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园林工程技术 因子分析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园林艺术》课程标准

《园林艺术》课程标准

《园林艺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从园林艺术与园林美、园林造景手法、园林造景要素以及环境体验四个方面对园林艺术进行分析,考虑到不同学习者对园林艺术认知水平的差异,由浅入深进阶式的安排课程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掌握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了解自然美、生态美、艺术美、人文美、科学美在园林中的体现,使学生能掌握园林艺术性的理论和技巧,并熟练应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文件的有关精神为指导,以学习任务为导向,将中国传统的哲学观、传统的自然观、传统的人地观内化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依托典型传统园林案例,将传统园林的艺术手法和艺术特点徐徐展开,让学生在完成课程任务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的园林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及专业自豪感,为之后的学习就学打下基础。

依托学习项目,突出任务驱动,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美学素养,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生态观,将“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入脑、入心,并能够将这些理念贯穿于之后的职业生涯。

通过学习任务——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获得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将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课程建设中。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典型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模式,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根据学生之后的学习工作中需要具备的园林艺术素养,本课程分以下六个项目:园林艺术概述、形式美法则、园林造景手法、园林造景要素赏析、园林意境、名园鉴赏等,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

四、课程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美学素养、正确的自然观,让学生了解传统的园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专业自豪感。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艺术特征、造景手法、园林要素、环境体验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灵活应用。

《园林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20594课程名称:园林工程英文名称:Landscape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81学时(其中理论45学时,实验36学时)学分:3.5适用对象: 园林专业考核方式:考试;课程综合成绩=60%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先修课程:园林制图、工程力学、设计初步、美术、测量学等。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系统地讲授园林工程的设计原理与施工知识,使学生掌握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的理论与方法,具备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的能力。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construction knowledge of the landscape engineering are systematically taught in this course.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make students master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for the landscape engineering and having the ability fo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园林工程》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本课程与各相关课程共同构成了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园林工程课程内容是学生从事园林专业工作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课程研究的中心是如何在综合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功能作用的前提下,处理园林中的工程设施与园林景观之间的矛盾,达到科学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园林工程设计与实践中自觉地把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的意识,使学生既能掌握园林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又具备将工程景观化的能力和技巧,并能将理论用之于分析、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园林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理论大纲

《园林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理论大纲

《园林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林工程(Landscape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课程编号:133432 133433课程性质:专业课学时:总学时108;理论课学时76;实验课学时32学分:6考核方式:考试适用对象:园林专业前修课程: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建议开课学期:第5、6学期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园林工程》是园林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为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掌握本大纲中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及一般知识;掌握园林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指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园路设计,水景设计等);了解园林给水设计,园林排水设计、园林供电、园林种植设计的一般知识;掌握园林工程施工与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技能:1、了解园林工程发展趋势;2、掌握园林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3、基本掌握施工图绘制的基本方法;4、基本掌握园林工程施工与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园林工程的含义和研究内容、园林工程的特点、园林工程的历史发展与成就、课程的结构、教学安排与学习要求、主要参考书。

考核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园林工程的概念、特点、风景园林建设程序、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程序。

教学内容:1.园林工程的含义和研究内容2.园林工程的特点3.园林工程的历史发展与成就4.课程的结构5.教学安排与学习要求6.主要参考书第二章园林工程总平面设计(3学时)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园林方案设计阶段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园林工程设计阶段总平面图的主要特点、园林工程设计阶段总平面图的基本作用。

了解总图制图标准和图纸目录与总说明。

考核要求: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园林方案设计阶段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园林工程设计阶段总平面图的主要特点、园林工程设计阶段总平面图的基本作用。

园林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园林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园林工程制图》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承担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审核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一、适用对象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二、适用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拓展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园林绘图员、园林设计员、设计师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园林绘图员、园林设计员、设计师工作岗位的手绘图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识读园林图纸的能力及绘制园林图纸的基本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园林树木学》课程,后续课程有《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工程》课程。

四、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基本手绘制园林图纸的能力,能够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思想,并且能够识读园林规划设计平面图、施工图及彩平图的图纸内容。

1.能够绘制园林小游园平面图;2.能够绘制园林建筑小品三视图;3.能够绘制园景的轴测图;4.能够绘制小区的鸟瞰图;5.能够绘制园景的透视图;6.能够识读园林施工图;7.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五、课程设计本课程以绘制小庭院绿化设计平面图项目为载体,与企业合作设计5个典型的小庭院绿化设计方案作为学习情境;根据岗位(群)工作要求、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小庭院绿化设计为导向组织教学及考核。

七、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2.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应和本专业学生三大软件应用职业能力和施工图绘图员、设计员上岗能力相结合。

八、学习资源教材:1.刘成达,周淑梅主编. 园林制图. 北京:航空工程出版社,2013.3参考教材:1.马志明. 园林规划与园林绿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杨学成等. 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3.王晓婷,明毅强. 园林制图速成与识图.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4.谷康,付喜娥. 园林制图与识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5.常会宁. 园林制图与识图.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6.董南. 园林制图. 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网络资源:1.风景园林网2筑龙教育网3百度文库4豆丁网5 土木学习网九、编写依据该课程标准是以依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要求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编制的。

园林技术(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标准

园林技术(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标准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标准风景园林系二OO九年十月目录园林技术(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标准及编写人员 (3)《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标准 (4)《城市生态》课程标准 (12)《园林美术》课程标准 (25)《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30)《园林制图》课程标准 (35)《中外园林史》课程标准 (44)《园林树木》课程标准 (50)《测量》课程标准 (66)《园林植物栽培》课程标准 (72)《园林CAD》课程标准 (79)《Photoshop+3DMAX》课程标准 (82)《草坪建植与养护》课程标准 (85)《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标准 (103)《园林工程》课程标准 (109)《风景区规划》课程标准 (118)《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标准 (129)《园林设计综合实习》课程标准 (135)《园林法规》课程标准 (144)《园林机械》课程标准 (147)《招投标程序与预决算》课程标准 (159)《盆景学》课程标准 (164)园林技术(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标准及编写人员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本课程标准适用于高中后大专园林技术(风景园林)专业,并供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参考。

二、课程性质植物及植物生理主要研究植物形态、结构、分类和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它是高等农林院校园林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从事园林类专业必须的基础知识,为今后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三、参考学时总54学时(理论教学38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四、学分3学分。

五、课程目标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下进行水分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代谢过程及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规律;另外通过课堂实训和教学实习,熟练地掌握显微镜地使用方法,并学会一般的植物学技术。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分析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使学生理解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另外通过采集植物标本、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园林工程课程介绍

园林工程课程介绍

园林工程课程介绍园林工程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主要涉及园林设计、植物选择与配置、景观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园林工程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独立进行园林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的能力。

一、园林设计园林设计是园林工程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生将掌握景观规划、场地分析、概念设计、细部设计等技巧。

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场地条件和功能需求,运用植物、硬景观和水景等元素,打造出美观、舒适、实用的园林空间。

二、植物选择与配置植物是园林工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通过学习植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知识,学生将了解各类植物的生态特性、生长习性和景观价值,以及它们与其他植物和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选择适宜的植物,并合理配置植物群落,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生态效益。

三、景观施工与管理景观施工与管理是园林工程课程的实践性内容。

通过学习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学生将了解园林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技术,如土方工程、绿化工程、灌溉工程等。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园林工程的养护与管理知识,包括植物养护、景观设施维护、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通过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学生将培养园林工程实际操作和管理的能力。

四、其他相关内容除了以上重点内容,园林工程课程还包括一些其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比如,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园林项目的预算和投资分析,了解园林法规和政策的相关内容。

此外,还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绘图和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园林工程中常用的测量和检测技术。

通过园林工程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园林设计与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技巧,掌握园林工程的施工与管理技术,具备独立进行园林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的能力。

此外,通过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学生将培养园林工程实际操作和管理的能力,为未来从事园林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园林工程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园林绿化种植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编号

《园林绿化种植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编号

:GB/T 50116-2013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而其中种植工程施工技术是园林绿化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园林景观的成活率和质量。

为了规范园林绿化种植工程的施工技术操作,保障园林景观的成活和品质,国家发布了《园林绿化种植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编号:GB/T 50116-2013),以下是根据该标准的内容整理而成的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章概述1.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园林绿化种植工程的施工技术操作,包括公园、广场、街心花园等各类园林景观工程的种植工程。

1.2 规范依据本规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有法律效力和规范性。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2.1 园林绿化种植工程指在园林景观工程中进行的植物种植和养护工程。

2.2 施工单位指承担园林绿化种植工程的承包商或施工组织。

第三章施工前准备工作3.1 场地勘测在进行园林绿化种植工程前,施工单位应对工程场地进行勘测,了解土壤类型、地势特点等情况,确定施工方案。

3.2 材料准备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植物苗木、土壤改良材料、施工工具等。

3.3 施工方案编制根据场地勘测结果和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种植位置、植物选用、养护措施等内容。

第四章施工工艺4.1 土壤改良在进行园林绿化种植工程时,施工单位应根据土壤情况进行必要的土壤改良,保证植物的生长需要。

4.2 植物选用施工单位在选择植物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和植物的特性,选用适合的植物品种。

4.3 种植方法种植工程应采用适当的种植方法,保证植物的生长良好。

对于大型树木的种植,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

第五章施工质量控制5.1 施工过程监督监理单位应对园林绿化种植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5.2 施工记录施工单位应对种植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施工时间、工艺操作、材料使用等内容。

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课程标准

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课程标准

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为适应我国城市园林与绿化发展的需要,以园林工程施工为基础而运用科学管理知识的一门校企合作课程。

课程作用是使学生在学习造价专业多门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什么是园林工程施工的组织和管理,知道在园林施工过程中怎样进行组织设计的任务。

全面了解并掌握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中,园林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的编制内容及方法,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各施工项目进行科学的管理。

为学生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前导课程园林制图与识图、园林CAD、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

1.2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开发遵循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

本课程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

1.3课程设计思路根据园林施工组织管理岗位能力要求和工作需要,设计学习单元,选取和序化教学内容;主要有:横道图及园林工程进度计划,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概述,园林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劳动管理,材料管理,施工资料管理,以及园林工程竣工验收与养护管理等。

本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园林施工员岗位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以知识必须够用为基础,强调技能操作,充分体现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特点。

本课程在教学中突出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操作性,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训,重点培养学生组织工程施工和解决施工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目标本课程突出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操作性,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主要培养学生以下职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长因子分析》课程标准 编 者:园林工程技术教研室 审 核 人: 课程负责人:李岩岩 系主任:魏岩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2013年12月 《植物生长因子分析》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修课方式:必修课 教学时数:66 总学分:4学分

一、 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 课程定位 《植物生长因子分析》是根据培养园林工程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来组织教学,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科学的阐述园林生物生态学现象,学会分析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涉及生物生态学方面,能够解决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种植工程、园林群落建植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并能掌握园林植物与环境方面的观察与操作技能。 课程性质:《植物生长因子分析》课程是园林工程技术重要的岗位基础理论课程之一 ,也是园林绿化工、花卉园艺师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系统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较系统的、必需的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园林植物栽培管理养护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园林种植工程技术指导、园林栽植养护等岗位工作。同时为学生通过园林绿化工、花卉园艺师职业资格考试服务。 前导课程:《园林植物识别》 后续课程:《园林植物栽植养护》、《园林工程施工》等 2、 设计思路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园林行业培养园林工程施工方面的生产和管理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在就业时必须掌握园林植物细胞和组织、土壤、肥料、水分、光照、植物生长周期、除草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知识;学习生理生态和土壤肥料及气象等环境因子方面的基本知识,才能应用这些知识,根据植物生长的状况对生长环境因子和植物本身生长特性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影响生长的主要因子。 本课程围绕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和调控途径为主题,将原来的植物生理学、园林生态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中必须的内容进行有机组合,以与园林生产措施密切的专题性单元形式组织课程内容。改变原来以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组织课程的方式,将属于各学科的知识分离出来,以园林生产实践为主题组织知识的逻辑顺序,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的真正意义在于应用,每个专题之间排序则以认知的心理顺序为原则。这种以问题为引领的综合化课程,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知识的应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得以密切结合。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教学做相结合,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掌握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将来从事园林植物的栽培养护管理、园林工程施工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知识目标 ①熟悉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生态因子作用规律,分析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②掌握土壤形态组成和物理性质,分析土壤质地、土壤肥力、土壤水、气、热状况与园林植物生长的关系; ③掌握园林植物水分代谢机理,了解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因,掌握合理灌溉的科学依据,分析园林用水质改善和预防旱涝、冰雹、雨凇、雪害等自然灾害天气的预防途径; ④熟悉提高园林植物抗盐性和改造盐碱土等低质园林绿化土壤的途径及措施; ⑤熟悉植物矿物质营养的吸收利用机理及土壤的化学性质、掌握合理施肥的原则及原理; ⑥了解太阳辐射基本知识,能够阐述园林植物光合作用和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与分配的机理; ⑦了解园林植物呼吸生理和植物衰老的机制; ⑧了解植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气温和土温的变化规律和植物抗寒性的机制,理解春化作用在园林植物生产上的意义; ⑨了解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化学除草剂的杀草机理。

2、课程的能力目标 ①运用植物生长发育知识解释园林植物种植工程中所涉及的生物学原理,阐明提高移栽成活率、延迟古树衰老的途径及措施; ②能运用土壤团粒结构等知识,进行土壤水、气、热、有机质调节及措施; ③能诊断园林植物缺素症状并根据结果合理施肥; ④能够提出异常温度天气的预防措施; ⑤能够识别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的品种并合理使用;

3、课程的素质目标 主要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性强,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具有: ①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②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相互沟通能力; ③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⑤培养学生具有热爱自然、注重生态的意识; ⑥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实事求是、负有责任心的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 课程内容(学习情境设计) 1、单元模块设计思想 单元模块设计以任务为载体,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单元模块按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与生长代谢相关因子进行排序。 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体,通过讲授、演示等方式传送知识,学生要及时跟上教师步伐,掌握植物生长发育代谢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亲身参与动手实践过程,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学习内容与描述 表一、课程内容(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 任务单元 参考学时

情境名称 学习内容概述

模块一、园林植物的结构与生长发育规律 能运用细胞与组织的基本知识分析和阐述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和生命现象; 1.植物细胞和组织 4 18

能运用营养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统一的原理和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指导园林植物栽培实践 2.植物营养器官的结

构及生长特性 6

1、会运用植物生长的基本特性解释园林植物生长现象并指导园林生产实践。 2、会在园林植物生产上合理选择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并能诊断药害现象。

3.植物生长基本特性及植物生长调节剂 4

能运用生殖器官发育规律及与环境条件作用的原理指导园林植物的花期控制 4. 园林植物的开花2 结实 运用植物呼吸作用原理分析安全贮藏园林植物种子的措施 5.植物呼吸、休眠、

衰老与器官脱落

2

模块二、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与气象因子 能利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6.植物与环境 2 14

学会运用植物水分生理和旱涝天气灾害的基本知识分析解释与水分相关的植物生长发育现象,指导园林植物水分调控的实施

7园林植物生长发育

与水分 4

1.运用有机质运输分配规律阐明环割、摘心、修枝、截根、合理施肥灌溉、内吸性农药在植物体内运输等园林技术措施的原理 2.运用光合作用机理阐明提高园林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8.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与光 4

根据异常温度天气的成因分析归纳其防御的园林技术措施 9.园林植物生长发育

与温度 4

1.根据大气污染对园林植物的危害特点,能够识别危害症状 2.会分析提高园林植物抗大气污染能力的途径

10.园林植物与大气 4

模块三园林植物的土壤环境 1.能够根据土壤组成与物理特性指导园林绿地土壤的管理; 2.学会土壤性状野外观察及土壤样品采集、处理、保存的基本方法,运用仪器设备测定土壤物理性质

11.园林土壤 16 32

能够运用土壤化学性质知识和矿物质元素吸收运输转化的原理分析植物营养状况,正确诊断植物缺素症

12.植物矿质元素 6

1.能够运用土壤养分转化规律和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指导土壤养分调节和园林植物施肥; 2.掌握土壤养分测定和化肥鉴定的常用方法

13.土壤养分与园林

植物施肥 6

1.能根据自然土壤特性对酸性土、碱性土、盐碱土提出改良措施 2.能根据园林绿地土壤的特点提出改良和土壤管理措施 3.能根据植物抗盐机理提出提高植物抗盐性的途径

14.园林绿地土壤及其改良 4

复习 2 2 合计 66

3、学习单元设计 学习模块一 园林植物的结构与生长发育规律

学习单元1 植物细胞和组织

【学习内容】 (1)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 (2)掌握细胞壁、细胞膜及主要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和生理机能。 (3)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特点。 (4)掌握各类植物组织的类型、特征分布及功能。 (5)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及在园林上应用。 【学习目标】 学会观察和识别植物体的各种组织,并能运用细胞与组织的基本知识分析和阐述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和生命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叶绿体的结构及功能等。 难点: 各类组织的特征及功能等。 【学时分配】4学时

学习单元2 植物种子和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及生长特性 【学习内容】 (1)熟悉种子的形态结构和幼苗的类型。 (2)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3)熟悉根、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结构。 (4)掌握根的功能和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及生长规律。 (5)掌握茎的功能、茎的生长特性及枝干生长规律。 (6)了解根、茎与园林植物栽培的关系。 (7)熟悉叶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学习目标】 学会观察和识别植物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组成和内部结构,并能运用营养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统一的原理和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指导园林植物栽培实践。 【重点难点】 重点:树木的层性与干性;植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及相关性;植物的运动等 难点:根、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周皮的形成等。 【学时分配】6学时

学习单元3 植物生长基本特性和植物调节剂 【学习内容】 (1)了解植物运动的现象及产生机理。 (2)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性。 (3)了解五大类植物激素的分布、运输、合成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