硝唑片,用法:1片/次,qd,塞入阴道)。
虽然制霉菌素片、甲硝唑片在阴道内能发挥一定的局部疗效,但效果不及阴道栓。
由于片剂与栓剂在配方、制备工艺、药物释放等方面均不相同,栓剂在阴道内受人体温度影响,栓剂基质融化液化而释放出药物,发挥局部作用。
而将片剂塞入阴道,片剂崩解所需条件不足,药物释放时间较长且不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有效药物浓度,同时片剂硬度大,崩解时可能会损伤黏膜,增加刺激性[5]。
2.2.5 速效杀菌剂与速效抑菌剂合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头孢克洛+阿奇霉素)。
β-内酰胺类为繁殖期速效杀菌剂,对正在繁殖的细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而对已合成细胞壁的静止期的细菌则无作用;大环内酯类为静止期速效抑菌剂,能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生长受抑制,两者合用杀菌剂将难以最大限度发挥杀菌作用而降效[6]。
如果必须合用,可以先使用繁殖期杀菌药,间隔一定时间,等消除部分药物后再使用抑菌药。
2.2.6 重复用药泮托拉唑肠溶片+盐酸雷尼替丁胶囊。
两者均为强抑酸药,特别是泮托拉唑肠溶片,其抑酸强度比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大,在治疗胃溃疡时,只需使用其中的一种即可,而不必联合使用。
重复用药容易造成药品的浪费,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见表2。
2.3 抗菌药物使用概况从表3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中,门诊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以单联为主。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要联合用药,而且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单药为主,因为联和用药易产生不良反应,发生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的危险。
在医院应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其合理使用情况最能体现一家医院的诊疗水平。
通过调查可知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35%,由表4所示喹诺酮类抗菌药是我院使用较多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3.92%。
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安全系数高且不需皮试,已成为临床医师在门诊治疗感染性疾病及预防感染(儿科患者除外)的首选用药。
随着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细菌对其的耐药性也在增加,如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已经达到了50%以上[7];第三代头孢菌素是临床上抗g-感染的常用药物,但不合理的使用会引起二重感染及肾损害,应引起重视。
氨基糖苷类药物有耳毒性、肾毒性的不良反应,现已较少单独应用,如需使用多根据药敏结果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混合或严重感染。
青霉素类虽有低毒、价廉的优点,但在门诊的使用率并不高,这是由于青霉素类相对于其他品种的抗菌药物安全系数较低,使用不方便,同时g+球菌对青霉素类的耐药率逐年上升。
有资料显示6种g+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mrcns、mscns、mrsa、mssa)中,除肺炎链球菌以外,对青霉素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超过了60%[8]。
3 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应对措施3.1 临床医师因素处方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医疗文书。
一些临床医师个人习惯随意,对处方书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书写态度不端正,对药品名称、处方项目不重视。
同时由于门诊患者众多,医师工作量大,对药物的配伍要求、禁忌及不良反应等不太在意,凭个人经验用药,从而开具不合理处方。
部分临床医师为获取不正当利益给患者大量使用高档和昂贵的药物,这也是造成药物滥用的原因。
3.2 药师因素药师每天调配处方量大,未能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
同时药师受业务水平限制,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对不合理的处方不敢拒绝调配,无能力指导临床或协助医师合理用药。
3.3 药物的原因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药物的生产成本越来越低。
不同厂家都生产同一种药品时,采用的商品名各不相同,极易造成医生用药品商品名开方时重复用药。
3.4 患者因素合理用药宣传不到位,患者缺乏相关知识,对进口药、新药及贵重药盲目崇拜,跟着广告走,用药依从性差,从而造成不合理用药。
3.5 应对措施(1)药师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法规,加强责任心,严格把关审方,对不合格处方(如配伍禁忌、用法错误等)拒绝调配。
(2)医师应加强继续教育学习,除掌握自己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药学知识学习,熟悉药品的配伍变化以及药物针对不同人群的用法、用量。
(3)药剂科每月抽查一定数量的处方,对其中不规范处方进行点评,将点评结果公布在医院医疗质量简报上,并将医师处方合格率与医院相关管理制度相结合,实行奖惩制度。
(4)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医务人员对《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定期组织相关专业知识的讲座和学习班培训,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用药水平。
同时积极调动药学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开展合理用药点评工作,参与疑难病例用药讨论,指导与协助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5)组建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和合理用药指导小组,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规范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对不同使用级别的抗菌药物严格使用权限,紧急情况下才能越权使用,但仅限于1 d剂量[9]。
4 讨论综上所述,每个医务工作者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必须掌握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既能降低药品用量,减轻患者不必要负担,又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对提高药品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医师应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积极参与到合理用药中来;药师则应转变服务模式,将工作重点从药品调配为主的保障模式转变到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上来;同时,医院管理部门也应加强领导,改变“重医轻药”的意识。
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医院管理层、临床医师及药师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的疗效,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参考文献][1] 曾颖,杨敏,刘晓琦.我院门诊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调研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6):738.[2] 王桂梅,张志新.正确认识药名,安全使用药物[j].广州医药,2005,36(1):75.[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2,850.[4] 肖永红.临床抗生素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72-78,54-55.[5] 郭丽君.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14(3):41.[6] 陈文,杨毓英,张爱知,等.不合理用药分析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7] 汪复.感染性疾病与抗微生物治疗[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26.[8] 陈晓琪,和晓玲,曲萍.2887株革兰阳性球菌对17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师,2004,7(5):390-392.[9]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收稿日期:201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