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省设置,并不是 为了行政方便,而 是为了军事控制。

提刑按察使
(司法臬司)
分司


都指挥使
(军事)

明清两代的胥吏
弊病出在元代,元政府长官用的都是蒙古人,用读书人作书记和方案,便是官与吏流品泾渭之分,胥吏另成一流品。
胥吏是没有出身的,先是不准做御史,后是不准考进士,流品虽低,对政治影响却大。所以胥吏不再向上,没有出路。
上谕:明发上谕/寄信上谕 皇帝的诏书不能给旁人看直接送出,这 就是秘密政治/法术。清代这种私人政 治能够持续,是因为皇帝背后有全满洲 人撑腰。任何一个独裁者都有一个拥护 他独裁的特定集团。
尚书 侍郎
户部
(民政户口)
尚书 侍郎
礼部
(宗教教育)
尚书 侍郎
兵部
(军事)
尚书 侍郎
刑部
(司法)
尚书 侍郎
工部
(建设)
(分巡)
尚书省
(尚书令)
三品
尚书 左仆射
尚书 右仆射
执行
皇室与政府
中书省
(中书令)
唐代
(中央政府)
门下省
(侍中)
尚书省
(尚书令)
都堂
参知机务 同平章事
吏部
(五品下人事任用)
户部
(民政户口)
礼部
(宗教教育)
兵部
(军事)
尚书 左仆射
御史监察
(监察州县政府)
刑部
(司法)
尚书 右仆射
工部
(建设)
中央与地方
一条鞭法(农间差役杂项一并归入田赋项下)
中央与地方
尚书 侍郎
吏部
(人事任用)
制度意义 少,法术 意义多。
清代
(中央政府)
皇权
(部族政权)
制度指政而言,法术只是些事情或手段, 不好说是政治。制度是出于公的,法术 则出之于私。
内阁
(皇帝秘书处)
军机处
(南书房)内阁大臣
直接向六部下达命令, 皇帝的命令
账籍制度失败
两税制
不收米谷,改收货币
皇室与政府
宋代
(中央政府)
皇权逐渐加强/ 相权逐渐削弱
皇权
相权
劄子
谏官
清议固然未必不好,但政府总是有掣肘, 谏官台官渐渐不分,皇帝没人管,宰相 既要对付皇帝又要对付台谏。
枢密院
(军事)
政事堂
两院
中书省
(丞相/取旨)
门下省 尚书省
户部司 盐铁司
审官院
东院
(主选)
土地私有
耕户贩卖土地, 变成佃农
轻傜赋税、减轻田租、便宜地主
贫者无立锥之地
耕地:恶性因果关系
赋税制度
军费问题 农田租入:归大司农 山池海泽:归少府
少府/大司农收入全部 用空,要求商人同样贡 献失败
政府经营盐铁业(盐铁 政策)
非耕地:关税商税缘起
皇室与政府 皇权
唐代
(中央政府)
三省六部一史台
委任制 相 权
六部尚书沿袭明代,但清代六部尚书权力小得多了, 不能称为行政首长。尚书管不着侍郎,同时满汉还 要分开单设。消息之间不能互通。取消言论、出版、 结社自由。
中央与地方
布政使
(地方长官藩司)
清代
(地方政府组织)
中央政府
总督 巡抚
经略大臣
参赞大臣

提刑按察使
都指挥使
(司法臬司)
(军事)




考试制度
中国历史上只有元和清,皇帝背后是整批 蒙古人和满洲人,其他各代还是由全国民 众中间受过教育经过考试的人来参与政府
西院
(武选)
王安石变法在制度 司马光反对在人事
度支司
财政
中央与地方
宋代
(地方政府组织)
中央政府
宋代地方财富全部解中央, 地方无存储,宋代军权集 中,财权集中,地方日趋 贫弱。所以金兵入侵首都 一失,全国瓦解。


(安巡使)

(转运使)

(提刑按察使)

(提举常平使)
知某州事

知某府事



宋代无地方官, 只暂时派中央官 来兼管地方事。
郡县
监察
御史大夫
(监察)(副丞相)
御史中丞
(副御史大夫,驻皇宫)
侍御史
太常
光禄勋
(奉尝)(祭祀祖先) (门房)(大内总管) 教育
太仆
(御马)(国家马政)
廷尉
(司法审判)
卫尉
(门卫屯兵)
大鸿胪
(外交部,管交际)
部刺史
(监督郡守)
宗正
(皇族宗室事物)
大司农
(政府经费)
少府
(皇室经费)
汉代九卿就名义论只是办理皇室内廷事的家务官, 唐代始有六部尚书,成为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
司礼监
(太监领袖)
兵部尚书兼武 英殿大学士
内阁
(皇帝秘书处)
明代给事中分 科,依据尚书 六部分六科。
中书舍人
(管文书与抄写)
给事中
(七品封驳权)
皇权
明制有卿无公, 是多头政府,诸 长官皆并列,归 皇帝管。
内阁大学士 条旨 票拟
(五品)
九卿
通政司
(章奏 公文出纳)
大理院
(平反)
都察院
(弹劾纠察)
尚书省
开放政权的一角,让汉人 尝到一点甜头
愚民政策
用满族部落控制中国人, 拉拢怀柔蒙藏来挟制汉人
一系列反抗运动: 太平天国等
1912年,建立中华民 国,推翻帝制、建立共 和,结束长达两千多年 的封建统治
蒙古人得封亲王,汉人是没有的。满洲人最高明 的政策是存心压迫中国的知识分子,而讨好下层 民众,来分解中国社会之抵抗力。
没有做大官的份-浊流
科举制度只能物色人才,并不能培养人 才,在明清代进士翰林制度下,却可以 培植一些人才。明清大政治家,大学问 家多半进士翰林出身。
入翰林院
清流 黄册(户) 鱼鳞册(土田) 一条鞭法(农间差役杂项一并归入田赋项下)
赋税制度
黄册(户) 鱼鳞册(土田)
为了精密恳切的统计各项信息&收租等,但是由于“上 有政策、下有对策”,信息依旧混乱,是一笔糊涂账
唐代
(地方政府组织)
中央政府
常驻,更高级地方长官
观察使 节度使

十道

军人割据,反抗中央
剌史







十万以上 二万以上 二万以下
地方长官之掾属 任用之权集中于 中央之吏部
地方政府唐不如汉, 渐进到中央集权地步, 内重而外轻。
六千以上 三千以上 三千下
科举制度
九品中 正制
大中正推荐 拥护门第的弊端
科举制
一种人才调查方式,将地 方人才分为九种,汇集到 中央(大中正推荐)
各人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考 试。报名者不得为工人,商人,因 工商是为私家谋利的,考试求取者 须专心为公家服务。
经济制度
租庸调
(均田制度) (义务劳役) (丝麻布绵)
给人民耕地, 每人每年服 年老归还, 役20天 付租金
土产贡输
选举制度
选举孝廉
士人政府
汉代
(地方政府组织)
中央政府
选举孝廉


太守
刺史
中央特派专员 (全国十三个区)
御史大夫
郡太守=九卿=二千石
②吏
(地方任职)

汉代 太学(甲科为 (选举制度) 郞乙科为吏)


(侍卫)
光禄勋
(门房)(大内总管)
“绩效考核”
不定期选举/特殊选举 /定期选举(选举孝廉)
赋税制度
明太祖时期 不分高下 人才不够用,推行举荐,举荐人才一律任用,进士=及格人/监生=大学生/吏员=公务员,
明成祖时期吏胥不能当御史、不准考进士、限制吏胥出身,确定吏胥被看不起
流品低,政治影响很大(绍兴祖师爷)
考试制度
明清 进士翰林
录取
录取
府县考
省试(乡试)
秀才
举人
录取
会试(中央)
留在中央读书
进士
考试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写作缘由
中国传统政治变迁比较多, 若笼统的说,恐不着边际; 要是历代分别讲,又为时 间所限。
内容概览
①政府组织 ②考试和科举 ③赋税制度 ④国防与兵役制度


宋 明清
皇室与政府
汉代
皇 权 世袭制
相 权 领袖制
尚衣
尚冠
尚浴
尚食
尚席
讲皇室与政府的区别
尚书
(秘书)
西曹
(府史署用)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六部尚书)
三法司会审
廷推 廷议 廷鞠
吏部
(人事任用)
户部
(民政户口)
礼部
(宗教教育)
兵部
(军事)
刑部
(司法)
工部
(建设)
中央与地方
废除中书省,无行 中书省,改名
行中书省
(元代流动宰相)
承宣布政使
(地方长官藩司)
三司
明代
(地方政府组织)
中央政府
总督
巡抚
元代开始,蒙古人征服 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 要完全集中在中央。元 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
斜封 墨敕
中书省 政事堂
(中书令)
门下省
(侍中)
此命令未经中 书门下两省
中书令 中书侍郞 中书舍人
求取于贤人 重质不重量
侍中 侍中侍郞
给侍中
副署
五花
判事
发令
(敕)
审查
(反对/涂归)
中国人认为只要其人是贤者就能够代表 多数,不贤而仅凭数量是无足轻重的。
御史台
左御史
(监察中央政府) (分察)
右御史
(监察州县政府)
东曹
(升迁)
户曹
(祭祀农桑)
Fra Baidu bibliotek
奏曹
(章奏)
词曹
(词讼)(民事)
法曹
(邮驿科程)
尉曹
(运输)
贼曹
(盗贼)
决曹
(罪法)
兵曹
(兵役)
金曹
(货币盐铁)
仓曹
(仓谷)
黄阁
(薄录众事)(总务主任)
中央与地方
三公
汉代 “化家为国”
(中央政府组织)
九卿
“二千石/中二千石”
太尉
(军事)
丞相
(主管行政)
郡太守=九卿=二千石
兵役与国防
禁军-中央 厢军-地方
采取防御政策:养兵 防兵卒骄惰,禁军戍边、且每年轮 换,经费消耗大 怕将官拥兵自重,将官不动兵动, 武人难立功
国防资源薄弱: 1.国防线残破,粮食不足,定居平原开封 2.骑兵及马匹资源薄弱 3.无法设置边防
中央与地方
废丞相 设内阁
明代
(中央政府)
若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 政府由皇帝独裁,这种说法用 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考试制度在宋代是更重要更
严密了,却并非更加有效了,

但因政府积年提倡,社会学 术空气又复活了。
考试制度/赋税制度
基本沿袭
考试想做的两项改善: 1.想把学校教育来代替考试 2.想调整考试内容,不考诗赋/考经义
赋税:税务合并/变成单一的两税;新增项目、再增税收、增加 农民的负担(举例战争) 差役法:地方自治组织(三老-供养军队用度-破产) 免差役:出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