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基本教义
中国道教

四方护卫神: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 玄武 根据五行学说,青龙的方位是东,左,代表春季;白 虎的方位是西,右,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前, 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后,代表冬季。
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着有关青 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 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 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 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太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东汉灵帝熹平(172—178) 年间,由张角创立,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东汉末年,朝政 腐败,社会黑暗,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张角以“太平”理 想为号召,吸引了广大苦难的民众。张角将全国太平道的组织划 分为“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 千”。管理“方”的神职人员,称作“渠帅”;张角是太平道的 最高领导,自称“大贤良师”。太平道有其特定的宗教仪式。一 种是以符水治病,大贤良师或渠帅持九节杖,为信徒用“符”祝 祷,随后让病人饮下符水。另一种是跪拜首过,患有疾病或犯有 过错的人,叩头跪拜,诉说自己的错误。张角在经过周密的布署 后,予定甲子年甲子日,即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起 义。口号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简 称“黄天太平”。起义者皆著黄巾为标帜,故称“黄巾军”。后 被镇压而失败。以后太平道在民间仍有秘密流传。
主要称谓
男教徒称道士、道士先生,又可尊称为天师。女教 徒称道姑,也可称女冠。道观的负责人可称为方丈、 住持、监院(俗称当家的)。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人生哲学方面的影响 生活情趣上自然恬淡、少私寡欲;心理境界做到清净 虚明、无思无虑;生理状态上做到安神健体、养气守 神。
道教文化

4、元时,道教形成正一派和全真派两大派别
正一派亦称正一道 是由天师道演变而成的,崇 拜鬼神、道术、画符、念咒。 1304年38代天师张与材被封为正 一教主。
6、 民国道教
1912年北京白云观成立全真派的全 国性教会组织「中央道教会」。与此同 时,第六十二代张天师在上海筹建正一 派的全国性教会组织「中华民国道教总 会」,但未取得政府核准。在上海还成 立过地方性的道教组织「中国道教总 会」、「中华道教会」等。民国道教基 本上停滞不前,对社会的影响及发挥的 功能越来越弱。
据说紫微北极太 皇大帝协助玉皇 大帝执掌天经地 纬,日月星辰和 四时气候。
勾陈上宫南极 天皇大帝也是星宿 演变而来。称他协 助玉皇大帝执掌南 北极和天地人三才, 统御众星,并主持 人间兵革之事,在 一些拜告天地、祈 祷降雨的呈文中, 勾陈与玉皇、紫微 大帝同列榜首。
后土皇地祗(女神),她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万物之 美与大地山河之秀(故有人称之为“大地母亲”),与执掌天 道的玉皇大帝相配套。
女皇武则天,虽号称佞佛, 但也利用道教图谶为其登上 皇位制造根据,并拉拢利用 道士为其政治目的服务。武 则天在信仰上毫无疑问是笃 信佛教的,但对道教的神仙 长生也是有所追求的。到了 晚年更是如此。她曾令道士 为其章醮、投龙作功德,又 令道士炼药,供其服食。总 的看,武则天与道教的关系 较为复杂,既利用又抑制, 视政治上的需要而定。
(二)产生
1.五斗米道
道教的最初形式是东汉张陵创立的五 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张陵是东汉顺帝 时沛国奉人,今江苏奉县人。126年到144 年,他客居四川,在鹤鸣山上(今四川大 邑县境内)修道,制作符书,以符水及中 草约为人治病,凡入道者出五斗米,故号 称五斗米道,张陵就是后世所称的张天师, 这个称号是世袭的。五斗米的目的是“防 凶年饥民往来之乏,行来之人不装粮也。” 带有灾年互救的性质,即慈善之意,颇得 四川青城山老 人心。
道教模拟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道教模拟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道教的创始人是()。
A. 老子B. 庄子C. 孔子D. 孟子答案:A2. 道教中“道”的含义是指()。
A. 道路B. 道理C. 自然法则D. 道德规范答案:C3. 道教的“三清”是指()。
A. 玉清、上清、太清B. 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C. 太上老君、太上道君、太上真人D. 老子、庄子、列子答案:B4. 道教的“八仙”中不包括以下哪位人物?()A. 铁拐李B. 吕洞宾C. 何仙姑D. 孙悟空答案:D5. 道教的“五岳”是指()。
A. 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B. 泰山、华山、衡山、恒山、黄山C. 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峨眉山D. 泰山、华山、衡山、恒山、武当山答案:A6. 道教中“符箓”的作用是()。
A. 记录道教经文B. 作为道教仪式的道具C. 用于驱邪避灾D. 用于占卜预测答案:C7. 道教的“三官”是指()。
A. 天官、地官、水官B. 天官、地官、人官C. 天官、地官、火官D. 天官、地官、风官答案:A8. 道教的“四象”是指()。
A.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B. 青龙、白虎、朱雀、凤凰C. 青龙、白虎、朱雀、麒麟D. 青龙、白虎、朱雀、狮子答案:A9. 道教的“五行”是指()。
A. 金、木、水、火、土B. 金、木、水、火、风C. 金、木、水、火、雷D. 金、木、水、火、电答案:A10. 道教的“八卦”是指()。
A.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B. 乾、坤、震、巽、坎、离、艮、震C. 乾、坤、震、巽、坎、离、艮、坤D. 乾、坤、震、巽、坎、离、艮、坎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道教的主要经典包括()。
A. 《道德经》B. 《庄子》C. 《黄帝内经》D. 《太平经》E. 《太上感应篇》答案:A、D、E12. 道教的“三教”是指()。
A. 道教B. 儒教D. 基督教E. 伊斯兰教答案:A、B、C13. 道教的“三界”是指()。
全真派道教的基本教义和传统

全真派道教的基本教义和传统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众多道派,其中,全真派道教是道教发展的主要流派之一。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全真派道教具有其独特的基本教义和传统。
本文将针对全真派道教的基本教义和传统进行探讨。
一、全真派道教的基本教义1.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全真派道教的核心教义之一。
道教认为,天地万物是由阴阳两极相互作用、相互制衡的结果,道德、智慧和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对宇宙和人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全真派道教中,强调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融。
2.无为而治全真派道教倡导“无为而治”之道。
这种方式可以使人获得自然和谐。
道教认为,大道至简,可以遵循自然规律,也可以通过静坐、修行、医学等方式找到平衡,使身心得到放松和净化。
3.寿命延长全真派道教追求长寿,认为人类从天生的物质中可以吸取气息,从而延长寿命。
在全真派道教中,强调人类可以通过修行和生活方式改善身体。
4.不求功利全真派道教主张“不求功利”,强调思想和行为是一致的,追求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愿望和理念。
道教认为,人类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不在于功利,而是在于对人类的贡献和对大道的探究。
5.三才与天地人的关系全真派道教注重“三才”,即“天、地、人”三者的关系。
在道教的哲学中,三才分别代表天道、地道和人道。
全真派道教追求人类和谐。
因为它强调了天、地、人之间的联系,在人类和社会中,通过对人的关爱、公正、尊重和生态。
二、全真派道教的传统1. 全真派道教的发源全真派道教是一个由玄真子所创建的道教派别。
在唐朝中期,玄真子率领一批道士在华山建立了全真派道观。
在唐朝末期和宋朝初期,全真派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詹昌世、王虎儒等人均为全真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2. 传统典籍全真派道教的传统典籍包括《道德经》、《周易》、《太上洞玄经》、《黄帝内经》等,这些典籍对于全真派道教的教义和修行都有重要作用。
3. 修行方法全真派道教的修行方法主要有“静坐”、“内丹”、“五禽戏”、“道家武术”等,强调身体和精神的和谐,通过这些方法改善身体和心理健康。
道法自然自有源

道法自然自有源
道法自然自有源是道教思想的基本观念,也是道家修行的核心原则。
道法指的是道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自然指的是宇宙自然规律和万物运行的本性。
自有源则强调宇宙和人类自身的力量和动力。
在道家思想中,道被视为宇宙的根源和本体,它包含了宇宙的规律和道德原则。
道是无可名状、无形无相的,无法通过言语和概念来界定和捕捉。
道法即是追求道的方式和方法,是指引人们修炼的原则和准则。
道法的核心观念是遵循自然。
自然是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
在道家看来,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运行规律,把握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以达到与宇宙的和谐一致。
人的欲望和执着常常会让人偏离自然,修道者应摒弃私欲和执著,追求无为而治、心无所系的状态。
自然同时也是人类的本性。
道家认为,人类的本性本质上是处于状态的,依照自然而无为的理念平和生存。
人应该顺应自己的本性,摒弃世俗的名利欲望,追求心灵的安宁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修道者要修身,养性,修己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合一。
道教的修行方法包括内丹修炼和外丹修炼。
内丹修炼是通过调养身体和呼吸运动,使内脏经络得到平衡和强化。
外丹修炼是通过炼丹和服用丹药,使身体得到治愈和提升。
无论是内丹修炼还是外丹修炼,都要遵循道法自然自有源的原则,顺应自然规律,从而实现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
道法自然自有源是道家对宇宙世界和人类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顺应自然规律,摆脱欲望束缚,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从道法自然自有源的角度来看待世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珍惜自然,摆脱一切负担与束缚,追求真、善、美的完美境界。
道教教义和思想文化

道教教义和思想文化1、问:何为道教及基本信仰是什么?答: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主。
发源最早,始於轩辕黄帝,为中国民族固有的宗教。
道教基信仰是“道”,故称道教。
尊奉《老子》一书为《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
道教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也就是说,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
道教认为:在万物中,除了人居住的世界外,还有神仙居住的所谓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
道化为三种气,再化成三位至高无上的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道教信奉的神还有许许多多,拥有庞大的神团系统。
如三官、四御、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真武大帝、东岳大帝、碧霞元君、斗姥元君、骊山老母、关圣帝君、城隍、土地、灶君、门神等等。
信仰“道”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相信人可以长生不死,可以成仙。
道教认为道具有永恒的生命,获得它、保持它便可长生,这也叫作“德”。
德即得,即得道。
道教重生,追求长生,相信人通过求神或修炼可以得道,不仅可以享受人间的幸福,而且可以返本还元,与道同体,肉体永生,白日飞天,长存仙界。
2、问:道教为何是中国固有的宗教?答:道教始源於黄帝,发扬於老子,成教於张道陵天师。
战国及秦汉诸儒,皆崇黄帝老子之学,称为道家。
唐宋以降悉宗道教学术思想,信仰崇奉,普及於中华民族,故道教是为中国固有的宗教。
3、问:道教为什么以道名教呢?答:道教徒对老子之道,一要信仰、二要研究、三要继承、四要发扬,所以《典论》中说:道士者,要“以道为事”。
4、问:什么是道与德?答:老子所说的“道”是道教教义的核心,是以“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道”。
这种“道”是宇宙的本源与主宰者,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它是一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生化者。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所说的“道”既是指“宇宙”的本体,又是指“自然”的规律。
中国四大宗教——起源、发展与主要教义

中国四大宗教——起源、发展与主要教义中国四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一、佛教1.起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他被认为是佛教的创始人,被称为释迦牟尼佛。
2.发展历程:佛教在传入中国后,经历了多次传播和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佛教宗派和思想家,如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等。
这些宗派和思想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主要教义:佛教的主要教义包括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基本教义,以及中观派和瑜伽派的哲学思想。
这些教义强调了修行者的内在修养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4.二、道教5.起源: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之一,其信仰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
它是在汉代时期形成的,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宗教体系。
6.主要教义: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认为它是宇宙的本源和万物之规律。
道教主张通过修炼身心来达到超脱尘世的目的,同时也强调了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7.三、基督教8.起源:基督教起源于犹太教,并在公元1世纪时与罗马帝国发生冲突后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两个主要分支。
9.发展历程:基督教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了西方世界的主流宗教之一。
同时,基督教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
10.主要教义: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主要包括上帝的存在、三位一体、原罪说等基本教义。
这些教义强调了人类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的救赎和拯救。
11.四、伊斯兰教12.起源: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闪米特人,是由穆罕默德创立的一种宗教体系。
13.发展历程: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帝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中东地区的主流宗教之一。
随着历史的变迁,伊斯兰教也逐渐向其他地区传播和发展,成为了世界性的宗教之一。
14.主要教义: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主要包括真主的存在、前定学说等基本教义。
这些教义强调了信仰的重要性,以及对真主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道教的基本教义

道教的基本教义⼀、道教以“道”为最⾼信仰和修⾏的终极⽬标道教是东汉中叶产⽣的⼀种宗教,⽽道家则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个哲学派别。
道教吸收了道家的⼀些重要范畴及其思想,构成它的理论基础,⽽且⼜奉道家的创始者⽼⼦为教祖,其他道家诸⼦后来也被封为道教的尊神。
道教以“道”为最⾼信仰和修⾏的终极⽬标。
围绕着这⼀核⼼,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教理教义。
围绕着这⼀核⼼,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教理教义。
任何⼀种宗教都有信仰,对信仰的阐述即为教理。
为⽅便宗教徒对教理的把握,在教理基础上,总结出简明扼要的⼏个字或⼏句话,便于教徒记诵,作为指导教徒的⽇常修持称为教义。
这些教义能契合于所有教理,并不与教理有⽭盾冲突。
⼆、道教以《道德经》的思想为主要教义道教以《道德经》的思想为主要教义,倡导尊道贵德、重⽣贵和、见素抱朴、抱元守⼀、清静⽆为和慈俭不争。
道教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源,万物运⾏的规律以及⼈间伦理道德纲常。
⽆形⽆象的“道”⽣育了天地万物。
道散则为⽓,聚则为神。
“德”是道的外化及功能。
神仙是循德⽽上,在精神和⾁体及伦理道德超越于世俗的精神实体。
神仙既是道的化⾝,⼜是⼈类道德的楷模。
故道教徒尊道贵德,期于与道合真,形神俱妙,成为神仙。
三、道教的“神”与“道”为⼀体道教的“神”与“道”是⼀体的,道化为诸神,诸神即代表着“道”。
“道神⼀元”,也就说明了尊道与敬神的⼀致性。
道有神性,可以感应众⽣之⼼灵;神有道性,依道⽽赏善罚恶,济世度⼈。
修⾏可以证道,敬神可以祈福。
强调“道神⼀元”,⼀⽅⾯使虚⽆之道有了对象性,起众⽣之敬信;另⼀⽅⾯⼜彰显了神依道⽽⾏。
《道德经》说:“天道⽆亲,常与善⼈。
”神意即体现着天道,故敬神之⼈,应该做到“是道则进,⾮道则退”,以臻于“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的境界为⽬标。
⼈们信奉神灵,不仅在于神能消灾免祸,赐福⽣财,更在于神与道通,由敬神可进⽽体悟⼤道。
四、我命由我不在天“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的⼜⼀重要教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的基本教义
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道教最高信仰
敬天法祖,寻仙访道——道教神仙崇拜
天人感应,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
性命双修,返璞归真——道教修炼秘诀
上善若水,柔弱不争——道教为人品质
清静寡欲,自然无为——道教处世方式
我命在我,不在天地——道教逍遥精神
忠孝节义,仁爱诚信——道教伦理道德
福禄寿喜,吉祥如意——道教民俗风情
仙道贵生,济世度人——道教核心宗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创世理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活动准则
天人同构,阴阳协调,形神共养,统筹兼顾——道教养生原理丹道修真,服药炼气,积德行善,建功立业——道教成仙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