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药材掺伪手段及鉴别方法
中药产品常见掺假使假收件和鉴别方法

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
9
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
广东省执业药师注册中心
2.染色掺杂:在正品中掺入染色后的其他杂质。 红花中掺入用金橙Ⅱ染成红色的建筑材料 蒲黄、黄连中掺入用金胺O染成黄色的碳酸钙粉末 人工牛黄中掺入用金胺O、金橙Ⅱ等几种染料混合染色 的碳酸钙、硅酸盐粉末。
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
广东省执业药师注册中心
三、造成中药掺杂使假的几个原因
1.药材价格高低不等是主动掺入的一个原因 2.药材栽培过程中种子混杂或栽培用地轮作是造成混乱的又一 原因 3.收购把关不严是造成掺伪混乱的重要原因 4.包装材料互用也是造成掺伪的一个原因
5.运输混乱是造成药材混杂的一大因素
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
广东省执业药师注册中心
青黛 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 叶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 掺杂成分多为石灰。
正品青黛 性状 火试: 取本品少量 用火灼烧 水试: 取本品少量 撒与盛水的烧杯中 深蓝色粉末,质轻易飞扬 紫红色烟雾发生,熔烬后灰呈 灰黑色或棕褐色的粉末。 掺杂 灰蓝色,略带灰白色, 质较重,嚼之有沙石感 时间短,熔烬后灰呈黄 土色。
中药产品中常见的掺杂 使假手段与鉴别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中药饮片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中药掺杂使假的危
害;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常见的非法添加类型。
2.熟悉常用中药饮片的掺伪使假手段与鉴别要点。
3.了解造成中药掺杂使假的几个原因;中成药及保健食品 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危害;对非法添加的应对措施。
一.中药饮片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
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
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

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引言随着中医文化的逐渐传承和开展,中草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中草药市场上的伪劣产品也随之出现。
为了保证中草药的质量和疗效,正确鉴别中药材的真伪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方法和技巧,希望对读者在购置和使用中药材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方法1. 外观鉴别法外观鉴别法主要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来判断其真伪。
这包括外形、颜色、气味等方面的观察。
例如,对于枸杞子来说,真品的颜色应为红色或橙红色,有光泽,外观完整;而伪品的颜色可能过于鲜艳或过于暗淡,外观不完整。
2. 经络鉴别法经络鉴别法是通过经络学理论判断中药材的真伪。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一个与脏腑、组织器官相通的系统。
通过触摸中药材的经络,可以判断其真伪。
例如,对于黄芪来说,真品的经络应该是坚实而饱满的;而伪品的经络可能松软或枯燥。
3. 理化检验法理化检验法是通过对中药材进行理化性质的分析和检验来判断其真伪。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一些化学试剂和仪器,对中药材进行溶解性、煮出物质量、含量检测等方面的测试。
例如,对于川芎来说,真品的挥发油含量应在2.0%以上;而伪品的挥发油含量可能较低。
常见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技巧1. 枸杞子•红色或橙红色的颜色以及外观完整的是真品;•过于鲜艳或暗淡的颜色以及外观不完整的是伪品。
2. 黄芪•坚实而饱满的经络是真品;•松软或枯燥的经络是伪品。
3. 川芎•挥发油含量在2.0%以上的是真品;•挥发油含量较低的是伪品。
总结正确鉴别中药材的真伪是保证中药材质量和疗效的关键。
本文介绍了外观鉴别法、经络鉴别法和理化检验法等常用的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
此外,还提供了枸杞子、黄芪和川芎的常见真伪鉴别技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在购置和使用中药材时更加准确地判断其真伪,以保证疗效的到达和平安性的保障。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鉴别中药材的真伪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建议在购置中药材时选择有信誉度和可靠性的渠道,如正规药店或中药材专业市场。
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

中药材在我国药具制剂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到
掺假企图和盈利动机的腐蚀,中药药材掺假行为时有发生,它不仅影
响了患者健康,也影响了中药药材的市场形象,同时也会直接导致中
药药材价格的暴涨。
鉴定中药材掺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外观鉴定。
根据物质的形状、色泽、气味、尺寸进行比较,从外
观内容上鉴别真伪,以外观的变化为客观的依据,经过研究发现,市
面上有大量的不同品种的中药材,许多品名相同的药物不具备完全相
同的外观特征,仅依靠这种方法并不能充分确定药物的真伪。
二、熔点鉴定。
根据药物的不同熔点,也可以区分药物的真伪,因为
不同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熔点,当掺假时,会改变药物原有的熔点,
从而改变其性质。
所以测定其溶解性、气味和熔点特性,也是一种法宝。
三、核磁共振结构鉴定。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测定不同中药材的
分子结构,可以从分子结构上区分药物的真伪,它可以反映药物结构,具有检测方法快速、灵敏度高、杯系刽约准、无损伤刚性等特点,可
以很好的进行中药材掺假的检测。
四、离子浓度测定法。
中药中含有多种有关成分,不同中药材其成分
构成、离子浓度也不完全一致,根据离子浓度的不同,也可以有效的
区分中药材的真伪,避免掺假的发生。
综上所述,以上鉴定的方法,都是比较可靠的检验标准,在实验室落
实检测的同时,还需要细心的挑选,避免掺假中药材的购买,更要随时关注市场行情,定期向供应商提出检测要求,确保购买到正宗中药材,保障患者身体健康。
第五章中药材伪品鉴别

形与冬虫夏草相似,气微,烧之有淀 粉糊焦气,遇碘液显蓝色。
蟾蜍油
蛤蟆油
明太鱼精巢
2010年11月19日
• 3、土贝母:伪品
• ①百合科植物益辟坚(丽江山慈姑)的球茎。 又称“草贝母”。
• 不分瓣,黄白色,有大毒,含秋水仙碱 (为提取的重要原料)。 • ②葫芦科植物假贝母(土贝母)块茎。 • 不分瓣,黄红色,表面凹凸不平,断面角 质样。
伪品
川贝 土贝
一轮贝母
人• Leabharlann 来源】• 五加科植物人 参的根。
【产销】野生或人工饲养。国产蛤蚧主产于广西、
云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广西省已开始人工 养殖。进口蛤蚧主产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
蛤蚧—原态
蛤蚧—药材
头约占上体1/3 9~18cm
6~11cm
【 性 状 特 整 征 体 】
大 小 及 形 状
——
6~12cm (初生尾与躯干基本等长)
(再生尾不低于6cm)
蛹体上形成的子座与蛹体的结合 体,习称北虫草。
其 子 座 自 虫 蛹 头 部 长 出。
3、用面粉和玉米粉经模压制 而成的伪品
形态不自然,虫体表面土黄色,光滑,环
节明显,质坚实,硬脆,表面颜色是人工染成, 用水浸润颜色脱落,并且变软, 断面显粉性, 久尝粘牙,气微。草体部分往往用红薯的干 燥叶柄伪装而成,中空而不易折断。
第七节 中药材伪品鉴别
伪品的三种来源:
1、常见伪品:中药材的劣品、地方习惯称 呼造成的同名异物及混淆品。 2、掺伪(杂)品:由于价格、重量等造成 的掺伪(杂)品。 3、伪制品:人为非法加工的某种中药材的 仿制品。(地地道道的伪品)
三
七
• 【来源】 • 五加科植物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的根。 • 【产地】 • 多系栽培,以云南 产者为地道药材。
近年常见掺伪中药材的鉴定

多年来中药材的鉴定一直是个难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上常用中药材的掺伪现象不断地变化,给中药材的鉴别更增加了难度。
本讲座旨在把部分常用中药材近年来出现的掺伪状况、伪品、混淆品介绍给大家,以引起重视。
部分常用中药材近年来出现的掺伪状况、伪品、混淆品◆紫花地丁:以苦地丁、甜地丁充;◆大黄:以土大黄伪充。
◆五加皮:以香加皮及刺五加皮伪充。
◆栀子:以水栀子伪充。
◆桃仁:以杏仁伪充。
◆柴胡:以栽培柴胡及其他种柴胡伪充。
◆防风:以薇花果藤等伪充。
2.药材市场供大于求或价位上扬的中药饮片、种子、果实、花类多有不同程度的掺伪现象,掺伪数量从10~◆西红花:掺红花、莲须、玉米须、黄花菜丝等;◆坚龙胆:掺桃儿七等ff系小檗科多种植物根与根茎,(2)用地区习惯用药或外表相似的其它物质代用或混入使◆动物肌肉、肝脏、血、雄黄、干酵母、泥沙、砖粉、植物组织等掺入麝香中;脂、淀粉加工冒充燕窝。
(3)掺入本植物的非药用部分◆柴胡、龙胆、款冬花、秦艽、黄芩、黄芪、牛膝等掺◆海金沙中掺入茎叶;◆沉香使用不含或少含树脂的木材等。
◆红花、金银花喷石膏粉、糖。
◆草果中注入无机盐。
白矾(明矾)中药材制假掺伪的方法中,有一个较为常用而又不易被发觉和识破的方法,就是“打矾”,即利用较高浓度的明矾水溶液浸泡药材,然后干燥,使明矾自然存留在药材内部,从而使其增重,而药材表面性状却变化不大。
在市场上经常能见到的经过明矾“炮制”过的中药材有土鳖虫、水蛭、白豆蔻、砂仁、山萸肉、枸杞子、全蝎、炮甲珠等多种。
虽然经过明矾水泡过的药材从外表来看一般不会与正品有很大区别,但若仔细观察,还是会发现很多破绽。
现在简要介绍一下鉴别中药材中是否掺有明矾的方法:1.眼看。
仔细察看药材表面,凡是在皱纹或凸凹不平处有白霜者(例如枸杞子、山萸肉等)或者在剥开果实的外壳后种子表面有白霜者(例如砂仁、白豆蔻等),均十分可疑。
2.手摸。
用手将药材翻动,轻轻捏握,细心体会药材触手的感觉。
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

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随着中医疗法的广泛应用,中药材市场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但是,由于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会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贩卖伪劣产品,对消费者造成严重的损失。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辨别真伪、保护自己的利益。
一、伪品种类1. 硫酸铜“晒黑”后的茯苓一些不良商家会在茯苓表面涂抹硫酸铜,使其呈现出稍微暗黄、细腻的色调,来模仿真品。
但是,这种方法会损害茯苓内部的营养成分,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
2. 具有高毒性的假藏红花许多商家会混入假藏红花来冒充真品,这种假藏红花具有毒性,如果误食,会带来严重的身体损害。
3. 只是普通煮过的草药,却涂上了人参假皮人参是一种价格昂贵的中草药,因此,一些商家会采用一些小手段来模仿真品,比如将煮过的草药涂上人参假皮。
虽然这种草药成分相对较为安全,但无法达到人参的功效。
4. 尖叶橐吾与梭梭麻混在一起尖叶橐吾和梭梭麻看起来相似,有些商家会将两者混在一起冒充尖叶橐吾。
但是,梭梭麻有毒,如果误食,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5. 将不同产地的同一品种混在一起有些商家会采用将不同产地的同一品种混在一起的方式来贩卖,从而骗取更多的利润。
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种植技术存在差异,不同产地的草药在成分和功效上存在差异,消费者食用之后可能不会得到预期的疗效。
二、识别要点1. 观察颜色和气味大多数中药材在新鲜状态下具有特定的颜色和气味,失去活性后则会发生变色和质变。
因此,消费者购买中药材时,不仅需要仔细观察其颜色和气味,还需要了解其保存方式和时间。
2. 看外表中药材外观的质量和几率是判断其真伪的关键。
人工伪造的药材不仅外观很难达到质量标准,而且由于不同的药材特性,在大面积生长不同的部位会有特别的细节,做不到伪造。
3. 较高的价格并不一定代表高品质消费者不应将价格和品质划等号,因为一些商家会将普通的中药材包装成精品并涨价出售,虚高价格。
警惕药材市场上常见的8种中药掺假手段

警惕药材市场上常见的8种中药掺假手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当今人们对养生意识越来越强,中药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然而中药作为特殊商品,一般消费者却缺乏识别药材及饮片真假优劣的能力,中药掺假不仅造成药量不够、药物不对,临床上降低了药疗或无效,甚至严重者还会在用药后产生毒副作用,危害生命健康。
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具体介绍下市场上常见的8种掺伪造假手段。
一、重量掺伪即掺入滑石粉、石膏粉、水泥、泥沙、无机盐等杂质,以增加药材的重量,而且不易查出。
不同类型药材的掺杂有不同的特点:1.花类、果实、种子等外形细小的品种易掺入其他颜色、外形相近的杂质;金银花、红花、菊花用水润湿后加入与其颜色相似的黄色、红色或白色豆粉、泥沙等。
2.根茎类药材、全草类、果实类用硫酸盐、食盐、糖浸泡后干燥以达到加重目的。
比如:通草等用硫酸盐或糖等浸泡增重。
掺白矾的鉴定方法是将以上药材置于阳光下,与视线零角度平视,可见药材表面有结晶体反光,口尝有酸涩感即可判定。
3.粉性强的块根类药材掺入滑石粉。
白芷、天花粉、白芍、山药这几个品种淀粉含量均较高,切片后表面都会有挂粉现象,加入滑石粉是常见渗杂现象。
鉴别是否加了滑石粉,只要把手放入中药饮片中取出双手一搓感到滑腻感,并将手对准光亮处,滑石粉颗粒会有反光点。
4.动物类药材,用泥沙、凝结状胶类等物质充入动物药材腹内,或不除去动物药材内脏,以达到加重目的。
如冬虫夏草中钉入铁钉、铁丝;紫河车掺蛋白质淀粉。
二、形似掺伪用外形相似或同科属的药材掺杂使假。
例如:1.苍耳子:用东北苍耳子、刺苍耳子冒充。
2.通草:用合萌、刺通草冒充。
3.虎骨:用牛骨冒充。
4.西洋参:用白芷、人参伪制品冒充。
5.丝瓜络:用水瓜络冒充。
6.薏苡仁:用草珠子冒充。
7.檀香:用扁柏木、喷有“檀香水”的杂木片冒充。
8.半夏:用水半夏冒充。
9.肉桂:用阴香冒充。
10.山药:用参薯冒充。
11.川贝母:用小浙贝或皖贝等冒充。
三、染色掺伪将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饮片,用其他物质经过加工伪造药材。
中药材真伪鉴别

中药材真伪鉴别中药材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天然药物材料,但由于市场上存在大量假冒伪劣产品,使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辨别中药材的真假。
一、外观特征鉴别法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
首先,正宗的中药材外观应具有一定的色泽和形态,如黄连应呈苍黄色,形态规整;当归的外观应呈红褐色,形态圆润;此外,中药材的气味也是鉴别真伪的重要标志,如白鲜皮气味醇厚,假品的气味则可能有异味。
然而,有些假冒伪劣商家会通过染色或添加香料等手段使中药材的外观与真品相似,因此,仅凭外观特征无法做出准确判断,还需结合其他鉴别方法。
二、显微镜观察法显微镜观察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微观结构特征来鉴别真伪。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显微镜设备和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观察中药材的细胞构造、纤维形态等特征,可以了解中药材的品质和来源。
如当归的纤维细胞应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而假冒品的纤维细胞则往往不规则或变形。
三、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是通过对中药材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来鉴别其真伪。
这种方法需要借助仪器设备和专业知识,能够确定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和种类。
例如,通过对黄连中的黄连素含量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其真伪。
此外,还可以通过检测中药材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判断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指纹图谱方法指纹图谱方法是通过对中药材进行化学分析,并绘制出相应的指纹图谱,从而对中药材的真伪进行鉴别。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中药材的全面检测,包括有效成分、化学组成等多个方面。
指纹图谱法在中药材鉴定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真伪鉴别领域。
总之,在选择和购买中药材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正规的中药材市场或商家购买,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其次,仔细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如色泽、形态、气味等,对于有一定经验的人来说,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最后,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如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和指纹图谱方法等,进行更加准确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