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大悲剧
浅析方鸿渐的人生悲剧

2014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析《围城》中方鸿渐的人生悲剧作者姓名白永琴指导教师王玉玲二级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 1B******浅析《围城》中方鸿渐的人生悲剧摘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锱铢积累两年完成的文学作品,是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一。
小说通过方鸿渐的人生经历,再现了中西方文化冲击下的知识分子的丑陋形态和尴尬生活。
该文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去分析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悲剧,探析造成悲剧的根源,探究人类生存中的人性弱点和集体困境。
关键词:方鸿渐;人生悲剧;人的本质;集体困境Analysis of "Fortress Besieged" China hung Chien's life tragedyAbstract"Besieged City" is Mr. Qian Zhongshu wealth accumulation of two years to complete works of literature, is the only one of his novels,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history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literary works. Novels by Fang Hongjian's life experiences, reproduces the ugly form and embarrassing life under the impact of western culture of intellectuals. This paper from the characters point of view to analyze the protagonist Fang Hongjian's life tragedy, the tragedy of the root of human existence, the weaknesses of human nature and collective dilemma.Keywords: Fang Hongjian; tragedy; human nature; collective dilemma目录引言 (1)1、悲剧的体现 (2)1.1爱情的悲剧 (2)1.1.1周淑英——封建婚姻 (2)1.1.2鲍小姐——一夜情 (2)1.1.3苏文纨——理想女友 (3)1.1.4唐晓芙——一生真爱 (3)1.2教育的悲剧 (4)1.3事业的悲剧 (4)1.4婚姻的悲剧 (5)2.悲剧的成因 (6)2.1家庭因素 (6)2.2社会因素 (7)2.3自身性格因素 (8)2.3.1懦弱无能,胆小怕事 (9)2.3.2没有原则性 (9)2.3.3迷茫、懒散 (10)3.悲剧的价值与意义 (10)3.1展现特定时期特定人群的悲剧 (10)3.2人类生存的集体困境 (12)小结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引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钱钟书先生称得上是一位“奇人”。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分享 论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悲剧性

论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悲剧性目录摘要、关键词 (2)引言 (3)一、《围城》中的意象解读 (3)(一)典型意象“围城” (3)(二)“围城”的广义解读 (4)二、“围城”的悲剧性 (5)(一)“进”与“出”的困境 (5)(二)生命的孤独与无奈 (7)三、钱钟书独特的人生观与哲学观 (8)(一)钱钟书独特的人生观 (8)(二)钱钟书独特的哲学观 (8)结语 (9)参考文献 (9)摘要: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一部意蕴深厚、耐人寻味的小说,在这本书里,有人读到了“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有人认识到了中国某一部分社会的弊端,有人看到了中西文化中的丑陋,有人悟到了人类心理的某种共通性。
研究《围城》的悲剧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经历变故、体验挫折的体验,看到社会发展曾历经的曲折,意识到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给生命注入积极乐观的血液,培养坚韧的意志;促使读者去感悟人生,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培养理性精神,具有很大的意义。
本文从“围城”这一意象入手,深入探究了生命“围城”的悲剧性以及钱钟书独特的人生观与哲学观,以期为《围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围城;意象;悲剧性论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悲剧性引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钱钟书先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奇人”,余英时在钱钟书逝世后评价说:“墨存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最高结晶之一。
他的逝世象征了中国古典文化和20世纪同时终结”。
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在吊唁钱先生的信中说,他的“美好品质:聪明、优美、善良、开放和谦虚……他的自由创作、审慎思想,全球意识和诚实、严肃的精神将成为沟通全人类文化并成为未来世代的灵魂源泉”。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但是,和同时代的作品相比作为非主流文学的《围城》在成书后很长时间内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关于钱钟书的研究开始不断深入后,《围城》才因此不仅被广大读者深深喜爱,更为众多的专家、学者所大加推崇。
陈独秀人生悲剧成因探析

讲 堂辑要
陈独秀人生悲剧成因探析
仰 义 方
( 湘潭 大学 哲学 与历 史 文化 学 院 , 南 湘 潭 4 1 0 ) 湖 1 1 5
【 要】 摘 陈独秀是 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又颇具争议 的复杂人物 , 他的政治 生 涯跌 宕坎坷 , 五任 中央 最 高领 导 人 , 大革 命 失败 成 为托 派领 袖 而被 开 除党籍 , 年蛰 居 晚
波 ,同时 他又 是 中 国近代史 上 一位 颇具 争议 的复
共产 国际的决 议 与指示 , 遵守 共产 国际的 纪律 , 在 组织 上有 服从 共产 国际的义 务 。中共 因缺 乏充 足 的理 论准 备和 丰 富的革命 实践 .必然会 受 到来 自 斯 大林 及共 产 国际的影 响和支 配 。 国 民大革命 中 ,共产 国际在推 行 国共合 作 战
略时严 重存 在着 轻视 共产 党 , 重视 国 民党 , 估 中 低
杂人 物 , 右倾 机会 主义 ”错 误 给他 的一 生 抹上 了 “ 黑 暗 的一 笔 。大革 命失 败后 成 为托 派领 袖被 开 除 党籍 , 晚年 蛰居 江 津客死 异 乡 。纵观 其一 生 , 治 政 生 涯跌 宕坎 坷 ,由革命 的创 始人 沦落 为 革命 的局
【 关键 词 】 陈独 秀
人 生 悲剧 成 因
陈独 秀是新 文化 运动 旗 手 、 民主与 科 学斗 士 、 “ 青年 ” 的导 师 、 四运 动 总 司令 、 新 们 五 早期 马 克思 主义 传播 者 、 中国共产 党创 始 人 、 五任 中 央最 高领 导人 。 陈独 秀是 中 国近代 史上 一位 颇具 影 响力 的 人 物 , 人生 经历 曲折 坎坷 , 终身 爱 国为 救 国奔 其 然
爱情公寓经典语录

人与人之间,总会有分歧,谈恋爱就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不求同嘛,走不到一起。
不存异嘛,走不下去。
有些事情你始终都要明白,什么分歧是可以无视的,而什么分歧,你是永远都逃避不了的。
人与人之间,总会有分歧,谈恋爱就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不求同嘛,走不到一起。
不存异嘛,走不下去。
有些事情你始终都要明白,什么分歧是可以无视的,而什么分歧,你是永远都逃避不了的。
相信我,喝醉的曾小贤超帅,24K纯帅。
所谓教材就是把一个简单易懂的名词,扩写成一堆谁也看不懂的句子。
这年头阿猪阿狗都敢自称老师,是不是, 曾老师?我承认你是地道的美女,因为地道没有灯。
曾老师:欢迎收听你的月亮我的心,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曾小贤。
人生是一场单程的旅行,即使有些遗憾,我们也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与其纠结无法改变的过去,不如微笑着珍惜未来。
因为生活,没有如果。
小贤:踩到香蕉皮摔倒了,一定要爬起来继续踩,踩烂掉它就不滑了。
小贤:面对现实吧,生活往往比那些偶像剧的口味——要重得多。
小贤:死后占个墓,总算弥补了生前不能买房的遗憾。
小贤:哈哈哈!老虎不发猫,你当我病危啊!吕子乔:跟男生聊作弊校花,跟女生聊情敌八卦,百发百中,初中这点事,全国都通用!!!你们觉得呢?子乔:我只是想证明,只有我能欺负你,别人~~~没们!男人要肾好,就要喝肾宝。
宛瑜:傻子偷乞丐的钱包,被瞎子看到了,哑巴大吼一声,把聋子吓了一跳,驼子挺身而出,瘸子飞起一脚,通辑犯要拉他去公囗安局,麻子说,看我的面子算了。
吕子乔:爱情不是时光旅行,所有人都想回到一开始,但是没有人可以做到。
诺澜: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
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的眼里。
曾小贤,一,坚强勇敢,曾老师被戴绿帽子这么多年,居然还活着。
二,为人很好,每次被甩之后,女孩都会对他说,其实你为人很好。
三,锲而不舍,有一次在餐厅,他和我们僵持了六个小时,最好关谷实在忍不住,去买单了。
红楼梦评论(节选) (2)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
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一.社会悲剧。
《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
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1.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腐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
如“护官符”的作用,点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黑暗内幕。
2.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
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
奢侈和荒淫是分不开的,贾府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乱伦的地步。
3.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
贾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
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
由于无法找到自己理想的社会道路,他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爱情生活上来。
二.道德文化悲剧。
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来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是要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
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
从贵族后裔身上看到儒家思想的失败,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原因。
如薛宝钗尽管是婚姻上的胜利者,然而在个人自我上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作为封建道德文化造就的标准的淑女形象,她只是以压抑个性去服从社会和家庭。
三.人生悲剧。
人生悲剧则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
《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最大突破,就在于它彻底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始终幻想喜从天降的浅薄悲剧意识,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
简述王熙凤的人生悲剧

简述凤姐的人生悲剧初中阶段就已经读过了《红楼梦》,它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悲剧,家族衰落的悲剧,儿女情长的悲剧,封建制度下女性的悲剧。
众所周知,曹雪芹一生经历了由钟鸣鼎食、风月繁华向茅椽蓬牖、穷愁潦倒的转变过程。
因此他在《红楼梦>>里一方面揭露了封建主义制度的罪恶及其衰亡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也为它的衰亡唱出了一曲哀音颤抖无尽的挽歌。
曹雪芹对祖上荣耀的追怀,对昔日花柳繁华生活的留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补天”的思想。
并将这一思想隐寓于“女娲补天”的故事之中。
写在了冠首全书的重要位置上,那么曹雪芹的补天之志寄寓何人之身?毫无疑问,此人就是王熙凤。
文章对悲剧人物“凤姐”这一形象的塑造让人觉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但她还是逃不出悲剧的结局。
我对凤姐的第一印象就是,不见其人先闻其声,觉得她是个有才能的女子,是贾府的当家的。
渐渐地,发现她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大蛀虫,贾府的银库一天天亏空,而她的小金库却日见其增。
随着贾府的败落,凤姐的命运也不可避免地要以悲剧结束。
王熙凤生来聪明,简直是“太聪明”了,周瑞家的说她“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但她的生活环境和经历才真正培育了她的才千。
她虽然取了个学名,但不识字,这限制着她的聪明才智的发展,却也使她的才干向另一方面发展。
她是贾府的实际当权派。
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交通官府,为所欲为。
这是个政治性很强的人物,不是普通的贵族家庭的管家婆。
她的显著特点就是“弄权”,一手抓权,一手抓钱,十足表现出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
王熙凤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阶级。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不光是王熙凤的个人命运,也是垂死的封建阶级和他们所代表的反动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形象写照。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两句道出了正在走向没落的一切反动阶级的共同规律。
王熙凤是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在短暂的几年掌权中,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制造了许多罪恶,直接死在她手里的就有好几条人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谈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木石 前 盟 这段 美 丽 的神 话 故 事 奠定 了宝黛 之 间爱 情 的 因果报 应 。 造历 幻缘 ” 绛珠草 出生 在林家 , “ 时, 她神话 的 出身
体 现 在 她 的 姓 上 , 林 , 物 , 示 她 的 前 身 是 草 木 。石 头 化 姓 植 暗
又 影 响到 她 对事 情 的判 断 , 总 是朝 坏 的 方 向去 猜 度 , 低 她 贬 自 己 , 贬 低 宝 玉 , 生 活 变 成 了 一 汪 苦 水 , 之 她 从 小 生 活 也 使 加
第 7卷 第 1 期 0
Vo. No1 17 .0
读 与 写 杂 志 Re nd 、 iePe i di a ad a Ⅳrt ro c l
21 0 0年 1 0月
Oeo e 2 0 tb r 01
人生 自是有情痴 , 此恨 不 关风 与月
谈 宝黛 爱情 悲剧 的 必 然性
的芸 芸众 生恍若 无 梦 的社 会 人 生; 是仁 人志 士 如何地 在 刀 不
光 剑 影 下 的 为 国 捐 躯 , 是 年 轻 一 代 的 青 春 之 花 是 如 何 地 在 而 风 刀霜 剑 中惨 然 凋零 。笔 者 曾埋 怨 过处 处 是桎 梏 的封 建社
会 , 一度认 为薛 宝钗 的 多余 , 三读 红楼 后 , 也 再 发现 书 中无 处 不在 的悲天悯 人之情 无不 预示着 悲剧 的必然 性 。
环 境 的 影 响 , 没 有 可 以 倾 诉 内 心 情 感 的 伙 伴 , 不 懂 得 渲 她 也
身 的宝 玉 出身在 贾家 , 宝 玉 ” 名 暗示 宝玉 的神 话 前身 。因 “ 之 为黛玉 的来世 意在 报 答宝 玉给 她 的生 命馈 赠甘 露 浇灌 之恩 ,
红楼梦故事梗概

曹雪芹——寂寞的天才
曹雪芹(1715--1763年),名霑, 字梦阮,号雪芹、 芹溪、芹圊。
曹雪芹其人
他性格 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
羁。嗜酒,才气横溢,善谈吐。 他是一位 诗人 。他的诗,立意新 奇。 他又是一位 画家 ,喜绘突兀奇峭 的石头。
不过,他最大贡献还在于小说创作。他的小说 《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 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 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夤缘(yí nyuán)本指攀附上升,后喻攀 附权贵,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 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 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 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 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 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 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 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煊赫的家世——三代世 袭江宁织造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 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家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雪芹曾祖 曹玺曾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做过康熙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康熙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 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极受康熙 宠信,其父也先后继任江宁织造。祖孙三代 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 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 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 作用。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总 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 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 环境,所以也起总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