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苏教版科学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苏教版科学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和热量?A. 石头B. 木头C. 水蒸气D. 铁块2. 下列哪个不是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煤炭D. 水能3.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青蛙B. 蜗牛C. 老虎D. 鲨鱼4. 下列哪种植物是通过种子繁殖的?A. 苔藓B. 蕨类C. 草本植物D. 珊瑚5. 下列哪种现象是物理变化?A. 燃烧B. 腐烂C. 蒸发D. 锈蚀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2. 植物的光合作用只发生在叶绿体中。
()3.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
()4. 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5. 食物链的顶端捕食者通常是食肉动物。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 地球的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过程。
3.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4. 磁铁具有两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
5.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以食物相互联系的关系。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 描述植物根部的功能。
3. 解释什么是生态平衡。
4. 简述人体的呼吸过程。
5. 说明为什么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千克,受到的力是10牛,求该物体的加速度。
2.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氧气和氮气,氧气占总体积的20%,求氮气占总体积的百分比。
3. 某种植物从种子发芽到开花需要60天,如果这种植物在每年的3月1日开始种植,那么它将在哪一天开花?4. 一个电路由一个电源、一个开关和一个小灯泡组成,如果开关关闭,小灯泡会亮吗?为什么?5. 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是10米/秒,它在5秒内的位移是多少?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为什么在夏天,沿海地区的气温通常比内陆地区低。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一、选择1.下列变化中,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 )。
A将蜡块制成心形蜡烛 B木材制作成家具 C铁水变成钢锭 D木柴燃烧2. ( )没产生新物质。
A烟花绽放 B馒头发霉 C水的三态 D石灰石遇盐酸冒气泡3下列物质变化与“玻璃杯摔破了”不同的是( )。
A衣服干了 B饭熟了 C 水变成水蒸气 D盐溶解于水4.纸的变化有许多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 )。
A折纸花 B撕纸片 C做成纸袋 D纸燃烧5.与树叶变黄属于同一类变化( )。
A煎鸡蛋 B冲调咖啡 C糖拌西红柿 D生榨果汁6.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敲打铁钉 B铁钉生锈 C 给铁钉涂油 D用砂纸打磨铁钉7.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 )。
A水分 B空气 C 高度 D洁净度8.要加快铁钉生锈的速度,最好的方法是( )。
A浸泡在润滑油中 B浸泡在纯净水中 C 放在盐水中 D擦干表面水分9.自行车链条防锈的方法一般是( )。
A电镀 B涂润滑油 C 喷漆 D多清洗10.铁生锈的原因是( )。
A水的原因 B空气的原因 C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D形状的原因11.给汽车喷漆的主要目的是( )。
A美观 B耐用 C防锈 D个性12.被生锈铁制品划破皮肤,应立即采取( )。
A涂碘伏 B贴创口贴 C喷酒精 D注破伤风疫苗13.使用搪瓷制品,应注意( )。
A防水 B防油 C防摔 D防高温14.能长时间不生锈方法是( )。
A在擦干净铁钉上抹油 B将抹油的铁钉裹油纸C将铁钉涂油再裹上棉花 D将涂油的铁钉裹上油纸15.把白醋与( )混合起来会产生二氧化碳。
A小苏打 B糖 C水 D盐16.喝汽水( )会给人一种刺激味道。
A食用色素 B柠檬酸 C二氧化碳 D小苏打17.在我们制作柠檬汽水的过程中,( )时产生了新物质。
A将一个柠檬切开 B挤柠檬汁C加糖和食用色素 D小苏打与稀释的柠檬汁混合18.小苏打与( )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气泡。
A糖 B盐 C水 D白醋19.夏天喝汽水会使人感到清凉,是因为( )。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共四套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考试测试卷含答案(一)一、我会填空。
1.物质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________;另一类是产生________的变化。
2.用清水洗去衣服上的灰尘是________的变化;用洗涤剂洗去衣服上的污渍是________的变化。
3.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________;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________;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________。
4.人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________;吃没有熟透的柿子觉得有涩味,这是因为柿子里含有________。
5.铁在含有________、________的水里,很容易生锈。
6.胃酸过多的人常常喜欢吃面条,这是因为面条中含有________,能与胃里的胃酸发生酸碱中和,减少胃里的胃酸。
7.不同的污渍需要不同的________去除。
8.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________可以洗净。
9.铁生锈是一种________新物质的变化。
二、我会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x”)10.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11.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12.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13.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14.云、雨、雪、冰是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变化,这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15.不同的植物喜欢不同酸碱性的土壤,如竹子喜欢碱性土壤。
()16.深秋时,大多数落叶植物的树叶颜色由绿变黄,这是因为其产生了新物质。
()17.白糖烧焦了,会变黑变苦,说明它产生了新物质。
()18.往汽车身上喷漆,是为了看起来漂亮。
()19.蒸馒头用的小苏打是碱性物质。
()三、我会选择。
20.下列现象中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是()A.积土成山B.蜡炬成灰C.木已成舟 D.滴水成冰21.小明在吃饭时不小心把绿色的菜汁滴到了白色的衣服上,他最好用()A.肥皂清洗B.洗洁精清洗C.酒精清洗 D.洗衣粉清洗22.下面这些现象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是()A.生鸡蛋变成熟鸡蛋B.火柴燃烧C.面粉做成馒头 D.铁水变钢锭23.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要加入()A.自来水B.蒸馏水C.橘子汁 D.萝卜汁24.在做“哪种洗涤用品效果好”的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A.洗涤品种类B.水量C.污物大小 D.洗涤品用量25.在家里装米醋最好用()A.铜罐B.铁罐C.铝罐 D.玻璃瓶26.不管选用哪种洗涤品,都是为了()A.使污物不受损B.改变污物质地C.达到去污目的 D.使水不受污染27.下列属于产生新物质的是()A.蜡烛熔化B.木材做家具C.铁块变铁水 D.馒头发霉28.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答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微生物。
2、乳酸菌。
3、青霉素。
4、温暖和潮湿5、细胞6、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8、恒星;行星;卫星。
9、加加林。
10、阿姆斯特朗。
11、杨利伟。
12、好奇心13、假设14、魏格纳15、模拟实验。
16、1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6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D2、D3、C4、C5、D6、A7、A8、C四、我会连线。
(将左右相关的内容用“箭头”相连)(12分)地球公转昼夜现象1天地球自转月相变化1年月球公转四季现象1个月五、(20分)答:多数科学家认为,恐龙生活的时期地球上气候温暖。
后来,大约6500万年以前,地球上的气候突然发生急剧变化,气温变得很低,热血的恐龙承受不了寒冷的气候,而它们又不能像其他体积小的冷血动物那样,寻找一个合适的洞穴冬眠,所以全被冻死了。
也有人认为,可能那时天空中有一颗巨大的流星陨落到地球上,引发了一场熊熊大火,大火使地球骤然升温,恐龙因不能很快排汗以降低体温,所以灭绝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哺乳动物偷吃了恐龙的蛋,使得它逐渐灭绝了。
还有人认为,恐龙生长后期,出现了一种有毒的植物,恐龙正是吃了这种有毒的植物而灭绝的。
六、(12分)答:石子的大小、扔的高度、扔的方向等等。
新苏教版小学综合考试六年级知识点汇编及测试题(含答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编第一单元《物质在变化》1.1《蜡烛的变化》1.物质的变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
2.水结冰没有产生(新物质)。
1.2《铁钉生锈》1.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
2.没有生锈的铁是(银白)色,铁锈是(暗红)色。
3.铁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都不生锈,只有把铁放入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水里,铁才会生锈,铁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4.防锈的方法有(擦去水分)、(覆盖塘瓷)、(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抹油)、(放干燥剂)等。
1.3《制作汽水》1.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瓶汽水,会使人感到清凉。
因为气体从口中和鼻中排出时,会带走身体里的一音盼(热量)。
2.白醋和小苏打混合的气泡是(二氧化碳)。
3.汽水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水溶液。
1.4《化学家的研究》1.在众多的科学家中,有一类是化学家,他们常常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成分),并制造(新物质)。
2.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使点燃的蜡烛熄灭。
3.3.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采用(提取)、(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
4.4.化学家发现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成分,其中(氮气)的含量最多,约占(78%),(氧气)的含量次之,约占(21 %)。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2.1《生物的遗传》1.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不仅指形态结构,还包括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动物有遗传现象,植物有遗传现象,所以说生物都有(遗传现象)。
3.动物亲代的相似点有(外形、毛色、花纹、神态、食物及生活习性)2.2《生物的变异》1.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试题及答案第1单元一、填空题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二、判断题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4、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5、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6、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霉。
(√)7、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8、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9、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0、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11、未受精的蛋是一个细胞,受过精的蛋同样也是一个细胞。
(×)12、人类可以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
(√)13、细胞很小,只能用显微镜才能观察。
(×)14、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疾病的一种方法。
(√)三、选择题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 A )。
A、乳酸细菌B、结核杆菌 C、双球菌2、细菌对人类( C )。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科技改变生活》自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单元:科技改变生活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哟!习题巩固易错专练一、选择题1.在制作蒸汽船的时候,我们要考虑()。
①蒸气怎样产生、怎样收集蒸气、怎样将蒸气转化为动力②船的结构可以是什么样子③造船的材料可以是什么④如何掌握船的平衡和方向()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③④2.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关于他发明电灯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改变了人类的照明方式B.改变了人类的作息时间C.提高了人眼近视的比例3.如图,两只完全相同的蒸汽小船,图1配备一个蒸汽动力瓶,图2配备两个蒸汽动力瓶,图1在水池里行驶100厘米需要16.5秒,推测图2在水池行驶相同的距离需要的时间是?()A.大于16.5秒B.等于16.5秒C.小于16.5秒4.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无人机附近()。
A.可能会有彩虹出现 B.会有彩虹出现C.不可能会有彩虹出现5.现代建筑高大结实的主要原因是?()A.木结构的使用B.钢筋混凝土的使用 C.普通混凝土的使用6.建造大桥时使用钢筋混凝土,主要原因是()。
A.价格便宜B.容易制作C.承重性能好7.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使动力的获得变得更加便捷,从此,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一个简易电动机。
若不小心将电池正、负极接反,则会()。
A.线圈不再转动B.线圈向相反的方向转动C.线圈转得更快8.自制小电动机不转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导线接触不良B.支架太高,导致永磁铁的磁力线强度不够C.线圈两端不应刮漆二、填空题9. 取代了笨重的蒸汽机来驱动机器,电也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
从此,人类跨入了时代。
10.沥青是用来铺设道路的一种重要材料,因为沥青经高温加热后会,铺设在道路上一段时间后又会,使路面快速硬化。
11.普通红砖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做成砖可以隔热、隔音。
12.无土栽培就是用非土壤基质或栽培容器植株,用浇灌的栽培方法。
13. 被称为“肥料工业之父”。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期末练习题1(2022秋)(附参考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1.物质的变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__的变化。
2.像蜡烛、火柴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__________。
3.用__________的方法也可以使物质发生变异,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
4.18世纪70年代,__________(填“法国”或“德国”)化学家__________(填“诺贝尔”或“拉瓦锡”)研究发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5.谚语“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是生物界中的__________现象;“桂实生桂,桐实生桐”讲的是生物界中的__________现象。
6.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它常常存在于__________(填“变质”或“沉积”)岩中。
7.高茎豌豆种子生长出矮茎豌豆属于__________的变异,用眼不当造成的近视属于__________的变异。
8.电动机取代了笨重的蒸汽机来驱动机器,使人类社会从__________时代进入__________时代。
9.__________的发明结束了细菌性传染病无法治疗的时代。
10.随着__________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计算速度越来越快。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20分)1.太阳系八颗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土星。
()2.利用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原理可以制作二氧化碳灭火器。
()3.大陆漂移说是由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赫胥黎提出的。
()4.彗星分为彗核、彗尾两部分,主要成分是冰、尘埃和较小的岩石颗粒。
()5.蒸汽机车比马车快,而且载人载物多,使人和货物的流通速度大大加快。
()6.植物必须在土壤中种植,否则无法生长。
()7.所有家用电器中都装有电动机。
()8.爸爸会游泳,儿子也会游泳,这是遗传。
()9.人造肥料都是液态的,有利于作物吸收。
()10.银河系是由许许多多的行星构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试题及答案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题第1单元一、填空题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二、判断题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4、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 )5、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6、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霉。
(√ )7、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8、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 )9、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0、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11、未受精的蛋是一个细胞,受过精的蛋同样也是一个细胞。
(×)12、人类可以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
(√)13、细胞很小,只能用显微镜才能观察。
(×)14、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疾病的一种方法。
(√)三、选择题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A )。
A、乳酸细菌 B、结核杆菌C、双球菌2、细菌对人类(C )。
A、有益 B、有害 C、有益和有害3、“脓”就是死亡的(B)和病菌等的尸体。
A、红血球细胞B、白细胞C、神经细胞4、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A )衰老、死亡引起的。
A、细胞B、细菌C、病毒5、霉有(C )种颜色。
A、1 B、2 C、多6、生命体大都由(A )构成。
A、细胞B、细菌 C、霉四、用线把下面的科学家与他们的发现连起来。
列文虎克细胞弗莱明微生物胡克青霉素五、问答题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爆晒。
3、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并会与病菌展开激战。
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
“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4、请你设计自制的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细菌将牛奶中的一部分糖转化成了酸。
5、: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答: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
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5天后观察它们。
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
结论:温暖、潮湿的湿馒头容易发霉。
第2单元一、填空题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10、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1、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二、判断题1、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
(√)2、地球表面主要由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
(√)3、地球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
(√)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14千米。
(√ )5、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慢,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快。
(×)6、科学家根据火山、地震、地热等现象来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
(√)7、地球表面积是510067866千米。
(×)8、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9、地震灾害可分为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
(√ )10、1957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三、选择题1、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C)A哥白尼B布鲁诺C麦哲伦2、我国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A )圈。
A、14B、15C、163、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太空中拍摄了第一张(B)照片。
A太阳B地球C月球4、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 )A、地壳的运动B、地下的温度太高C、人类的活动5、我国唐山大地震发生在(B )年。
A、1967 B、1976 C、19806、下面的做法正确的是(C )A、向大海倾倒垃圾B、乱伐森林C、改造沙漠四、问答题1、请你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答: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我的发现:先看见进港的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没,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结论:地球是球形。
2、请你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答: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现象:番茄酱向外溢出。
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3、请你设计地震的模拟实验?答: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
步骤:(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
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现象: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
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
结论:地下岩层受到巨大的压力,发生褶皱时,岩层内就会蓄存很大很大的能量;当岩层受到的挤压力超过岩层的坚固的程度的时候,岩层就会被压断。
一旦岩层被压断、发生断裂时,就会施放出特别大的能量,发出巨大的声响,引起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4、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答:在地震来临时,如果在家中,可以躲在厨房和厕所里;如果在学校,要尽快跑到操场等空旷的地方;如果在教室,尽量躲在课桌、讲台下。
第3单元一、填空题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7、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
8、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
9、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
10、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二、判断题1、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 )2、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 )3、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 )4、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 )5、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
(√ )6、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 )7、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 )8、化肥有酸性的,没有碱性的。
(× )9、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洗涤用品清洗。
(√ )10、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净。
(√ )三、选择题1、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C )。
A、蜡烛融化B、铁块变铁水C、馒头发霉2、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B)A、火柴燃烧B、木材做家具C、白糖加热至焦黑3、紫甘蓝水是( C )。
A、碱性物质 B、酸性物质 C、指示剂4、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 B )。
A、自来水 B、橘子汁C、洗发水5、下面属于酸性物质的是( A )。
A、西红柿 B、肥皂 C、清洁剂四、问答题1、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干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干净。
为什么?答: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另一只手拉着水。
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
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物也就洗干净了。
2、请你设计蜡烛变化的实验。
答: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燃烧皿(白瓷)、石棉网等。
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将一只白瓷的燃烧皿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燃烧皿,观察它的底部。
现象:感燥的烧杯内没有什么;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有浑浊(像雾);白瓷燃烧皿底部有黑的。
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3、请你设计变色花实验。
答:材料:紫甘蓝水、碱水、毛笔、白醋、纸花等。
步骤:(1)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
(2)在“叶子“上抹碱水。
(3)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
看一看纸花变成什么颜色?现象:纸花的“花瓣“变成红色,”叶子“变成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