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对我国主流意

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意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我们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决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方向。【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对以往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扬弃的智慧结晶,后经列宁、毛泽东等革命领袖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不断地在理论上得到丰富和创新。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意识是人们物质生产活动的直接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1](p78-79)至于“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1](p72)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

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所以,“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1](P73)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再次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1](P252)“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1](P291)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深刻地阐明了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观念;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社会意识和现实社会关系的矛盾在本质上是现存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矛盾的反映,从而使“意识形态”成为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范畴。

2.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集中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既然意识形态由社会存在(生产关系和经济利益结构等因素)所决定,那么意识形态这种精神现象便同各个特定阶级的状况和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具有阶级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1](P98)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又指出:“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

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1](P100)资产阶级为了争得和维护统治地位,把自己的特殊利益说成是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如把资产阶级争取统治所要求的“自由”、“平等”赋予人类的普遍利益诉求,以掩盖其内在的为资产阶级剥削利益服务的本质。这样,“占统治地位的将是越来越抽象的思想,即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想。”[1](P100)正是这样,马克思恩格斯曾一度赋予意识形态以虚假性、否定性的意义,用以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和唯心主义理论。

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从革命实践需要出发,明确赋予意识形态以肯定的性质。列宁认为,意识形态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作为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意识形态,它是为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真正的自觉的阶级意识。他阐明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根本区别,并强调了二者之间斗争的不可调和性:“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这里中间的东西是没有的(因为人类没有创造过任何‘第三种’思想体系,而且在为阶级矛盾所分裂的社会中,任何时候也不可能有非阶级的或超阶级的思想体系)”,[2](P326-327)从而赋予意识形态以鲜明的阶级属性。

3.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但它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具有特殊的功能。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物质生存方式虽然是始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生存方式起作用,因而是第二性的作用。”[3](P691)“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

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

[3](P695-696)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角度来理解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的。正如他们所说:“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字、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并非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

[3](P732)

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继承并加以发展。如列宁提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2](P312)毛泽东也曾明确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4](P624)综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正是在物质生产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着的思想意识、文化精神,有力地改变着人类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也改变着整个世界。一定社会的精神生产、意识形态对其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能动作用的发挥,以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这正显示了意识形态巨大的独立性和社会功能。

4.要自觉地对工人阶级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了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巨大思想武器。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2](P311-312)以马克思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