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常见掺伪方法
中药产品常见掺假使假收件和鉴别方法资料

中药产品中常见的掺杂使假手段与鉴别方法学习目标:1.掌握中药饮片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中药掺杂使假的危害;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常见的非法添加类型。
2.熟悉常用中药饮片的掺伪使假手段与鉴别要点。
3.了解造成中药掺杂使假的几个原因;中成药及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危害;对非法添加的应对措施。
一.中药饮片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1.重量掺伪:体质疏松药材,通常掺入硫酸盐、氯化钠、糖等增加饮片重量。
通草等用硫酸盐或糖等浸泡增重海金沙掺杂细沙或红砖细粉;2.修饰掺伪:通过美化药材饮片外观,掩盖药材本身不良外观,甚至以次充好。
熟地、制首乌用黑胶泥附着于表面3.劣品制伪:具有挥发性的药材用油浸或油蒸的方法加重和以劣充好、以假乱真的目的。
已虫蛀或无香味的檀香用油浸或油蒸;颠枣仁用油炒后冒充酸枣仁;4.非药用部分掺伪:用同一药材非药用部位冒充药用部位,或未除去非药用部位。
山茱萸掺果柄核;金银花掺有过多的叶和嫩枝桑叶也含有过多的嫩枝;5. 形似掺伪:用外形相似或同科属的药材掺杂使假。
参薯充山药;小浙贝或皖贝等冒充川贝;6. 成分掺伪:将某些成分提出来,涂到伪品上,避开定性检验,或掺入其他成分增加重量。
小檗汁浸入黄皮树充黄柏;水蛭、穿山甲、土鳖虫、全蝎等掺盐;7.染色掺伪:将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饮片,用其他物质经过加工伪造药材。
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
8.纯加工品掺伪:选择适当的材料加黏合剂模压成型,冒充正品饮片。
用土豆片模压染色制成白附片;用淀粉压模制成冬虫夏草;二、中药掺杂使假的危害1. 疗效降低:药量不够、药物不对(荆芥子代车前子)2. 容易产生毒副作用:杂质本身有毒副作用、掺入的有毒的其他植物。
元胡中掺水半夏、麝香中掺入鸡蛋黄、动物血、动物脏器可能给患者带来肠道传染疾病。
3. 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三、造成中药掺杂使假的几个原因1.药材价格高低不等是主动掺入的一个原因2.药材栽培过程中种子混杂或栽培用地轮作是造成混乱的又一原因3.收购把关不严是造成掺伪混乱的重要原因4.包装材料互用也是造成掺伪的一个原因5.运输混乱是造成药材混杂的一大因素6.产地加工或切片也是造成掺伪混杂的主要原因7.中药人员业务差是造成中药掺伪混乱的最根本的因素第二节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与鉴别要点一、染色分为染色造假、染色掺杂、染色以次充好3种情况。
市场上常见的8种中药掺假手段,你知道多少?!

市场上常见的8种中药掺假手段,你知道多少?!中药掺假其危害不仅在于药量不够、药物不对,降低了药疗或无效,还在于用药后容易产生毒副作用。
由于杂质本身有毒副作用,可能因此给患者带来其他疾病。
更重要的是,其严重影响中药声誉,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8种常见掺伪手段一、重量掺伪即掺入滑石粉、石膏粉、水泥、泥沙、无机盐等杂质,以增加药材的重量,而且不易查出。
不同类型药材的掺杂有不同的特点:•花类、果实、种子等外形细小的品种易掺入其他颜色、外形相近的杂质;金银花、红花、菊花用水润湿后加入与其颜色相似的黄色、红色或白色豆粉、泥沙等。
•根茎类药材、全草类、果实类用硫酸盐、食盐、糖浸泡后干燥以达到加重目的。
比如:通草等用硫酸盐或糖等浸泡增重。
掺白矾的鉴定方法是将以上药材置于阳光下,与视线零角度平视,可见药材表面有结晶体反光,口尝有酸涩感即可判定。
•粉性强的块根类药材掺入滑石粉。
白芷、天花粉、白芍、山药这几个品种淀粉含量均较高,切片后表面都会有挂粉现象,加入滑石粉是常见渗杂现象。
鉴别是否加了滑石粉,只要把手放入中药饮片中取出双手一搓感到滑腻感,并将手对准光亮处,滑石粉颗粒会有反光点。
•动物类药材,用泥沙、凝结状胶类等物质充入动物药材腹内,或不除去动物药材内脏,以达到加重目的。
如冬虫夏草中钉入铁钉、铁丝;紫河车掺蛋白质淀粉。
二、形似掺伪用外形相似或同科属的药材掺杂使假。
例如:•苍耳子:用东北苍耳子、刺苍耳子冒充;•通草:用合萌、刺通草冒充;•虎骨:用牛骨冒充;•西洋参:用白芷、人参伪制品冒充;•丝瓜络:用水瓜络冒充;•薏苡仁:用草珠子冒充;•檀香:用扁柏木、喷有“檀香水”的杂木片冒充;•半夏:用水半夏冒充;•肉桂:用阴香冒充;•山药:用参薯冒充;•川贝:用小浙贝或皖贝等冒充。
三、染色掺伪将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饮片,用其他物质经过加工伪造药材。
染色掺伪分为染色造假、染色掺杂、染色以次充好3种情况。
中药产品常见掺假使假收件和鉴别方法

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
9
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
广东省执业药师注册中心
2.染色掺杂:在正品中掺入染色后的其他杂质。 红花中掺入用金橙Ⅱ染成红色的建筑材料 蒲黄、黄连中掺入用金胺O染成黄色的碳酸钙粉末 人工牛黄中掺入用金胺O、金橙Ⅱ等几种染料混合染色 的碳酸钙、硅酸盐粉末。
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
广东省执业药师注册中心
三、造成中药掺杂使假的几个原因
1.药材价格高低不等是主动掺入的一个原因 2.药材栽培过程中种子混杂或栽培用地轮作是造成混乱的又一 原因 3.收购把关不严是造成掺伪混乱的重要原因 4.包装材料互用也是造成掺伪的一个原因
5.运输混乱是造成药材混杂的一大因素
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
广东省执业药师注册中心
青黛 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 叶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 掺杂成分多为石灰。
正品青黛 性状 火试: 取本品少量 用火灼烧 水试: 取本品少量 撒与盛水的烧杯中 深蓝色粉末,质轻易飞扬 紫红色烟雾发生,熔烬后灰呈 灰黑色或棕褐色的粉末。 掺杂 灰蓝色,略带灰白色, 质较重,嚼之有沙石感 时间短,熔烬后灰呈黄 土色。
中药产品中常见的掺杂 使假手段与鉴别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中药饮片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中药掺杂使假的危
害;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常见的非法添加类型。
2.熟悉常用中药饮片的掺伪使假手段与鉴别要点。
3.了解造成中药掺杂使假的几个原因;中成药及保健食品 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危害;对非法添加的应对措施。
一.中药饮片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
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
常用中药饮片造假揭秘

常用中药饮片造假揭秘1.制首乌:切成小方块的,多为红薯切成丁后,加工而成,鉴别:口嚼时有焦糖味,此为红薯干。
圆片型的,掺假者用大黄加黑豆煮后晒干而成。
2.白附片:掺假者用红薯或土豆加工成形状相似的片形,晒干熏漂而成。
鉴别:一看,假的药材周边有明显的刀切及加工的痕迹。
二尝,假的白附片无麻口味。
3.羌活:掺假者用东北产的马尾独活,切片加工而成。
鉴别:菊花心,油性足为真品。
4.当归:切片的当归,容易掺独活片。
凡片形大,色白,味甘者多为独活。
5.延胡索:延胡索个掺假少,掺的多是大小差不多的砂石。
延胡索片药材,掺假很多,多为山药种子切成两半后,加工后掺入。
6.海金沙:掺假者将建房用的红砖打成细粉掺入,很痛心啊,患者本来要治疗结石,结果服用的是细砂粉。
鉴别:将药材倒入有水的杯子中,搅拌,海金沙漂在水上,细砂石沉在水下。
7.白芨:切片白芨大多掺假,质地疏松的,为发芽长苗后剩下的母体,药力达不到。
鉴别:口嚼后有无粘牙感。
真的非常粘牙,假的不粘。
8.沉香:假的太多,用枯木喷上沉香油加工而成。
9.茯苓:造假者用米粉加工后切片而成,鉴别:用开水煮,很快呈糊汤者为假货。
真茯苓很难煎透。
10.菟丝子:掺假者用苏子代替菟丝子。
鉴别:用放大镜观察,每粒菟丝子上均有肚脐状的凹陷,假的没有。
用水煮,可以观察到菟丝子吐丝发粘。
11.五味子:造假者将未成熟的野生葡萄(产量很大),晒干后染色而成,充当五味子。
12.威灵仙:目前市面上八成都是假货,真的铁骨铮铮,假的根系发软。
鉴别:找到真的根头部,仔细观察,再看混杂的细段,就知道假的含有多少了。
13.柴胡:掺假手段太多,其中我见过的有:掺柴胡的茎(含量较低);掺泥土(柴胡有水洗时可以洗出大量泥沙);掺向日葵的根(切成细段掺入)。
14.龙骨:市面上出售的龙骨基本都是假的,真的很少。
造假者用石灰加矿物粉制成骨头模型,煅烧成型后,打碎,充龙骨卖。
15.桃仁:细心观察,你用的有一半是假的,有的全是假的。
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

中药材在我国药具制剂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到
掺假企图和盈利动机的腐蚀,中药药材掺假行为时有发生,它不仅影
响了患者健康,也影响了中药药材的市场形象,同时也会直接导致中
药药材价格的暴涨。
鉴定中药材掺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外观鉴定。
根据物质的形状、色泽、气味、尺寸进行比较,从外
观内容上鉴别真伪,以外观的变化为客观的依据,经过研究发现,市
面上有大量的不同品种的中药材,许多品名相同的药物不具备完全相
同的外观特征,仅依靠这种方法并不能充分确定药物的真伪。
二、熔点鉴定。
根据药物的不同熔点,也可以区分药物的真伪,因为
不同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熔点,当掺假时,会改变药物原有的熔点,
从而改变其性质。
所以测定其溶解性、气味和熔点特性,也是一种法宝。
三、核磁共振结构鉴定。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测定不同中药材的
分子结构,可以从分子结构上区分药物的真伪,它可以反映药物结构,具有检测方法快速、灵敏度高、杯系刽约准、无损伤刚性等特点,可
以很好的进行中药材掺假的检测。
四、离子浓度测定法。
中药中含有多种有关成分,不同中药材其成分
构成、离子浓度也不完全一致,根据离子浓度的不同,也可以有效的
区分中药材的真伪,避免掺假的发生。
综上所述,以上鉴定的方法,都是比较可靠的检验标准,在实验室落
实检测的同时,还需要细心的挑选,避免掺假中药材的购买,更要随时关注市场行情,定期向供应商提出检测要求,确保购买到正宗中药材,保障患者身体健康。
几种常见中药的掺假掺伪鉴别方法

正 品 的冬 虫夏 草虫 体像 蚕 , 土黄 色 , 断 可见 “ ” 折 r 形 , ( 实体 ) 草 子 单生 , 端 稍膨 大 , 面有 细 纵棱 。而 顶 表
伪 品有唇 形科 多种 植 物 根茎 , 如草 石 蚕 、 瓜 儿苗 、 地 地
滑石 粉掺伪 , 般是 直接撒 入花 中 , 混在 水 中再 喷于 一 或
鸭 内金 、 内金 直接混 入鸡 内金 中。 鹅 鸡 内 金 性 状 呈 不 规 则 囊 形 片 状 或 卷 片 , 约 厚
2 mm, 面黄 色 、 表 黄绿色 或黄 褐色 , 薄而 半透 明 , 明显 有 多数 纵横 条棱状 皱 纹 , 浪状具 光泽 , 波 质轻 脆 , 易碎 , 断
面胶 质状 , 有光 泽 。砂烫后 易起 凸 , 内金 性状 呈类 圆 鸭
到 白色 的结 晶颗粒 。还可 以根 据 白矾 的理化性质 进行
鉴别 , 如加 氯化 钡水 液 、 氧化 钠水液 等都 可 以产 生沉 氢
淀现 象 。掺盐 的款冬 花 则 在 性状 方 面表 现 为 , 色较 深
暗, 味咸 , 质重 柔 润 , 易 吸 潮 , 时 可 见 白色 结 晶颗 极 有 粒, 理化方 面可 用硝 酸一 酸银 溶 液作 沉淀 反应 等 。如 硝
・
11 ‘ 58
光 明 中医 2 1 0 0年 8月第 2 5卷 第 8期
CG M A g s2 1. o 2 . J MC uut 0 0 V t 5 8
几种 常见 中药 的掺假 掺伪 鉴 别 方 法
陈翠 美 屈岭 山东济 宁市 中 医院 ( 宁 2 2 0 ) 济 7 1 0 关键词: 中药饮片; 掺假掺伪; 中药鉴别学
色呈 黑绿 色 或 紫 黑 色 , 有 皱 纹 。砂 烫 后 不 易 起 凸。 稍 造假 者多 采用硫 磺 熏 白 , 或用 漂 白剂 漂 白, 再用 黄色染
中药饮片常用掺假手段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共有172张药品GMP证书被收回,其中中药饮片企业GMP证书收回79张,占总收回数的46%。
可见,飞检的重灾区还是在中药饮片企业。
2017年伊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针对日常监管中发现存在突出质量问题的品种,组织开展了中药饮片的专项抽查,并公布了抽查结果,涉及到93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存在造假行为,其中不乏知名药企。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及各省、市药品监管机构的工作部署及中药专项检查安排,为帮助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生产企业了解监管新形势,掌握中药真伪鉴别要点,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谈谈中药掺假手段及合规分析:一、中药的掺伪使假手段1.重量掺伪:体质疏松药材,通常掺入硫酸盐、氯化钠、糖等增加饮片重量。
比如通草等用硫酸盐或糖等浸泡增重,海金沙掺杂细沙或红砖细粉。
2.修饰掺伪:通过美化药材饮片外观,掩盖药材本身不良外观,甚至以次充好。
比如熟地、制首乌用黑胶泥附着于表面。
3.劣品制伪:具有挥发性的药材用油浸或油蒸的方法加重和以劣充好、以假乱真的目的。
比如已虫蛀或无香味的檀香用油浸或油蒸,颠枣仁用油炒后冒充酸枣仁。
4.非药用部分掺伪:用同一药材非药用部位冒充药用部位,或未除去非药用部位。
比如山茱萸掺果柄核,金银花掺有过多的叶和嫩枝,桑叶含有过多的嫩枝。
5.形似掺伪:用外形相似或同科属的药材掺杂使假。
比如参薯充山药,小浙贝或皖贝等冒充川贝。
6.成分掺伪:将某些成分提出来,涂到伪品上,避开定性检验,或掺入其他成分增加重量。
比如小檗汁浸入黄皮树充黄柏,水蛭、穿山甲、土鳖虫、全蝎等掺盐。
7.染色掺伪:将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饮片,用其他物质经过加工伪造药材。
比如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
8.纯加工品掺伪:选择适当的材料加黏合剂模压成型,冒充正品饮片。
比如用土豆片模压染色制成白附片,用淀粉压模制成冬虫夏草。
二、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分析1.染色:分为染色造假、染色掺杂、染色以次充好3种情况。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的鉴别及快速检验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的鉴别及快速检验为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常见中药饮片的掺伪鉴别能力,本文将在结合实践鉴别经验的基础上,分别就金银花、海金沙、僵蚕以及乌梢蛇四种中药饮片的掺伪鉴别进行简要探讨。
标签:中药饮片;掺伪;鉴别通过笔者在近几年的中药材监督以及检验工作过程中,总结以下几种中药饮片的掺伪的鉴别方法。
并且通过到相关实验的检验结果得知,鉴别率高达95%以上,从而有效改变了传统盲目抽验的鉴别方式,并进一步降低了中药饮片检验成本,提高了资源的应用率。
1 金银花鉴别1.1 正品性状正品金银花呈棒状,且通常表现为上粗下细,径略有弯曲,长度则为2~3 cm,其中金银花上部直径通常为3 cm,下部直径则只有1.5 cm左右。
金银花表面呈现绿白色或者黄白色,密被短柔毛。
其中花警呈现为绿色,先端5裂,并且有毛分布其中,毛长约2 mm。
金银花开放者,其花冠呈筒状,先端为二唇形;另在筒壁内附有5个黄色雄蕊,一个雌蕊;子房无毛。
其散发清香气味,味微苦。
1.2 掺伪品(1)鉴别表明,掺伪金银花清香气味较不明显,并且味苦涩,且其表面一般附有灰白色粉状物或者黄白色的糊状物,短柔毛亦不明显。
此外,取少量掺伪金银花放入盛有烧杯之中,杯内水温为80℃,用玻璃棒搅拌,能明显观察到烧杯内热水开始变浑浊,并在杯底出现少量沉淀物,沉淀物呈灰白色。
因此断定,此类掺伪金银花是以石灰水或者是盐水喷洒于正品金银花上表面,以便增加重量。
而经过实验室鉴定之后,其总灰分为30.2%,酸不溶性灰分则为15.7%,严重超标。
(2)部分掺伪金银花开放完全,并且性状明显不符合相关标准,此外在其内部还经常混杂有叶、茎枝等非药用部位。
2 海金沙的鉴别2.1 海金沙正品性状正品海金沙呈现为粉末状,颜色一般为浅棕黄色或者是棕黄色。
重量较轻,且用手捻之,有较强光滑感,将其放置在手中,其容易从指缝之间滑落。
海金沙气较微,味微淡。
火试:盛取适量正品海金沙,并将其轻撒在火上,能听到轻弱的爆鸣声响,并且伴有明亮火焰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饮片常见掺伪方法
1、重量掺伪:体质疏松药材,通常掺入硫酸盐、氯化钠、糖等增加饮片重量。
如黄连、猪苓、白术、草豆寇、百部、黄芩、白鲜皮、升麻、木香、威灵仙、射干、丹参、苍术、小通草、紫河车、砂仁等用硫酸盐浸泡后干燥以达到加重目的,砂仁用食盐水浸泡后加重,小通草、通草等用硫酸盐或糖等浸泡增重等;果实、种子、花粉、孢子等类的药材的易掺杂沙子、碎石块、金属粉末等物质,如车前子多用打碎的石子或碎黑炭参杂,朱砂多用其他金属粉末加重;海金沙掺杂细沙或红砖细粉,三七粉用矿石类或秸秆打粉混合;蒲黄内加入打碎的蒲棒细粉等;还有用泥沙,凝结状胶类等物质充入动物药材腹内,或不除去动物药材内脏,以达到加重目的。
如海马腹内填充食用胶或水泥等物质;乌梢蛇腹内填加其他小蛇或内脏不除去,或向体内填充其他物质;地龙体内的泥未除去;全蝎腹内填充泥沙,冬虫夏草体内插铁丝等。
2、修饰掺伪:通过美化药材饮片外观,掩盖药材本身不良外观,甚至以次充好。
花类及部分动物药等表面常附着有淀粉、滑石粉、泥沙、铅粉、黑胶泥等;例如:金银花多用淀粉等粉状物附着在表面;熟地、制首乌用黑胶泥附着于表面;红花多加淀粉、滑石粉等粉状物附着;蝉蜕用用泥糊浸泡使爪内充进泥土或附着于表面;冬虫夏草用铅粉附着在子座与虫体的结合部位等。
3、劣品制伪:具有挥发性的药材用油浸或油蒸的方法加重和以劣充好、以假乱真的目的。
如已虫蛀或无香味的檀香、沉香多用油浸或油蒸;颠枣仁用油炒后冒充酸枣仁;已提取过成分的人参、西洋参喷入香精等。
4、非药用部分掺伪:用非药用部位冒充药用部位,或未除去非药用部位。
如细辛地上部分未除去;用檀香的边材冒充心材或边材未除尽;柴胡饮片含大量地上部分,山茱萸掺果柄核等。
5、形似掺伪:用外形相似或同科属的药材相互掺杂使假。
如参薯充山药;小浙贝或皖贝等冒充川贝;用大苍耳子冒充苍耳子;用广山药冒充山药;小通草冒充通草;小南星、水半夏冒充半夏;南蛇藤果实冒充合欢花;月季花冒充玫瑰花;其他虫草冒充冬虫夏草等。
6、成分掺伪:将某些成分提出来,涂到伪品上,避开定性检验,或掺入其它成分增加重量。
如:小檗汁浸入黄皮树、柳树、杨树充黄柏,水蛭、穿山甲、土鳖虫、全蝎等掺盐,紫河车掺蛋白质淀粉,小通草掺无机盐如明矾或硫酸镁等。
7、染色掺伪:将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饮片。
用其它物质经过加工伪造药材。
如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 8、纯加工品掺伪:选择适当的材料加黏合剂模压成型,冒充正品饮片。
用土豆片模压染色制成白附片;用红薯染色加工成制首乌;用薄纸、海带切细丝染色
掺杂于西红花中;用淀粉压模制成冬虫夏草;用山药的珠芽(零余子)染色加工成延胡索及制川乌;用其他木材制成檀香或沉香,用细砂制成海金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