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检测技术进展
蔬菜中农残检测进展

蔬菜农残检测进展一、前言农药是农业上用以防治病、虫、草害的有毒化学物质。
农药由于具有高效、速效、方便、适应性广、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蔬菜生产、采后保鲜等产销过程。
农药为有毒化学品,长期大量地使用农药,在得到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广泛的副作用。
近些年来,由于害虫抗药性的增强,使用农药的浓度和次数不断增加,滥用和乱用高毒、高残留的现象屡禁不止,或不按规范施用允许使用的农药,导致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与危害。
大量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还会对人体产生直接毒害,引起急性中毒或导致农药在人体内的积累和富集,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如癌症等,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这些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农药的危害。
可是想杜绝农药的使用也是不可能的,在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治农业病虫害的主要手段,80-90%的农业害虫必须依赖它来防治。
尽管自六十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生物防治、农业防治、遗传不育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法,显示了光明的前景,但是很多方法还不完全稳定可靠,往往只能作为综合防治的一部分。
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化学防治是综合防治体系的重要一环,要求安全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选择那些高效、低毒、低残留、易降解和衰减的农药,并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此外,我国绿色食品中A级标准规范也允许限量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农药(共60种,其中有机磷类6种,氨基甲酸酯类5种)。
显然,在可预见的将来,化学防治都不可能被完全取代。
因此,如何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切实有效地监测、控制农药污染,就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先进国家和地区,对农药管理的政策与法规是很完备的,如英国早在1910年即制定了“联邦杀虫剂管理法”,1972年修改为“联邦环境农药管理法”,之后于1984年作了修改,并沿用至今。
根据这部管理法对注册后那些可能造成环境危害的农药品种,都被列入定期的环境监测项目,只要发现某种农药数据表明对生态环境有影响,即开始对其进行特别的评审来决定是否批准采取控制措施。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从笔者亲身参与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进展的检测分析以及发展方向,旨在与同行探讨学习,共同进步。
关键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全局。
随着病虫害越来越严重,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农作物中农药的残留问题,而残留农药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
1.农药检测技术在国内外研究进展(1)国外研究进展农药残留分析通常包括样品预处理和检测两大部分,国外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多采用一二级质谱法,固相微萃取是主要前处理手段,可快速灵敏地进行微量和痕量分析,广泛应用于进出口检验检疫、果蔬批发市场检测。
固相萃取和超临界CO2提取、广谱专用灵敏检测器,将得到推广和普及。
美国的EPA采用单一乙腈萃取,固相萃取提纯预处理技术,将残留分为有机磷类、有机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分类进行检测。
该方法使用多极性毛细管柱、多选择性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分离检测有机磷、有机氯,同时又使用反相高效液相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技术测定氨基甲酸酯,由此达到一次可检测160种以上农药残留。
目前,在世界发达国家已采用上述全新的检测技术,可一次检测400种以上农药残留量,整个分析过程多采用自动化预处理设备,大大缩短了检测多组分农药残留的时间和工序。
(2)国内研究进展我国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现有的农药残留分析方法覆盖的农药数量十分有限,已报道的残留检测方法与目前大量使用的农药品种数量相差甚远。
此外,传统的溶剂提取法费时、费力,易污染环境;检测方法灵敏度低,提取净化率低等诸多缺点,难以适应目前农残分析,特别是出口检验的需求。
同时缺乏适用范围广,预处理简单、高灵敏的方法。
因此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分析时间,给大批量样品检测带来极大困难。
另外,由于我国残留限量自定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规定限量标准相比,差距悬殊,故现有检测方法相当部分不能满足国际限量要求。
除草剂草铵膦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除草剂草铵膦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摘要】草铵膦是一种常见的除草剂,但其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开发一种有效的草铵膦残留量检测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草铵膦的特点和常见的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分析了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探讨了方法改进与发展的方向。
总结了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高草铵膦残留量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为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提供重要支持。
【关键词】除草剂、草铵膦、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草铵膦的特点、检测技术、优缺点、方法改进、结论、展望、局限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草铵膦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控制杂草。
草铵膦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因此对其残留量进行准确检测至关重要。
目前,草铵膦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现有的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灵敏度不够高、操作复杂等。
随着农药使用量逐渐增加,检测方法的快速性和准确性也亟待提高。
草铵膦残留检测方法的改进和发展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挑战。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草铵膦残留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探讨现有方法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希望为草铵膦残留检测方法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提供有力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更有效、更快捷的方法来检测草铵膦残留量,从而确保农产品和环境的安全。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现有的草铵膦残留量检测方法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检测时间长、检测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草铵膦残留量检测方法进行探讨和改进,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快捷性和实用性。
通过研究,可以为相关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为农产品生产和环境监测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草铵膦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农产品质量:草铵膦是一种常用的除草剂,但其残留会对作物品质及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除草剂草铵膦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除草剂草铵膦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草铵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除草剂中的有机磷酸盐类农药,其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草铵膦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残留在土壤和农产品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准确、快速、高效地检测草铵膦残留量成为当前农业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色谱法、光谱法和质谱法等,这些方法存在着操作复杂、耗时长、灵敏度不高的缺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的检测技术如基于免疫技术和生物传感技术的方法逐渐受到重视,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
国内外针对草铵膦残留量检测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方法的稳定性、准确性等方面有待提高。
对草铵膦残留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有助于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意义除草剂草铵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田除草的化学药剂,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隐患。
对于草铵膦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及时准确地检测草铵膦残留量可以帮助农民合理使用除草剂,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研究草铵膦残留量检测方法还可以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技术支持,确保人们食用的农产品不含有超标的除草剂残留物。
不断改进和完善草铵膦残留量检测方法,可以促进我国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相关科研领域的发展。
开展草铵膦残留量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科学意义。
2. 正文2.1 常用的检测方法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和免疫学方法。
色谱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包括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具有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的特点,但需要较长的分析时间。
液相色谱则适用于高极性、易挥发的化合物的分析。
光谱法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在检测草铵膦残留量方面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质谱法是一种分析化学技术,通过检测样品的分子离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分析检测技术进展

材 质的使用寿命 变长 ,节 省了检测 设备的经费 。
固相 萃取这 种样 品预处 理技 术比 较常用 。相 较于传 统 的液 液萃 取 法 ,固相 萃取有 着很 多 的有点 ,比如所消 耗 的溶剂较 少 、适 用范 围更
检测方面 使用 的比较 多 。在基 质固相 萃取方 面 ,Q u E C h E R S是 比较重 要的一个 进展 。Q u E C h E R S 技术使 用复 合的吸 附材料 将样 品 中的干扰
及 分离纯 化这 两个 方 面有 了比较 大的进 展 。在样 品的 前处理 方面 ,固 相 萃取 技术 ( S P E )、固 相 微 萃 取 技 术 ( S P ME )、分 子 印 迹 技 术 ( MI T ) 、基质 固相分 散技 术 ( MS P D ) 等新技 术应 用 到 了食 品 中有 害
广等 。 固相萃 取技术 通过 固体 吸附 剂来吸 附 目标杂质 或 有害 物质 ,然
后 用合适 的洗脱 溶 剂来带 离有 害物质 ,从 而达 到分 离的 目的。但这 种 方 法的缺 点也 很明 显 ,比如吸 附剂 的孔道 溶 氧仪被 堵塞 、吸 附剂 质量 与批 次的 不 同可能 会造 成检 测结 果 的偏 差等 。在 固相 前 处 理技 术上 ,
工业 的快 速发展 造成 了有 害物质 的 大量排放 ,这 些排 放 出来 的有
害 物质最 终可 能会 以食 物链 的形 式进入 人的体 内。这些 有害 物质可 能
基质固相 萃取技术 的首次提 出是 在 1 9 8 9 年 。传统 的样品均 化 、提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一直是农业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各国都在加强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以确保农产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
本文将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1.传统检测技术传统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色谱法、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的优点,但是存在着检测周期长、操作复杂、仪器昂贵等缺点。
而且这些传统检测技术往往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快速检测。
2.快速检测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快速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比如,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植物细胞、微生物、酶等生物材料快速识别农药残留。
这些方法不仅检测速度快,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环保等优点,逐渐成为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新趋势。
3.智能检测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检测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领域。
智能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准确检测。
这些智能检测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检测成本,还可以提高检测效率,促进食品安全的保障。
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1.多样化检测技术未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将趋向于多样化发展,结合传统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和智能检测技术等不同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检测体系。
通过多样化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对不同农产品、不同农药残留的全面检测,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2.简化化检测流程未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也将趋向于简化化发展,不断提高检测方法的简便性和操作性。
目前一些快速检测技术和智能检测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快速、便捷的检测,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检测流程,减少人工干预,降低检测成本,推动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进展

2 Sho o n in e t c n e dE g er g T njU i rt, h ga Y np 00 2 . ol f v om n l i c ni e n , og n esy S ah i agu20 9 ) c E r a Se a n n i i v i n
Ab ta t sr c :A e iw d ds u so fte a ayia e eo me t fte ls 0y as i ed tr n t n o rve a ic sin o h lte ld v lp nso h a t1 e r n t eemi ai f n n h o r sd a e t i e i n io me tae ito u e e iu lp si d n e vrn n r n rd c d,i cu i g s mpe prte t n ,ce —u c n ld n a l e rame t la n p,i e t c t n a d d n i ai i f o n d trmn t n.S me o e mo tsg i c ta v nc so c re n t e ae fs mp e p er ame t u h a e ee i ai o o ft s inf a d a e c u rd i r a o a l r t t n ,s c s t h in h e h
同时 着 重介 绍 了超 临 界 流 体 萃取 、 声 波 萃取 样 等 品 预 处 理 领 域 中 的等 前 沿技 术 。 超 关 键 词 : 留农 药 ; 残 分析 ; 测 ; 展 检 进
农药残留的检测汇总

农药残留的检测汇总农药是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杂草和病原体侵害的重要工具,但其残留物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
因此,监测和控制农药残留是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对农药残留的检测进行汇总,包括检测方法、技术进展和国内外相关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一、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1.生物法:该方法使用生物学试剂或生物学体系对样品中的农药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例如,通过酶抑制法、微生物生长抑制法和酵母菌发酵法等。
2.物理化学法:该方法基于农药的物理性质或化学反应进行检测。
例如,通过色谱、质谱、光谱和电化学等分析仪器对农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免疫法:该方法基于农药和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进行检测。
具体分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层析技术(ICT)等。
4.分子生物学方法:该方法利用核酸或蛋白质分子间的特异性配对和反应进行检测。
例如,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
以上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二、农药残留检测的技术进展1.多参数检测技术:现代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已经发展到能够同时检测多个农药残留的水平。
这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并减少了时间和成本。
2.快速检测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也逐渐成熟。
例如,基于纳米颗粒和微流控技术的检测方法,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检测。
3.无标记检测技术:传统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需要使用标记物进行检测,而无标记检测技术能够直接识别和测量目标物质,不需要复杂的标记过程。
4.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大数据的应用使得农药残留的检测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可以提前发现农药残留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国内外农药残留检测政策1.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Codex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指南,用于指导成员国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监测和控制。
2.欧盟和美国:欧盟和美国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有严格的限制和监测要求,对不合格食品进行处罚或召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步测定 抗体特性
CoMFA
预测抗体 三维结构
Docking
3D-QSAR 获取兽药-抗体互 作主要力场 推测兽药-抗体间 发生作用的 氨基酸性质 重组抗体定向改造
互作模型
获取兽药-抗体互 作结构信息
推测兽药-抗体间 发生作用的 氨基酸位点
受体抗体(Acceptor)
受体作为特异性识别的生物大分子,因其分离纯化及体外 构建均较复杂,应用于免疫分析的报道很少 UniSenesor公司研发了基于受体的可同时检测13种青霉素 和四环素两类药物的试纸条产品中国农大和北京维德维康 公司合作研发可同时检测15种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的试纸 条产品
牛样品分析 只需 1 5分钟时间
目前,CHARM被多国政府的农业部和卫生部采用作为的标准方法 如我国: 四环素类(SN/T 2309-2009),β-内酰胺类(GB/T 21174-2007),磺胺类(GB/T 21173-2007)
CHARM原理
• 微孔板检测系统 • 基于膜的检测系统 •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
侧流层析技术
免疫渗滤技术
荧光分析系统
受体分析法的优势:可以检测同一类抗生素
难点:受体的制备
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膜蛋白 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引起细菌细 胞死亡从而发挥杀菌作用的。这种细菌蛋白被命 名为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 PBP)
scFv
磺胺类
ScFv 1 Linker ScFv 2
喹诺酮类
双 特 异 性 单 链 抗 体 制 备 策 略
识别磺胺类 和喹诺酮类
Bispesific scFv
pCANTAB 5Ebispesific scFv
Broad-specificity antibody
抗体评价及指导抗体定向改造
重组抗体
Twin Sensor BT
受体分析法
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 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
放射性受体分析法 197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Charm发明
C H A R M I 是专用于牛奶中β一内酰胺抗生素残留 检测方法, 也是
美国 A O A C承认的第一个快速测定 法, 这个方法非常快速和灵敏,一个奶
气相色谱法(G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原子荧光法(AF) 原子吸收法(AA) 气谱-质谱法(GC-MS) 气谱-串联质谱法(GC-MS/MS)
液谱-质谱法(LC-MS)
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
各种测定方法的灵敏度范围
1 pg/g 1 ng/g 1 g/g 1 mg/g 放射免疫测定法/酶免疫测定法 色质联用分析 放射受体分析 气相色谱(ECD/NPD) 气相色谱(FID) 高效液相色谱(FLD/UVD)
量子点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又称半导体纳米 微晶体,是一种由II-VI族或Ⅲ-V族元素组成的,直 径约为1-100nm,能够接受激发光产生荧光的半导 体纳米颗粒,量子点表面结构经过修饰,借助于其 外端的羧基,能与生物分子的氨基相结合,如抗体 等偶联
2、仪器分析方法
H3C N NH N H3C O S O NH2
SM2化学结构
SM2最低能量构象
SM2最高占据轨道 (HOMO)和最低未占 据轨道(LUMO)
玉米赤霉醇类药物的三维构象和电荷分布
玉米赤霉醇类药物的结构信息
体积 Haptens α-zearalanol β-zearalanol α-zearalenol β-zearalenol zearalanone zearalenone Table 2.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es of α-zearalanol and analogs V S R Log P P μ H MW 937.37 601.85 90.38 1.16 34.31 2.9499 52.51 322.40 925.51 597.57 90.38 1.16 34.31 0.9922 54.12 322.40 偶极距 903.64 583.54 91.50 疏水性 0.90 34.12 3.2033 52.68 320.39 916.33 644.55 91.50 0.90 34.12 4.208 50.39 320.39 909.49 593.31 89.35 1.37 33.76 3.4748 113.07 320.39 905.71 603.74 90.47 1.10 33.57 5.6308 111.13 318.37
获得的分子结构信息,已用于半抗原的合理设计
Z H Wang, J Z Shen. 2009. Journal of Molecular Recognition, submitted.
单 克 隆 抗 体 制 备 过 程
基因重组抗体制备
脾细胞 杂交瘤细胞
噬 菌 体 展 示 抗 体 库 淘 选 策 略
信 息 含 量 丰 富 的 半 抗 原 合 理 设 计
小分子 计算化学 结构优化 性质参数(物化、 电量、空间等信息) 统计分析 最佳半抗原 免疫动物 抗体 合适 抗原 表位
最佳半抗原
BSA
应用量子力学AM1,得到了磺胺类和玉米赤霉醇类
药物的物化、电性、疏水性等性质,从分子水平比 较各药物与半抗原的异同(化学学报,2008,66, 2613-2619)。为半抗原合理设计提供了方法指导
SM2-FITC
O
TLC分离纯化
Y
测定荧光偏振值
Y
几种兽药检测分析结果
药物 磺胺二甲基嘧啶 磺胺氯吡嗪 磺胺甲氧吡嗪 最低检测限 半数抑制量 ng/mL ng/mL 1 0.25 0.7 16 29 11.5 回收率(%) 鸡肉:78-89 牛奶:60-120 牛奶:68-145 鸡肉:92-132 鸡脂肪:92-121 鸡蛋:125-82 牛奶:70-110
放射免疫测定法
金标试纸条 生物传感器 生物芯片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
荧 光 偏 振 免 疫 分 析 (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FPIA)是竞争性的均相免疫分析方 法,就是检测荧光标记抗原(tracer)在结合特异性 的抗体前后,荧光偏振值(FP)值的变化,不需要 分离结合的和未结合的抗体,经过几分钟甚至是几 秒钟的温育便可直接测量,很快得到被测药物的浓 度,实验的时间仅仅决定于加样的时间
FPIA 是竞争性的均相免疫分析
抗原浓度高
Ab
Ag
FP值小
Ag
Ag Ag
Ag
F
F
Ag
Ag
Ab
Ag
Ag
Ag
F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g
F
Ab
Ab
Ag
抗原浓度低
Ab
Ag
FP值高
Ab
F
Ag
Ag
F
Ag
Ab
Ag
F
Ab
Ag
F
荧光素与磺胺二甲基嘧啶偶联
OH H3C N NH N H3C O S O
COOH
S H N C HN O
双抗夹心TR-FIA反应原理示意图
• 氯霉素 • 莱克多巴胺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一般分 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以发光剂作为酶免 疫测定的底物,通过发光反应增强测定的 敏感性;第二种是以发光剂作为抗体或抗 原的标记物,直接通过发光反应检测标本 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
Cl-ELISA
极谱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 微生物测定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比色法
有害化合物残留检测:先用快速 检测产品进行筛查,可疑阳性样 品再用仪器分析方法尤其是色质 联用检测方法加以确证。
美国、欧盟、日本等均采用此策略,抽检数 量超过总样品数的10%!
五、快速检测产品研制
1、快速检测产品种类
目前主要的快速检测产品包括:
马杜霉素
2
160
盐霉素 喹诺酮类(12种)
0.08 0.1-1
33.2 10-20
时间分辩免疫分析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是利用镧系络合物作
为标记物的免疫分析技术,其络合物具有荧光寿命长、激发
光谱带较宽、发射光谱带甚窄和Stokes位移大等特点,可以消 除背景荧光的干扰,有效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目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化学发光 免疫检测 氯霉素
ELISA
• Cl-ELISA 与传统ELISA灵敏度比较 Development of a Chemiluminescent ELISA for Determining Chloramphenicol in Chicken Muscle, Journal of Agriculture Food and Chemistry, 2006, 54 (16), 5718–5722
四、有害化合物残留检测技术
兽药等化学物
样品
分离纯化 化学物及 代谢物
固相萃取技术 基质固相分散技术 免疫亲和色谱技术 分子印迹技术 超临界萃取技术
监控
检测方法
快速检测方法 仪器确证方法
1、快速检测方法
微生物抑制测定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量子点标记荧光检测法
荧光偏振免疫检测法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
• • • • • • 试剂盒 试纸条 生物传感器 免疫芯片 快速检测仪 检测箱
2、小分子抗体制备技术
• 目前抗体种类主要是多抗和单抗 • 替代抗体:基因重组抗体、纳米抗体、核酸适配体、抗转 运蛋白、受体、分子印迹聚合物等均有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