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因子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4期 
第28卷 
(总第117期) 

毕 节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BUIE UNIVERSITY 

NO.4,2010 

Vol_28 
General No.1 l7 

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因子分析 
莫世江,张腾,丁卫红 
(毕节学院环境-9生命科学系,贵州毕节551700) 

摘要:选择了土壤侵蚀敏感性、喀斯特石漠化敏感性、植被敏感性3个评价指标层面共计14个 
评价因子。作为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SPSS软件分析各评价指标层的主因 
子,对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价,进而揭示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地域分异特点,明确区域环 
境问题的主导因子和生态恢复与保护的重点区域。 
关键词: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因子分析 
中圈分类号:Q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跨El04o51 ~105。55 ,N27。3 ~27o46 之间;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倾 
斜过渡的斜坡地带,总土地面积3408.458km ;东与大方、金沙接壤,南与纳雍县毗邻,西与赫章县和云 
南省镇雄县相连。北与四JIf古蔺、叙永两县隔河相望。总人口130多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75.68%;由汉、彝、苗、仡佬、布依、回等20多个民族杂居而成。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多年平均 
气温在12~l4℃之间、降雨量952.4mm,无霜期230~260d;由于新构造运动的抬升,地势起伏大、相对高 
差1746.9m,加之河流切割强烈,地形崎岖破碎;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广布(占总面积62.49%),喀斯特地 
貌极其发育,石漠化土地占总面积的33.6l%,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生态环境敏感性系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反应程度,说明发生区域生态环 
境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大小f ,是综合评价一个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程度等的 
综合性指标,表征在相同的人类活动影响或外力作用下,各生态系统出现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概率大 
小。目前对生态环境敏感性的研究多集中在国家或省级尺度上 ,县(市)级甚至更小尺度的研究极为 
少见用。因此,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对于分析该区域生态稳定性,确定生态恢复与保护的重 
点区域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1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单元 
生态环境是由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组成要素长期相互作用、彼此制约的自然综合 
体,叠加了人类活动强烈干预的种种结果。因此,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因子的选择,既要考虑自然因子 
的作用,又要考虑人类活动因子的影响。评价因子的选择主要依据《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中生 
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内容.遵循主导作用因子、因子相对独立、因子属性相对稳定、因子数据容易获得的 
指标选择原则。通过对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子的分析、筛选,并参照相关评价指标体系[5'81,在充分考 
虑毕节市地形崎岖破碎、年降水量较丰富、碳酸盐岩类广布、人口密度大(392人/km ),人类活动干扰强 
烈、生态脆弱等生态环境现状,针对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土流失、喀斯特石漠化、植被退化等 
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将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因子概括为:土壤侵蚀敏感性、喀斯特石漠化敏感 

收稿日期:2009—10—26 
基金项目:贵州省社会发展与科技计划课题资助,项目编号:黔科合S字(2007)10027 
作者简介:莫世江(1966一),男,贵州毕节人,毕节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教授。研究方向:土地利用、喀斯特恢复生态等。 


93・ 
性、植被敏感性三个层面,共计14个评价因子。其中,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因子包括多年平均降水量 
(mm)、土壤侵蚀模数(t/a.hm )、I>25度坡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重(%)、人均耕地(hm2/人)、相对 .5 
度5个因子;喀斯特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因子包括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总土地面积比重(%)、喀斯特石 
漠化面积占总土地面积比重(%)、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垦殖率(%)、水灾受灾面积占总土地面积 
比重(%)5个因子;植被敏感性评价因子包括森林覆盖率(%)、灌木覆盖度(%)、草被覆盖度(%)、旱耕 
地占总土地比重(%)4个因子。 
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既要以满足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管理决 
策的需求为目的,同时又要有利于揭示环境敏感性特征的空间分异规律;为增强评价结果的实用性,评 
价单元拟采用镇(乡)行政边界所确定的空间地域为评价对象。 
2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数据来源、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2.1数据来源 
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数据主要来源于利用MAPGIS软件提取的毕节市行政辖区各空间数 
据、毕节市统计年鉴、毕节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毕节市石漠化规划数据等作为研究数据。 
2.2指标体系 
在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中,根据各因子对评价目标的影响强度和性质,结合毕节市各因 
子属性特征及其数值分布特点,按数理统计中的数值分组的基本思想。将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因子数值划分为I、Ⅱ、Ⅲ、Ⅳ、V5个数据组,分别对应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重度敏感、极端敏 
感5个等级;为便于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对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等级按1、3、5、7、9给予 
赋值,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级综合评价标准采用等分组法具体确定(见表1)。 
表1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分级标准 


94・ 
2.3评价方法 
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以各单因子原始数据为基础数据,利用SPSS分析软件包,采用因子 
分析法,提取各单因子对评价指标层(土壤侵蚀敏感性、喀斯特石漠化敏感性、植被敏感性)的权 
重(方差贡献率);在敏感性等级赋值的基础上,采用(1)式获取各评价指标的敏感性指数。 
n 
、 
N= wi・Ci(i=l,2……,n) (1) 

._1 
(1)式中N为评价指标敏感性指数,Wi为i因子权重(方差贡献率),ci为i因子敏感性等级赋 

值,i为因子个数。 
3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级评价 
在以各评价因子对土壤侵蚀敏感性、喀斯特石漠化敏感性、植被敏感性三个评价指标的方差贡 
献率为权重的基础上,获取各评价指标敏感性指数;采用加权平均法,得到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 
等级数据;在确定敏感性等级时,若各评价指标评级均为Ⅳ级或以上者,考虑各评价因子之间的叠 
加效应,将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级直接评定为V级。评价结果统计全市无不敏感和轻度敏感两级敏感 
区域(见表2);在此基础上,利用mapGIS软件生成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布图(见图1)。 
表2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结果统计 

酶 蚋'.E 藉 
图1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布 

4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因子分析 
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侵蚀敏感性在 
土壤侵蚀模数、多年平均降水量、≥25度坡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重3个主因子上的最大方差旋 
转载荷分别为0.905、0.843、0.966,具高正相关关系。表明丰富的降水量是毕节市土壤侵蚀的重要 
条件,而陡坡耕作则是土壤侵蚀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退耕还林(草)等植被恢复措施,是毕节 
市控制土壤侵蚀的有效手段。 
喀斯特石漠化敏感性在垦殖率、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总土地面积比重、水灾受灾面积占总土地 


95・ 
面积比重3个主因子上的最大方差旋转载荷分别为0.926、0.919、0.991,具高正相关关系。表明广 
泛出露的碳酸盐类岩石构成毕节市喀斯特石漠化的地质基础,而高强度的土地垦殖是地表喀斯特石 
漠化最直接的根源,季节性强降雨过程形成的土粒快速迁移则加剧地表喀斯特石漠化形成和演化。 
植被敏感性在旱耕地占总土地比重、草被覆盖度、灌木覆盖度3个主因子上的最大方差旋转载 
荷分别为0.999、0.985、0.984,具高正相关关系。由于人口规模大,人地关系紧张,巨大的人口压 
力构成毕节市生态环境逆向演替的驱动力,传统山地农业经济模式促使生态系统沿着原生常绿林一 
灌木林一草被一耕地的方向演化,原生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危险性不断增高, 
种植业经营成为植被敏感性的直接诱因,农业结构调整在植被恢复中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以各参评因子主成分在土壤侵蚀敏感性、喀斯特石漠化敏感性、植被敏感性三个评价指标层上 
的综合得分作为原始数据,进一步分析显示:对生态环境敏感性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3.622%、 
15.119%、61.259%,最大方差旋转载荷分别为0.948、0.947、0.976;表明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与 
三个评价指标层具高正相关关系,尤其植被敏感性对该市生态环境敏感性的贡献最为突出。因此, 
在毕节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防治中,植被恢复构成该市生态重建的关键。 
5结论 
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结果中,极端敏感区域大致呈弧形分布于该市中北部、中西部和中 
南部;该地带也是赤水河上游与六冲河上游、六冲河上游支流白浦河与六冲河上游七星至野鸡河河 
段之间的分水部位,构成毕节市地域上几乎连续的区域环境生态恢复与保护的重点区域。另一方面, 
种植业经营中的陡坡耕作、季节性强降雨过程形成的土粒快速迁移等,是毕节市生态环境严重受损 
的主导因子,退耕还林(还草)等植被恢复政策、措施和途径则构成生态治理与保护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研究田.生态学报,2000,20(1):9—12. 
[2]肖荣波,欧阳志云,等.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析U].生态学杂志,2005,24 ̄):551— 
554. 
[3]瓦哈甫,哈力克,吴亚妮,等.车尔臣河中下游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U].新疆大学学报,2008,25(3): 

269-274. 
[4]杨育武,汤洁,麻素挺.脆弱生态环境指标库的建立及其定量评价Ⅱ].环境科学研究,2002,15(4):360—364. 
[5】李阳兵,王世杰,魏朝富,等.岩溶生态系统脆弱性剖析Ⅱ】.热带地理,2006,26(4):303-307. 
[6]靖娟利,陈植华,胡成,等.中国西南部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田.地质科技情报,2003,22 ̄):95—99. 
c7】张治华,徐建华,韩贵锋.生态敏感区划分指标体系研究Ⅱ】.生态科学,2007,26(1):79—83. 

Evaluation of Eco-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nd Factor Analysis in Bijie 
MO Shi-jiang,ZHANG Ten,DING Wei-hong 
(Environmental and Anima Science Department of Bijie University,Bijie,Guizhou55 1 7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chooses 3 groups evaluation index that about the soil erosion sensitivity,and 
the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sensitivity,and the vegetation sensitivity,there are 14 factors in it,to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of Bijie municipa1.Take it as basis 
that the SPSS to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of every group evaluation index,and to evaluation the 
eco—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of the Bijie municipa1.It has been revealed the eco—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and find out the leading factors in the re onal environmental problem,and es- 
tablished important regiona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recover and protect. 
Key words:Eco-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Evaluation;Factor Analysis 
(责编:郎 禹 责校:张永光) 


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