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MSDS

合集下载

2014实验六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

2014实验六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
项目: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 群、总大肠菌群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大肠菌群在食品检验中的意义。 2. 掌握检验的程序和步骤。 3. 通过MPN检索表的检索得出实验结果。
二、基本原理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2~37℃下24h内,能 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 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该菌群主要来源于人 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 食品卫生质量状况,推断食品中肠道致病菌 污染的可能。具有广泛的卫生学意义。
(2)BGLB:煌绿乳糖胆盐肉汤
成分:蛋白胨10.0g,乳糖10.0g,牛胆粉溶液 200mL,0.1%煌绿水溶液13.3mL,蒸馏水 800mL,pH7.2±0.1。
3个三角瓶(含玻珠)中,225ml/个 9支试管,3支/组,9ml/支
抑菌剂的选择
大肠菌群检验中常用的抑菌剂有胆盐、十二烷基 硫酸钠、洗衣粉、煌绿、龙胆紫、孔雀绿等。
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从属关系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 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 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 面并非完全一致。一般认为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
杆菌、产气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杆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 内普遍存在的细菌,是粪便中 的主要菌种产。气一克般雷生白活氏在菌 人大 肠中并不致病,但它侵入人体 一些部位时,可引起感染 。
LST产气(+)
0
将产气的试管内 样品接种到 BGLB肉汤
4)初发酵试验
选择10-2、10-3、10-4三个稀释度的样品均液 (液体样品可以选择原液), 用无菌移液管分别 吸取1mL到LST发酵液试管中,每管接种1mL, 每 个稀释度做3个平行(共9管),36℃±1 ℃培养24 h±2 h,观察倒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24 h±2 h 产气者进行复发酵试验,如未产气则继续培养至 48 h±2 h,产气者进行复发酵试验。未产气者为 大肠菌群阴性。

食品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

食品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
6
(——培养基由营养琼脂改为平板计数琼脂;
7
——菌落总数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改;
8
——增加了第二法“菌落总数PetrifilmTM测试片法”;)-2008
9
GB/T 4789.2-2010
3.设备和材料
3.1 恒温培养箱:36℃±1℃ 30℃±1℃。 3.2 冰箱:2℃~5℃。 3.3 恒温水浴箱:46℃±1℃。 3.4 天平:感量0.1g。 3.5 均质器 3.6 振荡器 3.7 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其吸头。 3.8 无菌锥形瓶:容量为250mL、500mL。 3.9 无菌培养皿:直径为90mm。 3.10 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3.11 放大镜或/和菌落计数器或PetrifilmTM自动判读仪。 3.12 无菌刀、剪子、镊子等。
另取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头,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样品匀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次1mL灭菌吸管或吸头。
根据对样品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分别在做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吸取1.0 mL样品匀液于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同时分别取1mL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作空白对照。
4 培养基和试剂
4.1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 (Plate count agar PCA),见附录A中A.1。 pH =7.0±0.2 4.2 磷酸盐缓冲稀释液,见附录A中A.2。 pH =7.2 4.3 无菌生理盐水,见附录A中A.3 :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min。 (4.4 1 mol/L 氢氧化钠(NaOH):称取40g氢氧化钠溶于1000mL水中。 4.5 1 mol/L 盐酸(HCl):移取浓盐酸90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4.6 PetrifilmTM菌落总数测试片(aerobic count plate)和压板。) 4.7 75%乙醇。

_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解析

_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解析
细菌菌落总数: ≤30000cfu/ml
大肠菌群: 肠道致病菌: ≤90MPN/100ml 不得检出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菌落总数cfu/ml: ≤100 总大肠菌群cfu/100ml或MPN/100ml :不得检出 耐热大肠菌群cfu/100ml或MPN/100ml :不得检出 大肠埃希氏菌cfu/100ml或MPN/100ml :不得检出
(4) 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 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缓注入9mL磷酸盐缓 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
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 1
支1mL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
成1:100 的样品匀液。
(5)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按上述操作,
4、 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 )的报告
根据大肠菌群阳性管数,检索MPN 表(见附录
B ) ,报告每克(或毫升)样品中大肠菌群的 MPN 值。 注意:当检样的量与表中的量有增加或减少时, 表内的数也应相应减少或增加。
大肠杆菌 0157显色 培养基上 的菌落
在伊红美兰乳糖琼脂(EMB)上
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一)
参考 GB4789.3-2010
一、目的
1、 了解大肠菌群的定义及食品中大肠菌 群测定在食品卫生检验中的意义。 2、练习并掌握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 。
二、原理
1、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24小时能发酵乳 糖产酸产气,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 无芽孢杆菌。
主要由肠杆菌科中埃希氏菌属、肠杆菌

3、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 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
胆盐发酵管。

大肠菌群测定步骤

大肠菌群测定步骤

食品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测步骤一、培养基制备1、生理盐水氯化钠 8.5g蒸馏水 1000.0ml将氯化钠溶于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用量筒量取225ml分装到各个广口瓶中,1210C高压灭菌15min,备用。

2、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称取37克放入烧杯,将各成分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放电炉子上加热并搅拌均匀,分装于装有倒立发酵管的试管中,每管10ml,装完盖帽,1210C高压灭菌15min,双料培养基除蒸馏水不变外,其余成分加倍。

3、样品制备(在无菌室中进行)(1)固体或半固体样品无菌操作称取样品25g置于装有225ml生理盐水的广口瓶中,充分振摇、混匀,制成1:10的样品稀释液备用。

(2)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样品25g置于装有225ml生理盐水的广口瓶中,充分混匀,制成1:10的样品稀释液备用。

4、样品稀释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ml 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混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

按照该操作程序,可制备1:1000,1:10000。

等10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ml无菌吸管或吸头。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时,吸取1ml样品匀液于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

同时分别吸取1ml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二、大肠菌群的测定(MPN法)1、选取适宜的三个连续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每个稀释度均接种三管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每管接种1ml。

360C+10C培养24h-48h后,观察倒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并记录24h和48h内产气的LST肉汤管数。

对未产气的试管,可以轻敲试管壁的方式观察是否有较细小的气泡从管底逸出,如果所有LST肉汤管均未产气,可按。

报告结果;如果LST管有产气,则按下面步骤作证实试验。

物质资料数据单总则

物质资料数据单总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7.0附件:
序号
名称
1
磷酸
2
氢氧化钠
3
碳酸钠
80
硫酸锌
81
丙酮
82
正己烷
83
石油醚
84
异丙醇
85
沼气
86
乙醚
87
磷酸氢二钾
88
硫酸镁
89
乙酸锌
90
氯甲酸-9-芴基甲酯
91
氮气
92
尿素
93
聚氯化铝
94
氩气
95
ESI-L低浓度调谐混合物
96
液氧
97
洗手液
98
润滑油脂
99
食品级润滑油
100
免洗手消毒液
101
一水柠檬酸
102
聚丙烯酰胺
103
乙炔
104
主管当局或进口商要求提供。
原则上非危化学品(商品、消费品等)不需要提供SDS,但在现实中往往并非如此,比如订舱、运输等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被要求提供。
6.0内容:
MSDS共包含以下十六部分信息,顺序固定,各项标题严格按照法规表述。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氯化钠
105
变色硅胶

实验室试剂一览表

实验室试剂一览表
实验室试剂一览表
序号
试剂名称
级别
厂家
数量
备注
1
硝酸
高纯(BVⅢ)
2
高氯酸
高纯(BVⅢ)
3
盐酸
优级纯,分析纯
两个级别
4
硫酸
优级纯
5
硫酸
分析纯
6
硝酸
分析纯
7
氢氧化钾
分析纯
8
硼氢化钾
分析纯
9
硫脲
分析纯
10
六水硝酸镁
分析纯
11
氧化镁
分析纯
12
氢氧化钠
分析纯
13
碘化钾
分析纯
14
铁氰化钾
分析纯
15
磷酸二氢铵
优级纯
刚果红
分析纯
47
异戊醇
分析纯
48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
49
氯化钠
分析纯
50
孟加拉红培养基
51
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
52
煌绿乳糖胆盐肉汤
53
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
54
10%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
55
Baird-Parker琼脂
56
血琼脂
57
营养琼脂
58
革兰氏染色液
59
缓冲蛋白胨水(BPW)
60
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TTB)
74
沙门氏菌O和H诊断血清
75
生化鉴定试剂
76
无水甲醇
优级纯
分析纯
31
柠檬酸
分析纯
32
辛烷磺酸钠
色谱纯
33
乙酸铅
分析纯
34
草酸钾

大肠菌群的测定

大肠菌群的测定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的计数 (GB4789.3-2010)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大肠菌群在食品卫生检验中的意义
2. 学习并掌握国标法检测大肠菌群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大肠菌群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 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大肠菌群作为一 类卫生指标菌,主要以其检出情况来判断样品是否受 到了粪便污染。 大肠菌群数是指每升水中含有的大肠 菌群的近似值。通常可根据水中大肠菌群的数目来判 断水源是否被粪便所污染,并可间接推测水源受肠道 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
二、实验原理
食品大肠菌群数系以每g(mL)检样内大 肠菌群最近似数(the most probable numer,简称MPN) 表示。 本实验中采用的是GB4789.3-2010中第 一法《大肠菌群MPN法》 正确使用MPN法关键是选择适当的稀释 度和接种量。
三、实验材料
1.培养基 : 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 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 生理盐水
2. 检测样品:湖水 3.设备与材料:无菌培养皿,乳糖发酵管,试 管等
四、实验步骤
样品处理和稀释 初发酵试验
复发酵试验
(一)取样、稀释和培养
根据食品卫生要求或对检验水样污染情 况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 管。也可直接用样品接种。 用1mL无菌吸管吸取样品均液0.5mL,沿 管壁缓缓注入4.5mL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 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1mL无菌吸管反复吹打, 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按上述操作,依次制成10 -1、 10 -2十倍递 增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1次,换用 1支1mL无菌吸管或吸头。
(二)初发酵试验
即通常所说的假定试验。其目的在于检查样品中 有无发酵乳糖产生气体的细菌。

基础知识几种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形态(一)

基础知识几种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形态(一)

基础知识⼏种微⽣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形态(⼀)⾷品微⽣物检测⾦黄⾊葡萄球菌⾦黄⾊葡萄球菌在BP琼脂上典型特征特征描述:⾦黄⾊葡萄球菌呈圆形 , 表⾯光滑、凸起、湿润 , 直径 2 ~ 3mm 。

灰⿊⾊⾄⿊⾊ ,有光泽 , 常有浅⾊ ( ⾮⽩⾊ ) 的边缘 , 周围绕以不透明圈 ( 沉淀 ), 其外常有⼀清晰带 ( 卵磷脂环 )。

当⽤接种针触及菌落时具有黄油样粘稠感。

有时可见到不分解脂肪的菌株 , 除没有不透明圈和清晰带外 , 其他外观基本相同。

从长期贮存的冷冻或脱⽔⾷品中分离的菌落 , 其⿊⾊常较典型菌落浅些 , 且外观可能较粗糙 , 质地较⼲燥。

⾦黄⾊葡萄球菌在⾦黄⾊葡萄球菌显⾊培养基上典型特征特征描述:典型的⾦黄⾊葡萄球菌为灰⿊⾊菌落,其外围有⼀不透明圈。

本培养基⽤于直接鉴定⾦黄⾊葡萄球菌,如果在 18-24 ⼩时没有出现典型菌落,需再培养 18-24 ⼩时。

有时⾦黄⾊葡萄球菌不显灰⿊⾊,但其外围有⼀不透明圈。

⾦黄⾊葡萄球在⽢露醇⾼盐琼脂培养基上典型特征特征描述:⾦黄⾊葡萄球菌显黄⾊,其外围有⼀黄⾊的晕环。

⼤肠杆菌⼤肠杆菌在⼤肠杆菌/⼤肠菌群显⾊培养基上典型特征特征描述:⼤肠杆菌典型菌落为蓝⾊⾄紫⾊,⼤肠菌群为粉红⾊菌落,其它细菌为⽆⾊菌落。

⼤肠杆菌O157菌在O157菌显⾊培养基上典型特征特征描述:典型 O157:H7 菌显紫⾊,⼤肠杆菌和⼤肠菌群显暗蓝⾊。

⼤肠杆菌在伊红美蓝琼脂(EMB)上典型特征特征描述:⼤肠杆菌呈⿊⾊中⼼,有或⽆⾦属光泽。

⼤肠杆菌在⽉桂基硫酸盐胰蛋⽩胨⾁汤(LST)上典型特征特征描述:⼤肠杆菌分解乳糖产⽣⽓体,有⼩倒管内收集有⽓泡。

⼤肠菌群⼤肠菌群在去氧胆酸盐琼脂(DC)上典型特征特征描述:典型菌落为红⾊ , 菌落周围有红⾊的胆盐沉淀环。

菌落直径为 2-3mm 或更⼤。

⼤肠菌群在结晶紫中性红琼脂(VRBA)上典型特征特征描述:典型菌落为紫红⾊ , 菌落周围有红⾊的胆盐沉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无资料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安全文化网相关资料。
填表部门:
规出台时。
其他信息:
2014-04-23填表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不溶于冷水,易溶于沸水,缓溶于热水。
主要用途:
用于化学试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光。与溶剂分开储存。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无资料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无资料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食入:
饮足量温水。如不适则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
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采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无资料
前苏联MAC(mg/m3):
无资料
TLVTN:
无资料
TLVWN:
无资料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必要时,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白色或浅黄色粉末。
pH:
无资料
熔点(℃):
无资料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
化学品英文名称:
Lauryl Sulfate Tryptos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CAS No.:
分子式:
分子量: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胰蛋白胨
氯化钠
乳糖
磷酸氢二钾
磷酸二氢钾
月桂基硫酸钠
7758-11-4
7778-77-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无资料
环境危害:
无资料
燃爆危险:
无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