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成矿类型

合集下载

河北易县于城铁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成因分析

河北易县于城铁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成因分析

26
10
21
180 30
24
100 60
如 表 1 所 示,区 内 花 岗 闪 长 岩 SiO2,平 均 69.53%,K2O 平
均 4.71%,Na2O 4.09%,其化学成分以富碱 K2O+ Na2O=8.8%,
K2O> Na2O 为 特 征。其 碱 度 指 数 AR=2.85 ~ 4.12,平 均 3.27,
YWL2 1507 3.3 31.3 0.7 11.1 5.0 10 200 13 11.2 27.2
26
100
<10
10 10
21
20 200
40
40 40
24
14 25
<10
10 10
样号 Rb Sc Sr Ta Th Ti U V Zn Zr K2O % YWL2 80 5.4 582 0.8 10.1 2815 1.68 54 49 148 3.99
在赖特的碱硅关系图上投影于碱性岩区,相当于皮科克的钙碱
性岩 ;里特曼指数 δ=2.46 ~ 3.65 <4(亦属钙碱性岩),戈蒂尼
指数 τ= 21.10 ~ 41.7,在 lgδ - lgτ 图上投影于造山带火山岩区,
与区域岩浆岩特征一致。
与 中 国 岩 浆 岩 类 平 均 化 学 成 分 中 花 岗 闪 长 岩 相 比,区 内
M 矿产资源 ineral resources
河北易县于城铁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成因分析
邢东雪,张 胜,王 齐,王凯垒,辛志伟
摘要 :于城铁矿区位于河北省易县与涞源县两县接壤地带, 燕山期王安镇杂岩体北接触带,属岩体侵位于中元古界白云岩 地层形成的矽卡岩型铁矿床,矿体规模中型。含矿地层为中元古 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二段,受乌龙沟—上黄旗深大断裂及次级构 造、接触带构造、褶皱构造控制及影响,共圈定矿体 1 条。燕山 期花岗闪长岩为铁矿成矿母岩,提供了重要成矿物质来源和热 液活动,区内接触带构造、褶皱构造为铁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 赋矿空间。矿区内赋矿地层单一、构造控矿明显,成矿物质来源 单一,主要控矿因素为构造、岩浆岩及地层围岩,矿床成因为早 期矽卡岩型磁铁矿床。

福建马坑铁矿矿床成矿成岩浅析

福建马坑铁矿矿床成矿成岩浅析

福建马坑铁矿矿床成矿成岩浅析摘要:矽卡岩型铁矿是一种重要的铁矿类型,占我国已探明富铁矿石的一半左右。

福建省马坑矽卡岩型磁铁矿是我国华东地区最大的磁铁矿床,本文结合前人文献资料;分析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矿体构造背景等;对该矿石成矿演化模式作进一步整理研究,以对今后矽卡岩型铁矿研究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马坑铁矿;成矿成岩;矽卡岩型铁矿马坑铁矿是国内主要的富铁矿床之一,是武夷山成矿带上“马坑式”铁矿中最为典型的一个铁矿床[1]。

由于发现较早,前人对其研究程度相对较高,但就矿床成因问题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所以研究其成矿背景、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对马坑铁矿的后续发展及在成矿带中寻找“马坑式”铁矿有着指导作用,对当地依托马坑铁矿发展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地质概况矿区位于华南大陆东南缘的武夷山造山带,政和-大埔断裂带的西侧,永梅凹陷带的东南部。

在地质演化历史时期经历过剧烈的地壳运动,构造活动频繁,褶皱强烈,所以区内发育一系列性质不同的深大断裂带,它们对各个时期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2]。

区内断裂十分发育,以近北东向、北西向及东西向断裂构造为主,尤其以近北东向和东西向断裂最为发育。

各个方向断裂相互交切,构成网格状构造格局。

此外,闽西南地区经厉了不同构造阶段的演化,区内侵入岩分布广泛,呈条带状展布,约占总面积的40%。

2矿床地质特征2.1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马坑铁矿床主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上石炭统经畲组-下二叠统栖霞组大理岩与下石炭统林地组石英砂岩之间[3]。

主矿体走向N48°E,与地层走向一致,倾向北西,矿体走向上延伸至少3. km,傾向上延伸0.62~1km,厚度不均,有的地段高达139m,矿体相对埋深80~600m,由南西至北东矿体埋深由深变浅。

矿石类型主要以含石榴子石磁铁矿和含石榴子石-透辉石磁铁矿组成,另外有少量的硫化物矿石。

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少量辉钼矿、闪锌矿、方铅矿及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榴子石、透辉石、钙铁辉石、钙锰辉石、绿帘石及绿泥石,次为萤石、石英和方解石。

铁矿石基础知识

铁矿石基础知识

铁矿石基础知识汇总一、铁矿石品种1、PB粉、块(Pb Fines/Pb Lumps):产于澳大利亚,又称皮尔巴拉混合矿(必和必拓公司经营),粉的品位在61.5%左右,部分褐铁矿,烧结性能较好;块的品位在62.5%左右,属褐铁矿,还原性好,热强度一般。

PB粉和块可由汤姆普赖斯矿、帕拉布杜矿、马兰杜矿、布鲁克曼矿、那牟迪矿和西安吉拉斯矿等矿山的粉矿混匀成。

2、杨迪粉(Yandi Fines):产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经营),品位在58%左右,铝含量低,属褐铁矿,结晶水较高,混合制料所需水分要求较高,因其结构疏松,烧结同化性和反应性较好,因此可部分替代纽曼山粉矿或巴西粉矿。

含相对低的Al2O3,而且这两种矿粉都比哈默斯利矿粉粗,它们都有合理的冶炼性能,但烧结性能不佳。

3、麦克粉(Mac Fines):MAC粉的正常品位在61.5%左右,目前供给中国市场多为58%左右的品位,部分属褐铁矿,烧结性能较好,含有5%左右的结晶水,炼铁时烧损较高,随其配比加大,烧结矿的烧成率逐步下降。

经钢厂研究,MAC粉配比在15%-20%时烧结矿小于5mm级水平较低,配比为20%的烧结成品率最高。

4、纽曼粉、块矿(Newman Fines/Newman Lumps):产于澳大利亚的东皮尔巴拉的纽曼镇的纽曼山矿,属赤铁矿,烧结性能较好,粉的品位在62.5%左右,块的品位在65%左右,由澳大利亚西澳州必和必拓公司生产。

5、罗布河粉、块(Robe River Fines/Robe River Lumps):产于澳大利亚的罗布河铁矿联合公司;品位在57.5%左右,含3%-5%的复合水,这会导致高燃料率及低生产率;属于褐铁矿,烧结性能不好,但其烧结矿的冶炼性能很好。

6、火箭粉:又称FMG(福蒂斯丘金属集团(Fortescue metal Group (FMG)))粉,由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MG公司生产;据说用作火箭发动机燃料的一种成分,故称火箭粉,其品位在58.5%左右,硅4左右,铝1.5左右,属于褐铁矿,烧结性能较好,储量大且单烧品位高,结晶水在8%左右。

铁矿石常识

铁矿石常识

铁矿石常识默认分类 2009-07-28 08:58 阅读17 评论0字号:大大中中小小按照矿物组分、结构、构造和采、选、冶及工艺流程等特点,可将铁矿石分为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两大类。

1.自然类型1)根据含铁矿物种类可分为:磁铁矿石、赤铁矿石、假象或半假象赤铁矿石、钒钛磁铁矿石、褐铁矿石、菱铁矿石以及由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含铁矿物组成的混合矿石。

铁矿石与铁精粉主要区别:1.铁矿石(富含铁元素之红、黑块矿、菱铁矿等之统称)。

达到入炉冶炼要求的矿石,有的品位已经相当高,比如60%。

在粒度(SIZE)上相对铁精粉来说明显程粒、块状态。

大致在10mm至100mm之间。

但是,铁矿石块矿以“红矿”居多,“黑矿”相对较少。

2.铁精粉(主要是“黑矿”)。

经过进一步加工富积,工业选洗之后的铁矿石。

1)烧结粉(Sinter fines),该品种之主要用途为烧结造块又达到入炉要求,而且所含有害元素(如对钢材冷热脆性有较大影响的S、P等已经过磁选、浮选、重选等工序降低至一定含量),粒度上来说,大致在1mm至8mm之间。

2)造球粉(Pellet Feed Fines)显而易见,该品种为进一步加工后,对SiO2,Al2O3,Cu,P,S,MgO+Na2O等有害杂质进一步除去后,特别是SIZE规格上一般要求-200MESH达到75%至85%,以配进彭润土等粘合剂在高湿或压力下制作球团矿的用料。

铁矿选矿技术我国铁矿由于贫矿多(占总储量的97.5%)和伴(共)生有其他组分的综合矿多(占总储量的1/3),所以在冶炼前绝大部分需要进行选矿处理。

1996年全国入选铁矿石21497万t,占全国产铁矿石原矿25228万t的85.2%。

入选铁矿石生产铁精矿粉8585.7万t,其中重点选矿厂处理原矿10961万t,生产铁精矿粉4158万t,占全国铁精矿粉产量的48.4%。

(一)矿石破碎我国选矿厂一般采用粗破、中破和细破三段破碎流程破碎铁矿石。

粗破多用1.2m或 1.5m旋回式破碎机,中破使用2.1m或2.2m标准型圆锥式破碎机,细破采用2.1m或2.2m短头型圆锥式破碎机。

常见矿床类型总结

常见矿床类型总结

常见矿床类型总结产于钙质、炭质沉积岩中的,⾦呈次显微-超显微的浸染状赋存于含⾦黄铁矿中的⼀类⾦矿床,因20世纪60年代初最早发现于美国内达华州卡林地区⽽得名。

典型矿例:美国:Carlin,Getchell,Gold Quarry等;中国:东北寨、桥桥上、马脑壳、阳⼭、板其、⽛他等。

(⼩区域中的⼤资源)矿床特征:1.陆缘地壳减薄拉张区。

2.矿床常呈群呈带出现,构成巨⼤的矿集区。

3.含矿主岩为各种不纯的(泥质、粉砂质、炭质)碳酸盐岩、细碎屑岩(钙质、炭质粉砂岩、页岩)和硅质岩。

4.成矿受构造控制明显,尤其是⾼⾓度正断层与有利岩性层位交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场所。

5.常发育不同的围岩蚀变,蚀变带较宽,但蚀变较弱,矿体与围岩渐变过渡。

6.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形态产状受⾼⾓度断层及其旁侧褶皱构造控制。

7.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矿⽯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含砷黄铁矿、毒砂,次为辉锑矿、雄黄、雌黄、⾠砂、⽩铁矿、磁黄铁矿等;脉⽯矿物为⽯英、⽟髓、⽅解⽯、铁⽩云⽯、绢云母、重晶⽯、钠长⽯。

矿⽯构造以浸染状、细脉状、⽹脉状、⾓砾状构造为主。

⾦以次显微-超显微形式出现(含砷硫化物中-不可见次显微⾦,中晚期硫化物与⽯英等脉⽯矿物中-显微⾦和明⾦)。

8.矿⽯中⾦品位⼀般低⽽分散,矿⽯储量⼀般在100万-1亿吨,品位1-15g/t。

⾦储量⼀般为⼏吨⾄⼏⼗吨,个别达100t以上。

9.成矿流体具中低温、低盐度特征,含较⾼的CO2和⼀定量的H2S。

成矿深度⼀般在1-3Km。

成因:1.含矿流体的来源:⽔主要来⾃下渗的⼤⽓降⽔,部分来⾃沉积物成岩压实过程中释放出的同⽣⽔;⾦属组分和硫主要来⾃沉积地层。

2.含矿流体的迁移:含矿热液主要在重⼒(密度差)和构造应⼒等驱动下发⽣对流循环,并沿⾼⾓度断层向上运移,到达浅部后沿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有利岩性层位渗透交代-充填成矿;⾦主要以硫氢化物络合物的形式搬运。

3.矿质沉淀机制:成矿流体由于温度降低、流体成分改变以及与近地表含氧酸性溶液的混合⽽使⾦络合物分解,导致⾦沉淀富集。

阿-雅-沙铁矿带区域成矿模式说明书(详完整版)

阿-雅-沙铁矿带区域成矿模式说明书(详完整版)

《区域成矿模式说明》新疆阿齐山-雅满苏-沙泉子火山岩区铁矿带区域成矿模式一.区域成矿地质环境铁矿带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活动带的觉罗塔格石炭纪裂陷槽(陆缘裂谷)内。

对于本带的地质背景及成矿问题,众说纷纭[1]、[2]、[7] ~[14] 、[16] ~[25]。

如关于本成矿带的构造属性,历来有不同观点和认识,主要还是此带属洋壳汇聚俯冲的火山岛弧带或是古陆缘的边缘火山岩带之争,本文不拟去详述各家的认识和观点,但笔者多年来一直认为它不是俯冲体制下形成的火山岛弧,而是陆缘拉张体制下发育的边缘火山岩带,何国琦等(1994)称“岩浆被动陆缘”[3],但多数专家认为本带的构造属性为“裂陷槽”[21]。

該成矿带北以大草滩-大南湖断裂带为界与准噶尔成矿省的哈尔里克成矿带毗邻;其图1 新疆东天山哈尔里克带-觉罗塔格带分界带略图(据新疆地质矿产局第一区调队2002 年1∶25 万地质图修编)1-新生界松散沉积物;2-侏罗系陆相碎屑岩;3-哈尔里克带上石炭统下部碎屑岩建造;4-觉罗塔格带下石炭统梧桐窝子组双峰式火山岩建造;5-觉罗塔格带下石炭统干墩组火山岩-碎屑岩建造;6-哈尔里克带泥盆系;7-哈尔里克带志留系;8-哈尔里克带奥陶系;9-侵入岩类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等,未分;10-断裂;11-大南湖-大草滩断裂,哈尔里克带与觉罗塔格带的地体拼接线;12-康古尔塔格韧性剪切带;13-冷水型安加拉植物群化石产地;14-温水型长身贝、始斯塔夫蜓、石燕等化石产地;15-矿体。

①大草滩-大南湖断裂带。

南以阿齐克库都克-沙泉子断裂与星星峡中间地块毗邻,而后者是其构造演化与成矿的基础。

带内主要为石炭纪火山-沉积岩及石炭纪花岗岩类,少量二叠纪磨拉石。

笔者认为:大草滩-大南湖断裂带是觉罗塔格造山带与哈尔里克造山带的构造拼接线。

该界线两侧区域构造线走向,以及地层、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等都有明显区别(图1);该线西段1∶5万区调已在多处发现蛇绿岩块;该线南北分属于不同古生物地理区。

中国主要富铁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中国主要富铁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中国主要富铁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赵一鸣【摘要】中国铁矿总资源量相对较多,但大部分为贫矿,富铁矿的资源量很少,只占已探明铁矿总资源储量的4.6%;其中,可直接入炉的炼钢用富矿和炼铁用富矿则更少,仅11.8亿吨,占全国探明铁矿总资源储量的2.27%.已知主要富铁矿矿床的成因类型有:①沉积变质贫铁矿(BIF)中的热液改造型;②沉积变质贫铁矿(BIF)中的风化淋滤型;③陆相火山-侵入岩型;④海相火山(-侵入)岩型;⑤矽卡岩型;⑥热液充填交代型.文章简要介绍了各类富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矽卡岩型和海相火山(-侵入)岩型富铁矿有一定的找矿潜力.%The proven total reserves of iron ores in China are relatively abundant,but the iron ores mainly belong to low-grade ores.The reserves of high-grade iron ores are rare,and only possess 4.6 %of the total proven reserves of iron ores.Among them,the high-grade ores for steelmaking and for iron-smelting are even rarer,and only amount to 1180 million tones,which make up 2.27% of the proven reserves of iron ores in China.The main genetic types of iron deposits of high-grade ores in China include;@hydrothermal reformed type in sedimentary metamorphosed iron deposits (BIF); (~) weathered leaching type in sedimentary metamorphosed iron deposits (BIF) ; ③ iron deposits related to continental volcano-intrusive activities;@iron deposits related to marine volcanic (intrusive) activities;@skarn iron deposits;@hydrothermal iron deposits.Among these iron deposit types of high-grade iron ores,the skarn iron deposits and iron deposits related to marine volcanic (intrusive)activities are relatively important and have favorable ore-prospecting potential.【期刊名称】《矿床地质》【年(卷),期】2013(032)004【总页数】20页(P685-704)【关键词】地质学;富铁矿;成因类型;地质特征;找矿潜力;中国【作者】赵一鸣【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中国已探明的铁矿资源量相对较多,但大部分为贫铁矿,富铁矿只占极少数;因此,从上世纪50年代起,对富铁矿的寻找和研究就一直比较重视。

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铁矿成矿模式简述

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铁矿成矿模式简述

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铁矿成矿模式简述潘东【摘要】在二叠纪期间,西天山地区出现了后碰撞伸展环境下的裂谷化过程,区域内构造活动强烈,火山机构十分发育,成矿地质条件有利。

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分布有查岗诺尔铁矿、智博铁矿、备战铁矿、敦德铁矿等一系列矿产地,矿床多与火山活动成因有密切联系。

阿吾拉勒的海相火山岩铁矿成矿模式在新疆是具有代表性的区域,通过对区域主要矿山成矿模式的简述,探讨和思索新的找矿方向。

%During the Permian period,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 was rifted under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With strong tectonic activity and well-nurtured volcanic edifice,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fa-vorable. At present, it is rich in mineral resources, with Chagangnuoer, Zhibo, Beizhan and Dunde iron ore distributed here whose deposi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auses of the volcanic action. The iron metallogenic model for marine volcanic of Awuale is typical in Xinjiang.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metallogenic models for main mines, this paper discusses new directions for mine exploration.【期刊名称】《新疆钢铁》【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5页(P33-37)【关键词】阿吾拉勒;铁矿带;成矿模式;海相火山岩【作者】潘东【作者单位】宝钢集团八钢公司矿山管理事业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164+.2联系人:潘东,男,42岁,本科,工程师,乌鲁木齐(830022)宝钢集团八钢公司矿山管理(事业)部E-mail:*****************.cn新疆实施“358”项目以来,地质找矿工作得到了全面突破,地质找矿成效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矿的时空分布、成矿规律及矿床类型 矿床, 成矿, 时空, 铁矿, 规律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不同的地质时期,在类似的地质条件下,可以形成同类型的铁矿床;但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和构造运动期,占主导地位的铁矿床类型则是不同的,显示了铁矿床形成与地壳演化密切有关的特点。由老到新,各地质时期的主要铁矿床类型及其成矿规律如下: (一)太古宙 铁矿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的吉林东南部、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内蒙古南部和地台南缘的许昌—霍丘、鲁中地区。以受变质沉积型铁硅质建造矿床为主,常称“鞍山式”铁矿。多为大型矿床,铁矿床主要赋存于鞍山群、迁西群、密云群、乌拉山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等。其岩石变质程度多属角闪岩相,部分属麻粒岩相或绿片岩相,并受混合岩化。矿石以条纹状、条带状、片麻状构造为特征,被称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铁矿。该时代储量占41.4%。 (二)古元古代 铁矿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中部北东向五台燕辽地槽区。矿床仍以受变质沉积型铁硅质建造为主,赋存于五台群、吕梁群变质岩中,矿石以条纹状、条带状构造为主。在南方地区有伴随海相火山岩、碳酸盐岩的火山岩型矿床,以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为代表,矿体产于大红山群钠质凝灰岩、凝灰质白云质大理岩中。 (三)新元古代(含震旦纪) 铁矿床类型较多。在北方地区,有产于浅海-海滨相以泥砂质为主沉积型赤铁矿床,分布于河北龙关—宣化一带和产于斜长岩体中的承德大庙一带的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在内蒙古地轴北缘有产于白云鄂博群白云岩中的白云鄂博铁、稀土、铌综合矿床;还有赋存细碎屑岩-泥灰岩-碳酸盐建造中的酒泉镜铁山沉积变质型铁矿(铜、重晶石)。在南方地区,除分布于湘、赣两省的板溪群、松山群浅变质岩系中的沉积变质型铁矿,还有产于新元古界澜沧群中基性火山岩中的云南惠民大型火山-沉积型铁矿。 元古宙形成的铁矿,储量占22.8%。 (四)古生代 除志留纪铁矿较少外,其他各时代都有铁矿。以沉积型和岩浆型矿床为主,也有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如沉积型铁矿,分布于南方(湘、桂、赣、鄂、川)泥盆系中的海相沉积赤铁矿床,常称“宁乡式”铁矿;岩浆晚期型矿床以钒钛磁铁矿(攀枝花式)最为重要,含矿岩体分布于攀枝花—西昌一带。该时代储量占22.4%。 (五)中生代 是陆相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和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形成的主要时代。陆相火山-侵入型,主要分布于宁(南京)—芜(湖)地区。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分布于鄂东(大冶式)、邯邢、鲁中、晋南、豫北和闽南等地区。这个时代形成的铁矿,储量占12.4%。 (六)新生代 以风化淋滤及残、坡积型为主,次为陆相沉积的菱铁矿、沼铁矿,还有海滨砂铁矿。储量占1.0%。 二、矿床类型 我国幅员辽阔,分布有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各时代的各类岩浆(喷发)岩;沉积了从太古宙到第四纪各个时代的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系、火山沉积岩系、沉积变质岩系,为不同类型铁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我国目前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等6种主要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最重要。现介绍如下: (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并具有“大、贫、浅、易(选)”的特点,即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主要分布于吉林东南部、辽宁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密云、晋北、内蒙古南部、豫中、鲁中、皖西北、江西新余、陕西汉中、湘中等地。根据矿床中的矿石类型和含矿变质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以及其他地质特征,又分为下列两大类。 1.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铁矿床 典型铁矿床分布于辽宁鞍山—本溪一带,因此,一般称为“鞍山式”铁矿。这类铁矿是受不同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并与火山-铁硅质沉积建造有关的铁矿床。大致与国外阿尔戈马型铁矿相当。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多集中于2000~3000Ma)老变质岩区。 铁矿床主要产于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太古宇鞍山群、迁西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及其相当的变质岩系中的不同层位;山西、内蒙古古元古界五台群、吕梁群及其相当的变质岩地层中,变质作用大多数属于绿片岩至角闪岩相,个别产于麻粒岩相中。湖南、江西等省产于板溪群或震旦系松山群。多数地区含铁变质岩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 受变质铁硅建造中铁矿层是多层的,也有1~2层的,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层厚度一般几十至百米,最厚可达350m左右。延长较稳定,个别矿层长可达几十公里以上。矿床规模大多数为大型或特大型。矿石中铁矿物与石英组成具有黑白相间的条带状、条纹状构造,变质程度高时,向片麻状过渡。矿石为磁铁石英岩、赤铁石英岩、绿泥磁铁石英岩、角闪磁铁石英岩。以贫矿为主,含铁品位一般为25%~40%。在贫矿中也有含铁品位达50%~60%不同规模不同成因的富铁矿石。 2.受变质碳酸盐建造型铁矿床 典型矿床分布于吉林大栗子,因此,称为“大栗子式”铁矿。这种类型铁矿是受到轻微区域变质作用的碳酸盐型沉积铁矿床。主要产于元古宇地层中。含矿岩系主要由碎屑-碳酸盐岩组成,如砂岩、泥岩、灰岩等。 已知矿产地不多,主要产于吉林东南部古元古界辽河群千枚岩与碳酸盐类岩层中;云南易门、峨山铁矿产于新元古界下部的昆阳群碳酸盐类岩层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扁豆状、地瓜状、不规则形态,矿体一般沿走向长100~300m,倾斜延深200~500m,倾斜长大于走向长,厚度变化大。矿石矿物有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褐铁矿等。矿石以块状、条带状构造为主,鲕状构造次之。矿石类型有赤铁矿型、磁铁矿型、菱铁矿型、次生褐铁矿型。磁铁矿型、赤铁矿型矿石围岩多为千枚岩,而菱铁矿型矿石围岩多为大理岩。富铁矿占较大比例为特点,如云南化念铁矿,其储量一半为含碱性炼铁用矿石。 (二)岩浆晚期铁矿床 这是一类与基性、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以其铁矿物中富含钒和钛,通常称为钒钛磁铁矿矿床,储量占11.6%。按照成矿方式可以分为两类: 1.岩浆晚期分异型铁矿床 由岩浆结晶晚期分异作用形成的富含铁、钒、钛等残余岩浆冷凝而成的矿床。我国首先发现于四川省攀枝花地区,故国内常称之为“攀枝花式”铁矿床。 矿床产于辉长岩-橄榄岩等基性-超基性岩体中。而岩体多分布于古陆隆起带的边缘,受深大断裂的控制。含矿岩体延长可达数至数十公里,宽一至数公里。岩体分异良好,相带明显,韵律清楚。按岩石组合可以分为辉长岩型、辉长-苏长岩型、辉长-橄长岩型、辉长-斜长岩型、辉长-辉岩-橄辉岩型和辉绿岩型等岩相组合类型。 铁矿体多呈似层状,分布于岩体的中部或下部韵律层底部的暗色相带内,与岩体的韵律层呈平行的互层。矿床常由数至数十层平行的矿体组成,累计厚度由数十至两三百米,延深可达千米以上。主要矿石矿物有粒状钛铁矿、磁铁矿、钛铁晶石、镁铝尖晶石等,含少量磁黄铁矿、黄铁矿及钴、镍、铜的硫化物。矿石具陨铁结构、镶嵌结构。矿石呈致密块状、条带状和浸染状构造,矿石含TFe 20%~45%、TiO2 3%~16%、V2O5 0.15%~0.5%,Cr2O30.1%~0.38%,伴生微量的Cu、Co、Ni、Ga、Mn、P、Se、Te、Sc和Pt族元素,可综合利用,这类矿床的规模多属大型,是铁、钒、钛金属的重要来源,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的攀(枝花)西(昌)地区。 2.岩浆晚期贯入型铁矿床 为岩浆晚期分异的含铁矿液沿岩体内断裂或接触带贯入而成。我国首先发现于河北省大庙,故常称之为“大庙式”铁矿床。 铁矿床产于斜长岩、辉长岩岩体中。基性岩体沿东西向断裂带呈带状分布。矿体是沿岩体裂隙或上述两种岩浆岩接触带贯入而形成的。 矿体形态不规则,多呈扁豆状或脉状,成群出现,作雁行式排列。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产状陡立。从地表到深部,矿体常见分支复合现象,多为盲矿体。单个矿体长数至数百米,厚数至数十米,延深数十至数百米。主要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赤铁矿、金红石和黄铁矿等。脉石矿物有斜长石、辉石、绿泥石、阳起石、纤闪石和磷灰石。矿石结构均匀,常见陨铁结构。具浸染状和块状构造。贫富矿石均有,含钒、钛以及镍、钴、铂等硫化物。 近矿围岩常见纤闪石化、绿泥石化和黝帘石化等蚀变。有用矿物颗粒大,矿石易选。矿床规模一般为中—小型,主要分布于河北省承德地区大庙、黑山一带。 (三)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 接触交代型矿床,常称为夕卡岩型矿床。主要赋存于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类与碳酸盐类岩石(含钙镁质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这类矿床一般都具有典型的夕卡岩矿物组合(钙铝-钙铁榴石系列、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而在成因和空间分布上,都与夕卡岩有一定的关系。 岩浆岩侵入体的形成时代,从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到燕山期都有。在我国以燕山期最为重要。 碳酸盐类岩石生成时代,从前震旦纪到侏罗纪都有,岩性也很不相同。就已知国内夕卡岩型铁矿围岩而言,包括灰岩、大理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各种不纯质的灰岩、白云岩;部分围岩可为角岩、片岩、板岩、砂岩或凝灰岩等。从岩性的时代来看,元古宙(包括震旦纪)多为硅质灰岩;寒武纪—奥陶纪多为纯质灰岩或含镁质灰岩;石炭纪-二叠纪多为含泥质及有机质灰岩。我国北方最有利形成接触交代型铁矿的是寒武纪-奥陶纪灰岩,南方主要是三叠纪大冶灰岩和早二叠世栖霞灰岩。 接触交代型铁矿大部分形成于接触带,有的矿体可延伸到非夕卡岩的围岩之中,矿体常成群出现,形态复杂,多呈透镜状、囊状、不规则状和脉状等,矿石矿物成分较复杂。铁矿石以块状构造为主,次为浸染状、斑点状、团块状和角砾状构造。该类铁矿常伴生有可综合利用的铜、钴、金、银、钨、铅、锌等;甚至构成铁铜、铁铜钼、铁硼、铁锡、铁金等共(伴)生矿床。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也有大型。 这类铁矿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主要集中在河北省邯(郸)—邢(台)地区、鄂东、晋南、豫西、鲁中、苏北、闽南、粤北以及川西南、滇西等地,是我国富铁矿石的重要来源。 按岩浆岩和围岩条件,在工业上常分为邯邢式、大冶式和黄岗式铁矿。邯邢式铁矿围岩主要是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矿体常呈似层状。大冶式铁矿围岩主要为三叠系大冶灰岩,矿体形态不规则。黄岗式铁矿成矿岩体为花岗岩及白岗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