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具体绘画作品谈谈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合集下载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绘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通过绘制、涂抹等手段在画布、纸张等媒介上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审美理念、艺术技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中西方绘画的差异进行探讨。

一、表现形式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往往强调画面的整体性和留白的美感。

中国绘画笔法多样,常见的有写意、工笔、泼墨等绘画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意境和情感的表达,画面常常通过色彩、构图等手段在留白中表现出一种意境美。

中国绘画注重留白和意境的表达,这与中国人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而在西方绘画中,尤其是在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及印象主义等流派中,画面的写实性更加重要。

西方的绘画风格强调逼真的写实效果,追求光影透视的表现和画面中的细节刻画。

西方绘画也注重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情感表达,画面中的形象往往更具个性化和情感化。

可以看出,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意境美和整体性美,强调留白和笔墨的运用;而西方绘画则重视逼真的写实效果和人物情感的表现。

二、审美理念中西方绘画的审美理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审美情感,强调画面中的意境和气韵。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常常有“意境”、“气韵”、“神韵”等词语,这些词语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被提及。

中国文化注重内在的美感和心灵的净化,因此中国传统绘画也表现出一种内敛、含蓄的审美情感。

三、艺术技法中西方绘画在艺术技法的运用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主要以毛笔、水墨、颜料等传统材料为主要工具,通过工笔、写意、泼墨等不同的绘画风格来表现画面的意境和气韵。

中国传统绘画更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象的表达,强调笔墨和墨色的运用对画面的影响。

而西方绘画主要通过调色盘、画笔和画布等材料来实现画面的创作,西方绘画更加注重色彩和形式的表现,对调色、明暗、透视等技法要求较高。

西方绘画中还有油画、水彩、素描等不同的绘画技法,每一种技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摘要】:中西绘画在笔触与线条、色彩运用、主题和表现形式、审美取向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笔触与线条方面,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主义和透视,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意境与留白。

色彩运用上,西方绘画更强调对比与鲜艳,中国绘画则偏好淡雅含蓄。

在主题和表现形式方面,西方绘画更注重个性与自由表达,而中国绘画更强调情境与抒情。

在审美取向和历史文化方面,西方绘画更偏向于理性与现实主义,中国绘画则注重哲学性与传统文化。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通过比较中西绘画的差异,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两种绘画风格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理念,进而拓展我们对世界艺术的认知和理解。

【关键词】中西绘画差异、笔触、线条、色彩运用、主题、表现形式、审美取向、历史文化背景、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介绍中西绘画的差异中西绘画是世界上两大不同绘画传统,分别代表东方和西方文化的艺术特征。

中西绘画在表现手法、题材选择、色彩运用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东方绘画强调笔触的灵动和线条的流畅,注重表现内心情感和境界美;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透视和逼真感,追求光影效果和形式的立体感。

在色彩运用上,东方绘画常以淡雅的色调和意境诗意感染人,西方绘画则更倾向于色彩的对比和明暗的对比,以强烈的色彩表现力震撼人心。

中西绘画的主题和表现形式也存在不同,东方绘画常以自然山水、花鸟为主题,强调对自然的敬畏和融合;而西方绘画则更多涉及人物、历史、宗教等丰富多样的题材。

审美取向上,东方绘画重视平和、内敛的审美,强调意境之美;而西方绘画则更倾向于直观、理性的审美,注重形式之美。

历史文化背景也对中西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东方绘画受儒家文化和佛教思想影响,追求超脱世俗的境界;西方绘画则受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传统影响,强调人类的中心地位和个体情感。

通过比较中西绘画的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一、艺术风格的差异中西绘画在艺术风格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为:1.欧洲绘画以透视为基础,追求写实主义,强调视觉效果和色彩变化。

而中国绘画注重以形传神,强调形象的表现,运用线条勾勒轮廓,追求神韵和气韵。

2.欧洲绘画多用油画,使用色彩对比和光影效果制造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中国绘画使用水墨,强调笔墨与意境相辅相成,营造独特的意境韵味。

3.欧洲绘画有着明确的表现主题和鲜明的个人风格,追求个性化和自由创作;而中国绘画更侧重于强调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注重历史、文化的积淀和沉淀。

二、表现主题的差异1.欧洲绘画注重以人类为中心的表现方式,探讨人性、情感、道德和哲学等问题,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深度;而中国绘画更注重于描绘自然万物,强调精神内涵和凝练的文化价值。

2.欧洲画家常常描绘历史和宗教场景,追求真实的史实和宗教信仰的表达;而中国绘画强调阳刚之气和阴柔之美的平衡,追求意境上的表达和精神上的感悟。

3.欧洲绘画注重表现形式,追求真实的写实效果和艺术风格,带有浓厚的艺术性质;而中国绘画更多地追求表现主题的内涵和意蕴,注重绘画所传达文化价值。

三、技术手法的差异中西绘画在技术手法上也有所不同,主要体现为:1.欧洲绘画的油画技法源于中世纪的半贵重金属磨成颜料,使用含油质料的画布和油的混合物作为绘画媒介,形成了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而中国绘画的水墨技法,则源于汉唐时期,以水和墨为基本媒介,运用快描、写景等技法,表现出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2.欧洲绘画注重暗示和表现,并运用色彩对比和光影效果创造冲击力和立体感;而中国绘画则追求以线条为基础,以线条勾勒形体、表现神态、描绘气韵。

3.欧洲绘画注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选择,考虑颜料的光泽、透明度和比重等;而中国绘画注重创作过程和表现手法,强调笔墨吐纳、运用神态和意境的把握。

综上所述,中西绘画在艺术风格、表现主题和技术手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内在特点和审美观念。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中西绘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虽然都是以绘画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但在表现风格、艺术理念和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从绘画作品中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分析两种绘画风格的独特之处。

从绘画的题材和表现形式来看,中西绘画有着显著的差异。

西方绘画多以写实主义和印象派为代表,注重对物象的写实描绘和光影的表现,艺术家们追求的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

而在中国绘画中,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是常见的题材,传统的国画注重表现形式的含蓄和意境的抒发,更加注重审美意蕴和意境的表现,追求的是精神的交融和文化的沉淀。

中西绘画在色彩运用上也有着不同的风格。

西方绘画在色彩的运用上更加注重明暗对比和冷暖对比,追求色彩的鲜艳和对比的效果,以此突出画面的层次和立体感。

而中国绘画则以淡墨深墨、淡彩浓彩为主要表现手法,追求色彩的淡雅和柔和,讲究意境的营造和画面的平和统一。

在绘画的形式结构上,中西绘画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西方绘画中,透视法、构图法、解剖学等是艺术家必须掌握的技巧,追求画面的逼真和立体感,同时强调画家个性的表达和情感的沟通。

而中国绘画更加注重画面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讲究“留白”和“虚实”,追求画面的意境和品位,倡导笔墨的韵味和传统的审美情趣。

在艺术理念和文化传统方面,中西绘画也有着不同的追求和内涵。

西方绘画注重个体的表现和创新,追求个性和独立思考,强调艺术家的情感表达和精神追求。

而中国绘画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尊重祖先的传统和精神,追求画家心灵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境界和理想。

中西绘画在题材、色彩、形式结构和艺术理念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正是这些差异使得中西绘画各具特色,展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西绘画也在相互交融中不断创新发展,为艺术世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希望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中西绘画能够更好地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世界艺术的发展。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从古至今,中西文化在绘画艺术领域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两者各自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中西绘画在视觉艺术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将就中西绘画的差异进行一番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中西绘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要理解中西绘画的差异,就必须先了解中西绘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在中国,绘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古代绘画注重意境和笔墨的运用,追求雅致和内涵。

而西方绘画的发展则更加强调透视、光影和写实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构图、色彩和结构上都有着独特的风格。

这种不同的发展历程导致了中西绘画在表现形式、审美取向和艺术观念上的差异。

中西绘画差异的一个明显体现就是在技法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

中国绘画注重“写意”,强调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神韵,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画风。

而西方绘画更注重透视、光影和色彩的表现,追求写实和细致的效果,这在古典主义和写实主义绘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中国绘画强调画家的个人情感和意志,追求作品的气韵生动和意蕴悠远;而西方绘画更加注重对象的客观表现和细节的准确描绘。

这种不同的技法和表现手法导致中西绘画在画风和艺术格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西绘画的差异还体现在题材和题材处理上。

中国绘画注重山水、花鸟和人物等传统题材,强调意境和气韵的表达,追求形神兼备的效果。

而西方绘画的题材则更加广泛和多样化,包括宗教题材、历史题材、风景题材等,表现手法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中国绘画注重对自然和人物的内心感悟,强调情感的抒发和心灵的交融;而西方绘画更加注重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表现,强调对对象的客观记录和分析。

这种不同的题材和题材处理方式导致中西绘画在表现内容和意义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西绘画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审美观念和艺术理念的差异。

中国绘画强调“意境”和“境界”,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和内在的意蕴,注重作品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思想内涵;而西方绘画更加注重艺术作品的结构和表现形式,强调作品的艺术技巧和审美形式的完美体现。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摘要】中西绘画在历史渊源、审美观念、题材表现、色彩构图、意境表达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本文通过分析中西绘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讨其差异产生的根源和影响。

中西绘画在审美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西方强调透视空间感,追求写实主义,而中国绘画注重意境表达和笔墨情趣。

在题材与表现形式上,中西绘画也体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西方绘画多以人物、风景为主题,中国绘画重视诗情画意、山水画。

色彩运用、构图技巧方面,中西绘画各有特色,西方色彩强烈而对比明显,中国色彩淡雅而温婉。

未来中西绘画将有更多的交流与融合,吸收彼此优点,形成更加多元化、全球化的绘画风格。

【关键词】中西绘画、差异、历史渊源、审美观念、题材、表现形式、色彩运用、构图技巧、意境表达方式、发展趋势、交流、融合。

1. 引言1.1 介绍绘画作品试论的背景绘画作品试论是对中西绘画的差异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一种学术实践。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扩大,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绘画作品试论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尤其是中西文化的交流历程中,绘画作品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

通过研究和对比中西绘画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题材选择、色彩运用和绘画技巧等方面的差异,进而拓展我们的艺术视野和认知。

绘画作品试论的开展不仅有助于促进中西绘画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探索和发现艺术之美的机会,对于丰富和拓展艺术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阐述中西绘画的差异研究的重要性中西绘画的差异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推进,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对于绘画艺术的探索与研究也变得更加重要。

中西绘画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历史渊源、审美观念、题材与表现形式、色彩运用和构图技巧,以及意境表达方式等方面,更反映了不同文化传统下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中西绘画的差异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来,包括艺术风格、创作理念、艺术表现手法等等。

这篇文章将从绘画作品中解读这些差异。

首先,在艺术风格上,中西绘画有很明显的区别。

西方绘画的风格强调个性、现实主
义和表现力,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意境、文化内涵和抒情。

例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油
画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创造力,作品往往具有逼真的质感和细腻的色彩层次。

而中国水墨
画则通过简约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出深远的文化内涵,作品更注重表达情感和精神世界。

其次,在创作理念上,中西绘画也存在不同。

西方绘画更注重表现外在的世界,强调
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批判,以此来提高艺术的表现力和意义。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表现内
在的精神世界,强调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人类情感和气质,以此来传递文化价值和审美理念。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往往描绘宗教神话和历史故事,强调人类的信仰和文
化传承。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表现自然和人物的情感和精神状态,强调表现审美情趣和人
生哲学。

最后,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中西绘画也存在很大不同。

西方绘画注重写实性,强调对
事物的准确把握和表达,其画风更为细致精细。

而中国绘画注重意境和氛围,强调画家的
意境感受和创造力,其画风更为简约和抒情。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作品注重透视和
光影的表现,画家通过细致的描绘来营造出逼真的立体感和视觉效果。

而中国山水画则注
重氛围和情境的表现,画家通过简单的画风和擅长的构图来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艺术家的
思考。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中西绘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它们在绘画技法、表现形式、意义等方
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绘画作品的角度分析中西绘画的差异。

首先,在绘画技法方面,西方绘画注重强调逼真,尤其是光影、色彩、透视等技法,
其绘画作品中对比强烈,构图规则严谨,体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

而中国绘画注重笔墨,通过线条、刚柔、渗透等表现技法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意境,使其作品更显诗意和情趣。

就拿山水画来说,中国山水画通常侧重于“气韵生动”的意境,追求画家的主观感受,而
西方山水画则强调景物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其次,在表现形式方面,西方绘画注重画面的精确呈现,强调绘画作品中的具体细节,使其作品更加具有可视及物质感。

而中国绘画更强调表达情意,注重留白和空间处理,其
绘画作品中表现的往往是一种匿名的、抽象的意识形态,通过表现墨色、画风、文字等符
号与象征构建,体现出更丰富的意涵和情感。

例如,国画中的“意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概念,即把画家的心境、意念、情感融进画作之中,表达出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

最后,有意义的方面,中西绘画的主题和内涵也有显著差异。

在西方美术中,常常强
调现实主义里的人类与社会,更注重表现出一份独特的思考。

而中国美术更多地关注于人
的精神活动,如代表文化的主题,体现历史的符号,信仰方面的绘画等。

中国绘画的主题
通常跟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德、哲学、宗教有关。

总之,中西绘画的差异体现在技法、表现形式和意义方面。

两种绘画有着各自不同的
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这种差异丰富了世界艺术的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结合具体绘画作品谈谈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学生王小青
指导教师丁满臣
专业法学
层次高起专
批次 112
学号 w130251112008
学习中心张家口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
工作单位北京悦水华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15年 11 月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1)
前言 (2)
一、中西方绘画的特点 (2)
1. 中国画的特点 (2)
2. 西方画的特点 (3)
二、中西方绘画的画法 (3)
1. 中国画的画法 (3)
2. 西方画的画法 (4)
三、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4)
参考文献 (6)
摘要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

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

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

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而对于西方传统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绘画的再现性特点达到顶峰。

关键词
中西方绘画特点中西方绘画风格绘画比较
前言
绘画,已经成了美的象征。

绘画利用线条和色彩,通过平面描绘来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

它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它反映的是瞬间的生活。

其长处,是可以运用色彩使艺术家广泛地反映可以看得见的事物,表达生活中色调鲜艳的多种多样的事物。

其弱点,是它的直接的形象受到可见事物的领域的限制,也不能实际表达出事物的活动。

世界绘画艺术,大体可分为东方、西方两大体系。

东方绘画体系,即东方画是在东方文明古国中发展起来的,包括古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国等,而以中国画为主。

因为还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缅甸、泰国及南洋群岛等各国在内,因而也有人称之为亚洲体系。

西方绘画体系,即通常说的西洋画,是从古希腊、古罗马发展起来的,以欧洲为中心,以油画为主,而后移植到美洲各国。

从原始社会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前,西方绘画体系的发展大致与东方绘画体系相同,都是用简单明确的线条勾画出所要画的形象轮廓,以此作为绘画造型的基础。

虽然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各自不断发展,但其造型手法基本上是相近的。

欧洲文艺复兴,使得西方绘画艺术有了巨大的突破性的飞跃,它吸收了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等新科学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与东方绘画体系分道扬镳,开始了西方绘画体系与东方绘画体系二者同存并峙的局面。

一、中西方绘画的特点
1.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

虽然中国绘画强调表现,但从不脱离客观现实,如齐白石所画的《虾》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它们虽不能准确地再现现实景象,但却气韵生动,能带给人一种意境之美。

2.西方画的特点
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西班牙的著名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等。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二、中西方绘画的画法
1.中国画的画法
1)中国山水画的画法
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

中国画的构图,更是以立意、气韵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

重视情势,讲究画面物象内在联系上脉通气贯;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环环相扣,节节相连,从内外两个方面形成一种起伏而又连贯的情感节奏。

如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的青绿山水画卷,表现人们春天出游的情景。

画家在不大的绢幅上以妥善的经营、细劲的笔法和绚丽的色彩,画出了青山叠翠,花木葱茏,波光粼粼的春光佳境,图中山青水秀,水天弥漫,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艘华丽的高篷游艇随波荡漾。

船中三位女子纵目四望,陶醉于明丽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

湖边数人或骑马或漫步于山间小道,或袖手仁立岸边,兴致盎然。

画家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成功地体现了《游春》这一主题。

中国花鸟画既形似又神似,不仅表现了花鸟之美,而且花鸟都被赋予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

《鸡雏待饲图》描绘的是两只卧立各一、茸茸可爱的雏鸡,通过它们张开的小嘴以及向同一方向张望企盼的情态,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它们对画外母鸡迫不及待地“叽叽”呼唤,这呼唤可能是它们表达见到母鸡的喜悦之情,也可能是诉说它们饥饿难耐之苦。

画中两只雏鸡虽然向同一方向张望,但它们的动态却完全不同,一只是欲立前瞻,一只为侧身回顾,给人以静中寓动之感。

这幅画没有任何配景,显得非常单纯,但却笔墨无多意更浓。

2)中国人物画的画法
中国的人物画虽不能明确表现出人的相貌,但人物的动作神情却非常真实。

《洛神赋图》是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脚本加以描绘的,它描绘了诗人曹植在洛水上,遇见了已成为洛神的旧日恋人的情景。

在这幅画中,画家巧妙地再现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他把那位似来似去、飘忽不定,在水面上凌波微步的洛神描绘得非常娴雅而传情;而处于惊疑、恍惚中的曹植,在洛水之滨与洛神遥遥相对,留恋徘徊可望而不可及的样子,也十分传神,透出无限的惆怅和哀伤。

2.西方画的画法
对于西方传统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绘画的再现性特点达到顶峰,如达芬奇的《岩间圣母》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

画中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高超的水平。

三、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东方画以中国画为主,西洋画以油画为主。

这两大绘画体系,各自都有自己的特色。

从内容上讲,中国画的山水、花鸟往往有象征性,如画梅花、松树,象征不畏严寒;画山水,往往是讴歌隐逸思想。

西洋画的静物画和风景画,主要是追求画的美,讲究光和色的调和,画的内容反而处于次要地位。

在中国画的画面上,往往有题字,以阐明画的主题思想,西洋画则没有这种情况。

从画的形式方面来看,中国画很少画裸体画,主要在于表现人物的姿态和特点,并不在于讲究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和肌肉外形的变化;中国画中的景物不重视也不着力描绘物体上的光及色彩的变化,不大注重形似,注重的是描绘景物的神韵和性格,注重神似,并且可以不受透视法的拘束,在一幅画的画面上,视点是不固定的,突破了空间的约束,虽然中国绘画强调表现,但
从不脱离客观现实,如齐白石所画的《虾》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中国画善于将画与文学、书法、印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艺术整体,西洋画则不然,不仅有裸体画,而且对人体各部位的比例、肌肉的外形变化很注重;西洋画的景物非常注重物体上的光和色彩因受到光的影响所起的变化,要求描绘得肖似,重视形似,并且在一幅画面上,只能有一个固定的视点,比较重视画背景。

西方传统绘画虽然偏重再现,但从各个时期代表画家,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及后来画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艺术家也总力图将自己的情感、意识倾注其中。

不管是中国画还是西方传统绘画,它们都能以此给人们美的熏陶与享受。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天津: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2]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徐建融.中国绘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