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学年复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上第一单元

一、判断题

1.定滑轮和动滑轮都有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2.锥子、擀面杖没有支点,所以不是杠杆类工具。………(√)3.两组滑轮组的组装方法不同,省力的情况也不同。……(√)4.齿数不相同的大小两个齿轮啮合后的转速和转向各不相同。(√)5.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是說秤砣离提绳越远,称的重量越大。(√)二、选择题

1.杠杆尺左边第1格挂4个勾码,杠杆尺在( C )情况下不会平衡。

A.第2格挂2 个勾码 B.第4格挂1个勾码 C.第3格挂2个勾码

2.用镊子夹取物品,下面的三种用法中,感到最费力的是(A )。

A.B.C.

3.既利用了斜面省力原理又利用了杠杆省力原理的一组工具是(B )。

A.斧头和手摇削笔刀B.钳子和剪刀C.锥子和切菜刀4.使用2组滑轮组装置提升4牛的重物,可以节省(C )的拉力。

A.1牛B.2牛C.3牛

5.骑变速自行车上坡,为了省力,应该采取的方法是(B )。

A.用大齿轮带动后轮的小齿轮B.用大齿轮带动后轮的大齿轮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学年复习题

判断题:

1、剪刀既运用了杠杆原理又运用了斜面原理,所以使用剪刀都非常省力。(错)

2、滑轮和轮轴都是变形的杠杆,可它们的支点并不是都在中心。(对)

3、当自行车上的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越小,自行车速度越快,骑起来也越费力。(对)

4、电风扇运用了轮轴省力的原理。(错)

选择题:

1、阻力点在中间的杠杆( C )

A、一定费力

B、一定省力

C、可能费力,可能省力,也可能不省力不费力

2、下列物体没有运用轮轴原理的是( D )

A、辘轳

B、扳手

C、钥匙

D、动滑轮

3、在平衡尺左边第二格上挂一条100克的鱼,在右边第四格上挂25

克的钩码,挂(B )个两端能够平衡。

A、1个

B、2个

C、4个

4、表面光滑程度相同的3块木板,长度分别是30、60、90厘米,搭

在高都是15厘米的木块上,哪个用起来最省力( C )

A、长30厘米斜面

B、长60厘米斜面

C、长90厘米斜面

六上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选择题:

1、下面哪种杠杆用起来最省力。( C )

A、B、 C

2、旗杆顶部、窗帘顶部安装的滑轮属于( A )

A、定滑轮

B、动滑轮 C滑

轮组

3、使用杠杆能省力,(A)改变用力方向。

A、能

B、不能

4、用一杆秤称物体,如果误用了一个较小的秤砣,

实际质量比较,则( B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5、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 B )

A、费力

B、省力

C、既不费力也不省力

判断:

1、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只使用省力杠杆。(错)

2、轮轴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对)

3、小杆枰也是一个杠杆类工具,制作小杆枰时,要固定好提绳的位

置,不然,做出来的小杆枰就不能准确称出东西,提绳的位置实质就

是杠杆支点的位置。(对)

4、在生活中,我主要运用了轮轴的省力作用,即

阻力点在轴上

5、动滑轮、滑轮组都能省力。(对)

6、用力点在支点和阻力点之间的杠杆工具必然费力。(对)

六上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一、判断:

1、改变材料的形状,不会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麦秆是空心的,抗弯曲能力差。()

3、拱形会产生外推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4、增加横梁的宽度比增加横梁的厚度抗弯曲能力强。()

5、拱在桥的上方和下方都能增加桥梁的承重性。()

二、选择:

1、在做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时,当纸梁宽度为2厘米时,

可以承受2个垫圈的重量,纸梁宽度变为4厘米时,能承受()个垫圈的重量。

A、1个

B、4个 C 、8个 D 、12个

2、正方体框架在()加斜杆结实。

A 上面

B 下面

C 侧面

3.瓦楞纸板抗压、抗弯曲能力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上下层纸较硬B.中层纸是波浪形C.把A、B两样黏合4、制作瓜皮拱时,切口的方向最好()。

A.互相平行B.对准圆心C、随便切

5.四个塑料饮料瓶“高塔”,其中最牢固的是()。

答案:判断:1、错。2、错3、对4、错5、对。

选择:1、B 2、C 3、C 4、B 5、A

附送: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