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掺伪、伪制及以次充好问题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对掺伪中药材的市场分析

对掺伪中药材的市场分析

对掺伪中药材的市场分析摘要】目的中药材是中药制剂生产使用、临床药用的主要原料,其质量优劣、药材真伪将直接影响药品质量和临床疗效。

由于某些中药材价值较贵,产量不高,因此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着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态势,染色增重、掺杂掺假、等不法行为,都会严重影响中药材质量。

【关键词】中药材掺杂掺假中药材质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2012年以来,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掺杂掺假中药材等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活动,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某些不法之徒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继续铤而走险,而且掺伪制假手段更隐蔽、更带有一定高科技含量,使检测难度加大,各个检验机构目前正全力以赴开展中药材鉴定方法的非标起草工作,对打击伪劣中药材会起法律技术支撑。

根据这几年的检验结果,先将常见的掺伪及假冒中药材品种及鉴别方法做分析汇总。

一、某些中药材被人为染色增重大多常见红花、血竭、丹参等。

1、染色红花鉴别方法:①经过染色的红花,外观颜色鲜亮,但用水泡后会变成深红(金橙Ⅱ染色)即可判定。

②如外观呈乌红,水泡时间延长24小时,会呈现颜色发乌伴有有沉淀。

③薄层鉴别也可判定结果2、丹参多由牛蒡子根染色而成。

鉴别方法:水洗掉色,断面皮薄,裂隙明显,木心大,嚼之有粘性。

3、将劣质的石斛染成黄色冒充优质石斛。

常采用加水即褪色的鉴别方法来进行检验[2]。

二、人为掺入异物增重1、红花中掺无机盐;2、朱砂掺其他矿物质;3、海马腹中填充水泥;4、地龙的药用上部圆柱形体内充满泥沙;5、三七内置铁钉增重;6、虫草中加粉末增重;7、砂仁用食盐水浸泡后增重;8、小通草、通草等用硫酸盐或糖等浸泡增重;9、菟丝子中掺黄泥粒;10、全蝎中掺大量的食盐;11、海金沙、蒲黄中掺黄土;12、天麻插铁钉等。

增重方式除用沙土、盐水、糖水浸泡外,大多使用化工原料如铝盐和镁盐增加重量。

这些化学物质会使中药材的原有药效发生改变。

三、掺入部分假药,以次充好、以假充真1、以锥叶柴胡、-黑柴胡、大叶柴胡等伪品充当正品柴胡;有的正品柴胡中掺杂草根、当归秧以次充好鉴别方法:北柴胡表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

中药材掺假情况严重

中药材掺假情况严重

中药材掺假情况严重,是不法分子牟取暴利的重灾区。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中药材中就有100多种被不法分子经常造假,且手法多多,如用同名异物或以劣充好,或掺杂质增重量等等。

主要有5种手法:猫腻1利用与正品同科而不同种的植物或动物,取性状似部分冒充正品药材。

如薄荷用不含薄荷脑成分的绿薄荷或野薄荷充当;西洋参用普通生晒参充当。

尤其是目前整个市场的南板蓝根、南大青叶几乎都是假品,却还大行其道。

猫腻2利用与正品不同科属的植物或动物取类似部分冒充正品药材。

如天麻用美人蕉科植物蕉芋根茎或菊科植物大丽菊的块根充当;檀香用柏科植物侧柏的木材加喷漆料充当;此外还有桑枝、杜仲沉香、麦冬等假品,不但无正品功效、甚至有的有毒。

猫腻3掺杂质增重量。

不少药品人为掺入杂质,影响药效,不但较珍贵药材如麝香、牛黄、熊胆、蟾酥、冬虫夏草等有掺入人造的类似杂质,而普通的药材,尤其是货源紧缺或销售量大宗的药材掺杂也就较普遍,如海金沙、沙范子、蒲黄、菟丝子等常掺入沙泥总量达30%-50%,冬虫夏草、上鳖、海马、全蝎等动物腹内常充满沙泥或插入铅铁金属物,或侵浓盐水经干燥含有大量盐结晶。

此外,目前又发现新的掺假手段,将一种化学矿物溶于水后加药材稀透后干燥,外观难以看出,但重量可增加30%甚至50%以上。

曾有人试验过一市斤冬虫夏草约有3000多条,掺入杂质后一市斤只有2000多条;此外其他根类饮片,如桔梗、白癣皮等也有掺入杂质现象。

这种中药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引起治疗副作用。

猫腻4人工伪造、以假充真。

其造法是:以低价材料,颜料造型仿制或用类似品直接加工。

例如有用泥、松香颜料仿制成型印上金字招牌的原个进口血竭,石灰淀粉制的茯苓方粒,用骨胶压制而成的冬虫夏草,莪术加工成三七。

据说,市场上的羚羊角丝及羚羊角骨片大多数是用羊角及羊角骨塞加工的;90%以上紫河车都是人造假品。

猫腻5药材经提炼成分的药渣再加工利用混充正品。

经常发现有菊花、丹参、人参等等,主要成分都没有了,只是无药性的残渣,治不好病害人不少。

目前中药饮片人为造(掺)假的现状研究

目前中药饮片人为造(掺)假的现状研究
l Ab s t r a c t 1 P i e c e s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a d i r e c t i mp a c t o n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 Ar t i i f c i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s n o t o n l y d a ma g e s p a t i e n t s
1 K e y w o r d s l P i e c e s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C o u n t e r f e i t p r o d u c t s ; Ma r k e t s u p e vi r s i o n
6 6 2 ・中医中药 ・
J u l y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1 9
目前 中药饮片人为造 ( 掺 )假的现状研究
娄 亚丽 蔡 继 炎 杨 欢 倪 斌 戴 清 清 刘 圣金 +
( 南京 中医药大学药学 院,江苏 南京 2 1 0 0 2 3 )
如泡 过药酒 的人参 、鹿茸 、冬 虫夏草 ;熬过 山植 汁的山楂饮 ,中药饮片质量 问题 凸显 ,人 为造 ( 掺) 假 问题 越来越严重 ,饮 片造 ( 掺 )假 手法在不 断翻新 ,且 手段越来越 隐蔽化 ,方法 越来越科技化 。 目前 中药饮 片 人为 造 ( 掺 )假 出现 的形 式有 以伪 充真 、真 假混 杂 、以次充好 、优 劣相掺 、新 旧互拌等等 。所用的方法 多种多样 ,通 过模 具、雕刻 、建筑材料 、化 工原料 ( 染料 、涂料 、漂 白剂等 )、废 弃药 渣等加工成造 ( 掺 )假 品。对此 ,在 实践经验及 文献报道 的基 础 上 ,对 药材市场混乱的人为造 ( 掺 )假状况进行 了总结 。 1混伪 品 . 常 见的 混伪 品植 物药 占据 多数 ,这 与 中药 的多 品种 、多 来源 有 关。 目 前 中药饮片涉及的常见混伪 品的 品种大概1 1 0 种或更多 ,见表1 。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伪劣品的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伪劣品的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伪劣品的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目的对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质量进行调查,并且根据相应问题作出应对措施;方法给予对照组药品经营单位日常监管措施,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药品经营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加强对于辨别中药材优劣的技术培训,对这两组药品经营单位现有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质量进行检查;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必须严格控制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各个环节,保证中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标签:中药材;中药饮片;伪劣品;措施在我国,中药材的种类及数量等资源均十分丰富,有统计显示,在我国境内有5000种以上的中药材存在。

而被作为临床常用药的中药材也有500~600种之多。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对于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监管力度加大使得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伪劣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检出率却一直没有降低[1]。

本研究中对于本地区的100家经营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药品经营单位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质量进行调查,并且根据相应问题作出应对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地区经营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药品经营单位共100家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

100家药品经营单位具有相同的采购中药材及制作中药饮片的相关资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50家,两组药品经营单位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年龄、经营年限、技术水平等均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

1.2方法给予对照组药品经营单位日常监管措施,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药品经营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加强对于辨别中药材优劣的技术培训,使员工对于劣质中药材的辨别水平有所提高,严格要求研究组药品经营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采购中药材原料,并且严格遵守中药饮片的制作方法进行制作。

干预半年后,对这两组药品经营单位现有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质量进行检查,并对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出现伪劣品的原因作出分析。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AS10.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浅析中药品种混乱现象

浅析中药品种混乱现象

浅析中药品种混乱现象中药是我国医学不可分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中药品种繁多,动、植、矿物基源复杂,加之地区用药习惯不同,以及《本草》记述不详,误传误用和用药发展演变等因素,就逐步形成了“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混乱现象。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部分中药紧缺,掺伪作假,乱代乱用情况较严重,更加剧了中药品种的混乱。

这严重影响着用药的准确性,造成疗效低下,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同时,中药品种的混乱也为教学、科研、商品交流、医药管理监督带来一定的困难。

当前常用中药约800余种,绝大多数在历代本草中早已有记载,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使得中药材品种混乱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经分析如下:(一)以伪充真,这是造成品种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些不法药商唯利是图,当有些商品供不应求时,就以外形相似或名称相近之物以伪充真,如不加鉴别,就会一直错用下去。

如以紫茉莉、大丽菊、芭蕉竽等冒充天麻,以野豇豆、山莴苣、华山参、商陆等冒充人参,它们根本没有人参大补元气、强心固脱的作用,而且华山参和商陆还有剧毒性。

粉末状药材,则更易作假,如以山药粉、天花粉的粉末充贝母粉,以桂皮、锁阳等粉末充麝香等。

进口药材如熊胆、胖大海中亦曾多次发现伪品。

(二)地区用药习惯不同。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用药经验有所不同,名称也不统一,而且各地沿用历史长久,使中药品种日益复杂,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如白蔹应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根。

但四川省所售为萝藦科植物隔山消和牛皮消,它是健胃消食的良药,而白蔽的功效为解毒敛疮,二者有根本的区别。

有些习惯商品的处理还十分棘手,比如石菖蒲,药典所载为天南星科石菖蒲的根茎,而近代商品石菖蒲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并形成大宗药材,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销售。

其形、色、味均与石菖蒲完全不同。

这种商品的处理就比较难办,因为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影响较大,故应慎重行事。

(三)别名过多。

例如常用药物夏枯草,就有灯笼草、灯龙花,九重楼、铁包草等名称。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加 了紫 萁 贯 众 , 他 患 者 贯 众 收 载 于各 省 地 方 标 准 中 , 要 其 主
产 量较 大 , 货源 不 缺 。但 部 分 养 殖 户 为 了得 到 更 大 的经 济 收益 , 全 蝎 在 将 要 上 市 前饿 一 段 时 间 , 后 吃 足 虫 类或 油 将 然
性 饲 料 加 泥 土 或水 泥 , 以增 加 重 量 , 即水 沸 , 燥 后 上 市 ; 随 干 也 有 的 采 取 多掺 盐 、 掺矾 的方 式 增 重 。土鳖 虫 : 养 上市 前 饲 稍 饿 一 段 时 间 , 后 喂 有 白矾 的 食 物 , 增 重 。蒲 黄 : 入 然 以 加 无 机 物 以增 重 , 色 暗黄 , 颜 手捻 有 涩 感 , 微 镜 下 观 察 有 结 显 晶状 物 , 分 多 不 合 格 。 通 草 : 心 插 入 较 轻 木 棍 , 增 加 灰 中 以
药 用部 位 为 棘 刺 , 带 刺 的 茎 也 掺 进 去 。需 要 去 果 核 的 果 把
实 类未 去 果 核 , 山茱 萸 , 质 果 核 多 达 4 。细 辛 :0 5 如 杂 O 2 0 年 版药 典 已规 定 药 用 部 位 为根 及 根 茎 , 上 部 分 已不 能 作 地
的沉 香 , 至加 入 松 香 等 伪 充 沉 香 。 甚
山 西 省 食 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 3 0 3 001)
安 志 强 崔 宇 宏 高 天 爱
由于 部 分 中 药材 、 药饮 片质 量 下 降 , 场 上 的 中 药 材 中 市 产 品存 在 质 量 问题 , 经 成 为 目前 影 响 中 医疗 效 和 患 者 用 已 药 安 全 的一 个重 要 因 素 。 我 们 从 存 在 问 题 , 因 分 析 及 研 原 究 对 策 方 面 来进 行 分 析 。 1 中药 材 和 中药 饮 片存 在 质 量 问题 11 掺 伪 、 劣 、 . 伪 以次 充 好 1 1 1 掺 入 加重 物 质 : 山 甲 : 制 加 工 时 需 砂 烫 醋 淬 , .. 穿 炮 趁 热 加 八元 机 物 使 共 增 重 , 现 为 皱 缩 及 卷 血处 有 白 霜 佯 斑 表

中药材掺伪_伪制及以次充好问题现状分析

中药材掺伪_伪制及以次充好问题现状分析
全 蝎 为 钳 蝎 科 动 物 东 亚 钳 蝎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的干燥体。过去全蝎多为野生, 现在已在许多 地方养殖成功, 产量较大, 货源不缺。但部分养殖户 为了得到更大的经济收益, 将全蝎在饲养上市前饿 一段时间, 然后吃足虫类或油性饲料加泥土或水泥, 以增加个体重量, 随即水沸、干燥后上市; 也有的采 取多掺盐、掺矾的方式增重。 1.5 穿山甲
一段时间, 然后喂有白矾的食物, 以增重。麻黄段中掺 入问荆类的草质茎, 而黄连、黄柏等随着市场价格的不 断提高, 将提取出成分的原料作好原料销售。 2 贵重药材制伪严重
由于用药量骤然增加, 许多常用中药材资源不足, 致使伪品严重泛滥, 掺伪品随处可见。这些药材以养殖 困难的动物药( 如: 龟板、乌梢蛇、蕲蛇、玳瑁、麝香) 、多 年生乔木、灌木等, 或不易栽培的品种( 如沉香、鸡血 藤、厚朴、贝母、冬虫夏草、北五味子) 居多。也有一些看 似容易解决, 但确实存在问题的其它类品种, 如紫草、 菟丝子、金钱草、白花舌蛇草、哈蟆油等药材。尤其是这 些资源短缺的品种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特别值得有 关部门的关注。再有, 中药材做为商品在流通渠道中经 济效益好坏, 主要决定于其货源是否紧缺, 而短缺的品 种又是伪劣品滋生的主要根源之一。 2.1 冬虫夏草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 俗称“北柴胡”) 或狭叶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 folium Willd 的干燥根。过去商品以野生为主, 近些年 来柴胡被许多地方栽培, 其栽培的“北柴胡”色泽变 浅, 品质地明显变韧。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 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 lanceolata Bunge 的 根 , 银 柴胡的野生品资源在九十年代就基本消失, 野生银 柴胡质硬而脆, 而栽培的银柴胡具有明显的糟皮样, “珍珠盘”不明显, 无“砂眼”, 形似党参的“白条党”。目 前市场柴胡与银柴胡较为紧缺, 常可见以稍粗的丝 石竹切片充银柴胡片, 较细小的充柴胡的情况。

我国中药材质量问题分析以及解决对策

我国中药材质量问题分析以及解决对策

我国中药材质量问题分析以及解决对策本文从中药材的质量问题以及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药材的品种管理、种植、采收、加工等以及中药材市场的监管不到位,忽视中药和中药汤剂使用的配伍禁忌,并且在中药的应用中没有遵从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以及辨病施治特点。

同时中药在应用过程中有时采取现代西医理论指导,对中药的不良反应缺乏系统和高度的认识,两种以上中药配用不得当,中西医使用配伍禁忌不合理。

因此,要从中药的品种、种植、采收、加工炮制以及使用中的各个环节抓起,规范中药材市场的管理措施,提高制药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中药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quality of medicine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 its produc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were discussed.The main problems were that the regulatory management of Chinese herbal varieties,planting,harvesting,processing,a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arket were not been in place,andthe used incompatibility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were ignored,and the overall concept of Chinese medicine,differentiation and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i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not complyed with.Moreover,modern Western theoretical guidance was sometimes adopted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Chinese medicinecausing lack of highawarenessof adverse reactions to medicine system,two or mo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ll not be treated with,and Western medicine used incompatibility unreasonable.Therefore,from variety,cultivation,harvesting,processingand use of all asp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measures of herbal market were standardized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pharmaceutical company personnel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medicines.[Key words] Medicine applications;Existing problems;Incompatibility;Rational drug use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改变,同时,健康意识也进一步增强,市场上对滋补品和保健品的需求明显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 当前 中药 材真 实 客 观现 况 , 它 的存 在 对 中 医 但 中药 的健 康 发展 起 着 不 可忽 视 的破 坏作 用 , 胁 着 威 人 民 的用 药 安 全 有 效 ,应 该 引 起 各 方 面 的高 度 重
视 , 一 步 加 强 管 理 , 惩 掺 伪 、 伪 及 以 次 充 好 进 严 制
维普资讯
北京中医药 2o 0 8年 2月 第 2 7卷 第 2期 B l n o r a o rdt n l hn s den .e r a .0 8 V 1 2 . o e l  ̄Ju l f a i o a C i eeMe i e bu r 2 0 . o. 7N . i n T i l F y 2
者 , 其 消灭 在 萌芽 中。 使
1 掺伪 严重
或 华 中 五 味 子 s s h nnh r h . t l .p e ateaRed E l 燥 Wis干 成熟 果实 。 由于 近些 年五味 子 ( 五 味子 ) 北 资源不 足 , 货 源严重 短缺 , 南五 味子 的价格 比北 五味 子低 , 而 故 存 在市场 上 常以南 味五 味子充 北 五味子 销售 。因为 南 五味子 较北 五味 子稍 小 , 较深 , 至近来 有将 南 色 甚

在 许 多市 场 上 以“ 菟丝 子 ” “ 菟丝 子 ” “ 菟 丝 大 、土 、川 子 ” 名 销售 . 成 混乱 , 际 为南 方菟 丝 子 C su 为 造 实 uc 一 £ ut l B . 0as a sR. r种子 。尤 其 更 不 可 思 议 的是 目前 ri
段时 间 , 后吃 足虫类 或 油性饲 料加 泥 土或水 泥 , 然 以增 加个 体 重量 , 即水 沸 、 随 干燥 后 上 市 ; 有 的采 也
市场 中的菟 丝 子十 有 七八 不 合格 , 市场 上 以 金灯 藤
C sua a o i h i uc t p n aC o y的种 子 ,称 “ 菟 丝 子 ” c s 大 或
取 多掺盐 、 矾 的方式增 重 。 掺
定 来 源 于木 兰科 植 物 北 五 味子 S h a dac i ni c i n r hn ss z e B i 干燥成 熟果 实 。在 17 、9 5 19 、9 5版规 al l 9 7 18 、9 0 19 定 为 木 兰 科 植 物 五 味 子 S hzn r hn ni B i c i dac i s a l a e s l
年来 , 文献 认 为 全 国市 场 上 的菟 丝 子 的主 流 品种 有 非药 典 收载 品 , 除在 四川 省标 准 以大菟 丝 子 为名 收
载 的金 灯 藤 C ¥16i o i h i 1C t a n a C o y的 干 燥 种 子 . 2 2t p c s
葡 萄果皮 或其 他果 实 的果 皮 等办法 。
五 味子染 色后 充或 混入北 五 味子 中。 1 山茱 萸 . 3
近年来 , 由于 中药 材商 品价格 因素 的影 响 , 上 加 药市饮 片管 理有所 放松 ,出现 了正 品药 材加 工后 掺 入异物 或另 一种 药材 , 成 中药材 商 品质 量 的下 降 , 造 产生新 混乱 。可 以说 中药材 掺假是 目前 影 响 中药 材 质量 的主要 因素 之一 。
1 菟 丝 子 . 1
20 0 5版 《 国药 典 》 载 应 为 山茱 萸 科 植 物 山 中 记 茱 萸 Ma r a im o cnl (ib e uc) a a co r u f ia Se . t c.N k i cp f i e Z
干燥 成熟 果 肉 。市 场一 直 以加工不 当或掺入 果 核谋


药经纬ຫໍສະໝຸດ ・ 中药材掺伪 、 伪制及 以次充好 问题现状分析
张 继
【 要 】 中药 材 的 质 量 的 好 坏 关 系 到 中医 中药 的 存 在 , 胁 着 人 民 的 用药 安 全 有 效 , 而 中 药 材 掺 伪 、 伪 和 以次 充 好 是 摘 威 然 制
目前 市 场 时 常 出 现 的一 种 不 良现 象 , 引 起 相关 人 士 的注 意 。 文 作 者 根据 三 十 多年 从 事 中药 材 检验 的丁 作 经 验 及 近些 年 来 调 应 本 查 或 了解 的情 况 , 目前 存 在 的 中 药 材 的 掺伪 、 伪 和 以次 充 好 现 象 较 为严 重 的 品种 归类 和分 析 , 对 其 鉴 别 要 点 和 加 工 方 法 将 制 并 举 例说 明 . 以供 同行 T 作 中参 考 。
14 全 蝎 .
全 蝎 为 钳 蝎 科 动 物 东 亚 钳 蝎 B tu at s uh sm r ni e i
K r h的 干燥 体 。 去全 蝎多 为野生 , as c 过 现在 已在 许多 地 方养殖 成功 , 量较 大 , 源不缺 。但 部分 养 殖户 产 货 为 了得 到更 大的经 济收 益 ,将 全蝎 在饲 养 上市前 饿
利 , 严重 时果核 多 达 4 % ; 最 0 也有 的采用 掺 入 楝皮 、
菟 丝 子 , 中 国药 典》 《 规定 来 源 于旋 花 科植 物 菟
丝子 C2 16c ies a . 1C t hnni L m 的干燥 成 熟种 子 。全 国 ¥2t s
大部 分地 区均有 生产 , 不 属短 缺 品种 。 而 , 应 然 近两
【 键 词 】 中 药材 ; 量 ; 伪 ; 假 ; 关 质 掺 制 中药 材 市 场
中药 材 的掺 伪 、制 伪 和 以次 充 好 是 中 药 材 生
产 、 售 中 出现 的一 种 极 其 丑 陋 的行 为 , 虽 不 能 销 它
12 五 味 子 .
五 味 子在 1 6 、0 0 2 0 9 3 2 0 、0 5版 《 国药 典 》 中 中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