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矿石矿床的主要类型
我国铁矿石类型

8、海南石碌铁矿
有平炉富矿、高炉低硫富矿、高炉高硫富矿、贫矿和次贫矿,贫矿占28%。 贫矿中以赤铁矿为主,含少量假象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和黄铁矿,粒度 分布细。属难选氧化铁矿石。
选厂:海南石碌。
12
二、铁矿石的工业类型 9、宣龙-宁乡式
矿体薄,分布广,储量占我国总铁储量的10%,很难选。 宣龙式:以赤铁矿为主,菱铁矿次之,少量磁铁矿。一般 TFe 30-50%,SiO2 15-27%之间,含磷较低,约0.088-0.134%,含硫0.1%以下。
8
二、铁矿石的工业类型 3、大冶式铁矿
矿点最多、分布最广的铁矿床,以中小规模为主。占我国铁矿总储量10%。
伴生Cu、Sn、Co、Mo、S、Pb、Zn、Au等元素,可综合利用。平均铁品位42%以 上,绝大多数为容易选别的磁铁矿,故开采量较大。 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赤铁矿、菱铁矿,还有少量至微量黄铜矿、黄 铁矿和磁黄铁矿等。磷含量较低,硫含量变化大,由百分之几至百分之十几。 磁铁矿粒径大小不均,一般粒径0.1-0.5mm,最小0.01mm,最大2-3mm。 黄铁矿与磁铁矿关系比较密切,粒径 0.04-0.1mm ,最小 0.002-0.02mm ,最大 0.5-1mm。 黄铜矿呈不规则颗粒状及星点状嵌布在脉石中,粒度0.5-0.008mm之间。 钴矿物以硫化钴、氧化钴存在,硫化钴主要共生于黄铁矿中,随黄铁矿的回收 而得到综合利用。 一般铁品位36-45%,富矿品位达45-55%,属较好选的矿石。 选厂:湖北大冶、程潮、金山店。
宁乡式主要为赤铁矿,次为磁铁矿,以 30-45% 中贫矿石为主,个别含磷高达 1.15-3.03%
选厂:河北宣化庞家堡。
13
Chapter
01
我国铁矿石类型
铁矿主要类型

二、矿床类型我国幅员辽阔,分布有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各时代的各类岩浆(喷发)岩;沉积了从太古宙到第四纪各个时代的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系、火山沉积岩系、沉积变质岩系,为不同类型铁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我国目前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等6种主要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最重要。
现介绍如下:(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
并具有“大、贫、浅、易(选)”的特点,即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
主要分布于吉林东南部、辽宁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密云、晋北、内蒙古南部、豫中、鲁中、皖西北、江西新余、陕西汉中、湘中等地。
根据矿床中的矿石类型和含矿变质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以及其他地质特征,又分为下列两大类。
1.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铁矿床典型铁矿床分布于辽宁鞍山—本溪一带,因此,一般称为“鞍山式”铁矿。
这类铁矿是受不同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并与火山-铁硅质沉积建造有关的铁矿床。
大致与国外阿尔戈马型铁矿相当。
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多集中于2000~3000Ma)老变质岩区。
铁矿床主要产于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太古宇鞍山群、迁西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及其相当的变质岩系中的不同层位;山西、内蒙古古元古界五台群、吕梁群及其相当的变质岩地层中,变质作用大多数属于绿片岩至角闪岩相,个别产于麻粒岩相中。
湖南、江西等省产于板溪群或震旦系松山群。
多数地区含铁变质岩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
受变质铁硅建造中铁矿层是多层的,也有1~2层的,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
矿层厚度一般几十至百米,最厚可达350m左右。
延长较稳定,个别矿层长可达几十公里以上。
矿床规模大多数为大型或特大型。
矿石中铁矿物与石英组成具有黑白相间的条带状、条纹状构造,变质程度高时,向片麻状过渡。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1.矿床特征该矿区铁矿体赋存于上太古界石咀亚群金岗库组含铁岩系地层中,为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
呈微波状产出,产状较稳定。
铁矿体形态分布受地层层位控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
金岗库组(W1j)地层厚997m,下部以角闪质岩石夹磁铁石英岩为主,由黑云变粒岩、二云黑云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夹1-4层磁铁石英岩等组成;上部为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含榴黑云变粒岩、二云二长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及二云斜长片麻岩。
另有不稳定的阳起石片岩、二云片岩、含榴黑云石英片岩和角闪磁铁石英岩。
1.1矿体特征该铁矿区现有6条铁矿体,编号分别为Ⅱ、Ⅲ、Ⅳ、Ⅴ、Ⅵ、Ⅶ,矿体总体走向北东70-80°,倾向南或北,倾角60-85°。
局部直立或小于60°。
矿区东西两段呈单斜产出,中段矿体构成向斜。
单矿体走向长100-2300m,厚度2.70-31.05m,一般5-10m左右。
以Ⅴ号矿体为主矿体,Ⅲ号矿体次之,其它矿体为小矿体。
矿区累计查明122b+333资源储量3291.01万吨,现保有122b+333资源储量2735.44万吨,TFe平均品位31.14%,mFe平均品位22.14%。
现将各矿体特征分述如下:Ⅱ号矿体:位于矿区的西部复式向斜南翼。
矿体总长1755m,其中本矿区内770m。
Ⅲ号矿体位于矿区的中东部,为中段复式向斜北翼矿体,与南翼Ⅴ号矿体对称。
与Ⅱ号矿体的东部相距800m;南距Ⅶ号矿体100m。
Ⅳ号矿体:位于矿区的东部,处于复式向斜南翼,由于云雾沟断层左行扭动,矿体向北错移。
Ⅳ号矿体西距Ⅲ号矿体460m,北距Ⅷ号矿体70m。
Ⅴ号矿体:位于矿区的南部,为本矿区主要矿体,Ⅴ号矿体北距Ⅵ号矿体70m。
矿体长1995m。
Ⅵ号矿体:位于矿区的偏东部,构造上处于向斜南翼,与北翼Ⅶ号矿体相对称。
Ⅵ号矿体北距Ⅶ号矿体40m,南距Ⅴ号矿体25-75m。
Ⅶ号矿体:分布于矿区的偏东部,构造上处于复式向斜北翼近轴部。
中国五大露天铁矿概况

国内五大露天开采铁矿山基本情况一、辽宁本钢南芬露天矿本钢南芬露天矿是全国大型黑色冶金矿山之一,是本钢铁矿石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该矿位于本溪市南芬区境内,矿区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0.4-1公里,面积为4.6平方公里,总占地面积为13.15平方公里。
南芬露天铁矿属前震旦纪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由黑背沟区、铁山区和黄柏峪区构成,其中以铁山区为最大。
矿体由太古界安山群含铁石英岩中的3个铁层组成,属于单斜构造。
铁矿层走向西北,倾向南西,倾角40度-55度。
地表露出全长3400米,工业矿段总长2900米。
3个铁矿层的平衡厚度为40.18米,其中以第三层为最大,储量占全区的82.6%。
矿石品位:磁铁贫矿石铁量31.82%,磁铁富矿石铁量50%。
该矿生产的铁矿石低磷、低硫,无益元素极低,是冶炼铸造生铁、球墨铸铁的最佳原料。
南芬露天铁矿累计探明储量为12。
91亿吨,到1985年末,保有储量为11.1亿吨,其中工业矿量8.4亿吨,远景矿量2.74亿吨。
矿床距地表较浅,构造简单,适合于露天开采。
该矿装备有120吨、170吨电动轮汽车,7.6立方米、11.5立方米电铲和45R、60R牙轮钻等优秀设备。
年剥离量为2823万吨,采矿石797.8万吨,是目前我国单体矿山年产量最高的矿山。
二、辽宁鞍钢齐大山铁矿该矿床位于鞍山市旧堡区。
矿床为一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矿床,俗称“鞍山式”。
铁矿产于太古宇鞍山群一套以粘土质-半粘土质岩和硅铁质沉积岩为主,并含有少量中基性变质火山岩的原岩组合,总厚度大于600m。
自下而上依次为:①下部片岩夹薄层含铁石英岩层,主要为绿泥石石英片岩、绿泥石滑石片岩和绢云母石英片岩,共有6层含铁石英岩;②条带状含铁石英岩层,为主要含铁层位,长4650m,厚度200~250m,矿层中有混合岩、片岩及脉岩类夹层;③上部为千枚岩夹薄层含铁石英岩层,主要为绿泥千枚岩、绿泥石化绢云母千枚岩和砂质千枚岩。
矿床分为北采区(樱桃园)和南采区(王家堡子三矿区)。
铁矿开采的地质条件与矿床类型

考虑采矿设备的生产能力, 确保满足生产需求
考虑采矿设备的可靠性, 确保生产安全稳定
根据采矿设备的性能参数, 进行合理的配置
采矿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与事故预防
制定安全规章 制度,确保采 矿作业的规范 性和安全性。
定期进行安全 培训,提高采 矿人员的安全 意识和应急处
理能力。
强化设备维护 和检修,确保 采矿设备的正 常运行,避免 因设备故障引
04
铁矿开采的技术与装备
铁矿开采的主要技术手段
露天开采:通过剥离表土和岩石,将铁矿石采出地表 地下开采:通过矿井进入地下,将铁矿石采出至地表 溶浸采矿:利用化学反应将铁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磁力选矿:利用磁场力将铁矿石中的有用成分选出
采矿设备的选择与配置
根据矿床类型和开采条件 选择合适的采矿设备
矿床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治理
矿床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污染、水资源破坏、生态失衡等。 矿床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如采取绿色采矿技术、加强环境监测等。 矿床开采后的治理措施:如恢复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土地污染等。 法律法规与政策:国家对矿床开采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铁矿开采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增加就业机会:铁矿开采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促进经济发展:铁矿开采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满足铁矿开采的需要,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和完善。 提升地方形象:铁矿开采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和形象。
地下开采:适用 于深部铁矿,通 过井巷工程进入 矿体,采取崩落 或充填等方式采 矿
溶浸采矿:利用 化学或生物方法 使矿石中的铁矿 物溶解,然后收 集溶液提取铁元 素
23 我国铁矿矿床的主要类型

我国铁矿矿床的主要类型我国幅员辽阔,分布有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各时代的各类岩浆(喷发)岩;沉积了从太古宙到第四纪各个时代的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系、火山沉积岩系、沉积变质岩系,为不同类型铁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我国目前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等6种主要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最重要。
现介绍如下:(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
并具有“大、贫、浅、易(选)”的特点,即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
主要分布于吉林东南部、辽宁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密云、晋北、内蒙古南部、豫中、鲁中、皖西北、江西新余、陕西汉中、湘中等地。
根据矿床中的矿石类型和含矿变质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以及其他地质特征,又分为下列两大类。
1.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铁矿床典型铁矿床分布于辽宁鞍山—本溪一带,因此,一般称为“鞍山式”铁矿。
这类铁矿是受不同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并与火山-铁硅质沉积建造有关的铁矿床。
大致与国外阿尔戈马型铁矿相当。
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多集中于2000~3000Ma)老变质岩区。
铁矿床主要产于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太古宇鞍山群、迁西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及其相当的变质岩系中的不同层位;山西、内蒙古古元古界五台群、吕梁群及其相当的变质岩地层中,变质作用大多数属于绿片岩至角闪岩相,个别产于麻粒岩相中。
湖南、江西等省产于板溪群或震旦系松山群。
多数地区含铁变质岩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
受变质铁硅建造中铁矿层是多层的,也有1~2层的,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
矿层厚度一般几十至百米,最厚可达350m左右。
延长较稳定,个别矿层长可达几十公里以上。
矿床规模大多数为大型或特大型。
铁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

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
总结词
在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附近,通过交代作用和热液活动形成 的铁矿床。
详细描述
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的形成与岩浆岩的侵入活动密切相关 ,通过岩浆岩与围岩的接触交代作用,形成了富含铁和其他 金属元素的矿床。这类矿床通常品位较高,但规模较小。
火山成因铁矿床
总结词
由火山活动形成的铁矿床,主要与火山岩浆和火山沉积作用有关。
地下开采技术需要解决通风、排水、运输等 Nhomakorabea题, 同时需要加强矿体勘探和安全管理。
特殊开采技术
特殊开采技术是指针对一些特殊类型的铁矿床或特定环境下的采矿工艺。
例如,水下采矿技术适用于海底铁矿床的开采,需要解决水压、海流、潮汐等问题; 崩落采矿技术适用于围岩不稳固的铁矿床,通过崩落围岩实现采矿。
特殊开采技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同时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
3
资源潜力评价阶段
根据资源评价结果,对铁矿资源的潜力进行评价, 为进一步的勘查和开发提供依据。
铁矿资源潜力评价
资源量评价
品质评价
根据地质勘查资料和资源评价结果,对铁 矿资源的量进行评价,确定其规模和可采 年限。
对铁矿资源的品质进行评价,包括矿石的 品位、矿物组成、可选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
经济潜力评价
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铁矿资源循环 利用,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 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沉积型铁矿床特征
总结词
沉积型铁矿床是由含铁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 形成的铁矿床,其特征包括与沉积岩紧密共 生、矿物成分简单、规模较大等。
我国26个主要铁矿成矿区带成矿特征与找矿潜力

我国26个主要铁矿成矿区带成矿特征与找矿潜力1.阿尔泰成矿带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西南和东南少部分处在塔城地区和昌吉州境内。
北部、东北部和西部分别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接壤。
面积 8.08 万平方公里。
阿尔泰成矿带已知铁矿床(点)在成因、时间、空间和物质来源上均与泥盆系火山岩密切相关,铁矿层受地层层位、岩性和北西向断裂构造所控制。
矿床类型以海相火山岩型为主,矽卡岩型次之。
已知各类矿床、矿点数百处。
已发现的蒙库、阿巴宫、巴利尔斯、加尔巴斯岛、乔夏哈拉、老山口等铁矿床多属平炉富矿和一般富矿,多属易选磁铁矿石,开采条件较好。
预测铁矿石资源量 7 亿吨,其中富矿2.8 亿吨,铁矿找矿潜力主要位于蒙库-阿巴宫和乔夏哈拉铁矿找矿远景区。
2.西天山铁矿成矿带西天山铁矿成矿带位于新疆天山西部,东起巴仑台、西止伊宁,北自博罗霍洛山南坡,南至哈里克塔乌山北坡。
面积 6.33 万平方公里。
西天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铁矿区带之一,铁矿产出于天山中间隆起带及其南北两侧,北侧处于隆起带与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过渡的断隆带上,有石炭系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南侧断陷盆地中有石炭系海相沉积型铁矿;在隆起带轴部,元古界星星峡组及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的志留系中有一些沉积变质型铁矿点存在。
西天山铁矿成矿带已发现铁矿床(点)共 88 处,预测铁矿石总资源量 8 亿吨。
根据本区航磁反映的岩性构造特征和对区域磁场、局部异常的解释,结合本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划分出式可布台一查岗诺尔和莫萨沙拉(铁锰)2 个找矿远景区。
3.东天山-北山铁矿成矿带位于新疆哈密南部天山、甘肃及内蒙古北山地区,面积 13.05 万平方公里。
东天山-北山成矿带是我国西部著名的铁矿成矿带,主要分布在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红石山晚古生代裂陷海盆褶皱带和中天山卡瓦布拉克前寒武纪隆起区。
铁矿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海相火山岩型(如雅满苏铁矿床等)、海相沉积型(如库姆塔格菱铁矿矿床)、沉积变质型(如天湖铁矿床、帕尔岗铁矿床、梧桐沟矿床等)、陆相火山岩型(如磁海铁矿床等)及与辉长岩类有关的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如尾亚矿床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铁矿石矿床的主要类型我国幅员辽阔,分布有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各时代的各类岩浆(喷发)岩;沉积了从太古宙到第四纪各个时代的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系、火山沉积岩系、沉积变质岩系,为不同类型铁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我国目前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等6种主要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最重要。
我国目前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等6种主要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最重要。
现介绍如下:现介绍如下:(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
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
并具有“大、贫、浅、易(选)”的特点,即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
并具有“大、贫、浅、易(选)”的特点,即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
主要分布于吉林东南部、辽宁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密云、晋北、内蒙古南部、豫中、鲁中、皖西北、江西新余、陕西汉中、湘中等地。
主要分布于吉林东南部、辽宁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密云、晋北、内蒙古南部、豫中、鲁中、皖西北、江西新余、陕西汉中、湘中等地。
根据矿床中的矿石类型和含矿变质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以及其他地质特征,又分为下列两大类。
根据矿床中的矿石类型和含矿变质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以及其他地质特征,又分为下列两大类。
1.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铁矿床1.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铁矿床典型铁矿床分布于辽宁鞍山—本溪一带,因此,一般称为“鞍山式”铁矿。
典型铁矿床分布于辽宁鞍山—本溪一带,因此,一般称为“鞍山式”铁矿。
这类铁矿是受不同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并与火山-铁硅质沉积建造有关的铁矿床。
这类铁矿是受不同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并与火山-铁硅质沉积建造有关的铁矿床。
大致与国外阿尔戈马型铁矿相当。
大致与国外阿尔戈马型铁矿相当。
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多集中于2000~3000Ma)老变质岩区。
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多集中于2000~3000Ma)老变质岩区。
铁矿床主要产于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太古宇鞍山群、迁西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及其相当的变质岩系中的不同层位;山西、内蒙古古元古界五台群、吕梁群及其相当的变质岩地层中,变质作用大多数属于绿片岩至角闪岩相,个别产于麻粒岩相中。
铁矿床主要产于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太古宇鞍山群、迁西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及其相当的变质岩系中的不同层位;山西、内蒙古古元古界五台群、吕梁群及其相当的变质岩地层中,变质作用大多数属于绿片岩至角闪岩相,个别产于麻粒岩相中。
湖南、江西等省产于板溪群或震旦系松山群。
湖南、江西等省产于板溪群或震旦系松山群。
多数地区含铁变质岩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
多数地区含铁变质岩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
受变质铁硅建造中铁矿层是多层的,也有1~2层的,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
受变质铁硅建造中铁矿层是多层的,也有1~2层的,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
矿层厚度一般几十至百米,最厚可达350m左右。
矿层厚度一般几十至百米,最厚可达350m左右。
延长较稳定,个别矿层长可达几十公里以上。
延长较稳定,个别矿层长可达几十公里以上。
矿床规模大多数为大型或特大型。
矿床规模大多数为大型或特大型。
矿石中铁矿物与石英组成具有黑白相间的条带状、条纹状构造,变质程度高时,向片麻状过渡。
矿石中铁矿物与石英组成具有黑白相间的条带状、条纹状构造,变质程度高时,向片麻状过渡。
矿石为磁铁石英岩、赤铁石英岩、绿泥磁铁石英岩、角闪磁铁石英岩。
矿石为磁铁石英岩、赤铁石英岩、绿泥磁铁石英岩、角闪磁铁石英岩。
以贫矿为主,含铁品位一般为25%~40%。
以贫矿为主,含铁品位一般为25%~40%。
在贫矿中也有含铁品位达50%~60%不同规模不同成因的富铁矿石。
在贫矿中也有含铁品位达50%~60%不同规模不同成因的富铁矿石。
2.受变质碳酸盐建造型铁矿床2.受变质碳酸盐建造型铁矿床典型矿床分布于吉林大栗子,因此,称为“大栗子式”铁矿。
典型矿床分布于吉林大栗子,因此,称为“大栗子式”铁矿。
这种类型铁矿是受到轻微区域变质作用的碳酸盐型沉积铁矿床。
这种类型铁矿是受到轻微区域变质作用的碳酸盐型沉积铁矿床。
主要产于元古宇地层中。
主要产于元古宇地层中。
含矿岩系主要由碎屑-碳酸盐岩组成,如砂岩、泥岩、灰岩等。
含矿岩系主要由碎屑-碳酸盐岩组成,如砂岩、泥岩、灰岩等。
已知矿产地不多,主要产于吉林东南部古元古界辽河群千枚岩与碳酸盐类岩层中;云南易门、峨山铁矿产于新元古界下部的昆阳群碳酸盐类岩层中。
已知矿产地不多,主要产于吉林东南部古元古界辽河群千枚岩与碳酸盐类岩层中;云南易门、峨山铁矿产于新元古界下部的昆阳群碳酸盐类岩层中。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扁豆状、地瓜状、不规则形态,矿体一般沿走向长100~300m,倾斜延深200~500m,倾斜长大于走向长,厚度变化大。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扁豆状、地瓜状、不规则形态,矿体一般沿走向长100~300m,倾斜延深200~500m,倾斜长大于走向长,厚度变化大。
矿石矿物有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褐铁矿等。
矿石矿物有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褐铁矿等。
矿石以块状、条带状构造为主,鲕状构造次之。
矿石以块状、条带状构造为主,鲕状构造次之。
矿石类型有赤铁矿型、磁铁矿型、菱铁矿型、次生褐铁矿型。
矿石类型有赤铁矿型、磁铁矿型、菱铁矿型、次生褐铁矿型。
磁铁矿型、赤铁矿型矿石围岩多为千枚岩,而菱铁矿型矿石围岩多为大理岩。
磁铁矿型、赤铁矿型矿石围岩多为千枚岩,而菱铁矿型矿石围岩多为大理岩。
富铁矿占较大比例为特点,如云南化念铁矿,其储量一半为含碱性炼铁用矿石。
富铁矿占较大比例为特点,如云南化念铁矿,其储量一半为含碱性炼铁用矿石。
(二)岩浆晚期铁矿床(二)岩浆晚期铁矿床这是一类与基性、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以其铁矿物中富含钒和钛,通常称为钒钛磁铁矿矿床,储量占11.6%。
这是一类与基性、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以其铁矿物中富含钒和钛,通常称为钒钛磁铁矿矿床,储量占11.6%。
按照成矿方式可以分为两类:按照成矿方式可以分为两类:1.岩浆晚期分异型铁矿床1.岩浆晚期分异型铁矿床由岩浆结晶晚期分异作用形成的富含铁、钒、钛等残余岩浆冷凝而成的矿床。
由岩浆结晶晚期分异作用形成的富含铁、钒、钛等残余岩浆冷凝而成的矿床。
我国首先发现于四川省攀枝花地区,故国内常称之为“攀枝花式”铁矿床。
我国首先发现于四川省攀枝花地区,故国内常称之为“攀枝花式”铁矿床。
矿床产于辉长岩-橄榄岩等基性-超基性岩体中。
矿床产于辉长岩-橄榄岩等基性-超基性岩体中。
而岩体多分布于古陆隆起带的边缘,受深大断裂的控制。
而岩体多分布于古陆隆起带的边缘,受深大断裂的控制。
含矿岩体延长可达数至数十公里,宽一至数公里。
含矿岩体延长可达数至数十公里,宽一至数公里。
岩体分异良好,相带明显,韵律清楚。
岩体分异良好,相带明显,韵律清楚。
按岩石组合可以分为辉长岩型、辉长-苏长岩型、辉长-橄长岩型、辉长-斜长岩型、辉长-辉岩-橄辉岩型和辉绿岩型等岩相组合类型。
按岩石组合可以分为辉长岩型、辉长-苏长岩型、辉长-橄长岩型、辉长-斜长岩型、辉长-辉岩-橄辉岩型和辉绿岩型等岩相组合类型。
铁矿体多呈似层状,分布于岩体的中部或下部韵律层底部的暗色相带内,与岩体的韵律层呈平行的互层。
铁矿体多呈似层状,分布于岩体的中部或下部韵律层底部的暗色相带内,与岩体的韵律层呈平行的互层。
矿床常由数至数十层平行的矿体组成,累计厚度由数十至两三百米,延深可达千米以上。
矿床常由数至数十层平行的矿体组成,累计厚度由数十至两三百米,延深可达千米以上。
主要矿石矿物有粒状钛铁矿、磁铁矿、钛铁晶石、镁铝尖晶石等,含少量磁黄铁矿、黄铁矿及钴、镍、铜的硫化物。
主要矿石矿物有粒状钛铁矿、磁铁矿、钛铁晶石、镁铝尖晶石等,含少量磁黄铁矿、黄铁矿及钴、镍、铜的硫化物。
矿石具陨铁结构、镶嵌结构。
矿石具陨铁结构、镶嵌结构。
矿石呈致密块状、条带状和浸染状构造,矿石含TFe 20%~45%、TiO2 3%~16%、V2O5 0.15%~0.5%,Cr2O30.1%~0.38%,伴生微量的Cu、Co、Ni、Ga、Mn、P、Se、Te、Sc和Pt族元素,可综合利用,这类矿床的规模多属大型,是铁、钒、钛金属的重要来源,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的攀(枝花)西(昌)地区。
矿石呈致密块状、条带状和浸染状构造,矿石含TFe 20%~45%、TiO2 3%~16%、V2O5 0.15%~0.5%,Cr2O30.1%~0.38%,伴生微量的Cu、Co、Ni、Ga、Mn、P、Se、Te、Sc和Pt族元素,可综合利用,这类矿床的规模多属大型,是铁、钒、钛金属的重要来源,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的攀(枝花)西(昌)地区。
2.岩浆晚期贯入型铁矿床2.岩浆晚期贯入型铁矿床为岩浆晚期分异的含铁矿液沿岩体内断裂或接触带贯入而成。
为岩浆晚期分异的含铁矿液沿岩体内断裂或接触带贯入而成。
我国首先发现于河北省大庙,故常称之为“大庙式”铁矿床。
我国首先发现于河北省大庙,故常称之为“大庙式”铁矿床。
铁矿床产于斜长岩、辉长岩岩体中。
铁矿床产于斜长岩、辉长岩岩体中。
基性岩体沿东西向断裂带呈带状分布。
基性岩体沿东西向断裂带呈带状分布。
矿体是沿岩体裂隙或上述两种岩浆岩接触带贯入而形成的。
矿体是沿岩体裂隙或上述两种岩浆岩接触带贯入而形成的。
矿体形态不规则,多呈扁豆状或脉状,成群出现,作雁行式排列。
矿体形态不规则,多呈扁豆状或脉状,成群出现,作雁行式排列。
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产状陡立。
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产状陡立。
从地表到深部,矿体常见分支复合现象,多为盲矿体。
从地表到深部,矿体常见分支复合现象,多为盲矿体。
单个矿体长数至数百米,厚数至数十米,延深数十至数百米。
单个矿体长数至数百米,厚数至数十米,延深数十至数百米。
主要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赤铁矿、金红石和黄铁矿等。
主要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赤铁矿、金红石和黄铁矿等。
脉石矿物有斜长石、辉石、绿泥石、阳起石、纤闪石和磷灰石。
脉石矿物有斜长石、辉石、绿泥石、阳起石、纤闪石和磷灰石。
矿石结构均匀,常见陨铁结构。
矿石结构均匀,常见陨铁结构。
具浸染状和块状构造。
具浸染状和块状构造。
贫富矿石均有,含钒、钛以及镍、钴、铂等硫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