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word版)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骨伤科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目录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一、病名 (1)二、诊断 (1)(一)疾病诊断 (1)(二)疾病分期 (2)(三)证候诊断 (2)三、治疗方案 (2)(一)手法治疗 (2)(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三)牵引疗法 (4)(四)针灸疗法 (4)(五)手术治疗 (4)(六)护理 (4)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五、疗效评价 (5)(一)评价标准 (5)(二)评价方法 (5)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一、病名 (7)二、诊断 (7)(一)疾病诊断 (7)(二)证候诊断 (7)(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三、治疗方案 (8)(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二)手术治疗 (10)(三)药物治疗 (10)(四)康复治疗 (11)(五)护理 (11)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五、疗效评价 (12)(一)评价标准 (12)(二)评价方法 (12)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痹病 TCD编码:BMY091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门诊部医生的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门诊部医生的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门诊部医生的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是门诊部医生不可或缺的工具。

作为骨科门诊部的医生,需要准确诊断和治疗各种骨科疾病。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相应的诊疗指南。

一、骨折骨折是指骨骼的完整性被破坏,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

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闭合骨折和开放骨折。

1. 闭合骨折的诊断与处理闭合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后,伤口未直接与外界相通。

在诊断闭合骨折时,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可以使用X光片、CT等影像学检查。

治疗上,关键是保持骨折部位稳定,通常采用石膏固定或外固定器固定。

2. 开放骨折的诊断与处理开放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后,骨块直接露在体外。

在处理开放骨折时,应先进行伤口清创,防止感染。

然后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最后进行伤口缝合,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二、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类关节疾病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受限。

常见的关节炎类型包括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1. 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与处理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

诊断风湿性关节炎需要满足相应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标准。

治疗上一般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疾病修饰抗风湿药物等。

2. 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与处理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由于关节软骨的损伤和退化引起。

诊断骨性关节炎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上,除了控制疼痛和炎症外,还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和使用辅助器具。

3.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处理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多个关节,还可能伴有全身症状。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需要依据特定的疾病标准。

治疗上,除了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还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和生物制剂治疗。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核心物质向椎管内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腰痛、下肢放射痛和肌力减退。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2020)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2020)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2020)•指南与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脊柱源性疼痛学组共识一、前言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病人身心健康。

虽然国内外已有LDH诊疗相关的指南或共识发表[1~4],但临床上尚缺少一个系统介绍LDH 诊疗的指南或共识。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脊柱源性疼痛学组专门组织本领域专家,通过查阅文献、征求建议,反复讨论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

临床医师在参照专家共识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对LDH 病人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诊疗管理策略。

二、定义LDH 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后,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单独或者连同纤维环、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

三、流行病学LDH 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成年人。

至少95% 的LDH 发生于L4-5 和L5-S1[5]。

国外相关研究显示LDH 发病率大约2% ~3%,而35 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约4.8%,女性约2.5% [6]。

四、病因1. 退行性改变 2. 损伤 3. 腰骶先天异常 4. 遗传因素 5. 其它因素五、发病机制1. 椎间盘退变 2. 机械应力损伤 3. 免疫炎症 4. 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衡六、临床表现(见表1)1. 症状(1)腰痛:腰痛常为首发症状。

疼痛一般在腰骶部,大多为酸胀痛,可放射到臀部,反复发作,久坐、久站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2)下肢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站立、行走、打喷嚏或咳嗽时症状加重,卧床休息可缓解,严重者可伴相应神经分布区域感觉异常或麻木。

(3)马尾神经症状: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脱垂或游离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双下肢及会阴部疼痛、感觉减退或麻木,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

2. 体征(1)一般体征:腰椎侧凸,跛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金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金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金标准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指腰椎间盘的核液质突破纤维环,进入椎管或神经根管,引起对应的臂丛或髓外神经根受压的一种疾病。

准确快速地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和执行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金标准是必要的。

金标准的制定国际标准在制定金标准的过程中,国际上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标准和规范。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MGH)的标准,该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临床实践和研究。

MGH标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1.临床症状评估: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如腰痛的位置、性质、放射痛的方向和程度等,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性。

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步骤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和MRI等,其中MRI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能够准确显示脊柱和腰椎间盘的情况。

3.病理学检查:如果影像学检查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病理学检查来确定诊断。

病理学检查通常通过手术获取患者的腰椎间盘样本,并进行组织学分析。

国内标准在国内,中国医学会脊柱外科分会于2014年发布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治疗指南》(下称《指南》),这是国内较为权威的一份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指南。

《指南》在制定时广泛征求了国内各级医疗机构和脊柱外科专家的意见,整合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制定了适用于中国患者的诊断标准。

《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1.临床症状评估:与国际标准类似,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性。

2.影像学检查:推荐使用MRI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准确显示腰椎间盘的情况。

此外,CT扫描也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3.体征评估:医生通过对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和腰椎活动度评估来判断是否存在受压神经根的体征,如马尾综合征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最全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最全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最全版)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椎间盘置换术(ICD-9-CM-3:84.64-84.6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2、患者适合并接受非手术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腰椎姿势异常,可出现肢体麻木或感觉异常。

②在病变间隙的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腰椎活动受限,患侧肢体可出现肌萎缩或肌力减退、腱反射异常。

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对于高位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可出现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④影像学检查:X线显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可有或无诱因。

2.发病时间早,未正规治疗,症状持续时间不长。

3.无尿便障碍。

4.无脊柱重度骨质疏松、骨折、脊柱滑脱、脊柱结核、脊柱肿瘤及其他严重脊柱疾病。

(四)住院时间标准住院日为≤2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他严重畸形者;(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CT或腰椎MRI。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骨伤科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目录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一、病名 (1)二、诊断 (1)(一)疾病诊断 (1)(二)疾病分期 (2)(三)证候诊断 (2)三、治疗方案 (2)(一)手法治疗 (2)(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三)牵引疗法 (4)(四)针灸疗法 (4)(五)手术治疗 (4)(六)护理 (4)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五、疗效评价 (5)(一)评价标准 (5)(二)评价方法 (5)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一、病名 (7)二、诊断 (7)(一)疾病诊断 (7)(二)证候诊断 (7)(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三、治疗方案 (8)(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二)手术治疗 (10)(三)药物治疗 (10)(四)康复治疗 (11)(五)护理 (11)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五、疗效评价 (12)(一)评价标准 (12)(二)评价方法 (12)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痹病 TCD编码:BMY091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骨科前20种疾病诊疗指南(脊柱部分)

骨科前20种疾病诊疗指南(脊柱部分)

骨科前20种疾病诊疗指南(脊柱部分)1、过伸性颈椎损伤2、腰椎间盘突出症3、腰椎椎管狭窄症4、颈椎病5、胸腰椎骨折兴义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3年12月28日过伸性颈椎损伤[定义]颈椎过度伸展性暴力造成的颈脊髓损伤,常伴有轻微或隐匿的骨损伤,X 线多无异常表现,故易被疏漏,影响治疗。

该损伤可占全颈椎各类损伤的29~50%,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脊髓中央管综合征。

[诊断]一、症状额面及鼻部擦伤和皮肤裂伤是最明显、多见的临床表现,系损伤时额面部或鼻部撞击物体或遭受打击所致。

该特征常能提示颈椎损伤的外力作用机制,是判断颈椎过伸性损伤较有价值特征之一。

因神经系统损伤程度不一,临床表现轻重程度有很大差别。

二、体征局部压痛及活动机能受限。

损伤节段椎前压痛明显,而后结构压痛少见。

神经系统损伤多表现为脊髓中央综合征和前脊髓综合征,少数表现为部分和严重脊髓损伤。

脊髓中央综合征典型表现为:上肢瘫痪重于下肢,手部重于臂部,触、痛觉损害重于深感觉。

严重和部分脊髓损伤无明显的脊髓中央管损伤的特征。

三、特殊检查:无。

四、辅助检查X线表现:颈椎过伸性损伤以软组织损伤为明显,骨性损伤小而隐匿,需仔细观察,以免漏诊。

其主要X线征象有:(一) 伤椎体前下缘三角形撕脱骨折片,需与前纵韧带节段性骨化鉴别。

(二) 损伤节段颈椎间盘和椎前软组织影的变化。

颈椎椎前损伤出血或水肿时,造成损伤处椎前软组织影肿胀,椎间隙增宽。

(三)中老年患者常伴有颈椎退行性改变及椎管矢状径缩小,损伤多发生于C4~5、C5~6节段。

MR检查是必要的,可明确脊髓损伤程度和范围,以及脊髓受压的程度和致压物的来源和性质。

[鉴别诊断]颈椎过伸性损伤易漏诊,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详尽病史的采集,常能提供损伤机制;颅脑伤患者,也应设法了解损伤时姿势和暴力。

二、颅面部损伤均应常规摄颈椎X线片,以免因其他部位损伤而掩盖颈椎损伤。

三、侧位X线片必须清晰显示上下颈椎结构。

上颈椎损伤而神经症状表现低位时,需注意观察低.位颈椎有无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在文章开始之前,介绍一下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分类,以便各位战友理解以下指南内容时更为准确。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的分级方法,可以用于评价治疗或筛查的证据质量: * I 级证据: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 II-1 级证据: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 II-2 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最好是多中心研究) 的证据; * II-3 级证据: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非对照试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有时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 * III 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的推荐评价标准: * A 级推荐:良好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实质性地压倒其潜在的风险。临床医生应当对适用的患者告讨论该医疗行为; * B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超过其潜在的风险。临床医生应对适用的患者讨论该医疗行为; * C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能提供益处,但获益与风险十分接近,无法进行一般性推荐。临床医生不需要提供此医疗行为,除非存在某些个体性考虑; * D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的潜在风险超过潜在获益;临床医生不应该向无症状的患者常规实施该医疗行为; * I 级推荐:该医疗行为缺少科学证据,或证据质量低下,或相互冲突,例如风险与获益无法衡量和评估。临床医生应当帮助患者理解该医疗行为存在的不确定性。 (引自 @polluxchen 战友相关帖子:循证医学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 为进一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诊断及治疗,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循证医学临床指南发展委员会下属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工作组对现有的临床医学证据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现将指南全文翻译如下,供各位骨科医生参考。 定义及自然病史 问题 1: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最准确的定义是什么? 椎间盘的物质错位超过正常椎间盘边界范围,压迫神经,导致疼痛,无力,肌节麻痹或皮节感觉分布异常的一种疾病。 工作组专家共识 问题 2: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自然病程如何? 因目前并没有对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自然病程的相关研究,工作组一致同意,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无论治疗与否,均能得到改善。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随着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萎缩 / 退变。很多研究(但并非所有)显示随着突出椎间盘减小,临床功能逐渐改善 工作组专家共识 诊断及影像学 问题 3:何种病史和体检结果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 肌力,感觉,仰卧位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征,对侧 Lasegue 征等体格检查结果可以帮助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诊断。 推荐等级:A 仰卧位直腿抬高试验,并和坐位直腿抬高试验进行比较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有所帮助。 推荐等级:B 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咳嗽冲击试验,Bell 试验,过牵张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弓形试验(slump test,注 1),腰椎运动度,反射消失等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方面的作用。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 问题 4: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最为合适的方法是什么?何时需要应用上述方法? 目前并没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影像学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优势。工作组专家推荐有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MRI 检查是最为合适的无创影像学检测手段。若患者行 MRI 检查存在禁忌,或者检测后无法判断结果,则推荐 CT 作为次选手段。 工作组专家共识 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并存在相对应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推荐无创的 MRI 作为影像学检测的首选方法。 推荐等级:A 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并存在相对应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推荐 CT,脊髓造影,或 CT 脊髓造影作为影像学检测的备选方案。 推荐等级:A 目前电神经检查(electrodiagnostic study)用于诊断神经根压迫在临床中使用已经较为广泛,但该检查不能辨别神经压迫的原因。专家组认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首选方案仍应该是对应部位的轴位影像学片,电神经检测只能作为确定其他可能合并症的一个辅助手段。 工作组专家共识 躯体感觉激发电位可作为影像学检查的辅助手段确定是否存在神经根压迫,但该检测方法诊断压迫节段的特异性不高。 推荐等级:B 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F 波等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意义有限。H 反射波对诊断 S1 神经根病有帮助,但特异性不好。 推荐等级:B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运动激发电位或者趾短伸肌反射在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诊断中的应用。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热感应测试或液晶显示在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诊断中的应用。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 预后指标 问题 5: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治疗后预后的最佳评判指标是什么? NASS 对此问题有出版过一篇指南类图书,题为:Compendium of Outcome Instruments for Assessment and Research of Spinal Disorders。具体可参见图书相关章节。 药物或介入治疗 问题 6:药物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治疗中扮演什么角色? 不推荐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患者中。 推荐等级:B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单次静脉激素、胍基丁胺、5- 羟色胺激动剂、加巴喷丁、阿米替林等药物在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中的应用。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 问题 7:物理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治疗中扮演什么角色?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物理治疗 / 结构化康复锻炼作为单一治疗手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 在目前缺少确实证据的情况下,工作组推荐对轻、中度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有限的结构化康复锻炼策略可以作为一个治疗选择。 工作组专家共识 问题 8:脊柱推拿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治疗中是何种角色? 单纯的脊柱推拿术可以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治疗的一个方法。 推荐等级:C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或反对脊柱推拿术比椎间盘消融术效果更好。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 问题 9:牵引术(人工或机械牵引)在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治疗中是何种角色?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牵引在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中的应用。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 问题 10:增强脊髓造影引导下硬脊膜激素类注射(ESI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是否必要? 推荐在增强脊髓造影引导下硬脊膜激素类注射(ESI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 推荐等级:A 问题 11:ESIs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是何种角色? 推荐经椎间孔 ESI 作为短期疼痛控制方案在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中的应用。 推荐等级:A 椎板间 ESI 可以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备选方案。 推荐等级:C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经椎间孔 ESI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 12 月后的疗效。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 问题 12:ESI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有最合适的时间间隔或者注射剂量吗? 目前无临床文献报道该问题。 问题 13:ESI 的注射途径会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治疗效果或者增加注射风险吗?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一种注射途径优于另一种注射途径。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 问题 14:各种脊柱介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作用如何?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 内镜下经皮椎间盘切除术可以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治疗的一种方法。 推荐等级:C 内镜下经皮椎间盘切除术应用于经过严格筛选适应症的患者中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量,并改善患者腰背部不适感。 推荐等级:B 自动经皮椎间盘切除术可以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治疗的一种方法。 推荐等级:C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自动经皮椎间盘切除术效果好于开放椎间盘切除。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离子椎间盘减压(Plasma disc decompression,基本等同射频消融)/ 髓核成形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中的应用。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离子椎间盘减压法治疗效果好于经椎间孔 ESIs。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经椎间盘内注射高压生理盐水、电热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 问题 15:辅助治疗措施,如支具,电刺激,针灸,经皮电刺激等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中的作用如何?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上述辅助治疗措施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中的应用。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 问题 16: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患者在接受对应药物或者介入治疗时,短期(小于 6 周)、中期(6 周至 2 年)或长期(大于 2 年)获得良好 / 好的功能预后的可能性是多少? 药物或者介入治疗可改善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的临床功能预后。 推荐等级:B 经椎间孔 ESIs 可以改善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临床功能预后。 推荐等级:B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按脊疗法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的临床功能预后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 问题 17: 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患者是否存在对应的预测因素(如年龄,症状时间,症状严重程度等)预测短期(小于 6 周)、中期(6 周至 2 年)或长期(大于 2 年)获得良好 / 好的功能预后的可能性? 患者年龄(小于 40 岁)和较短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小于 3 月)和经皮椎间盘镜治疗后更好的临床功能预后相关。 证据等级:II 现有的研究证据表明经椎间孔 ESI 治疗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时不存在显著预后差异。 证据等级:II/III 现有的研究证据表明神经根压迫的程度和临床功能预后呈现负相关性。 证据等级:II/III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证明患者年龄和药物或介入治疗的效果相关。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 问题 18:药物或介入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效用比如何? 有研究认为经椎间孔 ESI 具有较好的效用比 [46.47]。 手术治疗 问题 19:是否存在一种临床症状或体征提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预后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