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西 省 情 概 况
山西省情知识点(一)2024

山西省情知识点(一)引言概述: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文化名城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山西省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知识点,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和传统特色等方面内容。
正文内容:一、地理位置1. 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地处东经110°20′—114°33′,北纬34°34′—40°44′之间。
2. 山西东临河北、河南两省,西毗陕西,南接河南,北靠内蒙古。
3. 山西总面积15.63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3600万。
二、历史文化1. 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古代都城之一,曾是晋、秦两汉、北魏、北宋等多个朝代的都城。
3. 山西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恒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经济发展1.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
2. 山西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包括煤炭、电力、焦化等产业。
3. 山西的农业以小麦、玉米、苹果等为主,同时也发展了现代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四、旅游资源1. 山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山水风景、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等。
2. 山西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涵盖了五台山、黄河壶口瀑布、太原大同盆地等多个景点。
3. 山西的历史古迹如悬空寺、木塔寺、晋祠等,展示了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五、传统特色1. 山西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如梆子、评剧、山西腔等,独具特色。
2. 山西的传统工艺品有晋商牙雕、陶瓷制品、绳结工艺等,代表了山西独特的手工艺术。
3. 山西的传统节日如山西灯会、太原杏花节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光者。
总结:山西省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
它不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传统特色,还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通过了解山西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和传统特色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山西概况介绍

①山西概况讲解要点:山西省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数量、交通条件、气候特点、历史沿革、民俗风情、风物特产、主要旅游景观及近年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等。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欢迎各位来到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山西省。
表里山河,三晋大地,山西简称“晋”地理上处于华北地区,因居太行山以西而得名.从行政区划来看,山西下辖 11 个地级市,太原为山西省的省会。
山西省常住人口约3700万人。
在交通方面,大运铁路连接南北,同蒲铁路则是山西东西方向的重要交通动脉。
京昆高速、二广高速公路将山西与周边省份紧密相连。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大同云冈机场提供了高效的空中通道。
山西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凉风冬有雪。
早在上古时期,山西就是尧、舜、禹等古代帝王活动的重要区域。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古老传说几乎都发生在山西这片土地上.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崛起,到了明清时期,晋商崛起,开创了辉煌的商业传奇。
山西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
北路梆子、上党梆子、晋剧等戏曲文化源远流长。
剪纸艺术、面塑作品展现了山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说到风物特产,山西是产煤大省,据说全中国每三台电器就有一台靠山西的能源来发动,另外刀削面、老陈醋、汾酒,平遥牛肉、太谷饼,清徐葡萄这些可谓都是山西的名片。
在旅游景观方面。
山西有四大古城之一的平遥古城,四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还有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皇城相府等独特的建筑风格。
近年来,山西经济不断转型、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文化领域大力挖掘,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发展成果。
俗话说十年中国看深圳,一百年中国看上海,一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哪里呢?看的就是我们就是山西省,大家一定要在山西多看看多走走!来一段晋善晋美的旅行,感谢大家聆听我的讲解,谢谢!!。
山西省省情完整版

山西省省情完整版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山西地处黄河以东,太行山之西,简称晋。
基本地形是中间为盆地,东西侧为山,被人们称为“表里山河”,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总面积为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300万人,辖11个市、119个县(市、区)。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传说中的尧、舜、禹等都曾是在此建都。
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
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我省境内,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就有119多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如佛教圣地五台山、黄河壶口瀑布、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永乐宫壁画、运城关帝庙、永济普救寺、洪洞广胜寺、黄河壶口瀑布等驰名中外。
山西矿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12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居全国之首,占三分之一,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居第一位,分别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四,是世界年产1亿吨以上六大煤炭基地之一。
山西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十年九旱,山区、丘陵区约占80%,自然条件较差,水资源匮乏,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
省城太原有对外航线42条,可直通全国30个城市和香港。
山西工业经济属资源导向的重型结构,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值、重工业产值、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70%。
山西矿产资源山西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全省已发现的矿产有12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居全国之首,是世界年产1亿吨以上六大煤炭基地之一,已探明储量2600多亿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六五”期间,国家将山西确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
全省煤炭年产量3亿多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煤炭调出量为2亿多吨,占全国煤炭产地调出总量的五分之四。
铝矾土储量约5亿多吨,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山西介绍3000字

山西介绍3000字山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位于华北地区,东临河北省,南界河南省,西靠陕西省,北接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以下是对山西的详细介绍。
一、地理概况山西位于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之间,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
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
山西地形起伏较大,主要分为太行山区、吕梁山区、中部盆地和晋南山区四个地形单元。
太行山区位于山西的北部,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海拔较高,山峰陡峭,峡谷纵横,风景秀丽。
著名的景点有五台山、悬空寺等。
吕梁山区位于山西的西部,地势较为险峻,山峰连绵起伏,自然风光壮丽。
著名的景点有黄河壶口瀑布、晋祠等。
中部盆地是山西的主要农业区,地势相对平坦,气候适宜,是山西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区。
晋南山区位于山西的南部,与河南省接壤,地势较为起伏,山峰林立,景色优美。
著名的景点有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
二、历史文化山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山西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山西是中国古代的中心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
山西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太原古城墙、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
山西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
山西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名人纪念馆。
山西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山西博物院、晋祠、五台山文化景区等。
山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山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的传统文化景观和民俗风情。
山西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山西民俗村、太行书院等。
三、经济发展山西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
山西是中国的重要煤炭生产基地,也是中国的重要能源供应地之一。
(完整版)山西省情PPT

山西水资源利用
➢山西省已建成842座(大中型58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有汾 河水库,册田水库、漳河水库、关河水库、后湾水库、文峪河水库 等,塘、坝、池、泊数以万计,总库容量达42.6亿立方米,控制 全省地表径流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年能调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 这些水库可灌溉农田400余万亩。 新建和扩建万亩自流灌区108 处(其中大型6处);建成万亩机电灌站74处(其中大型6处); 配套机电水井9.09万眼。 ➢全省目前发现的矿泉水共200余处,计350余个出露点,经过勘查 评审通过的矿泉水产地100处左右,投产的有20余家。以锶、偏硅 酸型矿泉水为主,还发现有锌、锂、碘、硒、溴矿泉水。
山西对外贸易
全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1161.9亿元,增长5.6%。其中, 进口额471.5亿元,增长6.0%;出口额690.3亿元,增长 5.3% 全年出口煤炭3.0万吨,增长1.3倍;出口焦炭20.5万 吨,下降15.8%;出口镁及其制品4.3万吨,下降13.5%; 出口钢材133.2万吨,下降6.3%,其中,不锈钢96.0万吨, 增长20.1%。出口机电产品468.5亿元,下降2.3%;出口 高新技术产品400.7亿元,下降3.6%。 全年进口铁矿砂504.0万吨,下降42.6%,进口金额20.5 亿元,下降33.1%;进口机电产品282.7亿元,增长9.8%。 全年全省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8家, 全年全省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10.5亿美元。
山西民俗文化
【综述】 山西的八大文化品牌:“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 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圣故里、古建瑰宝、太行 神韵”。山西的民间文化代表:山西民间社火、跑旱船、 踩高跷、放烟火、放烟火、跑竹马、小车舞、狮子舞、挑 椅舞、龙舞、倒悬花鼓、中黄高台、龙舟舞、太原铁棍和 背棍、渔翁戏海蚌、沈老爷坐轿、山西民间锣鼓、山西民 间木版画、炕围画、山西民间刺绣、太原曲艺、绛州鼓乐、 山西民间剪纸等。 【宗教】 山西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山西省现有省级宗教团体7个:省佛教协会,省道教协会, 省伊斯兰教协会,省天主教爱国会和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 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省基督教协会。 【特产】 老陈醋、清徐葡萄、头脑、大同凉粉、汾酒、竹叶青、 汾州核桃、沙棘、骏枣、碗秃、平遥牛肉、太谷饼、鼓楼 羊杂割
山西省情 实用版

山西省省情一、概况山西地处华北地区西部,黄土高原东翼,总面积为15.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境界轮廓略呈现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皆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
芮城西河度文化与云南的元谋猿人属于同期,说明在250万年以前,山西已经有了最早的原始人类。
在山西境内共有旧石器遗址200多处,新石器遗址500多处,考古资料表明,约在10万年以前,在汾河两岸和现在的大同、朔州一带,已经出现了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
约在28000年以前,以原始共产制经济为特点的母系氏族公社已经确立。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原始公社的传说,部落联盟中尧、舜、禹都在山西境内建过都“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县)、禹都安邑(今夏县)”,现在临汾城南还有尧庙,城东有尧陵,沁水以南有舜王坪。
《禹贡》说夏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龙门又叫禹门口,在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
春秋时期,山西境内主要的诸侯封国是“晋”。
公元前453年发生了晋阳之战,赵、魏、韩三家联合消灭了智氏,三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所以山西又称“三晋”。
隋末,任隋韩河东道抚尉太原留守职务的李渊,在他儿子李世民和晋阳令刘文静等策划下,从太原起兵3万反隋,建立唐朝,把晋阳城定为北都。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春秋时为晋国,故简称晋。
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加上复杂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山西现存的古建筑居全国之首,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0处,省级400多处。
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庙群集千年之萃。
其中,以我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南禅寺。
集北魏至清代多种建筑为一体的佛光寺及显通寺,塔院舍利塔最为有名;建于北魏的恒山悬空寺悬于悬崖峭壁之上,以惊险奇特著称;太原的晋祠是形式多样的古建筑荟萃的游览胜地;平遥古城是全国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芮城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道观建筑群,宫内壁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珍品;永济普救寺是《西厢记》。
山西省省情(三支一扶必备考点)

山西省省情(三支一扶必备考点)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古称河东,省会太原市。
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山西行政区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下辖11个设区市,117个县级行政单位(25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1个县),总人口3718.34万(2017年底)。
辖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地形地处中国华北、环渤海经济开发区的山西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4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0%。
矿产资源西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的地下矿种达12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53种。
煤、铝矾土、珍珠岩、镓、沸石的储量居全国之首,其中尤以煤炭闻名全国。
目前山西已探明煤炭储量达2612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3,故而有煤乡"之称。
植物资源已知的种子植物有134科,约1700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80多种。
山西植物资源分布,从南到北可划分为:南部和东南部是以落叶阔叶林和次生落叶灌丛为主的夏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也是植被类型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以针叶林及中生的落叶灌丛为主、夏绿阔叶林为次分布区,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区;北部和西北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森林植被较少,优势植物是长芒草、旱生蒿类和柠条、沙棘等。
山西森林资源稀少,是全国森林资源最少的省份之一。
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有1000多种。
野生药物有90多种,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较著名的有党参、黄芪、甘草、连翘等。
山西省情精简版

山西省情1、山西的区域概况是什么?答: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00万人,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
山西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西、南以黄河与内蒙、陕西、河南等省区为界,唐代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2、山西矿产资源的基本概况是什么?答:山西矿产资源丰富。
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铝土矿、耐火粘土等7种;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34种。
其中,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煤质优良,品种齐全,埋藏浅,易开采,累计探明储量2500多亿吨,占全国探明保有储量的26%,素有“煤海”之称。
3、山西有哪些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答:现存宋、辽、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大同旅游区的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以及中国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忻州旅游区的五台山、芦芽山、代县杨家将故地;太原旅游区的晋祠、晋中的平遥古城、昔日晋商的豪宅大院;临汾旅游区的尧庙、洪洞县的大槐树、广胜寺、吉县黄河壶口瀑布;运城旅游区的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夏县司马光墓、永济黄河铁牛和莺莺塔,等等。
其中平遥古城和云冈石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4、山西有哪些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答: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有中国的“武圣”、山国时期名将关羽,有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白居易,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有金元时期著名诗人、史学家元好问,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等。
5、山西的省情特点是什么?答:山西的省情特点概括起来为:贫困人口较多、资源差异较大、山地丘陵纵横的中西部内陆省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情概况自然地理一、位置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6′——40°44′,东经110°15′——114°32′。
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
因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
二、面积、地形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
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整个地貌是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
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三、主要山脉、河流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
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
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
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
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偏关、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平陆、夏县、垣曲19个县的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沿途有偏关河、县川河、朱家川河、岚猗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昕水河、鄂水河、汾河、涑水河、沁河、丹河等支流源源注入。
四、气候特征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4°—— 14℃之间。
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
北部和中部山地,年平均温度一般在5°——7℃之间,五台山最低,仅—4℃。
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8°——10℃之间。
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达12°——14℃。
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南北温差较大。
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南北温差小于冬季。
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
雁北地区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
历史沿革一、省名由来山西以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春秋战国时期属晋国地,故简称晋。
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分晋国,故又别称“三晋”。
二、悠久历史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地带,在中国古代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和中国古代文明、灿烂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早在10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和繁衍,大约在五六千年前,已经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
这有广泛分布在晋南汾河、浍河、涑水河流域的大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作为见证。
到四五千年前,山西又成为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的重要集中地之一。
相传,华夏民族的开山始祖黄帝,曾把山西这一带作为他带领黄河流域人民战天斗地的主要地区。
中国史前的三位伟人尧、舜、禹,也都在山西建都立业。
尧都平阳,在今临汾一带;舜都蒲坂,在今永济一带;禹都安邑,在今夏县一带。
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就在今晋南、豫西一带。
商代,山西是其主要统治区。
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汉、魏、晋时期,山西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市)为都,之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这对促进山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唐代,由于山西是唐高祖李渊创建帝业的发祥地,所以李家父子不仅根据这一点立国号为“唐”,而且还一直把山西作为唐朝的腹脏地区,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发达的经济、文化,称著于世。
到五代十国时期,山西仍然对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正因为这样,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的统治者,才都能凭借雄踞山西而登上皇位(详细情况情看《唐末五代的山西》)。
宋代,山西进一步繁荣。
辽金时期,山西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的主要发达地区。
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共称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元代山西商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明,使当时来中国旅行的意大利伟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不已。
明代,山西的商业迅猛发展,晋商活跃在全国各地,时有“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之说。
清代,山西进入发展商业的黄金时代。
当时的山西,不仅左右着国内的商业、金融,而且山西的船帮东赴日本,输出丝绸、茶叶、药材、书籍,输入料铜等。
中国的书籍到达日本后,使日本的文运大兴。
山西的驼帮北抵恰克图与俄商交易,输出茶叶、丝绸,输入皮毛、家畜、呢绒、玻璃器皿等。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然而山西人民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做出的突出贡献,却是光照史册的。
1949年全省解放,九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揭开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新篇章。
行政区划一、人口、民族1995年,全省人口为3000多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6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0%。
省内有35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99.4%。
另有满、回、蒙等族杂居。
二、行政区划全省现行区划有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五个地区,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朔州六个省属市;地区、省属市下属忻州、榆次、临汾、侯马、运城、古交、霍州、河津、孝义、介休、高平、永济、潞城、原平等14个市和104个县区。
全省农村有1907个乡镇,下属32287个行政村;城市有155个街道办事处,下属2497个居民委员会。
自然资源山西以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它特有的自然优势。
在历史上,山西曾是林木茂密、草场广阔、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但因历代战乱频仍,无休止的砍伐垦荒,森林面积大为减少,但树木种类至今仍然繁多。
高等植物有160多科,3000多种。
南部、东南部是以次生落叶灌木丛和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夏绿阔叶混交林地区。
中部以中旱生的落叶灌木丛和针叶林为主。
北部和西部是暖温带及温带灌木丛和半干旱草原。
野生经济植物,目前已知道的有1000多种。
其中树木400多种,牧草400多种,药用植物90多种,鞣质植物50多种,油脂植物70多种,芳香油植物40多种,淀粉与糖类植物50多种。
省内动物资源相当丰富,有陆栖脊椎动物400种,占全国总数的19.12%,其中哺乳类75种,鸟类295种,爬行类16种,两栖类14种。
主要经济动物有毛皮类20种,药用类70种。
羽毛类动物和肉用野生动物也有不少种。
其他有益珍贵动物,有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31种,占全国保护种数的21.5%。
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七种,褐马鸡为我国特有珍禽,是山西的省鸟。
山西蕴藏最为丰厚的是矿产资源。
目前已发现的有87种,已探明储量的44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就有24种,煤、铝土、耐火粘土、铁矾土、珍珠岩、镓、沸石七种居全国首位。
煤储量已探明的有2000亿吨,占全国煤储总量的三分之一,远景储量达9000亿吨,山西因此被誉为“煤乡”。
山西的煤不仅储量多,而且煤种齐全,煤质尤佳。
在现有的六个大煤田中,大同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动力煤产地,太原西山煤田是省内最大的炼焦煤产地,阳泉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产地。
山西的铁矿藏量也较多,已探明储量的有30亿吨以上,居全国第四位。
铜矿在全国居第三位。
运城盐湖的岩盐、芒硝及白钠镁矾等,也闻名全国。
山西的水资源将被进一步认识、开发和利用。
仅黄河及其支流的流域面积就有十多万平方公里,占到全省总面积的64%。
这对发展山西的工、农、商、林、牧、副、渔业生产及航运交通等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历史名人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
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霍光、狄仁杰、毕士安、王琼、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杨业、薛仁贵、狄青,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维、王之涣、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
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也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旅游资源山西是我国旅游资源的大省之一,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多资多彩的旅游资源。
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造就了山西雄伟壮丽、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
山西名山遍布,除列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国家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和五老峰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外,还有绵山、灵里山、历山、石膏山、仙洞沟等名山展示着各自的雄姿秀态。
山西河流纵横,黄河、汾河穿山越岭,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风光画卷。
被称为黄河和中华民族象征的吉县壶口瀑布、龙门三激浪、娘子关瀑布等都在国内外享有盈誉。
山西现有1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芦芽山、庞泉沟、历山、五鹿山、蟒河等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达1000多种,区内栖息着400余种野生动物,其中,褐马鸡为世界珍禽,被定为山西省省鸟。
山西复杂的气候幻化出一幅幅独特的自然景观。
五台山东台、历山舜王坪观“东海日出”可与泰山媲美,五台山西台观月,黄河孟门山的“孟门月夜”景色迷人,五台山“佛光”更是令人神往。
山西被誉为“中国古代术的艺博馆。
”已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4处。
真中现存辽、金以前地面木构建筑106处,占全国的70%以上。
五台山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古建文物之大成,珍品荟萃,博大精深。
大同华严寺、恒山悬空寺、太原晋祠、平遥双林寺、交城玄中专、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临汾尧庙、洪洞广胜寺、运城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永济普救寺、唐开元铁牛群、万荣飞云楼、秋风楼、平遥古城等都是闪烁着古代文明光华的艺术珍品。
山西境内历代古塔多达280余座,真中以应县木塔、五台山白塔、代县阿育王塔、太原永祚寺双塔、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和永济普救寺莺莺塔最为著名。
山西境内规避较大的石窟近50处,以大同云冈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长治羊头山石窟、平定丹河寺石窟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