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合集下载

铁矿相关

铁矿相关

铁矿类型不同的地质时期,在类似的地质条件下,可以形成同类型的铁矿床;但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和构造运动期,占主导地位的铁矿床类型则是不同的,显示了铁矿床形成与地壳演化密切有关的特点。

由老到新,各地质时期的主要铁矿床类型及其成矿规律如下: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中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

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

根据矿床中的矿石类型和含矿变质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以及其他地质特征,又分为下列两大类。

1.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铁矿床这类铁矿是受不同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并与火山-铁硅质沉积建造有关的铁矿床。

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多集中于2000~3000Ma)老变质岩区。

变质作用大多数属于绿片岩至角闪岩相,个别产于麻粒岩相中。

多数地区含铁变质岩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

受变质铁硅建造中铁矿层是多层的,矿床规模大多数为大型或特大型。

矿石中铁矿物与石英组成具有黑白相间的条带状、条纹状构造,变质程度高时,向片麻状过渡。

矿石为磁铁石英岩、赤铁石英岩、绿泥磁铁石英岩、角闪磁铁石英岩。

以贫矿为主,含铁品位一般为25%~40%。

2.受变质碳酸盐建造型铁矿床这种类型铁矿是受到轻微区域变质作用的碳酸盐型沉积铁矿床。

主要产于元古宇地层中。

含矿岩系主要由碎屑-碳酸盐岩组成,如砂岩、泥岩、灰岩等。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扁豆状、地瓜状、不规则形态,矿石矿物有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褐铁矿等。

矿石以块状、条带状构造为主,鲕状构造次之。

矿石类型有赤铁矿型、磁铁矿型、菱铁矿型、次生褐铁矿型。

富铁矿占较大比例为特点。

岩浆晚期铁矿床这是一类与基性、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以其铁矿物中富含钒和钛,通常称为钒钛磁铁矿矿床,储量占11.6%。

按照成矿方式可以分为两类:1.岩浆晚期分异型铁矿床由岩浆结晶晚期分异作用形成的富含铁、钒、钛等残余岩浆冷凝而成的矿床。

储量的分类和分级

储量的分类和分级

储量的分类和分级矿井储量管理一、储量的分类和分级1.储量分类根据我国的能源政策和煤炭资源状况,按目前煤矿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煤炭地质储量分为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外储量)两类。

其中能利用储量中又分为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

工业储量包含可采储量和设计损失。

它们的关系可用下表3—7—1形式表述:表3—7—1生产矿井储量分类及其含义如下:⑴地质储量指生产矿井井田技术边界范围内,通过地质手段(如物探、钻探、巷探、地质调查)查明,符合煤炭储量计算标准要求的全部煤炭储量。

⑵能利用储量指煤层的厚度、质量符合当前煤矿开采经济技术条件的储量。

⑶暂不能利用储量指煤层厚度小、灰分高(或发热量低),或因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特别复杂等原因,目前开采有困难而暂不能利用的储量。

⑷工业储量是在能利用储量中,可以作为设计和投资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⑸可采储量是指在工业储量中,可以采出来的那部分储量。

工业储量减去设计损失量,即为可采储量。

⑹远景储量指在能利用储量中,研究程度不足,只能作为地质勘探设计和矿区发展远景规划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2.储量分级根据对煤层勘探和研究程度不同,并考虑设计、生产的需要,煤炭储量分为四级,即A级、B级、C级、D级。

A级和B级称为高级储量。

确定各级储量的条件:⑴A级储量指经过精查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在A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的储量。

它是煤矿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

⑵B级储量指经过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在B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者A级外推的储量。

它是煤矿建设时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⑶C级储量指对煤层用足够的钻孔在C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者B级外推的储量。

它也是煤矿建设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⑷D级储量是根据地质调查、物探成果及有关地质资料推定,并有少量勘探工程揭露证实的储量。

它一般可作为地质勘探设计的依据,有时也可配合C级储量作为小型煤矿建设或一般矿井建设总体规划的依据。

3.储量类别和级别的关系能利用储量包括A、B、C、D等各级储量,即是A、B、C、D各级储量之和。

常见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常见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常见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一、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一>、储量分类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铁矿储量分为两类:(1)能利用(表内)储量:是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

(2)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是由于有益组份或矿物含量低,矿体厚度薄,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对这种矿石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决,不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上暂不利用而将来可能利用的储量。

<二>、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铁矿储量分为A、B、C、D四级。

各级储量的474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

其条件是:(1)准确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对于影响开采的断层、褶皱、破碎带已准确控制。

对于夹石和破坏矿体的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已经确定;(3)对于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完全确定。

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分布在矿体的浅部—矿山初期开采地段。

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1)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在B级范围内对破坏和影响矿体较大的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产状已详细控制。

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3)对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详细确定。

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主要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

其条件是:(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

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474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3)基本确定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铁矿石质量分级与评价标准

铁矿石质量分级与评价标准

02
铁矿石评价标准
评价原则
铁矿石质量分级:根据铁矿石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冶金性能进行分级 评价标准:根据铁矿石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冶金性能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采用化学分析、物理测试和冶金试验等方法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铁矿石的质量等级和用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价内容
铁矿石的化学成分:如Fe、Si、Al、Mn等元素的含量 铁矿石的物理性质:如粒度、硬度、密度等 铁矿石的冶金性能:如还原性、熔点、流动性等 铁矿石的环境影响:如粉尘、噪音、废水等排放情况
质量分级评价标准对市场供需的影响
质量分级评价标准可以影响铁矿石的市场价格 质量分级评价标准可以影响铁矿石的供需平衡 质量分级评价标准可以影响铁矿石的贸易流向 质量分级评价标准可以影响铁矿石的生产和消费决策
未来市场供需预测及质量分级评价标准的发展趋势
铁矿石市场 需求持续增 长,供应紧

质量分级评 价标准将更 加严格,以 满足高端市
环保要求:根据铁矿石的放射性、 重金属含量等环保要求进行分级
分级意义
提高铁矿石品质:通过分级,可以筛选出高品质的铁矿石,提高产品质量。 优化生产工艺:根据铁矿石的品质进行分级,可以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分级,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加工和处理,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市场竞争力:高品质的铁矿石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
提高冶金性能的途径
优化矿石成分:提高铁含量,降低杂质含量 改进选矿工艺:采用先进的选矿技术和设备,提高选矿效率和精度 调整烧结工艺:优化烧结条件,提高烧结矿质量 研发新型冶金工艺:采用先进的冶金技术和设备,提高冶金效率和性能
冶金性能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一、铁矿石资源等级表

一、铁矿石资源等级表
六等
28、浙江漓溶铁矿29、江苏利国铁矿30、江苏治山铁矿31、江苏韦岗铁矿32、江西良山铁矿良山矿区33、湖南田湖铁矿34、云南昆钢东、西矿区35、湖南湘东铁矿36、山西临钢塔儿山矿37、云南昆钢王家滩矿
资源等级
企业(或矿区)名称
7、入炉露天矿(非重点矿山)
二等
1、广东大宝山铁矿
三等
2、四川沪沽铁矿3、福建潘洛铁矿潘田采区4、江西七宝山矿区
六等
32、攀矿朱家包包铁矿33、包钢白云铁矿东矿区34、海南铁矿北一矿区35、海南铁矿南矿区
2、入炉地下矿(重点矿山)
二等
1、上海梅山铁矿2、酒钢镜铁山矿3、邯邢玉泉岭铁矿
三等
4、鞍钢弓长岭井下矿5、邯邢马家脑铁矿6、邯邢符山铁矿7、马钢桃冲铁矿8、武钢程潮铁矿
四等
9、邯邢玉石洼铁矿10、武钢大冶铁矿
资源等级
企业名称
三等
1.江西于都县钨矿2.福建清流钨矿3.江西大系县钨矿4、江西赣县钨矿
四等
1.湖南新田岭有色矿2.江西茅坪钨矿3、内蒙古东乌旗钨矿4.江西陶夕坑钨矿5、广东云浮钨矿6.江西兴国县钨矿7.江西宁都钨矿8.福建宁化钨矿9.江西龙南县钨矿10.江西南康县钨矿11、湖南桂东青洞钨矿12.江西徐山钨矿13.湖南临武东山钨矿14、内蒙古太八寺钨矿15.江西上犹县钨矿16.广东锯板坑钨矿17、广东棉土窝钨矿18.江西岿美山钨矿19.江西下垅钨矿29.江西荡坪钨矿
五等
1.湖南川口钨矿2.广东南山钨矿3.广西长营岭钨矿4.广东莲花山钨矿5.江西画眉坳钨矿6.江西小龙钨矿7.江西西华山钨矿8.江西盘古山钨矿9.江西铁山垅钨矿10.江西浒坑钨矿11.湖南湘东钨矿12.江西漂塘钨矿13.江西大吉山钨矿14、广东红岭钨矿15.湖南汝城钨矿16.广东龙胫钨矿17.湖南瑶岗仙钨矿18.江西全南县钨矿19.湖南汝城大围山钨矿20.浙江昌化钨钡矿21、福建华安钨矿

矿产资源储量分级

矿产资源储量分级

矿产资源储量分级[导读]矿产储量,简称储量或矿量,是指有用组分或矿石在地下的埋藏量。

矿产储量是矿床勘探的主要成果之一,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和生产的重要依据。

矿产储量,简称储量或矿量,是指有用组分或矿石在地下的埋藏量。

矿产储量是矿床勘探的主要成果之一,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和生产的重要依据。

1、储量分级的意义:在矿床勘探过程中,人们对矿床的研究和认识是随着勘探工程控制的程度而逐步深入的,不同类型的矿床、不同勘探阶段、工程的控制程度不同,所计算的矿产储量的可靠程度不同,提供资料的作用也不同。

因此有必要将矿产储量按其控制和可靠程度分为不同的等级,称为矿产储量分级。

矿产储量的分级对储量的计算、审批和利用,更加合理地做好矿床勘探工作,明确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都有重要意义。

2、储量分级的依据:储量分级的主要依据是储量的可靠程度及其相应的工业用途。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②矿石质量和数量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③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这些问题的控制与研究程度取决于探矿工程的种类、间距、施工质量及地质研究程度。

3、矿产储量分级:在1999年以前,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和远景发展需要,我国矿产储量分级一直将矿产分为能利用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

a、能利用储量:一般也称为表内储量,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开采利用的储量。

根据储量的控制程度和工业用途,将矿产储量分为A、B、C、D四个等级。

b、暂不能利用储量:一般称为表外储量,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利用的矿产资源。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在综合考虑经济、可行性和地质可靠程度的基础上,采用符合国际惯例的分类原则。

我国于1999年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对矿产储量重新进行了分类。

4、分类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和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

铁矿石概述——精选推荐

铁矿石概述——精选推荐

铁矿石概述在理论上来说,凡是含有铁元素或铁化合物的矿石都可以叫做铁矿石;但是,在工业上或者商业上来说,铁矿石不但是要含有铁的成份,而且必须有利用的价值才行。

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提炼出铁的含铁岩石,是主要的钢铁冶金原料。

根据含铁品位的高低,铁矿石可分为富铁矿及贫铁矿。

富铁矿铁品位一般在50%以上,经过整粒(见铁矿石整粒),即可直接用作高炉炼铁原料或作炼钢的氧化剂、冷却剂使用。

贫铁矿铁品位一般为30%~40%(或以下),入炉冶炼前需要进行选矿与造块(见铁矿石造块)处理。

类型根据矿石主要含铁矿物的性质,铁矿石可分为赤铁矿石、磁铁矿石、褐铁矿石、菱铁矿石4种类型。

赤铁矿石主要含铁矿物为赤铁矿,化学式为Fe2O3,理论含铁量为70%,含氧量为30%,密度4.8~5.1g/cm3,莫氏硬度(HM)5.5~6.5,结晶的赤铁矿石外形为片状和板状集合体。

其他则为鲕状、豆状及肾状集合体。

结晶的赤铁矿石外表颜色为铁黑色或钢灰色,其他为暗红色,但它们的条痕色都是暗红色,故赤铁矿石又称红铁矿石。

根据外表形状及物理性质,赤铁矿石又可分为:(1)镜铁矿石(结晶的赤铁矿石),外表具有金属光泽,明亮如镜;(2)云母片状赤铁矿石,外表呈云母状结晶;(3)红色土状赤铁矿石,无光泽、质地松软,含有黏土等杂质;(4)鲕状赤铁矿石,外表形状像鱼子粘结在一起的集合体;(5)肾状赤铁矿石,外表像猪肾,表面很光滑;(6)外表为致密块状的赤铁矿石。

赤铁矿石往往含有1%~8%残余磁铁矿石以及部分风化而生成的褐铁矿石,脉石常为石英质。

自然界蕴藏的富赤铁矿石含铁可高达69.5%。

这种矿石一般含硫较低,大部含磷不高,还原性好,可用来冶炼优质生铁。

赤铁矿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铁矿石,它以各种形态广泛分布于各种地质时期的岩层中,占世界总储量的60%以上。

世界著名的赤铁矿床有巴西米纳斯吉拉斯(MinasGeraiS)矿,澳大利亚哈默斯利(Hamersley)矿,印度比哈尔--奥里萨(Bihar--Orissa)矿等。

铁矿规模划分标准

铁矿规模划分标准

铁矿规模划分标准
铁矿规模的划分标准通常是根据铁矿石储量、年开采量、选矿能力等因素来确定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铁矿规模划分标准:
1. 小型铁矿:铁矿石储量小于500 万吨,年开采量小于50 万吨,选矿能力小于50 万吨/年。

2. 中型铁矿:铁矿石储量在500 万吨至1 亿吨之间,年开采量在50 万吨至500 万吨之间,选矿能力在50 万吨/年至200 万吨/年之间。

3. 大型铁矿:铁矿石储量在1 亿吨至5 亿吨之间,年开采量在500 万吨至5000 万吨之间,选矿能力在200 万吨/年至1000 万吨/年之间。

4. 特大型铁矿:铁矿石储量大于5 亿吨,年开采量大于5000 万吨,选矿能力大于1000 万吨/年。

这些标准仅供参考,实际的铁矿规模划分可能会因地区、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此外,铁矿的规模划分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铁矿石品质、开采条件、选矿技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矿产资源含量分类分级由国家专门机构——全国储量委员会制订。

一、储量分类
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铁矿储量分为两类:
(1)表内储量: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能利用的
储量。

(2)表外储量:由于矿物含量低,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
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对这种矿石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
决,不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上暂不能利用而将
来可能利用的储量。

二、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
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铁矿石储量分为A、B、C、D四级。

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其条件是:(1)准确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对于影响开采的断层、褶皱、破碎带已准确控制。

对于
夹石和破坏矿体的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已经确定;
(3)对于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已完全确定。

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矿
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分布在矿体的浅部。

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
(1)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在B级范围内对破坏和影响矿体较大的断层、褶皱、
破碎带已详细控制。

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和岩
性、产状和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
(3)对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
详细确定。

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就圈出主要
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

基条件是:
(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对于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已
基本控制。

对于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
状及分布情况,已大致了解;
(3)基本确定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
规律。

D级:是用稀疏的勘探工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由于矿体变化复杂或其他原因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或物化探异
常经过工程验证所计算的储量;以及由C级以上储量块段外推的储量。

其用途是:
(1)作为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设远景规划的
储量;
(2)对于复杂的较难求到C级储量的矿床,D级储量可供
边探边采;
(4)对一般矿床,部分的D级储量,配合B+C级储量或C
级储量可供矿山建设设计利用。

其条件是:
1、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
2、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

3、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和品级。

三、勘探类型和勘探工程密度
在铁矿地质勘探中,按照经济的原则使用探矿工程控制矿体,首要的是确定探矿工程密度。

依据矿体分布范围、规模大小、形态变化、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质量变化情况等,也就是按照控制矿体难易程度,将铁矿床划分为Ⅰ、Ⅱ、Ⅲ、Ⅳ四种勘探类型,然后分别不同勘探类型采用不同的工程密度布置工程,以控制铁矿体的变化和圈定矿体。

在我国铁矿地质勘探工作中,常常采用经验法、类比法、勘探线剖面精度分析法、稀空法、探采资料对比法确定勘探类型及勘探工程网度。

近年来开始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来确定矿床的勘探网度,其中地质类比法是经常采用的方法。

我国已知铁矿中,第Ⅰ类型有受变质沉积成因的
南芬铁矿、海相沉积成因的庞家堡铁矿;第Ⅱ类型有岩浆成因的攀枝花铁矿,水厂、梅山和大顶铁矿因形态简单、品位变化小,也属此类型;第Ⅲ类型有大冶铁山、金岭、西石门、姑山铁矿等,一般是接触交代型和陆相火山岩型铁矿床;第Ⅳ类型铁矿规模小,形态复杂,产状变化大,矿石质量和数量分布不稳定、不连续等。

根据大顶矿体的特征,七○四队将其划为第Ⅱ类型勘探类型,地表曾采用100米(矿体露头50米)的线距系统进行槽井揭露,深部用200米×100米和200米×200米钻孔进行控制和勘探。

九三八队补勘时,对矿山头矿体主矿段(1—10线)深部系统地加密成100×100米,北西端矿体边缘,尖灭而较复杂地段,加密到100×50米的网度控制,1线以西地段地表(接触带)以50—25米的槽探揭露,
深部以100×200或100×100米钻孔控制。

四、矿床勘探深度及各级储量要求
在地质勘查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类型矿床,各种级别的储量比例要求不同:矿区勘探阶段,铁矿床B级储量要达到10%~20%,B+C级储量要达到50%;矿区详查阶段一般不要求B级储量,其中,C级储量占主要比例,D级储量占10%~30%;矿体比较复杂的矿床,只要求探明C+D级储量,C级储量占全部储量的40%即可。

在主要勘探区段或第一期开采范围以外的矿体或区段,只用稀疏工程配合物探方法大致查明矿体规模、形态和分布范围,控制D级储量,作为今后扩大矿山规模和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的依据。

铁矿床勘探深度一般为300—400米。

盲矿体勘探深度视具体情况研究确定。

五、各级地质储量的可靠度
由于每个矿体的分布范围、规模大小、形态变化、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质量变化情况等都不相同,采用的勘探类型也不同,因此,所求出的各级地质储量的可靠度也都不相同。

《铁矿地质勘探规范》中也没有相关要求。

一般而言,B级储量的可靠度在80%,C级储量在60%,D级储量在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