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环境流行病学调查

合集下载

不可忽视的重金属砷污染

不可忽视的重金属砷污染

不可忽视的污染源——砷理化性质砷(As),是一种银灰色半金属,具有两性元素性质,在自然界广泛分布。

砷有三种形态:元素砷,三价砷(亚砷酸)盐、五价砷(砷酸)盐。

元素砷有灰、黄、黑三种同分异构体,灰色晶体具金属性,质硬而脆。

相对密度5.727(14℃),615℃时升华。

熔点814℃(在3.64×106Pa大气压下),不溶于水,溶于硝酸及王水。

在空气中表面很快氧化而失去光泽。

200℃时通入氧气,即发荧光。

砷的蒸气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

自然界中砷主要以砷化物存在。

砷的可溶性化合物毒性极强,常见的砷化物有三氯化砷、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五氧化二砷、砷酸、砷酸钙。

含砷矿物主要是硫化物,主要为斜方铁矿(FeAs2)、雄黄(AsS)、雌黄(As2S3)、砷黄铁矿(FeAsS)、辉砷镍矿(NiAsS)、硫砷铜矿(CuSAsS4)、辉钴矿(CoAsS)。

食品安全危害因素食品中砷的来源砷普遍存在于环境和植物、动物体内,农田总平均含砷量约5mg/kg,淡水中含砷大部分在0.01mg/L。

一般食品中含少量砷如稻谷0.28mg/kg,米0.14mg/kg,蔬菜0.04mg/kg,畜肉0.013mg/看过,调味品(酱、酱油、醋)95%样品含砷量再0.5mg/kg一下;水生生物特别是海洋生物对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含砷量略高,如鱼含砷1.1mg/kg,虾3~10mg/kg。

食品污染主要来源为:误食含砷农药拌的种子;误把砒霜当面碱或盐食用;滥用含砷杀虫剂喷洒蔬菜、果树,致砷在食物种残留过高;盛放过砷的容器、用具污染了食品等。

影响污染的因素①工业砷的污染:用含砷废水灌溉农田,深刻在植株各部分残留,其残留量与废水中砷浓度成正比。

②含砷农药的使用:过量使用含砷农药或未遵守安全间隔期,均会增加作物残留,有的产生慢性药害,引起减产。

在水稻孕穗期以后使用有机砷农药,稻米中砷残留量明显增加,有的可达8mg/kg。

③食品加工过程中砷的污染: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某些化学添加剂,造成食品污染,以致食用后中毒。

环境卫生学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环境卫生学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环境卫生学考试模拟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土壤的主要污染物是A、粪便、化肥、农药B、厌气杆菌、寄生虫、农药C、有毒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D、致癌物、致畸物、致突变物E、厌气杆菌、寄生虫卵、放射性物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五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包括的最完全。

2.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防治地球化学性疾病A、更换适宜的水源B、防止环境污染C、加强营养D、补充机体缺乏的元素E、对环境中过多元素进行降解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因为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疾病,与环境污染没有关系。

所以防止环境污染并不能防治地球化学性疾病。

3.乌脚病是由于长期饮用了下列哪种水而引起的疾病A、含氟量高B、含碘量低C、含砷量高D、含汞量高E、含碘量高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砷化物是一种毛细血管毒物,可作用于血管壁,使之麻痹、通透性增加;亦可损伤小动脉血管内膜,使之变性、坏死、管腔狭窄、血栓形成。

此种病变多发生于下肢远端脚趾部位,由于血液供应减少,致使脚趾疼痛明显。

早期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久之脚趾皮肤发黑、坏死(乌脚病)。

4.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分别对铁和挥发酚、氟化物、游离性余氯都作出了明确的限量要求。

这些指标为A、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饮用水消毒剂常规指标B、特殊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C、一般化学指标、特殊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D、感官性状指标、特殊化学指标、细菌学指标E、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微量元素指标、细菌学指标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微生物学指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菌落总数。

毒理学指标:砷、镉、铬、铅、汞、硒、氟化物、氰化物等。

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色、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氯化物、硫酸盐、挥发酚类等。

饮用水消毒剂常规指标:包括氯气及游离氯制剂、一氯胺、臭氧和二氧化氯。

5.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时,不宜采用与发病同时甚至以后的环境资料来进行两者关系的研究,因为A、环境因素繁多复杂B、有潜隐期C、效应不特异D、观察指标不灵敏E、监测仪器不够精密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疾病的发生是需要机体与环境危险因素接触一段时间后才发生的。

中国大陆地方性砷中毒病情与防治动态、现状的分析

中国大陆地方性砷中毒病情与防治动态、现状的分析
对 我 国大 陆地砷 病病情 动态 、现状 及 防治 形势 进行 回
疆、 宁夏 和吉林 。贵州是燃 煤 型病 区 , 其余是 饮水 型病 区。迄今 , 国尚来开展 监测 工作 。从全 国地 方病 统计 全 资料看 ( 见表 1 . ) 山西 的病区 县数 、 村数病 区村人 口数 较 内蒙 古少一 半 , 病情相 对较 重 , 但 贵州欢之 。 从 今年 在兰州 召开 的西部 地 区个别省 份地方病 防 治项 目座谈会 上 , 得山西 、 获 内蒙古 、 宁夏最 新地 砷病 病情资料 , 中内蒙古 的病 情 范围 、 其 病人数 均有增 加 . 内蒙 古 病 区 村数 增 至 33个 ,病 区村 人 口增 至 3 . 3 65 万. 病人 数 增至 360人 。山西 省数 据出人不 大 。宁 厦 5 仅有 1 个病 区 , 区村人 口 418 , 病 5 人 分布 在 1 农 场 个 和 1 个村子 中, 人数 4 1 。另从发表 的文献 获悉 , 病 7人 新疆 准噶 尔病 区村 ( 生产 连 队 )7个 , 区村 人 口约 1 8 病 0
进 度 较快 , 5年增长 2 百分 点 , 4个 山西 增长 1 0个百 分 点 ,贵州改 灶率仅增 长 7个百 分 点 ,正常 使用 率 以山
西 省 最高 。
从发 表文献 获知 ,吉林 和宁 夏病 区尚未 改水 ,而 新疆 早 在 8 0年代 就 已经完 成改 水 ,建成 2项 改 水 工 程 ,0万人 受 益。 由于吉林 、 1 宁夏病 区范围小 , 改水 任
维普资讯
中 国地 方 病 防 治杂 志
20 0 2年
第 l 7卷
第 2期 C i t n e i V L1 o 22O h JCr E d m Ds o 7N . 02 n l

砷的致癌性研究进展

砷的致癌性研究进展

砷的致癌性研究进展郭宏宇;李存保;夏雅娟【摘要】有关砷中毒的远期致癌效应,一直是各国政府及学者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就砷的致癌机制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做一综述,为深入研究砷的致癌机理和砷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相关信息.【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42)005【总页数】3页(P578-580)【关键词】砷;致癌性【作者】郭宏宇;李存保;夏雅娟【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94.6砷是一种具有类金属特性的元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主要以铜、锌和铁的砷化物、硫化砷或氧化砷的形式存在。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观察证明:人类长期暴露于无机砷及其化合物可以引起皮肤和内脏组织的肿瘤发病率增高。

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为人类致癌物,有关砷及其化合物的致癌机制存在多种假说。

本文就当前研究的主要方面综述如下。

1 砷与基因异常表达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参与人类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往往存在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表达异常的现象。

张爱华[1]等对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病损皮肤组织切片中 p53mt、p16、p21WAFI1/CIPI、CyclinD1 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提示,p53mt、CyclinD1、p21WAF/CIPI的表达强度和密度随患者皮肤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加强,p16则呈相反变化。

p53和p16作为抑癌基因,二者对细胞生长周期的负调控作用减少,而CyclinD 1蛋白则持续强表达,导致p16、Cy-clinDl与CDK4之间的平衡结合被打破,细胞正常生长周期发生紊乱,同时,p21WAFI/CIPI蛋白异常表达,使细胞生长脱离正常细胞周期,发生异常分化,最终导致肿瘤形成。

另有研究[2]发现,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损中,p16蛋白的表达随病损的加剧而减低,并与临床分级和病理分型显著相关;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级相关;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Rb蛋白呈负相关。

环境砷中毒人群皮肤损害与DNA氧化损伤的关联性

环境砷中毒人群皮肤损害与DNA氧化损伤的关联性
Ab t a t h s o it n b t e k n lso sa d DNA x d tv a g o g ac r nc a s n ce p s r o u ai n sr c :T ea s c ai ewe n s i in o e n o ia i ed ma ea n h o i re i x o u ep p l t m o
3 53 :2内蒙古五原县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 205 . 内蒙古 五原 0 5 0 ;3日本产业医科大学环境流行病学研究室, 1 10 . 日本
北九州 8755 085)
摘要 :选 择 内蒙古 自治区 某县长 期暴 露于 高砷饮 用水 的人群 中有 皮肤损 害者 19人( 9 病例组 ) 无皮肤 损 害者 9 人 ( 照组) 为研究 对象, 和 1 对 作 检测 饮用 水砷 、 砷和 D 尿 NA氧 化损伤 的主 要标志 物 8 羟基 脱氧 鸟苷(一 Hd 水平, - 8O G) 以分析慢 性砷 中毒人 群 D A 氧化 损伤 与皮 肤损 害的 N 相 关 性 . 果 表 明 , 性 皮 肤 损 害 组 和 无 皮 肤 损 害 组 人 群 尿 中 8O d 水 平 的 中位 数 ( 分 位 间 距 ) 别 为 493563// 和 结 砷 -HG 四 分 . . .)g (  ̄ ag 53 . 7 )gg 组对 象尿 中 8O G 水平 间差 异无 统计 学意 S(- 7) .41 . p/, ( ~2 2 - Hd  ̄P O04; 多元 L gsc 回归分 析结 果显 示, 正 了年龄 、 体质指 数 oii t 在校
YANG o p n RE Ch n s e g YEX a. i WA Zu - e g , N u .h n  ̄ io1 e , NG Yi GU a- a ’ 1Sh o f n i n n l c n e , O Xi j n, (.co l E vr met i c ou o o aSe

环境卫生学习题与答案

环境卫生学习题与答案

环境卫生学习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城市大气中铅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A铅矿开采B、B汽车尾气排放C、C钢铁冶炼厂排放D、D印刷厂排放E、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2、慢性甲基汞中毒A、A经食物链传递而富集最终影响人体健康的是B、B胚胎期和婴儿发育早期机体严重碘缺乏可引起C、C污水灌溉农田使农作物受污染而危害人体健康的是D、D引起居民以斑釉齿和骨骼损害为特征的疾病是E、E以皮肤损害为显著特点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为正确答案:A3、一般认为,氟中毒的发病机制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A、A氟与钙结合沉降在骨中B、B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C、C形成氟磷灰石D、D使恒齿的牙釉质钙化变色E、E使牙釉质疏松多孔正确答案:D4、PM2.5是指直径A、AB、B>2.5~C、C>2.5-D、D=2.5um的颗粒物E、E≤2.5um的颗粒物正确答案:E5、氯化物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对A、A肝脏的损伤作用B、B肾脏的损伤作用C、C对大脑的损伤作用D、D对呼吸的强烈抑制作用E、E对皮肤的刺激作用正确答案:D6、下列非人为污染源为A、A汽车尾气B、B工业三废C、C森林火灾D、D化肥农药E、E生活污水正确答案:C7、酸雨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A、A氯氟烃B、B烟尘C、CO2D、S02、颗粒物E、S02、NOx正确答案:E8、需氯量等于A、A加氯量-余氯量B、B加氯量+余氯量C、C加氯量×余氯量D、D加氯量÷余氯量E、E以上均错正确答案:A9、水体的硬度取决于A、A水中碳酸盐的含量B、B水中硫酸盐的含量C、C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D、D水中钙镁盐类的含量E、E水中氯化钙的含量正确答案:C10、垃圾的主要用途是A、A作肥料B、B回收利用D、D制沼气E、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11、水体污染物的转归是指A、A物理性状变化B、B化学性质变化C、C化学性质和毒作用变化D、D光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E、E污染物的空间位移及其形态变化正确答案:E12、地方性克汀病A、A经食物链传递而富集最终影响人体健康的是B、B胚胎期和婴儿发育早期机体严重碘缺乏可引起C、C污水灌溉农田使农作物受污染而危害人体健康的是D、D引起居民以斑釉齿和骨骼损害为特征的疾病是E、E以皮肤损害为显著特点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为正确答案:B13、我国《公共浴室卫生标准》规定就浴者不得患有A、A心血管疾病B、B过敏性疾病C、C性病及传染性皮肤病D、D消化道疾病E、E呼吸道疾病正确答案:C14、为换算采样的标准体积,在采样时必须测定的气象因素A、A气温、气压B、B气温、气湿C、C气温、气流D、D气湿、气流E、E气湿、气压正确答案:A15、慢性镉中毒主要影响A、A脑C、C肝脏D、D肾脏E、E甲状腺正确答案:D16、次生环境是指A、A无机物所形成的环境B、B有机物所形成的环境C、C由于人类活动(生产和生活)所形成的环境D、D天然形成的环境E、E某些元素分布不均所造成的环境正确答案:C17、多氯联苯进入人体后,可蓄积在各个组织中,其中何种组织中含量最高A、A肝脏B、B肾脏C、C血液D、D淋巴E、E脂肪正确答案:E18、我国现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对第一类污染物要求在处理设施排放口处采样。

山西大同盆地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用水的水砷价态暴露研究

山西大同盆地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用水的水砷价态暴露研究

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球化学性疾病,是由于长期饮用高砷水而造成的。

高砷水中无机砷(As)主要以3价、5价(As3+、As5+)形式存在,而不同价态的砷由于机体组织对其的吸收、交换、蓄积、排泄等作用不同,其毒性也不同。

许多实验表明,As3+的毒性远大于As5+[1]。

目前,由于对地砷病病区的现场调查研究报道较少,作者通过对大同盆地地砷病病区人群饮水中水砷价态的暴露情况的调查,掌握大同盆地地砷病病区中水砷价态的分布情况及对病情的影响程度,旨在为地砷病的基础理论研究、饮水砷卫生标准的制订、防治地砷病等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病区背景资料:山西省自1994年首次在大同盆地发现饮水高砷暴露地区以来,经过多年的全面调查,初步确认在大同盆地的地砷病病区主要分布在山阴、应县、朔城区等3个县(区)、67个自然村[2],以病区村计有暴露人口36676人。

该盆地高砷区以带状分布,从朔城区至应县段呈连续分布,沿桑干河和黄水河两岸,埋深20 ̄40m不等;怀仁至天镇段呈断续分布,埋深80m以上。

高砷带宽15km,长约90km,面积达1350km2,是全国地砷基金项目: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200430)作者单位:041000临汾,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作者简介:李军(1972-),男,山西省屯留县人,硕士研究生,主管医师,从事地氟病、地砷病防治工作(Email:lijun19932000@163.com)山西大同盆地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用水的水砷价态暴露研究李军程晓天王正辉温新平韩凌凌桑志萍张杰段虎顺梁彬峰高建国【摘要】目的掌握大同盆地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病区饮用水的水砷价态分布情况及其与病情的关系。

方法对地砷病患者和对照者的生活饮用水进行采样,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HG-AFS)进行检验,SPSS10.0for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

结果大同盆地砷超标水样(>0.05mg/L)中,3价砷(As3+)占总砷(As)的比值为52.1%;As3+/总As比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P<0.01),并且As3+与5价砷(As5+)比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9,P<0.01);随着病情的加重,As3+与As5+的比值也在增加。

环境化学污染物与妊娠关系的流行病学证据

环境化学污染物与妊娠关系的流行病学证据


3 4・ 8
国 际妇 产 科 学 杂 志 2 1 0 1年 1 0月第 3 8卷 第 5期 JIt btt y eo, tbr2 1 ,o. 8 N . se G nclOc e 0 1V 13 , o 5 nO o
农 药 . 兰 和加拿 大 的两 个研 究 均表 明 , 芬 男性 无 防护 措 施 的使用 除虫 菊 酯可 能会 降低 其 生育 能力 。二 氯
r p rs a ra r i e e t b tma y d f r n t s o g n c s l e t , e t i e ,o a c mo e, i p l t n s d d e o t b d we e d f r n , u n i e e tme a , r a i o v n s p si d s t b c o s k a r ol a t i o f l c u
国 际妇 产 科 学 杂 志 2 1 0 1年 1 0月 第 3 8卷 第 5期 JIt btt y eo, tbr2 1 , o.8 N . se G nclOc e 0 1 V 13 , o 5 nO o

3 3・ 8

综 述 ・
环境化学污染物与妊娠关系的流行病学证据
【 e r s n i n n o uat; ipl t t; oi at n ; rg ac ; bro , ot eu K ywod 】E vr met p l t s A r ol a s T x c os Penn y A ot n s na os o l a l n un c i i p n
能 力较 差 ,这 可能 与焊 接 工长期 暴 露 于铸造 熔解 过 程 中产 生 的有毒 烟雾 有关 。
二 、杀虫 剂 妊 娠前 暴 露 于麦 草 畏 、 甘膦 、 。. 氯苯 氧 乙 草 2 4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问题
• • • •
一组:1,5,9 二组:2,6,10 三组:3,7,11 四组:4,8
36-1
地表水:Ⅰ~Ⅲ 0.05mg/L,Ⅳ~V 0.1mg/L
生活饮用水:0.01mg/L
污水: 0.5mg/L
车间空气:0.015mg/m3
土壤:15mg/kg(一级)
36-2
36-3
36-4
patients: 50,000 people or more latent patients: 3,000,000 people or more
Beijing
drinking water type affected areas
affected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污染区B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分别为 8.73%和10.74
%。患者最小年龄12岁,污染区居住年限最短10年。

暴露-效应关系 暴露效应关系是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状况影 响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暴露水平梯度划分方法很多,
研究者从实际出发,以居民点及其土地归属关系作为
划分暴露水平及效应水平的单元,以土壤中砷含量、 居民人均砷摄人量和人群发砷平均水平为环境及生物 学暴露指标,以居民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为健 康效应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9。
数据y DT
1
2 1(2)
y =A + B x
F+M
果见表5。
思考题6:计算两个污染区及对照区肿瘤年龄调
整死亡率,其结果对研究者的进一步目的提供
了什么启示?
2. 1983~1987新生儿畸形调查结果见表6、表7 。 思考题7:表6、表7显示新生儿畸形率在污染区与对
照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请解释可能的原因?
3. 产妇及新生儿外周血淋巴细胞 SCE 和微核测定结果 见表8 思考题8:根据表8结果,说明SCE、微核在判断环境 污染对人群健康效应方面有何意义?表8结果有无不
当之处?
4.污染区慢性砷中毒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 研究者共调查了污染区无职业砷接触史居民 4848人。
发现慢性砷中毒患者440例。临床特点多为起病缓、症状轻,
患 者 主 要 症 状 有 头 晕 ( 52.27%) 关 节 病 ( 47.68%) 腹 胀 (17.05%)和腹痛(15.91%)等。主要体征为皮肤病变, 有皮肤角化过度(85.99%)、色素沉着斑(37.50%)、脱 色斑(32.95%)和鼻粘膜充血(16.36%)等。污染区A和
调查方法和结果

环境砷暴露状况的调查
采集污染区和对照区
1.环境中砷污染现状的调查结果
大气、室内空气、水源水、地下水及土壤,分别测定其 中砷的含量,其测定结果见表l。 思考题1:请问该市是否存在明显的环境砷污染?若有, 那么砷污染的途径可能是什么? 思考题2:污染区和对照区地下水、深层土壤中砷含量
无明显差异,说明什么问题?
coal-burning type affected areas

砷中毒及其发生原因 砷的主要毒作用表现 砷中毒的发病机制
砷中毒的防治措施
砷的主要毒作用表现(特异)

末梢神经炎
掌跖部皮肤角化


皮肤色素异常
坏疽(乌脚病/脱骨疽)
抑制酶的活性
抑制ATP合成 影响凋亡调控基因表达
砷的研究现状
砷在自然界的分布、迁移 砷中毒最早在智利发现,亚洲最严重 越来越多的病区或高砷区在中国发现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affected by the drinking water type and coal-burning type of chronic arsenic poisoning in China
考界限值。
思考题 11 :分别求出砷摄人量、发砷平均水平与慢性砷中毒 年龄调整患病率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并分析结果。
小结及作业
1.拟订一个关于环境砷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 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提纲,同时指出本实习 中所提供的材料还存在什么缺陷? 2.通过本次实习,你对于环境污染对人群 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有什么体会?
3.人群生物学砷暴露水平的调查
研究者调查了污染区及对照区居民的发砷、尿
砷平均水平,测定结果见表3。
思考题 4:表 3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采用中位 数评判是否合适? 思考题5:表 4为污染区174名吸烟者和 563名非 吸烟者的发砷超常率,请判断结果,并解释这
样做的意义?

居பைடு நூலகம்健康效应的调查
1.1982~ 1986年居民死亡原因的回顾性调查结
2.居民砷摄人量的调查结果
在距污染源不同距离的5个居民点和对照区,随机抽取
10 户作为砷摄人量调查对象,以户为单位逐日连续调 查5天,调查其空气、水及各种食物的平均摄人量,同 时采集各种食物、水及空气等样品,分别测定其砷的 含量,计算不同途径每个标准人每天平均砷摄人量。
结果,见表2。
思考题3:计算居民不同途径砷摄人量对总砷摄人量的 贡献率,说明该市环境污染的类型及特点?
环境砷暴露状况的调查 居民健康状况的调查 环境砷暴露剂量与居民健康效应 关系的调查
调查点选择:研究者将污染源(锡冶炼厂) 下风侧 A、B二个居民区(共 13个居民点) 作为污染区,污染区内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以该市以东30km的一农业区居民为对照,该
区经济、文化及生活习惯与污染区相近,但
无农业及工业性砷污染存在。
发病 机制
引起细胞凋亡
改变端粒酶活性 细胞内信号转到异常 DNA异常、表遗传异常 氧化应激,产生ROS
致癌机制

砷中毒及其发生原因 砷中毒的发病机制 砷的主要毒作用表现 砷中毒的防治措施
资料梗概
某市为一南北向盲状峡谷小盆地,常年风向频 率以南风为主,人口约12万。市区西北侧有一锡冶 炼厂,下风侧有二个居民区,约13个居民点,该厂 以生产精锡为主,主要污染物有砷、铅和氟等。该 厂每年排人环境中的砷约 9.5t,砷排出量占投入量 19 %,如以污染面积 3km2 计算,环境中砷负荷约 3.18t/km2/年。据当地卫生部门资料介绍,该市 曾数次发生急性、亚急性人畜砷中毒事件,严重影 响了该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36-5
(‰)
亡率
36-6
36-7
36-8
36-9
1.输入数据前清除统计存储器 2.输入回归方程:
①使用MODE模式进入REG 状态
操作: MODE MODE 2 ②输入数据: 数据x , ③求方程的各个参数 回归系数 b:SHIFT S-VAR
y :SHIFT S-VAR
x :SHIFT S-VAR A(B): SHIFT S-VAR 3 1(Lin)
调查方法和结果
思考题 9 :根据表 9 资料,求出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和
距污染源距离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并分析结果,计算慢性
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为0%时所对应的距离。 思考题 10 :求出土壤砷含量与居民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 率关系的回归方程。计算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为5%时 的土壤砷含量,该值可作为控制砷污染区土壤总砷含量的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