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地区地区市情.山西省情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梁地区市情

简介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东与太原市、晋中市相接,南与临汾市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北与忻州市交界,因吕梁山脉纵贯全境而得名。1971年建区,2003年撤地设市。现辖2市10县1区,148个乡镇,12个街道办事处,3110个行政村,81个居委会。总人口353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0.4%。国土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1.8%,耕地面积732万亩。

吕梁是革命老区。战争时期曾是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革命圣地延安的东部屏障、红军东征的主战场。1937年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吕梁,壮大革命队伍,建立革命组织。贺龙同志率部曾在这里战斗、生活了11年。战争年代,吕梁人民养兵10万,牺牲1万,涌现出贺昌、张叔平、刘胡兰等革命烈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一部《吕梁英雄传》是吕梁人民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的真实写照。

吕梁是资源富区。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矿石、铝矾土、石英砂等40余种。全市含煤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探明储量达1538亿吨,其中4#主焦煤属国家优质煤种,被誉为“国宝”,储量达62亿吨。铁矿石探明储量9.87亿吨,占全省的29.41%,规模为全省之最。铝矾土遍及11县市区,储量约10亿吨。吕梁是全国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年产量达1.5亿公斤;全市优质核桃产量已达1500万公斤,汾阳市是全国著名的核桃之乡。吕梁的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境内仅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窟寺、石刻、壁画等就有5014处,现代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建筑物133处,各类自然风景区11处。有国家级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有集雄、奇、险、秀为一体的北武当山,有日本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悬中寺,有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的临县碛口古镇,有全国十大历史名村之一的临县西湾村,目前已形成黄河风情游、人文景观游、自然生态游等风格迥异、富有特色的旅游线路。

吕梁是贫困地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前,全市有贫困县9个,贫困乡镇128个,贫困村2632个,贫困人口110万。按照新阶段国家扶贫标准,全市现仍有6个县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3个县区为一般扶贫开发县,1个县为插花贫困县,扶持人口为104.3万人。由于恶劣的生态条件和连年自然灾害,返贫严重,全市至今仍有贫困人口54.7万人。

吕梁也是发展新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一主三化”发展战略和“三新”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95亿元,比“九五”期末翻两番,年均增长13.3%;财政总收入完成60.08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4.9倍,年均增长40.7%,高出全省平均增速9.7个百分点。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全市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94万人减少到2005年底的54.7万人,小康人口由126.5万人上升到155.7万人。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十一五”是吕梁实现稳定脱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顺应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吕梁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一主三化”发展战略,努力实施大项目、大开放、大环境“三大工程”,突出抓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以循环经济为重点的经济结构调整、以中心城市为重点的特色城镇化建设、以路水电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的改革开放、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等重点工作,着力打造“九大产业链”,切实完善人才、资金、软环境、社会化服务四大保障体系,实现稳定脱贫,建设新型能源化工和原材料工业基地,构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新吕梁。主要目标是:全市实现稳定脱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全面加快;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年均增长15%以上,突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力争年均增长20%左右,突破2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逐步缩小和全省的差距。

经济改革发展

作为全国贫困山区之一的山西省吕梁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几年艰苦的经济结构调整,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在推进建设产业吕梁、生态吕梁、素质吕梁过程中卓有成效,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本报一直关注吕梁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变化,吕梁为贫困地区脱贫、资源化城市调产创造了一些具有较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经验,同时也以经济的巨变再次诠释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理。

9月29日,在吕梁市“双千双百”项目现场观摩总结大会上,吕梁市委书记聂春玉郑重宣称:4年来,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在推进“产业吕梁”、“生态吕梁”和“素质吕梁”等战略方面,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355万父老乡亲交上了一份答卷。

吕梁的干部群众不会忘记,四年前,聂春玉上任头一天,在与干部的见面大会上提出,推进“产业吕梁”、“生态吕梁”和“素质吕梁”建设。经过对吕梁的深入调研后,聂春玉又多次在全体干部大会上提出同样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带领全市人民通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改变吕梁这个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山区之一的面貌,实现…产业吕梁‟、…生态吕梁‟、…素质吕梁‟的目标?”

四年过去了,吕梁市委、市政府绘制的宏伟蓝图已经实现。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多次视察吕梁调产之后,曾经指出,吕梁的经验不仅对贫困山区的脱贫,而且为全省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都趟出了一条值得借鉴、操作性很强的路子。对此,新任山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孟学农也有评价:“吕梁是近几年山西发展最快、进步最大的地区,分析解剖吕梁发展的成绩和经验,对指导全省的科学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鼓舞和促进全省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那么,吕梁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嬗变和发展,而最终具有了对整个山西省的借鉴意义?

产业吕梁思路决定出路。

首先,吕梁是个贫困市,又是一个资源大市。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是吕梁市决策者们思索最多、功夫下得最大的问题。吕梁首先着手抓的是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吕梁全市各县公路四通八达,资源运得出,材料运得进。投资环境大大改善,资金、项目、技术、人才源源不断流入,彻底改变了吕梁闭塞落后的状况。

其次,吕梁坚持不懈地抓产业档次的升级和产业链的延伸。现在全市已形成和正在形成煤焦化产业链、煤电钢产业链、煤电铝产业链、煤电建材产业链、酿造产业链、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旅游产业链、商贸服务产业链和新型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链等九大产业链。一大批现代化企业生成,极大地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

其三,产业结构以煤系产业为主,但同时抓非煤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交城利虎玻璃集团有限公司便是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的非煤产业典型,通过几年的建设,现在该集团产值已达9.3亿元,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年产值可达23亿元,综合实力将跻身全国同行业前三名。

其四,是注重以区域优势带动产业效益。石楼县生存环境十分恶劣,2002年财政收入居山西省倒数第二,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区”。为此,吕梁市决定支持石楼县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一座2×60万千瓦的电厂和三个中型煤矿,项目建成投产以后,全县的经济收入可以达到7亿元,从而彻底甩掉穷困帽子。

为了把这些思路变为现实,吕梁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着手进行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9月25日,2007年的中秋佳节。吕梁市委书记聂春玉、市长董洪运率领着市四大班子成员、13

个县市区主要领导和市直部门负责人及在吕梁境内各家银行的行长在进行着“双百双千”项目现场观摩。这一站是中阳县腾飞机械公司的石油勘探器材加工项目。

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市长董洪运现场办公:“这个项目…两头在外‟,原材料从上海买进,产品销往六七个国家;它还是装备制造业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情况很好,这个项目说明我们吕梁人不只会挖煤,制造业我们同样能行。但目前急需加大融资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希望我们的银行、信用社能给予支持。”

这样的话语对于吕梁市上上下下的基层干部来说并不陌生。事实上,从2000年开始,吕梁市每年都要组织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主要行政领导参加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现场观摩活动。每年的观摩会上,市委书记、市长都对所到观摩点的项目进行现场点评。吕梁市岚县县委书记刘泽峰说:“调产观摩会,我们坚持了八年,真的很不容易,这背后是我们几届市委市政府对…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坚持。”

13位“一县之主”逐鹿吕梁成了近几年吕梁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大看点,而更大的看点在于,各县竞相而上的“大项目”。以项目为依托是吕梁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贯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