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绘画差异的分析
中国山水画家与西方风景画家在画面空间处理与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154中国山水画家与西方风景画家在画面空间处理与表现手法上的差异王亭兰(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天津,西青区300380)摘 要:经过历史长河的不断洗涤,逐渐形成了中西方绘画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同样在描绘自然景色时,中西方画家们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它们结合各自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语言遥相呼应,是世界美术宝库的珍贵遗产。
本文通过从两种绘画艺术形式的空间处理与表现手法入手,研究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西方风景画;中西方;表现手法;比较研究目前,世界文化多样化新秩序下中西方艺术交流碰撞的机会越来越多,为美术的发展提供一个新鲜而广阔空间,孕育出了更加多样化的绘画艺术新形象。
我们希望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家和西方风景画家绘画艺术方式上的差别进行研究,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我国特有的绘画美学艺术形式,使中国绘画艺术屹立于当今世界的美术之林。
研究和比较中西方绘画的差别有助于促进艺术交流,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对于我国当前坚定文化自信形势下的中国画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着重对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绘画在空间处理、表达手法上的区别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
一、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处理比较(一)西方风景画的空间处理特点透视学的发明与完善,使西方绘画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真实效果,画家运用严谨的“焦点透视”原理可以轻松地在二维画面上展现出立体感的空间,开辟了使平面绘画面走向立体空间的先河,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达芬奇将理性、科学、含蓄的艺术形式运用到绘画中,我们可以在《最后的晚餐》一画的构图中清晰地发现“焦点透视”原理的运用。
[2]西方风景画中,为了更加客观而真实地展现自然事物,画家们对透视学原理的探索从未停息,在绘画作品中从视觉角度精准地再现真实世界的立体空间,并从科学角度将这一过程合理化。
(二)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处理特点山水画家在空间处理上体现出节奏化流动的特点,注重从视线流动中准确地把握事物,"以大观小"。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中西艺术的差异——绘画的差异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中西艺术的差异——绘画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存在较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也是如此。
文艺复兴时期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造就了绘画艺术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受到的文化影响不同,以致于创作方法不同,选取的题材也不一样。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在古典文学的影响下进行艺术、文学等复兴,提倡人文主义,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这个时期主张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能在绘画上直观看到,绘画作品中的人物表情和动作有表现出人自由的情感,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的人物脸上淡淡的微笑流露的神秘、《最后的晚餐》中人物的动作流露的慌张都表现了人性的某一面。
同时这个时期的艺术都遵循着古典主义法则进行创作,古典主义的创作方法要求画面构图讲究对称。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他严格地遵循了讲究对称法则的古典主义创作方法,画面布局自有一套严格标准,耶稣被安排在画面中间,耶稣的门徒分别被均匀地安排在两侧,让整个画面看起来对称、均衡,非常协调。
不仅如此,达·芬奇的画作还运用了解刨学和透视学,所以他的作品中的阴影、人物表情、人体的比例、结构和动势都描绘地十分好,做到了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这个时期西方的人物画也是大多以神学和宗教为主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中国处于明朝,明朝前期绘画受到当时统治者的意志的影响,统治者重视的是绘画的社会功能,想借此达到协调社会各阶层、加强封建思想统治的目的,绘画只是他们维护和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的工具。
统治者让宫廷画师画了许多与皇帝相关的故事,想通过画作来教化社会, 宣传要维护统治的思想。
这个时期的皇家画师的传统人物画在绘画技法上继承了前朝,水平高超,线条细致,立体感强,在人物叙事和历史题材方面有着很高成就。
但受益于统治者也局限于统治者,皇家的绘画范围就只在宫廷人物肖像、明君良将贤臣历史画和有关信仰的绘画这三者之间了。
中西方绘画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思考在21世纪的现代化的大潮中,强调艺术及审美教育对培养新世纪一代新人的重要作用, 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的共识。
审美教育是整个社会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根本目的, 就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通过对美和艺术的鉴赏,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使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以净化,品格得以完善,从而使人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自身得以美化。
这种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是一般科学文化教育无法替代的。
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意文化素质,渴望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因此,人们更加重视艺术.因技法和表现形式特点不同, 有工笔、写意、水墨、重彩等的分别)、西洋画(中国近代对西方各种绘画的俗称)等等。
那么中西方绘画差异的根源。
到底是什么? 毋庸质疑,是一种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与联系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其独有的特色和不朽的作品,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历朝历代,无数绘画精品如奇葩异卉斗妍争辉,各个画派如涓涓清泉汇成滔滔江河。
这是一个伟大的艺术传统,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它的丰富令人目不暇接,它的魅力让人心旷神怡, 它的深奥又使人有些望而生畏。
中国绘画起源于12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劳动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质朴的原始绘画。
1、中西方绘画的区别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 世界各国的绘画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段、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一般认为,从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国等东方文明古国发展起来的称为东方绘画(以中国为典型代表);从希腊、罗马绘画发展起来的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绘画,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它们在历史上互有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中国绘画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这是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最大差异。
第一,中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 有“虚实相生”的效果.第二,中国画重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散点透视.西画则凌驾于自然之上,采用的是焦点透视,重写形。
中西方绘画语言的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绘画语言的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绘画语言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这一差异,学者曾经有过多种见解。
而这种差异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文化背景的不一致。
西方绘画一般有一定重视写实性,力图展现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把握。
绘画家通过详细刻画被描写物体的结构及各种复杂的色彩来体现这一精神,作品中描画的每一细节都是艺术家对世界的客观观察,以更加贴近现实的方式把精神世界看清楚。
所有的作品都是根据客观的真理来进行复制与模仿,画出的一切皆有其事与理,以此注重被描绘者的可供实践性,留给艺术收藏者更深刻的感受。
而中国传统的绘画,往往更加重视表现艺术家在审美意识上的认识想法。
中国传统中把绘画作为一个发出真理性尚善良心灵声音的艺术工具,而不是为了复制和模仿现实中的真实世界。
中国画家们笔法自然而略显苍劲有力,通过把主题抽离出历史环境,将它变成一个象征意深的东西,用它去抒发内心的思想,去追求自我直觉与实践。
绘画所表现出来的不再是物象之理,而是物象与理之美,是精神内涵者,而不是外在形象者。
总之,中西方绘画语言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在于两种文化给绘画定义的不同,西方普遍都倾向于实际现实,绘画家通常都把它作为一种复制和模仿工具;而中国则将绘画看成一种表达创作者审美意识的工具,追求人文精神的内涵,更着重于艺术家的审美意识与真理的把握。
论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

论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若有永恒,为何人有限而天地独无穷,若有不朽为何心中烈火敌不过强暴的风,为何世间有一物能做到无尽永恒与不朽。
那便是艺术。
任世间万物流转,时间洗礼,她巍然不动,光芒越盛。
若谈艺术,中华传统艺术必定是人类艺术史上不可不提的。
中华艺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的结晶,更是屹立在世界东方、自成体系且独具特色的文化。
正是在这丰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孕育出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中国传统艺术,涌现出历朝历代无数杰出的艺术家和不朽的艺术品,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
中国古典美学有自己的独特的范畴和体系。
因此,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分属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
下面我们就从绘画方面谈一谈,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
第一、社会背景与艺术思潮。
看问题要找根源。
我们要探究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就要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与艺术思潮开始分析。
所谓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中外艺术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艺术思潮,突出地反映了某一特定时代的社会思潮和审美理想,对各门艺术都程度不同地产生了重大影响。
仅仅从17世纪以来,在艺术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艺术思潮,以及20世纪后半叶开始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等等。
西方古典油画的古典主义是以尊重古希腊、罗马的审美原则,构图上对称、均衡,气势上庄严、辉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刻画深入。
由于在17世纪,欧洲普遍信奉天主教,追求,西方古典油画的素材也大多是源于圣经或基督故事,画法也讲究写实,客观。
而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影响,正是这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形成了中国艺术的鲜明特色、形成了民族艺术气派和民族艺术风格,形成了中国艺术特有的意境、虚实、气韵、文质、含蓄的特点。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包括风格特点、艺术表现手法、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
下面从一些典型的角度出发,简单说明一下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之处。
一、造型表现方式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最大差异在于造型的表现方式。
西方的绘画注重的是物象的严谨细致,尤其是对形体、色彩、细节的表现比较突出,而中国画则更注重心灵的抒发,笔墨的变化、墨色的浓淡、线条的润泽、空白的留白都是画家所借助的技巧手法,以达到对画面情感境界的准确表达。
所以说,中国画气韵生动,意象独特;西方画注重写实,精细入微。
二、审美取向的差异中国文化注重内在的心灵世界,追求的是一种含蓄、深厚、朴实、含义丰富的审美境界,中国画家尤其擅长通过线条、墨色、笔墨的巧妙运用,展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视觉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西方画却更加追求视觉造型上的直观冲击力,强调视觉形式的协调、对比、配合,讲究装饰效果、状态表达,争取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
三、构图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在构图方面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中国画常常采用“三扇画法”,即将画面分成三部分,上、中、下,以相对简单的横竖线条、墨色与色彩相互搭配。
西方绘画则更强调构图比例的合理,追求构图效果的严谨,这样才更能展现出作品的整体美感,更加符合西方审美标准。
四、艺术追求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对于艺术追求上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中国画认为艺术的根源在于“自然”,强调对自然的观察和通过心灵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而西方画则注重艺术的现代化、前卫化,强调艺术发展的时代意义,更多的是将艺术的价值、意义与现代社会的时代背景相结合。
总之,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差异,不仅反映了艺术的不同发展方向,更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两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应该互相借鉴和融合,共同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摘要:中国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突出的民族风格,与西方绘画共同组成了全球两大绘画体系。
两者具有较大差异,也存在一定相同点,通过两者交互融合,可以进一步丰富绘画艺术体系。
因此,本文以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差異为入手点,阐述了中国画色彩发展及演变,分析了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差异。
并对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融合发展路径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画;色彩;西方绘画前言西方绘画艺术主要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其提倡从人的视角观察世界。
传达了人的思想情感,是典型的写实视觉艺术;而中国绘画艺术主要起源于魏晋时期,其提倡立足造物平等高度,进行不同类型姿态的演变,具有感应艺术特色。
中西方绘画在绘画思维、绘画理念等方面的差异,也导致其在色彩方法具有较大的差别。
据此,本文对中西方绘画色彩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如下:一、中国画色彩发展与演变在长时间发展进程中,中国哲学思想“五行说”、“阴阳说”等学说,对中国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特别是庄子“纯白素朴,不染纤尘”的色彩观,导致黑、白成为中国画色彩固有色。
同时在魏晋南北朝向唐代发展进程中,中国画色彩也体现了随类赋彩的特点。
即通过绘画者心灵的感悟,促使物我与情境有机交融,最大程度激发主体积极主动性,最终实现生动画面的表达目的。
随后中国画色彩经过了重色轻墨的魏晋时期、重色重墨的唐宋时期、重墨轻色的元明清时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色彩体系[1]。
二、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差别对比1、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色彩理念差异中国画色彩具有突出的历史性、民族性,根据不同民族的差异,其在随类赋彩、墨分五色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差异。
特别是在清末至近现代时期,由于西方宗教文化及哲学思想、绘画理念的融入,导致中国绘画色彩理念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我国画家也由以往过分注重水墨绘画的理念转化为视觉美与形式美色彩语言并重的局面,整体绘画色彩理念逐步丰富。
从历史文化层面进行分析,西方绘画色彩主要源于古埃及时期,其主要以色彩明暗对比的方式,进行形体构造[2]。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西方绘画则不然,其 他实际上就是对景写 生,要求对象、光源、 环境、视点四固定。 这就意味着画家在创 作时,对客观景物的 位置和自己的视点一 旦做出选择,就不能 随便移动。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画家要严格地按照物理 和光学的透视原理来 构图,精心地把各类 表现对象组织在画面 中。因为只有这样, 三维空间中的客观世 界才能被科学、准确 地再现出来。
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和哲学传统,部体上 是以人与自然的对立,即天人相分的观念 为基础的。在西方,人与自然的关系,不 是神临自然、宗教的权力至高无上,就是 人要驾驭自然、征服自然。这两者的观念 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天人对立、天人相 分的。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从这种观念出发,西方 人文理想的最终目标 就是认识自然、征服 自然,从而获得人生 幸福;西方的自然科 学自伽利略以来的400 年间,都是在走一条 分析的道路,总是不 断地将客观物质世界 一分为二。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 西方绘画则不同,其 画作中的物象界限不 是用线条来区分,而 是用色彩的深浅、光 线的明暗来表现,就 像我们眼见的实物一 样。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 西方绘画用亚麻籽油 来调和各种颜料,色 彩十分丰富。通过这 些色彩及物体在一定光源 照射下所呈现出来的 视觉效果。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西方绘画还很讲究描述,画面大都是现实 事件的浓缩,是复杂故事的再现。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国画所表现的,不是 描绘对象在某个时刻的 客观状态,而是“神似” 的人物,花鸟与山水。 实际上,这些客观事物 已经成为画家主观精神 的载体,身上已经融入 了画家的个性与情绪。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绘画差异的分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犹如两座形貌各异的山峰,虽然同样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感染
力,但却各成一体。在全球一体化的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之
间的交流也日渐密切。交流之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两座山峰的不同特点.
中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显然有所不同。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
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巨大差异,在厚与薄、深与浅、
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中国古代画论中认为,墨具有五色:焦浓、重、淡、
清等;墨色之中又分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中国传统绘画黑白不分,是无阴
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直觉的
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变化,而西方绘画艺术,整体上则是倾向于光学意义上的,更加富
于几何精神和理性的思考。
中国画和西洋画不一样,可能这是一个很大的特点。西洋画是表象的,非常的写
实,讲究的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西方画家认识和把握自然的方式是纯客观的,始终贯穿
着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画家观察研究自然的方法主要是对景写生。中国画重在写意,这个
写意可不是大概其意,写的是意象、理想,写的是画境、意境。所以有那么一句”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的说法。所以中国画光是技术好不行,你画得好还得有文化。涉及到诗、
书、画、印各方面的修养. 这也是中国画总是有着深刻的内涵!
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一直延续到今天就是以天人合一,自然、朴实、返璞归真为
美,这个中国画里表现得非常突出。另外中国人的禅学思想比较发达,形和意之间的关系
不是弄得很实在的。一开始虽然是从写实、描绘人物出发,但是渐渐地融进了中国人独特
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和形意之间辨证的这思维方式。所以在中
国画中的色彩、构图、黑白、线条各个方面都表达了这种独特的哲学观念和思维观念,乃
至人生的伦理观念。而且中国人历来有一种运动的画面感,所以中国画里散点透视。你一
看它是运动着的,看着山水是活的。
西方的画中,写实派要求对象、光源、环境、视点四固定,即创作时对客观景物
的位置、视点只能选择,而绝不能在画面上随便移动,以求严格按照物理、光学原理,科
学准确地再现三维空间的客观世界,并把运用和体现透视、解剖、光彩原理的准确程度当
作衡量艺术质量的重要尺度。所以,画家的功夫都用在眼睛所能看到的物体和光影上,不
允许增加任何个人的意念和想象; 抽象派与严格地再现客观物象的写实派正好相反,创作
方法是使自然物象变形,追求抽象的装饰性和视觉效果,或用光色和几何形态的抽象组合
形式表现个人主观的思想体验,甚至是潜意识、下意识,以及种种隐秘的心理。某些西方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所标榜的前卫,实际是远离现实,逆反一切传统文化、道德观念,
越来越趋向病态的自我表现,还是让人担扰.
中国画意象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张眼到
心到、意到,意中有象,象中有意,主观情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物我交融,
天人合一。当然,中国画也要面对客观物象,但这些物象经与审美主体交融后,也就蜕变
成一种精神状态的物化方式,绝不再拘泥于客观真实的度量标准。对于自然物象,它不是
不知,而是不必去知,更无意刻意去知,于是,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而善散点构成;不
讲三度空间,而求二度变化;不讲块面刻画,而取轮廓勾勒;不讲物理重心,而重主观感
受。它挣脱物理形象而获得提炼,变成一种具有主观意象的精神轨迹,发挥着远远超出客
观形体本身的精神效应。中国画的意象特性有着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它的艺术追求
也是另辟蹊径,既表现客观,还强调主观。作画时,要意在笔先,胸有成竹,笔简而意工,
象约而境奇,不仅求之于象内、境内,更着眼于象外、境外。中国画重神轻形、重意轻象,
要求神形兼备、意广象圆、情景交融。追求笔有尽而意无穷,象有限而意无边。几千年来,
中国画瑰丽多彩、绵延相继,即使是在世界文化大碰撞、大融合的今天,也仍显夺目光彩,
这是与中国画意象特性的审美观分不开的。
西方的画通过素描、解剖、透视和从方到圆那种把握对象的方法,明暗的调子、
统一光源的明暗关系来进行制作。它讲究焦点透视,三维空间作画,讲块面刻画.它是一整
套像数字公式一样的模式来进行绘画。在西画的色彩上也有一套基本公式。科技不能代替
人的思想感情,不能“含道映物”,与浪漫无缘,因此不能从深层进入艺术境界。它与中
国画有鲜明的对比.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也许正是中西方对待自
然态度的不同使中西绘画放生了如此大的差异。尽管它们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当今社会都
是各取所需,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观,有着不同的爱好,因而他们选择的画风也不同.
我在此的分析,也只是把两个不同区域的不同画风说出来.总之是,中国画有着其丰富的内
涵;西方画有着其的客观真实写照与逃避现实的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