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赏析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绘画赏析论文

院系:旅游管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2012/12/27

中国绘画赏析论文

通过一个学期的课上学习与课后的资料搜集,我对中国画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升级。在我未上这个课之时,我认为中国画应该就是有特色的水墨画-最代表了中国的文化。到现在,我详尽地知道了水墨画的分类,还有,一些有上色彩的画卷。如黄老师给我们展示的诸多画卷,虽然记不起名字了,但是画面依然清晰地映在我的脑中。才知道,我的知识面太狭隘了,比如展示的水墨画—鹰。就是当代作家的作品。我突然意识到,中国画的传承,到现在也是延续的,所以我对中国画的定义,就是:有中国古典韵味的作品的发扬和继承。

画作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我就先浅谈它的分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那追根溯源,国画的起源与发展又是如何呢?经过我在图书馆的资料查阅,可以大致按时间作如下的分类: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隋唐时期社会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以上海为张大千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黄君璧等人。

经过如此漫长时间的演化,但国画的一些基本的特性没有改变。艺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它包括审美主、客体两方面的因素所谓审美主体, 指的是具有一定艺术修养、能与艺术品发生审美关系的人审美客体, 指的是在欣赏过程中,审美主体与艺术品之间重新建构的审美一艺术欣赏对象而中国画欣赏, 就是专指观者与中国画之间的一种审美活动,欣赏造型艺术, 能够从可视的“外衣”中, 直接地感觉到形象的魅力, 因此这类艺术的欣赏就具有直观性中国画属于造型艺术绘画门类中的一个大画种, 同样要从直观性来把握住它的基本特征中国画欣赏的直观性十分强调感性的作用, 以直觉的方式, 对作品迅速作出审美判断但是, 和其它艺术欣赏一样, 中国画欣赏中的审美判断还包容着理性因素看齐白石的《虾》, 固然可以一眼就感觉到其外在形象的真实与否, 生动与否, 却不能将其淋漓尽致的笔墨、古朴淡雅的色彩、灵活多变的章法等形式要素综合所构成的形象, 与作者的经历、思想感情以及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意趣融会起来, 去感受形象、理解形象, 那么, 严格地说, 这还没有进人真正的欣赏, 更不用说感受艺术的全部趣味。因此, 中国画欣赏的直观性这一基本特征, 是包含着感性与理性的双向作用的。

一、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

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的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内容之丰富、技术之精湛、保存之完好都是举世罕见的。由于它产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中段的关键地区敦煌,因而具有特殊的地理文化性质。这个地区曾经居住过乌孙、月氏、匈奴等民族,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之后,在境内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为中西使者、商贾、僧侣东来西去必经之地,因而敦煌自古便是“华戎所交”的都会,也是一个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石窟艺术传自印度,途经中亚、西域,从内容到形式,必然具有多种因素和风格的特点。但所有特色都包融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艺术体系之中而呈现出新的风彩。下面略述十大特色。

(一)石窟建筑的中国特色

佛教石窟始兴自印度,辗转传到西域。每传一地形制都有所变化,原来印度的毗诃罗(僧房)和支提(塔庙)都出现了新形式。传到敦煌,则离印度更远。敦煌最早的禅窟,其窄小的甬道与印度的廊柱大殿不能相比;两侧仅容一人结跏趺坐的小禅室,亦与印度起居室式大禅房相异,并完全模仿了库车苏巴什的禅窟形制,而且规模更小。北魏的中心柱窟与廊柱佛塔式大厅更不一样,它是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隧道窟在西域克孜尔逐渐演化而成的,北魏晚期发展成为中国多层楼阁式塔,绕塔观像的作用与支提略同,但后室有平綦顶、前厅是人字形、硬山顶,南北壁有汉式阙形龛。早期的石窟形制上便已增添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特色。隋唐以后的倒斗顶殿堂,正壁开龛,顶悬华盖(藻井),有的窟中设佛坛,前有踏步,后有背屏,四面围栏,佛坛四面画壶门及伎乐、动物装饰,四壁画联屏。佛窟在世俗化过程中进一步模仿宫殿形式,中国特色更为浓厚。

(二)从印度飞天到中国飞仙

世界各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飞神形象,希腊有安琪儿——臂长翅膀的儿童或少女;中国有羽人,臂长羽毛,奔腾于空,世称飞仙;印度有头顶圆光、身托云彩的飞天,也有双翼天使。敦煌飞天来自印度。当其进入龟兹石窟后变为圆脸、秀眼、身体短壮、姿态笨拙的形象,加上印度裸俗、波斯大巾、不乘云彩,形成了西域特殊风格。进入敦煌后,遂渐与羽人相结合,五世纪末转化为飞仙,条丰脸型、长眉细眼、头顶圆髻、上身半裸、肩披大巾、头无圆光、风姿潇洒、云气流动,这就是敦煌式中国飞天。隋代帝王宠爱飞天,暗造机关令木制飞天上下飞舞为帝王卷帘启户,天上的仙人下降凡间。因而隋代飞天发展到了顶峰,千姿百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