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常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道教ppt课件

道教ppt课件
• 二、太上老君是道教信仰的至奠天神 • 三、无为而无不为是道教的思想准则 • 四、柔弱、不争、清静、寡欲是“道”的 作用和表现
• 五、乐生、重生、长生是道教的理想追求
一、“道”与“德”是道教信仰的根 本
• 老子所谓“道”,就是他的宇宙观,他认为“道” 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又是“宇宙的原动力”, 也是“大自然的规律”。 • 《道德经》第25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 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淮南子.原道 训》引申了老子这一意思说:“夫道者,复天载 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 裹天地,禀受无形。”将“道”说成为天地万物 的本源。《清静经》根据老子以上的话,解释 “道”字说:“大道开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清, 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 道教信仰太上老君为至尊天神,太上老君是天地
万物的创造者,宇宙的主宰者,而且他常分身降 世,无世不存。 • 道书《常清静经》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这是道教创造世界的概括。
• 关于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经中有说为“太 上老君”,有说为“元始天尊”,其实都 是“道”的化身。“大道”生成宇宙、万 事万物,“太上老君”是创世主,这是道 教徒不可动摇的信念。 • 道教徒相信太上老君为至尊天神,常分身 降世,无世不存,这是不可动摇的信仰, 否则你就不是道教弟子,老至柔,驰 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第43章)。 • 此外,他还说过,“柔胜刚弱胜强”,主 张以动制静,以柔克刚。 • 他有句名言,叫做“善为士者不武(不先 打第一枪),善胜敌者不与(不与敌人硬 拼,打消耗战),善用人者为之下,是为 不争之德”。
• 他反对轻敌,说:“祸莫大于轻敌,轻敌 几丧吾宝”。相反地他说:“物壮则老”, “强梁者不得其死”,“勇于敢则杀”, 明确地指出了“柔弱”的功用和“刚强” 的弊害。 • 在后来道教中,“柔弱”主要用于气功修 养方面,《云笈七签》说:“呼吸中和, 滑泽细微谓之柔,缓形从体,以奉百事谓 之弱”。

道教文化常识-幻灯片PPT课件

道教文化常识-幻灯片PPT课件
50
紫微北极大帝
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的神名来源于古代对星 辰的崇拜。北极即北极星,是现代天文学中小熊座 的星。星体的存在和运行,在远古时期就给人们的 生产、生活提供了不少帮助。如观察星体确定方向, 利用星体运行变化来划分节气,根据农时来播种耕 耘。
据说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 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北极大帝产生后,受 到历代帝王百姓的礼祀。
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山河 之秀
47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南极长生大帝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Hale Waihona Puke 48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为总执天道之神
49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在《西游记》中被称为是万神之王。他 管辖一切天神、地祗、人鬼,他手下许多文武仙卿。 武神有托塔天王、哪吒太子、巨灵神、四大天王、千 里眼、顺风耳等。文神有太白金星、文曲星、丘弘济 真人,许旌阳真人等,他还管辖四海龙王、雷部诸神 以及地藏菩萨,十殿阁罗等等,因此玉皇大帝被列为 四位天帝中的首位。
6
原始道教阶段
张陵之孙张鲁继续弘扬其教,奉老子为 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因老 子宣扬“道”,所以“五斗米道”即为早期 的道教。后来,倡导道教的张陵,被称为张 天师,被尊为道教的创始者。
稍后的张角创(太平道),也属于早期 道教。
7
太平道:
太平道以阴阳五行、符箓咒语为根本教法,与 《太平经》所谓奉天地、顺阴阳五行而杂以巫术的 思想基本吻合 。
51
勾陈南极大帝
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也是星宿演变而来。 称他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统 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在一些拜告天地、 祈祷降雨的呈文中,勾陈与玉皇、紫微大帝同列 榜首。

道教基础知识大全 ppt课件

道教基础知识大全  ppt课件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灵官殿实图
ppt课件
11
三清殿
道教宫观的主殿 主要供奉道家三清
ppt课件
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清元始天尊
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 又稱“虛皇道君”。
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 清微天玉清境。
天尊之體常存不滅,至天地 初開,授道屜劫度人。
他主宰和像徵宇宙混沌初顯、 陰陽未判的第一個大世紀, 道教稱“混元”時期。
《三教搜神大全》卷四,说他:幼孤不读,有 管力,性刚暴质直。市中有不平者,直与分忧。 锄硬挞横,国人服其公,且惮其武。曾经焚烧 一江怪古庙,忽怪风大作,适逢萨真人相助作 法反风而灭妖,境界以安。
玉帝封他为豁落王元帅,赐金印,掌监察之职。 老百姓赞曰;“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 间人。”
由于王灵官曾被封为“玉枢火府天将”,人们 又把他看成是火神,所以有的灵官像就是一副 火神的模样,火神庙中也供奉着灵官。
ppt课件
26
道教标记
ppt课件
27
张三丰
--修于武当山,创武当太极十三式,为武当派祖师
ppt课件
28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
ppt课件
29
湖北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鄂西北的 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的道教名山, 列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又 是武当武术的发源地。
主峰紫霄峰海拔1612米。武当山山 势奇特,雄浑壮阔。有72峰、36岩、 24涧、3潭、9泉、构成了“七十二 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秀 丽画境。
名。曾一度被金世宗召至中都(今北京)传教。
后还乡,隐居栖霞山。金兴定三年(1219年),
成吉思汗西征途中,遣使相召。他率弟子

道教中国传统文化 PPT

道教中国传统文化 PPT

(二)仙
仙或神仙指神通广大、长生不死者。道家所 说的仙包括仙人和真人。 仙人:八仙、天妃娘娘(妈祖) 、九天玄女等。
八仙
五、道教的宫观
山门 灵官殿 三清殿 四御殿 三官殿
山门殿实图
白云观
——北京最大的道观,中国著名道观之一
灵官殿
• 灵官殿主要供奉道教的 护法镇山神——王灵官,往 往是进入道教的宫观山门内 的第一座殿。 • 王灵官是道教中地位最 高的护法镇山神将,和韦驮 相似,又叫五显灵官,镇守 道观山门的灵官一般就指这 位王灵官,其形象一般为方 脸膛,黄袍金甲,左手持火 轮,右手执钢鞭。
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 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 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 (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泽。八卦互相搭配又 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七、道教供奉的神像
道教的神仙世界,大致上可分“神” 和“仙”两大系列。 (一)神 “三清”、“四御”、“三元”、日 月五星、四方之神等等,另外还有许多流 行于民间的神也被道教供奉。

灵官殿实图
纯阳殿
供奉吕洞宾 吕洞宾姓吕名岩,字洞宾, 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唐河中 府永乐县人氏。 幼年已有仙道志,慕清虚恬 淡,不好华饰富荣。後赴长安应 举,於一酒肆中遇锺离祖师,被 以黄粱一梦感化,遂归道门,赐 号纯阳子。乃潜心修道,弘扬道 法。後於鄂州黄鹤楼白日飞升。 全真道尊为五祖之一。亦为传说 中八仙之一。
鱼之中一白眼睛,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之理,说明了阴 阳交感生万物的道理。

阴阳分化则为两仪生四象,再由四象生八卦,八卦代表 自然界的事物,说明阴阳运动衍生万物(大干世界,从宏观

道教基础知识大全 ppt课件

道教基础知识大全  ppt课件
白岳的特点是峰峦怪谲,且多为圆锥体,远远望 去,一个个面目各异的圆丘,自成一格。主要景 观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华街、太素宫、 香炉峰、小壶天、玄天太素宫、玉虚宫、方腊寨、 五青峰、云岩湖等。齐云山碑铭石刻星罗棋布, 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誉。该山道教始于唐乾 元年间(公元758-760年),至明代道教盛行, 香火旺盛,成为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ppt课件
31
江西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市西 南郊20千米处,为国家级 风景名胜区。
源远流传的道教文化,独 具特色的碧水丹山,以及 现今所知历史最悠久、规 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 崖墓群,构成了这里自然、 人文景观的“三绝”。
龙虎山的著名景点有天师 府、上清官、龙虎山、悬 棺遗址和仙水岩等。
18
三官殿
供奉三官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稱
“三官”,又稱“三元”,為道教較早供 祀的神靈。
ppt课件
19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 官,亦稱“三官”,又稱“三 元”,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
一說天官為唐堯,地官為虞舜, 水官為大禹。
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 水官解厄。
寺内留存有魏晋时期的藻井图案及佛教 艺术壁画,塑立各种佛尊神像。北山寺 早先为佛教寺庙,以后由于道教盛行而 成为道教寺庙。这种亦佛亦道的寺庙在 神州大地所存不多。北禅寺被称为“丝 绸之路”南道的一颗明珠。
ppt课件
39
玉帝封他为豁落王元帅,赐金印,掌监察之职。 老百姓赞曰;“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 间人。”
由于王灵官曾被封为“玉枢火府天将”,人们 又把他看成是火神,所以有的灵官像就是一副 火神的模样,火神庙中也供奉着灵官。
ppt课件
9

道家文化PPT课件

道家文化PPT课件
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 中。 (《老子》五章)
2020年9月28日
14
(2)无味
《老子》三十五章: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老子》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田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
为目,故去彼取此。
2020年9月28日
15
(3)无用
《老子》四十一章:
第三章 道家文化
老庄 玄学与道教
自然之道
2020年9月28日
渔 樵 问 答
1
一、老子与庄子
2020年9月28日
2
1,老子其人其书
《史记》中的三个“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周守 藏室之史,孔子之前;
老莱子,与孔子同时;
太史儋,后于孔子129年。
《老子》八十一章,五千言。
2020年9月28日
3
2020年9月28日
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
从而提出了相对主义的理论观
点:齐物论。
2020年9月28日
30
二、玄学与道教
2020年9月28日
31
1,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 的哲学思潮。
三玄:老、庄、易
三期:正始/竹林/元康
2020年9月28日
32
正始玄学:何晏、王弼
正始玄学,讨论有无本末问题, 将“贵无”运用到社会政治领域, 以无(自然)为本,以有(名教) 为用,名教出于自然;
宇宙万物。
2020年9月28日
12
《老子》二十一章论“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 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 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 逝曰远,远曰反。

道教旅游文化PPT课件

道教旅游文化PPT课件
修行上重内丹修炼,不尚符 录,不事黄白之术,以修身 养性为正道。
全真道士须出家,不得蓄妻 室,并有严格清规戒律,建 立有丛林制度。
元代王重阳七大弟子开创全 真七派,尤以长春子丘处机 龙门派势力最大。
7
正一道பைடு நூலகம்元代形成的道教宗 派,江西龙虎山三十八代天 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 三山符箓”。
14
供奉道教最高神三清:灵宝、元始、道德
15
4.四御殿
四御就是四帝,即: 总御万神的玉皇大帝; 总御万星的北极太皇大帝; 总御万灵的南极天皇大帝; 总御万类的后土皇地祗。
16
5.三官殿
三官的全称是: 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 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 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
三官是主宰人间祸福之神,向三官祈祷,可去 病、消灾、降福,所以三官殿香火甚旺。
12
2.灵官殿
➢ 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和佛 教寺庙里的护法神韦驮的地 位相当。灵官的像通常是赤 面、三目、披甲执鞭、足踏 风火轮。
➢ 灵官殿两侧:四元帅
13
3.三清殿
白云观三清像
道教的神数目多而且名目多, 各个道派供奉的神像有很大 区别。就宫观而言,一种是 以敬奉道教共同的至高天尊 为主的天尊殿体制,这种体 制的宫观,主殿便是天尊殿。 一般以供奉“三清”的为多, 这种天尊殿称为三清殿。
第三节
道教
1
2
第二节 道教
一、道教起源与发展 二、道教的教义 三、道教的流派 四、道教的经典和标记 五、道教的宫观布局 六、道教的主要称谓 七、道教名胜
3
一、道教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东汉末年,张陵 在蜀中鹤鸣山倡导“五斗 米道”,奉老子为教主, 被称为张天师,尊为道教 的创始者。

道教文化常识PPT课件

道教文化常识PPT课件

葛洪炼丹图
古代丹炉
葛洪丹灶
抱朴子,东晋葛洪著。全书分 为《内篇》和《外篇》。《内 篇》讲神仙方药,鬼怪变化、 养生延年、禳邪驱祸,属道教, 共二十卷。《外篇》讲主要谈 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人间得 失,世事臧否,属儒家,共五 十卷。《内篇》总结了战国以 来神仙家的理论,从此确立了 道教神仙理论体系;又继承魏 伯阳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 之大成;它也是研究我国晋代 以前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宝贵材 料。
安史之乱後,处於顶峰的道教跌入低谷,道教经典遭受战 火的焚烧,道教宫观福地也受到破坏。但唐统治者崇道尊祖 的既定政策变,中唐以後道教又逐步恢复发展,到唐武宗时, 又掀起一个崇道的高潮。武宗崇奉道教多继承玄宗之遗风, 主要表现为: 第一,崇奉玄元皇帝,以老子降生日二月十五日为降圣日,
休假一日,在全国推行。 第二,用大祠之礼祀九宫贵神,恢复玄宗时的旧制。 第三,重用道士赵归真等,亲受道教法箓,并拜归真为师。 第四,於朝内修筑望仙观,炼丹药,追求服食成仙。由於崇
死於536年,字「通明」,自

称「华阳隐居」,死後被谧称

「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人
(今江苏南京附近)。
开创教派:陶弘景整理了杨羲、许谧等人 传教的史料,编成了《真诰》一书,系统 阐述了上清经派的历史,成为上清派的实 际的创始人,并且在茅山经营多年,开设 道馆,广收门徒,开创了茅山派。针对魏 晋以後道教发展变化,神系混乱的实际情 况,陶弘景编定《真灵位业图》,成为中 国道教史上第一部神系著作。
年十九出家宁海昆嵛山(今牟平东面) 师 王重阳。後又赴饶州龙门山(今宝鸡市) 隐居潜修七年,成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 著有《大丹直指》书中述九种炼丹方法, 主张人体中先後天气可以相交作用结成 丹的原理.还有《鸣道集》、《摄生消息 论》、《磻溪集》等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
基本内容
• 道教的创立和发展 • 道教的基本教义 • 道教的经典和标记 • 道教供奉的主要对象 • 道教常用的称谓、仪式 • 道教宫观与道教名山 •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一)渊源
1.巫术 道教继承了古代的巫术,因此道教中的念咒、祈祷、 符箓和镇鬼等法术都与巫术有关。
2.神仙思想 神仙方士之说后来成为道教的直 接来源,道教基本思想就是长生 不死。 3.黄老思想 道教把老子的道加以宗教化, 因此老子便成为道教的尊神。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 术,可助己长生成仙,亦可济世人。他所撰 《肘後备急方》《肘後救卒方》《金匮药方》 《玉函方》等医学著作中,保存了不少我国 早期医学典籍,记载了许多民间治病的常用 方剂,其中有治天花等病的医学史上现存最 早的高载,对结核性传染病的认识,也比国 外早一千多年。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 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特性及治病作用等作了 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对我国後世医药学的发 展有很大影响。
寇谦之飞升图
(3)陆修静(406-477年) 南朝道士,把天师道与金丹道
教结合。广集道经,整理成 1200多卷的《三洞经书》,为 后世道教经典《道藏》的分类 编目奠定基础。陆修静在道教 史上是南天师道的创立者,南 北天师道形成,标志道教同封 建统治者结合。
陆修静的生平: 南朝刘宋时著名道士。吴兴东
迁人,字元德,号简寂,三国东 吴丞相陆凯的後裔。自少修习儒 学,博览强识。又性喜道术,精 研玉书。长大後,好方外游,遗 弃妻子,入山修道。初隐居云梦, 为搜求道学,寻访仙踪,乃遍游 名山,声名远播。
虎溪三笑(陆修静、陶渊明、慧远)
(4)陶弘景
陶弘景,炼丹家、医药家、

文学家和学者,生於公元456 , 居
(2)寇谦之(365-448年) 天师道教徒,后入嵩山修道,得到北 魏太武帝支持,道教与皇权结合,于 是,道教在北魏盛行,称北天师道。
其一,废除常规五斗米道的「伪法」, 创建符合统治者需求的新道教; 其二,采取儒家的礼教为道教的第一要 义。辅佐太平真君实现天下太平。 其三,制定了一套戒律轨仪,革除期道 教和国家争租税的经济措施。 其四,改革道官职位的世袭制度,主张 唯贤是授,信守五常(父义,母慈,兄 友,弟恭,子孝) ,持戒修行。重视道 教斋醮仪范,为道教增订了诸多斋仪和 仪式。经寇谦之改革後的天师道,人称 新天师道或北天师道。
葛洪炼丹图
古代丹炉
葛洪丹灶
抱朴子,东晋葛洪著。全书分 为《内篇》和《外篇》。《内 篇》讲神仙方药,鬼怪变化、 养生延年、禳邪驱祸,属道教, 共二十卷。《外篇》讲主要谈 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人间得 失,世事臧否,属儒家,共五 十卷。《内篇》总结了战国以 来神仙家的理论,从此确立了 道教神仙理论体系;又继承魏 伯阳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 之大成;它也是研究我国晋代 以前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宝贵材 料。
山中宰相:陶弘景出身於南朝士族二 十岁的时候,为诸王侍读。三十岁前 後,陶弘景拜东收集医书。三十六岁时,陶弘 景辞去了侍读的职务,隐居到句容的 句曲山(即茅山),梁天监元年(公 元502年)梁武帝接位後,屡请不出, 梁武帝同陶弘景保持著密切的书信来 往,史称他是「山中宰相」。
清源山老君岩 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
(三)、道教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
(1)葛洪(283年-365年) 著名道士,号抱朴子,主张 外儒内道,撰写《抱朴子内 篇》,一方面他创立了一套 炼丹术,提倡神药金丹,服 食成仙,另一方面又强调内 心修养,为后来道教丹鼎派 奠定了理论基础,其理论被 上层官方所接受,成为贵族 金丹派。至今杭州西湖还有 葛洪炼丹的遗址。
(二)产生
1.五斗米道
道教的最初形式是东汉张陵创立的五斗
米道(又称天师道)。张陵是东汉顺帝时
沛国奉人,今江苏奉县人。126年到144
年,他客居四川,在鹤鸣山上(今四川大
邑县境内)修道,制作符书,以符水及中
草约为人治病,凡入道者出五斗米,故号
称五斗米道,张陵就是后世所称的张天师,
这个称号是世袭的。五斗米的目的是“防
凶年饥民往来之乏,行来之人不装粮也。”
带有灾年互救的性质,即慈善之意,颇得
人心。
四川青城山老 君阁中,雄伟
的道祖铜像。
2.太平道 与五斗米道同一时
期,东汉钜鹿人(河 北)张角据《太平经》 创立了另一道教教派― 太平道。
张角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鼓吹太平社 会的理想,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信徒达数十 万人,在东汉末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 率领众徒举行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 王朝,但起义失败后,太平道无形解体,残余信 徒融入五斗米道。
葛洪继承和发扬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在 《抱朴子内篇》中,他全面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 理论和神仙方术,包括守一、行气、导引和房中 术等,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若德行不修,而耽误方术,皆不得长生,要求信 徒严格遵守道教的戒律。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 术应世为外。主张文章应德行并重,立言当有助 於教化。他在《抱朴子内篇》中,系统总结了晋 以前的炼丹成就,记载了大量的古代丹经和丹法, 对其後炼丹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
《太平经》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内容庞杂,包括 阴阳五行,祀神驱鬼、灾异、符箓、巫术等。其 社会思想以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为主,但也反对统 治者聚敛财物而不救济贫困,要人们自食其力, 其中还提出了修炼精气神的思想。《太平经》后 来成为道教的主要经典著作,是流传至今的最早 道教经典。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一样具有较浓的巫教色 彩;崇尚黄色,头戴黄巾,身穿黄服。这些 是太平道的宗教特徵。
死於536年,字「通明」,自

称「华阳隐居」,死後被谧称

「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人
(今江苏南京附近)。
开创教派:陶弘景整理了杨羲、许谧等人 传教的史料,编成了《真诰》一书,系统 阐述了上清经派的历史,成为上清派的实 际的创始人,并且在茅山经营多年,开设 道馆,广收门徒,开创了茅山派。针对魏 晋以後道教发展变化,神系混乱的实际情 况,陶弘景编定《真灵位业图》,成为中 国道教史上第一部神系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