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

合集下载

论周星驰_无厘头_电影的风格与特质

论周星驰_无厘头_电影的风格与特质

摘要: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小人物情结、市井化场景和梦幻性抒写表现出来。

周星驰电影表现出与时代文化相同步的解构主义的特征,其所独具的风格与特质与周星驰的出生、成长和经历密切相关。

关键词:周星驰;“无厘头”电影;文化表象;文化解构;渊源与创化周星驰“无厘头”电影是香港类型片最成功的典范。

由周星驰主演或导演的“无厘头”电影也逐渐成为周星驰电影的代称。

一般观众看到的往往是周星驰电影的嬉戏、调侃与玩世不恭。

但是,欢笑之余,我们也应有所感悟。

周星驰所不经意间触及的社会和事物的本质,往往让我们笑后更加悲凉。

那么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又是如何表现出其独特内涵的呢?或换言之,周星驰电影的风格与特质是如何形成的呢?一、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表象在周星驰“无厘头”电影中,有关电影的各种文化表象显示了周星驰创作的意义与思考。

法国人类学者丹·斯佩伯(Dan Sperber)在关于表象的研究中对文化表象(cultural representations)作了这样的界定:文化是广泛而且持续地分布在某个社会集团的表象。

它由信念、意图等心灵表象及信号、文本、图像等公共表象所组成。

[1]文化是通过表征和意指实践构造出来的,周星驰“无厘头”电影所使用的符号与外部的物质世界存在一定的符合关系,并通过小人物情结、市井化场景和梦幻性抒写表现出来。

周星驰所扮演的角色往往是出生市井的小人物。

周星驰自己曾坦言:“小人物奋斗的故事,永远都是最感人的。

我本身也是一个小人物,因此我一开始也朝着这方向去创作。

”早在拍《一本漫画闯天涯》时,周星驰就向导演陈可辛表述“我想排出小人物的友情和感情”。

[2]周星驰在他的电影里以独特的角度去演绎小人物的爱恨与梦想。

周星驰电影以小人物目光看世界。

周星驰塑造的一系列小人物形象虽然有很多缺点和毛病,但却具有不甘示弱,勇于拼搏的精神。

《喜剧之王》里的人物都是所谓的小人物,但他们的人性是美丽的,他们有着对人伦情感的追求。

4713微电影眼中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对中国文化转型的影响

4713微电影眼中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对中国文化转型的影响

4713微电影眼中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对中国文化转型的影响很多人都很喜欢喜剧,所以就由很多人喜欢周星驰,当然周星驰作为无厘头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以《大话西游》为代表的“无厘头”风格电影在全国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人影响巨大。

90年代以来,随着周星驰电影的热播,“无厘头”风格成为时尚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中国文化的成功转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无厘头文化是从香港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次文化,“无厘头”古怪诙谐的搞笑方式,无意间迎合和适应了当时“无中心、无体系、无深度”的后现代主义文化风潮。

正如李欧梵为周星驰的电影戴上后现代的帽子,其实周星驰本人对什么是后现代也是一知半解,因此在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里,用了一句台词来表现他对“后现代主义”的调侃:“她充分表现出了一个被老公抛弃的妻子的唏嘘跟坎坷,不论是在眼神、表情以致动作、行为方面,她都能演得是丝丝入扣,入木三分,尤其最后摔掉那匹马的动作,更加能够表现出后现代主义对这个社会的强烈控诉。

”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新时期启蒙大潮的消散,人们对政治的热度也逐渐降低。

中国社会以宗法政治为轴心的中心化价值体系失去了创造功能,“政治一体化”的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出生在70年代以后的青年人,开始成为社会风尚的主体,这一代人得到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惠,已不再有太多的政治化要求,他们祖辈对土地的刻骨渴望,普世性的伟大理想都很难让他们产生共鸣。

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更多的是年青一代对世界重构的渴望。

随着后消费时代的悄然降临,在他们的眼中,传统的政治和社会伦理规范,不再是他们精神生活的全部,儒家崇尚的“入仕”理想,也不再是他们生活的惟一选择。

“衣食无忧”的大学生们,在周星驰《大话西游》为代表的无厘头电影中找到了精神的依托。

电影中对传统和革命话语体系的解构,对传统伦理关系的颠覆,对爱情价值的重新阐释,对人性的变形透视,重构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电影摄影专业 纵深构图对无厘头电影的情绪渲染作用研究——以周星驰电影为例

电影摄影专业 纵深构图对无厘头电影的情绪渲染作用研究——以周星驰电影为例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无厘头电影介绍 (2)1.1 无厘头电影的起源 (2)1.2 无厘头电影的发展与现状 (3)1.3无厘头电影的情绪表达方式 (4)2 电影纵深构图介绍 (6)2.1 纵深构图的方式 (6)2.2 纵深构图的意义 (6)3纵深构图对无厘头电影情绪渲染作用 (8)3.1以电影《喜剧之王》为例分析纵深构图对电影情绪的渲染 (8)3.2以电影《功夫》为例分析纵深构图对电影情绪的渲染 (14)结论 (23)参考文献 (24)致谢 (25)摘要看电影是人们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其中喜剧电影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它是一种故事片,其特征为让观众产生笑的结果,用幽默的手段来批判落后的现象,让观众在笑声中得到教育,将社会的正能量潜移默化的传递给观众。

无厘头电影运用“笑”的手段,来对美好的风尚和理想进行颂扬,对落后的现象进行嘲讽和鞭打。

本文从电影纵深构图的角度出发,分析纵深构图对无厘头电影情绪的影响,情绪的渲染对喜剧电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构图的方式也是渲染情绪的重要环节之一,周星驰代表的无厘头电影中运用了很多不同的构图,我们通过构图的研究,探讨纵深构图的合理运用是如何渲染电影中的情绪,让电影情节丰富,从而达到让观众们开心的目的的。

这也是每一位影视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喜剧;无厘头;构图;纵深;情绪渲染AbstractMovie is a way for people to relax their body and mind after work. Comedy movie i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direct way to relax, it can bring happiness to the audience most directly, it is a feature film characterized by the effect of producing results is laughing. Praise good, progressive things or ideals by laughing, satirize or laugh at backwardness, entertain and educate the audience in laughter. can give the audience positive energy. Wulitou film uses the means of "laugh" to celebrate the beautiful fashion and ideal, satire, whip backward phenomenon. The outcome is often true, good and beautiful over false ugly, or the power of justice over evil forc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lm composition in dept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composition in depth on the mood of Wulitou film.The way of composition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s in rendering emotion. Zhou Xingchi's Wulitou film uses many different compositions. We discuss the rational use of in-depth composition and the rational rendering of emotion in the film through the study of composition, so that the film is rich in plot rendering in plac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making the audience happy, which is also the problem that every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er should study.Keywords: Comedy; nonsense; composition; depth; emotional rendering引言(或绪言)以周星驰导演为代表的无厘头电影是喜剧电影的一种类型,其中主要强调的是幽默,使人捧腹大笑。

香港电影人物研究之九:周星驰

香港电影人物研究之九:周星驰

本文不对周星驰电影进行全面的分析,只是简要论述其“无厘头”风格的转型。

周星驰:“无厘头”[1]艺术的转型言及香港“无厘头”喜剧电影,自然会提及其主演周星驰,他鲜明的表演风格总是主宰影片的基调,形成了经典的“无厘头”风格。

在周星驰主演的影片中,作为演员的他逐渐成为影片的核心,导演等其他主创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他们已经慢慢降级成为每次轮换的道具和增添删改的票房调料,所有人认可的只是“周星驰的电影”。

[2]周星驰原在电视台作儿童节目主持人,1990年他因主演影片《一本漫画走天涯》而奠定了明星地位,并开创了“无厘头”风格。

他的前期作品如《赌圣Ⅱ》(1990)、《整蛊专家》(1991)、《逃学威龙》系列片(3集,1991—1993)、《审死官》(1992)、《鹿鼎记》系列片(两集,1992)、《武状元苏乞儿》(1992)、《唐伯虎点秋香》(1993)等影片不仅屡破香港单片票房纪录[3],而且奠定了其“无厘头”式喜剧的基本形态。

在主题形态上,这类喜剧片对现实、历史中的经典、权威、秩序等统统采取调侃和消解的方式,来契合“九七”前特定时期港人的社会生活方式、焦虑心态和行为价值取向。

具体表现为对现代时尚进行滑稽模仿,对过去经典进行调侃,最终对现代、传统和经典都进行嘲讽和否定。

如《逃学威龙》(永盛、三和,编剧:黄炳耀,导演:陈嘉上,主演:周星驰、张敏)通过警察假扮学生到学校做卧底,实则对现代教育制度和英雄观进行嘲讽和解构;《武状元苏乞儿》(永盛、中国电影合拍公司,编剧:陈建中,导演:陈嘉上,主演:周星驰、张敏)中把现代考试作弊手段搬至古代考文状元的考试现场,把考武艺拍成中国古式谐趣奥运会,对古今中外都进行了一番嘲讽;更有甚者在《唐伯虎点秋香》(永盛、中国电影合拍公司,编剧:陈文强,导演:李力持,主演:周星驰、巩俐)中,江南四大才子竟然扭着时装模特步滑稽不堪,美女都是一些丑八怪,经典文学中的“才子佳人”母体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嘲讽和解构。

周星驰

周星驰

关于周星驰电影“无厘头”风格的综述摘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周星驰无厘头风格电影诞生开始,到后来几乎成为香港喜剧的代名词,周星驰所特有的喜剧风格使得“无厘头”这样一个名词真正进入中国喜剧电影的世界,同时进入观众的视野,并且成为中国喜剧电影中最具有特色,深受观众喜爱的一支。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风格对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颠覆和批判,影片中的小人物的侥幸与英雄梦幻主义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

其看似无意义的无厘头风格其实独具内涵,值得细细品味。

关键词:周星驰;无厘头;电影;文化内涵;前言:由于我只是一名选修本门课程的理科学生,对电影中的语言、画面、技巧没有很深刻的认识,故只是作了一篇有关电影艺术的文献综述。

在参考文献和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电影中的常见艺术技巧。

非常喜欢周星驰的电影,身边喜欢周星驰电影的同学也不少,其怪诞,搞笑,无厘头的独特的电影风格在整个中国电影界都是独树一帜的,成为中国喜剧的一个代名词。

如此成功,自成一派,相信其影片背后肯定有许多值得探究的文化内涵。

通过参考一些文献和资料,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一些常见的电影艺术基础知识。

在对周星驰电影的研究的过程中,探究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并窥探整个中国电影界的历史和现状,对中国目前的电影界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对目前的发展现状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正文:1.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表象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诞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喜剧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支,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俗语,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言语和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莫名其妙.但并非没有道理[1]。

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就是一种语言游戏和刻意的嘲讽:是对规则和逻辑的颠覆:对沟通的轻蔑和对权威的促狭[2]。

周星驰电影中最具特色也是其无厘头风格的最好体现者的自然是电影中的无厘头风格的语言和无厘头形象的塑造。

“无厘头”色彩额语言是周星驰电影中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影片的灵魂所在。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大众文化特征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大众文化特征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大众文化特征【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影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众化趋向。

当今的社会,电影已然成为大众的消费品,电影从最初的剧本创作、到策划、演员的选择、拍摄每个过程都要考虑到大众:大众的兴趣爱好、审美趣味、观影目的等等都会影响电影,决定它的收视率、卖座率,最终的高票房是对为电影付出辛劳的人的最大回报,也是对他们的肯定。

基于大众的需求,达到自身获取商业利益的目的,电影不再只是单纯地追求艺术,它已经打上了消费符码,它需要迎合大众,让观众满意,得到观众的认可,以求自己的继续发展,这样电影就不可避免地有了大众文化的特征【关键词】大众文化;周星驰;无厘头大众文化,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

它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后的产物。

是当代大众大规模地共同参与的当代社会文化公共空间或公共领域,是有史以来人类广泛参与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事件。

中国的大众文化出现在20世纪后期,伴随着改革开放,它在很短的时间就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迅速地与中国官方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并驾齐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现象。

如今,大众文化发展势头越来越猛烈,让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都不得不侧目而视,两者看到大众文化如此大的大众凝聚力,开始有意识地拉拢大众文化,试图发挥大众文化的优势,通过大众文化传播方式来宣扬优秀的民族传统,展现国家精神,建构能够被国民普遍认同的文化核心价值观,进而确立一种能被共同遵守的文化秩序。

例如,美国的好莱坞大片输出国外,就展现了美国的高科技、生活方式、文化内涵等方面,迅速占领国内电影院,受到中国大众欢迎,由此看出电影在传播国家文化,国家精神,表现一国形象方面的巨大魅力。

香港著名影星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在华语圈有很大的影响力,从20世纪末出品的《赌圣》开始,他就创作了一系列有鲜明个人风格的“无厘头”周氏电影:《赌侠》、《逃学威龙》、《审死官》、《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唐伯虎点秋香》、《大话西游》、《食神》、《少年足球》、《功夫》、《长江七号》等,电影故事的传奇、搞笑的情节安排、夸张的表演、无厘头的台词,给当时还是以严肃的主题为主的电影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人们知道,电影还可以这么富有喜剧性,还可以用这种方式去表现,这些电影让大众笑出了泪,因为它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知道大众的心理,了解了大众的口味,当然就会倍受青睐,也因此就有大众文化的特征。

浅析周星驰电影中的无厘头文化

浅析周星驰电影中的无厘头文化

78雷 强:浅析周星驰电影中的无厘头文化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是港产喜剧电影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最为重要和突出的电影分支,其影响力相当深远,是周星驰电影的代表性标签。

这一时期以周星驰为代表的“无厘头”电影,拥有广泛的关注和大量的影迷,同时社会影响力巨大。

纵观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粗俗搞笑,在其表象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一、“无厘头”文化的社会根源“无厘头”一词在今天来说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无厘头”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语,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

其语言和行为都没有明确的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但并非没有道理。

作为一个地域性的词语,到了20世纪90年代,尤其随着周星驰电影的风靡,“无厘头”一词慢慢被广大青年广泛传播、使用,并被广大青年作为时尚用语。

说起“无厘头”文化的社会根源,就离不开周星驰电影的发源地——香港。

作为亚洲繁华金融中心的香港,到处是高耸如云的摩天大楼、豪华购物广场、灯红酒绿的夜生活,而这些并不是香港人的真实生活。

香港的巴士、地铁、电单车,茶楼市场和租住屋才是香港人生活的真实环境。

周星驰电影里的“无厘头”风格,正是香港人生活境遇的真实写照,符合真实的市民心态。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最为突出的就是小人物的塑造。

这些电影中的小人物,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大都出身低微,同时又都显得精于钻营而不务正业,梦想着一夜暴富,然而世事弄人又遭受各种社会折磨,但不断的遭遇挫折打击着他们,又不失善良的本质。

周星驰电影中的小人物,往往被影迷们所津津乐道,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小人物的原型就来源于社会中真实的人物,也许就是影迷自己,才使得这些小人物让人如此动容。

二、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表现特点周星驰的电影中,独特的“无厘头”色彩是其电影的一大特色,形成周星驰电影独特的“无厘头”语言特色,并为影迷们津津乐道,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夸张的语言风格和话语体系。

《2024年论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范文

《2024年论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范文

《论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篇一一、引言周星驰,中国电影界的巨星,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和深邃的审美意义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他的电影作品不仅娱乐性强,更在喜剧的外衣下蕴藏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本文将就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二、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1. 夸张与讽刺的表演风格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主要体现在夸张与讽刺的表演上。

他将角色的性格、行为夸张到极致,从而达到引人发笑的效果。

同时,他的电影常常通过讽刺社会现象,对一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

2. 无厘头式的情节设计周星驰电影的情节设计常常突破常规,以无厘头式的情节设计吸引观众。

这些情节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使观众在欢笑中思考人生。

3. 幽默的对话与台词周星驰电影中的对话与台词也是其喜剧风格的重要体现。

他的台词常常妙语连珠,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

同时,他的台词往往富含哲理,使人在欢笑中思考人生。

三、周星驰电影的审美意义1. 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背后,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他的电影往往通过夸张、讽刺、无厘头等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弱点、社会的矛盾。

他的作品使人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人性。

2. 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周星驰电影常常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引导观众思考社会问题。

他的电影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人性的扭曲,使人在欢笑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社会现象。

3. 独特的文化内涵周星驰电影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他的作品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元素,既具有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的幽默元素。

他的电影作品具有跨文化的魅力,使全球观众都能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

四、结论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其作品的独特魅力。

他的电影以夸张、讽刺、无厘头等手法,将喜剧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观众在欢笑中思考人生。

同时,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性洞察、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使人在欣赏的同时,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文化的熏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590 电视电影论文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虽然处处充满了出人意料、匪夷所思的段子,但电影的制作者们(包括周星驰本人在内)显然并非仅仅意在逗乐观众。作为喜剧作品,不仅要逗乐观众,更要打动观众,这就对影片本身的意义和深度提出了要求。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运用了后现代式的搞笑片段制造了出人意料的喜剧效果,同时,其影片中深深隐藏着的传统主义因子更赋予了影片可贵的意义。本文的分析主要侧重于演员时代的周氏“无厘头”作品,对其浓厚的后现代主义特质及深藏其下的传统主义因子进行分析。

一、周星驰“无厘头”电影中 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的体现 “无厘头”作为公众对周星驰电影风格的一种代表性的评判,其原出自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方言,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语言和行为没有明确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但并非没有道理。[1] 而按照伊格尔顿的观点,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中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艺术来反映这个时代变化的某些方面,这种艺术模糊了“高雅”和“大众”文化之间以及艺术和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2]“无厘头”的表演风格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典型特征有着惊人的吻合。

其一,“无厘头”式的夸张搞笑:后现代主义文化“反理性”特征的体现。

后现代理论家德里达有一句名言,即“文本之外,别无他物”,就是说在文本与文字之外没有、也不显示真理,一切仅是游戏而已。[3] 另一理论家詹姆逊也指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肤浅和缺乏深度感。[4]

在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中有很多内容都是为了搞笑而搞笑的,大都过于夸张,毫无理性可言。如在《国产零零漆》中,零零漆大腿中枪,阿琴居然用锤子和螺丝刀帮他把子弹“挖”了出来;《九品芝麻官》中包龙星能把死人骂活,把弯曲的钢柱骂直;《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作画的方式、手段、速度,等等。这些大胆得近乎荒唐的桥段完全不符合甚至直接违背了理性原则。 其二,粗话的频繁使用:后现代主义文化“大众性”特征的体现。

詹姆逊认为,在后现代社会中,文化已不再有高雅与通俗之分,有的只是文化的彻底大众化,文化成为一种大众参与的大众消费品,显示出强烈的大众性。其表现就是在后现代主义的文本中,往往充斥着大量日常生活中的粗俗语言,甚至在严肃的作品中也出现这种粗俗语词的拼凑现象。[5]

周星驰的电影就经常出现正式电影文本中少有的粗俗骂人的台词,如他最著名的口头禅“靠”,意即“操”,是句不折不扣的脏话。另外,《大话西游Ⅱ》中至尊宝对喋喋不休的唐僧说:“On你妈个头啊!”《鹿鼎记》中韦小宝则跟陈近南说:“要反清复明抢回我们的钱跟女人,是不是,复不复明根本就是脱裤子放屁,关人鸟事呀……”《九品芝麻官》中更是“公你老妈”“阴阳人”“烂屁股”等粗话连篇,不绝于耳。粗话经过这种频繁的随意运用,竟然带上了些许天真无邪的味道,更接近市民的日常生活;而且反面角色们被骂得狗血淋头无力还击,不但博得观众的开怀一笑,更迎合了观众的心理需求。

其三,拼贴复制的运用:后现代主义文化“断裂性”特征的体现。 “拼贴”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典型的艺术技巧。它是“一种关于观念或意识的自由流动的、由碎片构成的、互不相干的大杂烩似的拼凑物”[6]。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就运用了大量“拼贴”复制技巧来制造新奇的喜剧效果。

如在《唐伯虎点秋香》里,唐伯虎和华夫人本来正在恐吓对方自己的毒药有多厉害,可说着说着竟然对着镜头做起了现代味十足的药品广告。《大内密探零零发》中,最后在揭露事情的真相时,居然复制了当代影视界里颁奖典礼的形式,评出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主角,还像煞有介事地对“演员的演技”进行了点评。

电影中还有无数对经典电影直接戏仿和近乎粗暴的挪用,比如那段著名的“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其实是拷贝自王家卫的电影《重庆森林》,原版是:“如果记忆也是一罐罐头的话,我希望它永远都不会过期;如果真的要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还有著名的“I服了YOU”以及唐僧改唱的经典英文歌曲Only You等语言方面上的拼贴。它们打乱了事件发生的时空顺序,虽然很出乎观众的意料,但它们既加快了故事情节的推进,又收到了很好的搞笑效果。

总之,周星驰电影的喜剧特点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某种程度上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相吻合,其被披上时髦的后现代主义的外衣也是理所当然的。但事实上,在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后现代主义”外衣下面,深深隐藏着诸多传统主义的因子。

二、周星驰“无厘头”电影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因素 其一,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宣扬。首先,在亲情方面对孝道的弘扬。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在周星驰的影片中,只要有父母角色,无论周星驰最初的德行是多么的不堪,品质是多么的恶劣,最终他必然会变成一个孝顺之人。如《百变星君》中他由一个挥霍无度、认钱不认父的纨绔子弟,变成了为保全生父性命而牺牲自己的孝顺儿子;《整蛊专家》中古晶片尾立场的转变也是由于他孝心的发现。其次,在友情方面对道义的宣扬。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中,对道义二字赋予了厚重的价值。“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舍生取义”,这些都充分表明了先贤们对道义的看重。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往往是看似荒唐,但却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如在《审死官》中的宋世杰、《九品芝麻官》中的包龙星等起初虽都是见钱眼开、不顾正义,但都很快就幡然醒悟、“浪子回头”。再次,在爱情方面对纯洁爱情的追求与赞美。作为永恒的话题,爱情的主线也一直贯穿于周星驰的电影。其最为人称道的经典爱情电影《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先后真心地爱上两个女人,可以说正是这种对上天安排姻缘的无奈与对纯美爱情的追求使得他最终只能戴上金刚圈,踏上取经路。最后,大量宣扬“善恶有报”的伦理思想。纵观周星驰的电影,只要有反派人物出现,其结果一定是被主人公狠狠地修理甚至消灭掉,而正面人物一般也都有较好的结局。而且,只要有过必改,也一定有好结果。在后期的《西游降魔篇》里,唐僧以“儿歌三百首”作为“降妖利器”,实质上是用荒诞的手法为“大爱”作了完美的注解。作为喜剧片,这种善恶有报的结局安排能让人比较轻松愉快地接受。 其二,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这点可在影片对中华武术精神的追求和弘扬中得窥一斑。武术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画卷中厚重而华丽的一笔,而周氏的“无厘头”电影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对武术的弘扬都可谓登峰造极。在形式上,周星驰本人对武术的热爱使得他的作品经常出现武术的影子,如其打斗中经常发出的“啊达”及摸鼻子的动作被许多人解读为其对功夫前辈李小龙的致敬。而《食神》里的烹饪绝技“倚天切、屠龙斩、降龙十八炒、打狗铲、黯然销魂饭”,《武状元苏乞儿》中的“降龙十八掌”,《功夫》中的“蛤蟆功”,《大内密探零零发》中阿发最终练成的“天外飞仙”,全是借用当代武侠名著中的武功套路。在内容上,最为典型的例子要算周星驰自导自演的《功夫》,整个电影落脚点就是武术的精神――“恕道”上。片尾男主角那句“想学啊?我教你”尽显了中华武术精神中的宽恕与原谅,这也正是传统中华武术“仁者无敌”思想观点的继承和发扬。

其三,影片里体现的封建文化因素的残留。囿于篇幅,这里仅就影片对女性角色的传统定位与刻画进行分析。有人评说周星驰的电影中唯一的主角就是他本人,这种女主角的缺失现状其实也正反映了影片对女性附庸角色的定位。周星驰的影片中,女主角无论是美(如《大话西游》中的紫霞仙子、《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秋香、《大内密探零零发》中的妻子等)还是丑(如《食神》中的火鸡姐、《少林足球》的阿梅),她们的共同之处是最终都掩映在男主角的光芒之下,受男主角的庇佑。女性在影片中对男性是从身体到心理全方位的依附,实际上这正是封建思想中男尊女卑观点的延伸。

由此可见,周星驰的电影中其实处处蕴涵着传统文化因子,只不过在喧闹嬉戏的外衣下,人们更多地关注于他所运用的搞笑伎俩,关注于他令人瞠目结舌的叛逆性表演,却忽视了电影中无处不在的传统价值理念的流露和宣扬。

三、两种文化因子的社会功能分析 其一,影片后现代主义文化因子的社会影响。一方面,后现代文本的特征使得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身具疯狂娱乐的功能,它对传统的颠覆能使相反或不同的意见和情绪得到暂时释放,使人们陶醉于颠覆所带来的乐趣中而并不具有真正的颠覆企图。而人们在嬉闹的同时又消耗了这些负面情绪,起到了科塞所讲的“社会安全阀”的作用,有利于正常社会秩序的维护。

但另一方面,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中许多内容颓废而放任,语言粗鄙恶俗,经常通过对传统的反叛乃至歪曲以达到搞笑目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都与原著大相径庭,甚至丝毫没有关系。如《鹿鼎记》中对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的刻画,《唐伯虎点秋香》中对江南四大才子的歪曲等,既违背原著更背离历史,客观上对社会尤其是年轻受众的价值观会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带来负面影响。

其二,影片传统文化因子的社会影响。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中传统文化因子对社会的影响也是有双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