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分析与防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 MEDICAL HEALTH
青霉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之一,主要用于多数革兰阳性细菌和阴性球菌以及放线菌、螺旋体等引起的感染,其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小且价格低廉,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青睐,但在临床使用中过敏反应发生率较其他抗生素高,且多数发生在用药后几秒到20min内,主要表现为皮疹、血清病型反应、循环衰竭、喉头水肿和肺水肿、过敏性皮炎、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
1 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基础护理学》[2]均规定,在使用各种剂型的青霉素前都做皮试,然而在医疗过程中,过敏发生率仍然比较高。现将其过敏反应发生原因总结如下。
1.1 青霉素制剂因素
根据目前研究,青霉素类本身并不是过敏源,引起患者过敏的是合成、生产青霉素过程的杂质(青霉噻唑等高聚物)。注射青霉素后,药物半抗原进入人体内,与体内组织蛋白合成完全抗原,因而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青霉噻唑蛋白是主要致敏物质:在研究青霉素过敏反应中,曾经发现青霉素分子在进入人体后,在pH值7.5的水溶液中会很快排列成青霉烯酸,进而分解为青霉噻唑酸。这种青霉噻唑酸可与人体尤其是高度过敏性体质组织内的Y2球蛋白和白蛋白结合成青霉噻唑蛋白引起过敏。药物本身含杂质直接致敏:青霉素的合成与制备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产生聚合物等杂质,对提纯要求极高,而且在其保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也会因为温度、湿度、光照、酸碱度、金属离子等各种因素造成聚合物成分增多的情况,质量是反映过敏率的试金石。为了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必须选用经过GMP认证和GSP 认证的可靠产品。
1.2 受试者的因素
一般皮试部位为前臂内侧,该部位神
经末梢丰富、痛感明显,病人精神紧张、空
腹或体虚等均易出现心慌、头昏、恶心、
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类似青霉素反应的症
状,皮试局部为阴性,实为假阳性。婴幼儿
皮肤细嫩,消毒乙醇可致其局部发红,有
的出现小丘疹,且多年来一直沿用与成人
相同的标准,其假阳性率较高。因此,从临
床实践看,婴幼儿判定阳性结果的标准应
严格一些。另有少数病人对消毒液过敏,
致局部血管扩张,皮试易出现假阳性
1.3 医务人员因素
在技术方面,配制的青霉素皮试液剂
量、浓度不够准确,皮内注射刺人过深、注
入皮下或剂量不足,注入药液过多,均可
出现假阳性反应。皮试时消毒液未干,即
予穿刺,使消毒液随针眼渗入皮内,消毒
液的刺激,也可出现阳性率增高。操作不
慎皮试时针头及注射器存有空气,空气随
药液一起推入皮内,病人痛感增加,皮丘
局部可见树枝样或不规则形状的红晕,形
似伪足,但丘疹不增大,不变硬,也误认为
阳性结果。多见于老年人及皮下组织疏松
的病人。
在责任心方面,皮试液配制不符合标
准,甚至不用OT注射器配制;皮试液放置
的时间过长而失效,皮试液与注射药品批
号不符,皮试用药与实际用药不符;对有
青霉素过敏史者做皮试;对皮试不清楚者
或观察时间未到者枉下结论;甚至用药不
妥当,违背配伍禁忌,不适当地将其他药
物与青霉素一同并用等均增加了青霉素
过敏率。
资料显示,根据多年临床工作发现
被定为青霉素皮试阳性的病人有相当
一部分只是在某次皮试中判为“阳性”
而无任何过敏症状。对此,可在医护人
员的监护下,在备好急救药品的情况
下,重做过敏试验,结果多为阴性,然
后给予小剂量、低浓度缓慢注射,一般
均无变态反应发生,因此这部分病人属
于假阳性。由于医院(护理)服务对象的
特殊性,护患纠纷时有发生。在判断青
霉素皮试结果时,医护人员过于小心谨
慎,对过敏试验阳性的判断标准掌握的
过于严谨,在明知可能是假阳性的情况
下而不愿再做对照试验,宁愿错判为阳
性,改用其他抗生素,也不判为阴性,从
而影响了临床用药,甚至使病人终身不
能用该类药物,令人遗憾。
2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防范
2.1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特点
从过敏发生的时间早晚上,可以分为
速发型与迟发型,但均属I型超敏反应,以
速发型多见。从过敏反应的程度来看,可
分为休克型与非休克型。休克型以血压下
降、休克为主;非休克性血压不下降,以包
括皮肤在内的局部器官变态反应为主,但
变态反应发生于咽喉部,有窒息的严重危
险。
2.2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抢救分析
首先在患者使用青霉素后发生异常
表现(胸闷、头晕、气短、寒颤、手脚发凉、
血压升高等)时,医护人员要准确判断患
者病情,其次要争分夺秒对患者进行抢
救[4]。
2.2.1 抢救药物选择 可配合葡萄
糖酸钙及其他抗组胺类药物(除糖皮质激
素外);若不存在肺水肿等风险,应及时补
液加速体液代谢;预防应激性溃疡病;患
者神志清楚,要尽量消除其恐惧、紧张心
理;要根据不同脏器过敏反应的病情特点
进行相应处理,防治并发症。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分析与防范
李海蓉
(湖北省襄阳市东风汽车公司医院 湖北襄阳 441004)
【摘要】青霉素是临床常用抗生素之一,因其抗菌作用强,性价比高,但在临床使用中过敏反应发生率较其他抗生素高,多为
速发型I型超敏反应,影响了临床应用。笔者搜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报道,对青霉素的过敏原因进行整
理分析,探讨防范措施,以期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霉素 过敏 防范
【中图分类号】R97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1)02(a)-0107-02
中国卫生产业·第八卷·第二期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