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重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课:

通过播放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并列举其他的常见实例,进而引出重力。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使物理知识生活化,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物理学习理念。)

二、重力及其三要素

由引入得出重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给出重力的符号G。通过回忆第一节一个力的产生至少需要几个物体,引导学生指出重力的施力物体。教师补充: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问题启发:宇宙中八大行星绕太阳转动,为什么行星没有飞离太阳?

教师补充: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叫做万有引力。行星运动过程中正是由于受到万有引力而改变运动状态。重力就来源于万有引力,是万有引力的一部分,但并不等同于万有引力。

(设计意图:由八大行星绕太阳转动引出万有引力,并简单区分重力和万有引力。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伦理认识。)

带学生复习力的三要素,引导学生知道任何力的学习都要从力的三要素开始研究,当然重力也一样。

(一)重力的大小:

1.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体验活动:用手感受不同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并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进而提出猜想。

2.学生猜想—分析猜想

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与质量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3.设计实验方案

给出三个提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本实验的方案。

(1)需要改变哪个物理量?

(2)需要测量哪个物理量?

(3)用什么仪器测量?

学生展示方案,并相互补充完善。多次测量,完善科学方法。

(设计意图:完善实验方案,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还不是很成熟,以问题引领的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完善实验方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品质的优化。)

复习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给同学们准备不同的物体进行实验,1~4组用钩码进行测量,5~8组用木块,9~12组用

铜块。

(设计意图:优化实验器材,将学生实验分为三大组,分别用钩码、木块和铜块进行实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数据和其他小组的数据中分析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中小组合理分工,有测量、有记录、有计算,将数据记录到学案的表格中。测得快的小组将数据输入电脑excel表格中。

4.学生实验: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5.结果展示:学生用多种方法呈现实验结论。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呈现钩码、木块铜块的重力和质量的函数图像,学生由函数图像轻而易举的得出了G与m的关系。渗透处理数据的方法。在关注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补充:一组数据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然后分析屏幕上学生的三组数据是否符合相同的规律?进而指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结论具有普遍性。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分析处理数据。

6.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他们的比值为一个定值。

利用学生的数据进行验证比值大小。

教师补充:科学家们通过更加精密的测量得到这个数值是9.8,用g来表示。利用公式推导出单位是N/kg,引导同学们回忆密度和速度单位的物理意义,说出9.8N/kg的物理意义。

(设计意图:创设实验探究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过程性体验。落实分组实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物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追问:那g的大小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看到课本第九页的相关链接,从中找到规律:g值与

纬度有关。

教师补充:不同纬度g值相差不大,计算时都可以取9.8N/kg,粗略计算时还可以取10N/kg。

让学生利用g=G/kg进行变形得出G=mg,m=G/g。

教师补充:通过公式变形,我们可以看到,已知任何两个物理量都可以利用公式求出第三个物理量。

学生练习公式的使用。

(二)重力的方向

实物展示:两个铁架台上悬挂钩码,一个放在水平面上,一个

放在斜面上。

引导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说出钩码所受重力的方向一致。利用

斜面上的钩码指出用垂直来描述重力方向是不正确的,准确的说法是竖直向下。

教师追问:我们走在地球的任何位置,所受重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那这个方向到底指向哪里呢?对,竖直向下就是指向地心的方向。

利用重垂线让学生检验黑板是否竖直以及桌面是否水平。

(设计意图:实物展示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和水平仪的应用,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意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三)重力的作用点

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重力作用点的位置。给出重心的定义。

(设计意图:手支笔平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重心,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关注。)

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看到重心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设计意图:重心应用的视频让学生在发现物理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好奇心。)

教师提问:那物体的重心在哪里呢?

找规则几何体的重心。指出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三、反馈与小结

反馈练习:用作图的方式把重力表示出来。

让学生思考这节课的收获并与大家分享并相互补充。

四、链接科技发展,渗透德育教育

问题引导: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一举一动都要受到重力的影响,那在太空失重的状态下会是怎样的呢?让学生思考。

视频呈现: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呈现的我国史上第一次,也是世界史上第二次太空授课

通过视频让学生看到跟平时所见到的不一样的现象。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细心观察,大胆猜想,勇于探究,尊重证据,敢于创新,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做出贡献。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科技发展,培养学生有关注国际科技发展、关注国家科技进步的意识,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达标检测。

作业,请同学们写一篇科普小论文,假如失去了重力,生活会是怎样?

(设计意图:将课堂内容延续到课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重力》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情况:学生对力有了初步认识,刚刚学习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对重力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