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西方绘画比较(二)

合集下载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1.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3. 观察方法不同: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一、人物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中国画使用“三远法”。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一、审美观念比较1.中西方审美观念的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美是秩序、和谐和完美的体现,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将人的自由和尊严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些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西方绘画的审美观念,追求艺术作品的理性与规范。

而在中国,审美观念则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中国绘画更注重情感的内省和灵气的意境。

2.中西方绘画审美观念差异还体现在形式表现上,西方绘画更强调透视、光影和人物肖像的写实性,重视画面的视觉效果和形式结构。

而中国绘画强调线条的流畅和笔墨的意蕴,注重画面的氛围和意境,追求意境的超脱和内涵的深远。

二、技法运用比较1.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主义的表现方式,追求画面的形式结构和视觉效果。

西方绘画技法多样,素描、油画、水彩等媒材丰富多样,强调透视、色彩和光影的运用。

在技法上,西方绘画更强调观察和写生,希望通过准确的表现来传达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感悟。

三、题材表现比较1.西方绘画在题材上更加多样化,人物肖像、风景画、宗教题材、历史题材等应有尽有,西方绘画强调人的主体地位,追求个体的英雄主义和人性的深刻表现。

西方绘画在题材表现上更加开放和多元,艺术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表达需求选择不同的题材进行创作。

2.中国绘画题材多以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为主,注重意境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

中国绘画更注重对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感悟,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传统中国绘画题材内容丰富,但相对受制于传统文人审美情趣的影响,内容呈现出相对稳定和传统。

四、总结中西方绘画美学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源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在审美观念上,西方绘画追求理性、规范和理性的秩序美,追求人的自由与尊严;而中国绘画强调情感的内省和灵气的意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技法上,西方绘画强调写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和视觉效果,强调观察和写生;中国绘画则注重笔墨的意蕴和意境的抒发,强调笔墨的功力和情感的表达。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一、创作主题的比较在创作主题上,中西方绘画美学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对外部世界的再现和描绘,强调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表现。

西方绘画作品常以风景、人物、静物等为题材,力求通过精细的构图和逼真的绘画技巧来表现主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绘画作品以宗教和神话题材为主,通过对圣经故事和神话传说的描绘,展现出了强烈的宗教和神秘主题。

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创作主题主要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强调的是对内心情感和境界的表达。

中国绘画注重情感的内化和审美氛围的营造,在作品中追求所谓的“中和之美”,追求一种内心的净化和心灵的寄托。

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往往通过简约而富有意境的笔墨,表达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理解。

二、艺术表现形式的比较中西方绘画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强调透视和逼真的画面效果,追求光影的变化和物体的真实感。

西方绘画师重视绘画技术和写实技巧,注重在画面中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具体的场景。

而中国绘画更注重形神兼备,追求“意境”的美感。

中国画家在绘画时往往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创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观念,追求在画面中以简练的笔墨勾勒出无穷的意蕴和情感。

三、审美观念的比较中西方绘画的审美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各自文化传统的影响。

在西方文化中,理性和科学思维追求客观真实和逻辑性是主导观念,因此在绘画审美中更注重作品的逼真性和客观性,追求对外部世界的准确表达。

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更重视内在情感和想象,注重审美的内涵和情感的抒发。

中国绘画倾向于让观者在留白、虚实结合的画面中自由联想,追求在内心世界中寻找美的源泉。

四、绘画美学的融合与创新尽管中西方绘画美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在当代社会的大交流和文化融合过程中,中西方绘画美学也开始发生交叉融合和相互学习的现象。

许多当代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兼容东西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力求在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之间找到平衡和创新。

在竞技游戏《快乐大本营》中,有一环节是将中国传统书法与西方涂鸦艺术相结合,为节目增添了一道独特的艺术风景线,这种跨文化的融合也为中西方绘画美学的交流搭建了桥梁。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一、艺术表现方式的差异1.透视与非透视:中西方绘画在透视的处理上有所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法的运用,追求空间的逼真和立体感,使画面产生一种线性的深度。

而中式绘画则多采用非透视的手法,通过山水、花鸟的形象和构图,表现出静寂、静谧的美感。

2.色彩运用:中西方绘画中色彩也有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追求色彩的鲜明和对比,注重色彩的暖与冷、亮与暗的变化,以营造不同的气氛。

而中国绘画则以水墨为主要材料,追求淡泊、克制的审美情趣,通过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物象。

二、创作风格的差异1.对现实主义的追求:西方绘画多强调现实主义创作,追求真实感和精细描绘,致力于对现实主题和现实生活的深入研究。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审美情趣的表达,更加注重表达个人内心的感受,体现思想性和寓意性。

2.对绘画技法的使用:西方绘画以油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其技法更为细腻和精细,画面贴近视觉感知的真实效果。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用笔的质感和节奏感,追求笔法的灵动、意态的神韵。

在用笔技法上,中国绘画注重笔墨点染,追求韵味的表现,而西方绘画更注重线的把握和线条的构造。

三、主题内容的差异1.文化传承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主题内容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以文人雅士的情怀和境界为主题,强调对大自然和人文情感的表达。

而西方绘画更多地从宗教、历史、神话等方面寻找创作素材,注重表现人类对于宗教和文化的追求与探索。

2.艺术观念与价值体系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审美观念和价值体系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创作,倾向于强调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独立性。

而中国绘画则更强调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传承,强调对传统技法和形式的传承与创新。

总结起来,中西方绘画在艺术表现方式、创作风格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绘画追求非透视的构图和水墨的意境表达,强调意境和寓意的传达。

而西方绘画则注重透视的运用和色彩的对比,着重于真实性和现实主义的表现。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研究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研究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比较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特点和差异,分析中西方绘画的异同点和相互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绘画文化的特点和优劣,为未来的艺术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中国画和西方绘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的独特特点和审美价值。

虽然两者在技法和构图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都表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本文将从技法、构图、色彩等方面比较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特点和差异。

二、中国画的特点与技法中国画注重笔墨纸砚等工具的使用技巧和特点,强调用笔的力度、节奏和气韵生动。

在技法上,中国画主要采用线描和墨色渲染等技法,通过线条的粗细、浓淡、干湿等变化来表现对象的形态和质感。

同时,中国画也非常注重画面的意境和气韵生动,追求画面的整体和谐与美感。

三、西方绘画的特点与技法西方绘画则注重光影、色彩和构图的运用,强调对自然真实的再现和表现。

在技法上,西方绘画主要采用涂绘和厚涂等技法,通过色彩的明暗、冷暖、饱和度等变化来表现对象的形态和质感。

同时,西方绘画也非常注重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追求画面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

四、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在技法、构图、色彩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首先,在技法方面,中国画注重线条的运用,通过线条的变化来表现对象的形态和质感;而西方绘画则注重涂绘和厚涂等技法的运用,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对象的形态和质感。

其次,在构图方面,中国画注重画面的整体和谐与美感,强调意境和气韵生动;而西方绘画则注重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追求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

最后,在色彩方面,中国画注重墨色的运用,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表现对象的形态和质感;而西方绘画则注重色彩的运用,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对象的形态和质感。

五、小结中国画和西方绘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的独特特点和审美价值。

虽然两者在技法和构图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都表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一、艺术观念的差异中西方绘画的最大差异在于其不同的艺术观念。

在西方绘画中,尤其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被视为人类创造力和表达个人情感的手段。

西方绘画追求自然和真实的再现,注重个体的表达和感受。

而在中国绘画中,强调的是审美情趣和哲学修养。

中国绘画多依托于诗词歌赋,推崇写生和写意,追求笔墨意境的表现。

二、构图方式与透视法在构图方面,中西方绘画也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的传统构图方式多以平面式的“金梁构图”为主,不太重视透视法和三维感。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透视法和立体感的表现,通过连续的线条和阴影效果,创造出空间感和场景的深度。

三、主题与题材的选择中西方绘画的主题与题材选择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绘画中,山水、花鸟、人物等被视为传统的经典题材,代表了自然和社会的和谐。

而在西方绘画中,人物画、肖像画、风景画等也占据了重要地位,但同时西方绘画也更加注重宗教和历史题材的表现,通过叙事性更强烈的作品来表达深层的意义和情感。

四、色彩运用与表现手法在色彩运用与表现手法上,中西方绘画也有区别。

中国绘画倾向于淡雅的色调和墨色的使用,强调线条和墨韵的表现,追求独特的笔墨风格。

而西方绘画则广泛运用各种色彩,追求光影与明暗的层次感。

同时,西方绘画也更加注重细节的描绘和写实性的表现。

五、审美价值与风格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审美价值和风格特点也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的是“意境”和“境界”的追求,强调千姿百态的自然美和意蕴的内涵,平衡气韵生动与幽静典雅之间的关系。

而西方绘画的审美价值则更加注重形式和技巧的展示,追求的是艺术的精湛和技法的完美。

综上所述,中西方绘画在艺术观念、构图方式、主题题材、色彩运用与表现手法、审美价值和风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中西方绘画通过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理念,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绘画是一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艺术家对世界的观察和表达,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中西方绘画美学是两种不同文化下的审美追求和表现方式,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就中西方绘画美学进行比较,以探讨它们在审美观念、表现手法、艺术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和联系。

一、审美观念的差异在审美观念上,中西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美学注重对色彩、光影、透视等技术的探索与运用,强调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再现,追求真实和自然。

西方绘画美学也重视个性表达和情感传达,艺术家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社会、人性、情感等方面的关注和反思。

相比之下,中西绘画美学注重神韵、意境的营造,追求深层次的内在美和审美情感,其审美观念更倾向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在题材选择上,西方绘画美学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表现和故事情节的叙述,而中方绘画更加偏爱于山水花鸟、书法篆刻等传统文化题材的表现。

二、表现手法的联系在表现手法上,中西方绘画美学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西方绘画美学在技法和材料的运用上非常注重写实性与细节的塑造,略去细节的表现,但注重整体与氛围的营造。

而中方绘画美学则追求线条和色彩的表现,更加注重意境和空间的表达。

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一种对立互补的关系,相互启发和影响。

三、艺术理念的差异中西绘画美学的艺术理念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美学注重理性和唯物主义的表现,其审美理念更偏大众化和市场化,艺术家注重对观念和主题的探讨,更关注作品的商业化运作和营销。

而中方绘画美学则更加注重唯美主义和意象建构,其审美理念更追求文化传统和情感体验,艺术家更偏重于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共鸣和内心体验。

四、对当代绘画的启示在当代绘画创作中,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对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一些启示。

艺术家可以从中西方绘画美学的差异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创新点,吸取两者的精髓之处,以丰富自己的创作内涵;艺术家应根据自身文化背景和审美取向,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向,不拘泥于传统,创造出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价值;艺术家应在创作中注重情感共鸣和内心体验,在追求商业化成功的更应该坚持对内心世界的表达和深刻探索。

中外美术作品对比

中外美术作品对比

中外美术作品对比无论古今中外,人们从未放弃过对美和艺术的追求。

然而经过一代一代的发展,东方和西方对艺术和美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形成了不同地画派,各自有着不同的绘画特点。

一、中外美术作品的总体特点对比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

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形似,而多用散点透视法,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表达一种美的意境。

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国画大多是保持线条的流畅,一笔呵成而不是西方的画了还可以再改。

西方画的特点:西方绘画对色彩的运用很强调,典型的有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这也是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最本质的区别。

早期的西方绘画注重写实,绘画首先要形似。

后来渐渐又形成了印象画派,以梵高、莫奈、马奈、塞尚等为代表。

二、中国美术作品的特点(1)国画注重意境作画应有引人入胜的意境,而画中意境不是任何画家都能达到的。

其原因是画家笔下所表现多是一般的境,没有强烈的感染力,没有使人历久难忘之境。

意境比现实更吸引人,更具备理想的高度。

作者通过对自然与人物的加工,把观者从画外引入画内,再从画内引到画外,启发了人们无穷的回味,抒发隽永的通思。

做到这一点,一方面依靠作者本身的修养,另一方面能否在生活中发现最具有画意的契机,也是非常重要的。

(2)国画注重对笔墨的操控国画注重对笔墨的操控。

这需要作者经年累月甚至数十年的练习。

懂得操控笔墨也就渐渐能画出画的意境、能画出神似,而不仅仅是形似。

齐白石先生经过数十年的艺术探索,能够把握对象活的形貌、质量感、运动方式、环境关系及个性特征,否则画得再似,也形同死物。

他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懂得笔墨也善于操纵笔墨的齐白石,他在下笔画虾时,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有着高妙的技巧。

( 白石翁画虾,乃河虾与对虾二者惬意的“合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中西方绘画比较(二)
昌邑市补习学校2011年10月20日星期四
【学习目标】
1.了解掌握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的不同表现方法和审美方法。

2.了解掌握西方静物画与中国花鸟画的不同表现方法和审美意境,以及文人画的产生发展,及
代表画家。

【学习重点】
在掌握审美方法的基础上,掌握不同国籍不同画种的代表画家及代表作品。

【知识梳理】
一、中国传统山水画
1、起源:魏晋南北朝
2、特点: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讲究程式化的笔墨技巧和
情趣,空间处理上追求“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3、中国山水画“三远法”
(郭熙《林泉高志》)
①高远法:自山下而仰山颠(高度)
②深远法:自山前而窥山后(体积)
③平远法:自近山而望远山(空间)
④下列图片分别属于哪种观察方法?
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倪瓒《六君子图》
()()()
4、中西方山水画比较
5
①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②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途》主要描绘北方山水的雄伟磅礴之美。

“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③北宋郭熙《早春图》深远法和平远法的运用,表现春日来临,大地复苏,山间雾气浮动的景象。

用山间早春欣欣向荣的气息来赞美皇帝宋神宗的魄力与英明。

④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的代表作,采用散点透视法,运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方法表现祖国雄伟壮丽的锦绣河山。

⑤南宋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米芾、米友仁父子创立了“米氏云山”
⑥“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马一角、夏半边”其作品构图采用边角式构图
⑦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二、中国传统花鸟画
1、高峰:宋元
2、特点:具有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优良传统。

写意花鸟画在造型表现方法上大多追求“似与不似”
3
5、相关知识点:
①王冕(元代)《墨梅图》采用折枝法构图,诗句:“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
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表露作者不愿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志趣。

②徐渭(明)《墨葡萄图轴》,大写意花鸟画,采用折枝法构图,诗句“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反映画家怀才不遇的悲愤心境和洁身自好的品性情操。

③清代朱耷“八大山人”,作品《荷石水禽图》采用写意形式,画中鸟儿的白眼向人状,抒发作者对当世政治的不满
④清代“扬州八怪”郑板桥、金农、汪士慎、李方庸、李单、黄慎、罗聘、高翔等一批文人画家
⑤宋代赵佶《芙蓉锦鸡图》,工笔花鸟画,题款用的字体为:“瘦金体”(楷书的一种),构图采用“S”形
6、重点知识记忆
文人画------是带有文人情趣,流露文人思想的中国传统绘画。

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等。

借以抒发个人抱负和情感,诗、书、画、印始成一体诗情画意相辅相成标志着文人画的成熟。

注重书法用笔,强调笔墨情趣追求气韵生动以及超越视觉表象的文化精神,造就了文人画的艺术风貌。

△相关知识
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 ----松竹梅等题材的隐喻法。

【易混点:】
宫廷绘画围绕着封建帝王生活、行政、文化娱乐等宫廷活动进行的绘画创作历史角度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民间美术民间美术是广大农村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
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

三、跟踪测试:(注意有多选项)
1、宋代是我国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下面两幅作品分别表现了北宋与南宋山水画的特点,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图一图二
A、图一的构图方式为“边角式”
B、图二为“中轴式”构图,给人以中锋鼎立的感觉
C、图一表现出云烟迷离的视觉效果
D、图二在空间表现上运用了“三远法”
2.在国画课上,小明用墨线勾描,不着任何颜色修饰,不加渲染
地勾画出了物体的特征。

这种绘画技法属于 ( )
A.白描 B.墨描 C.黑描 D.临摹
3.(1分)右图是《写生珍禽图》的局部,下列哪些是绘制此画必
须用到的材料()
A.毛笔熟宣纸水粉颜料 B.排笔毛边纸水彩颜料
C.排笔生宣纸国画颜料 D.毛笔绢国画颜料
4.绘画是美术中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之一,下列关于绘画说法错误的是()
①画种的分类不仅依靠使用的物质材料、工具和表现技法
②无论哪个画种,都是依赖视觉来感受和欣赏的造型艺术
③绘画与雕塑、建筑及部分工艺品一样占有三维空间
④绘画在平面上表现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
⑤绘画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意志及技艺对客观事物进行表现和再创造
A.①③B.②④C.③⑤D.④⑤
5.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词感情豪迈奔放,胸襟开朗洒脱;他在艺术上的造诣并不逊色于诗词,其艺术作品对我国古代“文人画”影响颇深。

“文人画”是指画中带有人文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

下面对“文人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文人画与中国山水、花鸟、人物并列成为中国画的题材
B.文人画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C.“不学为人,自娱而已”是文人画的中心论调或尊为绘画宗旨
D.苏轼提出了“诗画本一律”的说法使文人画进一步得到发展
6.梅花是春天的信使。

右图《红梅图》是清末著名书画家吴昌硕先生
的代表作品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幅工笔重彩画作品,作者创作时一般使用砚台、
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画在生宣纸上
B.这是一幅铅笔淡彩画作品,作者是利用图画纸、铅笔、
水彩笔、水彩画颜料等进行创作的
C.这是一幅水彩画作品,作者是利用水彩笔、毛笔、水彩
画颜料、水彩纸等进行创作的
D.这是一幅写意中国画作品,作者创作时一般使用砚台、
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画在生宣纸上
7.中国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产物,在观察认识、造型表现和艺术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和审美观。

以下画论中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是()
①搜尽奇峰打草稿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③焦点透视法④散点透视法
⑤镜像般的真实⑥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⑦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⑥⑦C.①③⑤⑥⑦D.①②④⑥⑦
8、据记载,宋代画院录用画家的考试多以诗句为题,如“竹锁桥边卖酒家”,众考生多在酒家
上下功夫,一个叫李唐的考生则画桥头外挂一酒帘,将“锁”意表达了出来。

又如“踏花归来马蹄香”众试者多画马、画花,有一人画数只蝴蝶飞逐马后。

下列哪幅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A、潘天寿的《记写雁荡山花》
B、徐悲鸿的《群马图》
C、吴作人的《齐白石像》
D、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9、右图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关于它的描述正确的是()
A.风俗画作品 B.这是南宋画家的作品
C.作品采用了全景式构图 D.作品描绘了汴京工商业繁荣的景象10.在一次中外文化交流画展中,同时展出齐白石的《虾》和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关于这两幅作品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虾》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出了虾的结构和质感
B 《蒙娜丽莎》无论是线条还是色彩都完全真实的反映人物,
蒙娜丽莎的迷人微笑跟照片一样真实
C 齐白石的《虾》从中国画技法可以划分为写意
D 这两幅作品诞生的年代不同
11.故宫博物院现收藏珍贵历代文物和艺术品约100万件,其
中包括大量的山水画作品,他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下列
对国画山水画特点正确的是()
A散点透视 B 追求笔墨意境 C 以小观大 D 善于表现丰富的明暗色彩
12.下图是宋代画家范宽的一幅山水作品《溪山行旅图》,以下对这幅画描述正确的是()
A 以条幅的形式,展现山的高度美,是高远法的应用。

B以表现我国北方山川的壮美为主
C 与展子虔的《游春图》是同一时代的作品
D 是一幅表现江南民情风俗的山水画
13.观察右图中国画作品,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 该作品是南宋工笔画《出水芙蓉图》
B 该花儿象征人的品格纯洁、雅正、美好‘
C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上就有它的形象
D 这种花的果实就是营养丰富、味美可口的莲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