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安全综合评估方法可行性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环境安全综合评估方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一、概况 (1)

二、项目起止时间 (1)

三、立项依据和背景 (1)

(一)立项依据 (1)

(二)立项背景 (3)

四、以往工作研究程度 (6)

(一)“安全岛”评价 (6)

(二)地质安全评价 (8)

(三)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区划 (15)

(四)存在问题 (16)

五、目标任务及实现的可行性论述 (18)

(一)目标任务 (18)

(二)实现的可行性论述 (20)

六、技术路线、技术方法 (20)

(一)技术路线 (20)

(二)技术方法 (22)

七、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工作安排建议 (24)

(一)具体实施方案 (24)

(二)分年度工作安排建议 (27)

八、预期成果 (28)

(一)预期总成果 (28)

(二)年度成果 (29)

九、主要实物工作量 (30)

十、质量保证 (31)

十一、组织管理 (33)

十二、2010年经费预算 (34)

十三、专用仪器设备购置计划 (78)

十四、单位资质情况 (81)

一、概况

1.项目名称、承担单位

项目名称:地质环境安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承担单位:

2.项目所属的计划项目名称、实施单位

计划项目名称:全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查评价

实施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二、项目起止时间

1.项目起止时间2010年~2015年

2.项目所属计划项目的工作周期:2010年~2015年

三、立项依据和背景

(一)立项依据

1、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重要依据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的重要依据,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国际上,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1977年最早提出了环境安全的概念并进行了专门阐述,并著文提出“重新定义安全”。之后,《我们共同的未来》、《里约宣言》等重要文献中都强调了环境安全概念及其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对环境安全概念和地位、环境安全与生态安全关系、全球环境安全的模型与评估、国家

环境安全问题、环境安全理念等方面也进行了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国土规划、主体功能区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等的重要依据。

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时,需要地质环境方面的评价,包括地形地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地壳稳定性、活动构造活动性、地下水环境、特殊不利地球化学背景、斜坡稳定性等等方面的评价。开展地质环境安全综合评价,为国土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国土资源综合基础支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谋求地质环境良性演化与实现人类最大的社会效益、环境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保障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保护国土资源的迫切要求。

2、地质环境安全综合评价是履行国土资源部职责的要求

《国土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明确规定,“组织编制和实施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组织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的调查评价,编制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规划、地质勘查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遗迹保护规划”、“组织监测、防治地质灾害和保护地质遗迹”、“监测、监督防止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与污染,保护地质环境”等是国土资源部的重要职责。利用已有的基础地理测绘、国土资源大调查、基础地质调查等地

质环境调查工作成果,分析基础地质环境与国土开发的空间匹配关系,评估现状国土开发的地质环境安全程度,是履行上述职责的重要基础。

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是《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的重大问题之一,“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十二五’及长远规划框架”明确提出:开展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区划,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式。开展重点区域国土资源综合调查,加强调查数据的系统整合与综合集成,建立综合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体系,为国土空间规划、资源保护与利用、区域发展和社会经济宏观布局提供依据。

3、地质环境安全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中的关键问题

不论是汶川、玉树和还是舟曲的“灾后重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都是在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的破坏后,在灾区恢复重建时,寻找具有地质安全的和一定水土资源保障的城镇恢复重建和民宅恢复重建用地,以保证当地居民的安居乐业而开展的。评价的基本思路是以灾后重建安全第一,而造成灾害的主要问题是地质环境问题,因此,地质安全评价就成了汶川、玉树、舟曲这三次“灾后重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关键问题。

地质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载体,为人类活动提供实实在在的空间,而且它是具有国土资源特色的。

(二)立项背景

1、近年地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恶化需要从“安全的视角”重新认识和评价地质环境

作为自然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地质环境是一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人类活动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且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尤为密切。在我国,随着科技水平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开发、利用和改造地质环境的规模、强度、速度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受到的影响和压力与日俱增,地质环境问题日显突出: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开挖和加载,破坏了地壳表层的力学平衡,使工程设施产生沉降、位移、失稳,有些地区还会产生采空区地面塌陷以及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引起了地面沉降和岩溶塌陷;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排出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在内的大量废弃物,严重污染了地下水和土壤。特别是“5.12“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和舟曲泥石流灾害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惊中外。

这些地质灾害或地质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今天,人们终于认识到,地质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从“安全的视角”重新认识和评价地质环境。

2、地质环境安全是可持续发展观的一个基本点

2009年至今,国务院先后批复了13个区域规划,并升为国家战略,这13个区域包括: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江苏沿海、横琴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