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并购康盛寓意:互联网自由竞争转向垄断
垄断之祸QQ-360事件的教训

垄断之祸QQ-360事件的教训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023-03今年11月3日腾讯公司《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下称《QQ公开信》)中说:“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
”这就意味着腾讯给数亿QQ用户下达的最后通牒:必须立即在QQ和360之间做出“二选一”的抉择。
腾讯QQ负责人称“这是我经历的最惨烈的战争!”奇虎360公司则称:“目前是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恳请用户为了互联网安全的未来停用腾讯QQ三天。
”[1]不管双方怎样陈述自己的理由,以11月3日腾讯QQ的“最后通牒”为标志的这起恶性竞争事件将载入中国互联网的史册。
这起事件开创了三个“第一”。
一、此次事件的三个第一涉及人数第一;手段恶劣第一;造成的负面影响第一。
腾讯QQ是全球排行第三的巨型互联网公司,自己公布的用户数是6亿;奇虎360是国内巨型网络安全公司,旗下的360安全卫士、360杀毒、360安全浏览器等软件覆盖了中国网民的90%[1]。
按照腾讯CEO马化腾本人的计算,11月3日360的“扣扣保镖”已使至少2000万用户被劫持,而每个QQ用户平均有40个好友,这样360公司就劫持了8亿人。
也就是说,当晚马化腾预测卷入QQ-360这场争斗的至少有8亿人。
不论以何种方法估算,由于QQ和360软件的性质,这场事件所涉人数之众在世界互联网史上是创纪录的。
两家公司的争端始于9月底360指责腾讯在QQ聊天软件运行过程中随意窥探QQ用户硬盘上的隐私文件,因而推出了一种“隐私保护器”。
腾讯反控360软件侵权及散布色情信息,并对360采取反制手段。
双方的争执迅速升级,腾讯副总裁说,“这不是两家公司之间的战争,而是一家公司(即360)与整个互联网产业的战争”,[1]预示着局部争斗走向了“全面战争”。
从双方相互攻讦的话语在用户的电脑窗口频繁弹出,直至腾讯对QQ用户发出“最后通牒”,战火已经烧向了广大用户。
腾讯传读后感

腾讯传读后感腾讯传读后感1 在现金牛短信业务治理的路上,腾讯无法借助三大运营商赚钱。
他开始在手机上“自立门户”。
在面对MSN的进军,腾讯积极应对。
在空间这款产品受到关注时,积极探索音乐收费的方式。
尽管有过失败,但是最终通过绿钻的方式进行收费。
惊心动魄地战胜了51。
通过模仿,购买,形成了《开心农场》的爆炸性效应。
互联网传播与发展的量级惊人。
在腾讯击杀联众,进入棋一牌游戏后,引起整个互联网业界的震惊,几乎每个人都开始思考一个可怕的问题—如果哪一天,腾讯以同样的战术进入我的疆域,我能否抵抗?经典的腾讯式运营:锁定一个“真实的诉求点”,在用户体验上力争做到极致~从庞大的用户基数中抓取消费群~在形成一定数量的基础用户之后推出进阶式有偿商业服务~持续优化、尽力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寻找新的诉求点。
在广告领域,由于QQ用户群不是汽车、房产、高端产品的目标客户,因此互动的效果暂时不佳。
通过按照效果付费,用户资源重新组织,腾讯暂时找到了自己的方式。
腾讯传读后感2 在上下班途中和高铁上看完了这本《腾讯传》。
中国互联网从蛮荒时代延续至今,发生了这许多波澜壮阔的故事,读这本书,有一种目睹帝国的建立般的历史参与感——是的,在近未来,盘踞在互联网生态中的商业巨头和现实世界的政权有着相匹敌的庞大力量。
这本书算不得非常优秀,在很多地方尤其是涉及腾讯战略转型和生态构建中逻辑、洞见、抉择总有点隔靴搔痒的不得劲的感觉,没有拨云见日般的畅快。
然而,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全景式地为我们展现了腾讯帝国建立的发展历程——这是我们零零碎碎地读各种文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个体化地使用腾讯各种服务所得不到体验。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我想这本书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带领我们回顾腾讯乃至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大事件、历史节点和选择的岔路口——回顾当年那些场景下机会是从哪里、如何出现而又消失的,人们有哪些困惑和抉择,这些又如何影响到现在,是否告诉我们如何面对未来。
——最后一段并非空话,我想把《腾讯传》记录事件按照时间线好好梳理一下,仔细看看当年发生了什么,并写一系列主题笔记。
控股合并经典案例

控股合并经典案例
1. AT&T和Time Warner的合并:2016年,AT&T以8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媒体巨头Time Warner,这是当时最大的媒体合并案之一。
通过这次合并,AT&T获得了Time Warner庞大的内容库,包括HBO、CNN和华纳兄弟等知名品牌,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电信和媒体行业的地位。
2. 雀巢和诺思卡菲的合并:2018年,食品与饮料巨头雀巢以7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咖啡公司诺思卡菲。
这笔交易使雀巢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企业,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咖啡市场的市场份额。
此次合并也为雀巢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和市场机会。
3. 腾讯和京东的合并:2014年,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电子商务公司京东的15%股份。
这次合并使腾讯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地位,并与京东共同发展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业务。
4. 惠普和康柏的合并:2002年,个人电脑制造商惠普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竞争对手康柏。
这次合并使惠普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之一,进一步扩大了其在硬件领域的市场份额。
5. 迪士尼和21世纪福克斯的合并:2019年,华特迪士尼公司以7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21世纪福克斯的大部分资产。
通过这次合并,迪士尼获得了21世纪福克斯的电影和电视媒体资产,包括福克斯电影公司和FX等品牌,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娱乐行业的影响力。
此次合并也标志着传统娱乐公司对流媒体
和数字媒体的转型趋势。
这些是一些经典的控股合并案例,展示了企业如何通过合并来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和拓展业务领域。
溢价收购案例

溢价收购案例【实用版】目录1.溢价收购的概念和原因2.溢价收购的案例分析3.溢价收购的影响和风险4.我国对溢价收购的监管态度和政策5.企业在进行溢价收购时应注意的事项正文一、溢价收购的概念和原因溢价收购,指的是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收购方以高于目标公司市场价值的价格进行收购。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目标公司具有潜在价值、成长性较强或者市场地位独特的情况下。
溢价收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战略布局:收购方可能看重目标公司的市场地位、品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希望通过收购来实现自身的战略布局。
2.协同效应:收购方和目标公司之间可能存在业务、技术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收购后可以实现资源整合,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3.成长性:目标公司可能具有较高的成长性,收购方可以通过收购来分享其未来增长的红利。
二、溢价收购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腾讯收购 Supercell2016 年,腾讯以 86 亿美元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 Supercell,收购溢价率高达 100%。
此次收购旨在布局全球游戏市场,提升腾讯在全球游戏产业的竞争力。
2.案例二: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2015 年,阿里巴巴以 44 亿美元收购视频网站优酷土豆,收购溢价率约为 60%。
此次收购意在布局视频产业,与腾讯在互联网娱乐领域展开竞争。
三、溢价收购的影响和风险溢价收购可能导致收购方在短期内承担较大的财务压力,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管理、文化等方面的整合问题。
如果收购方不能在收购后实现预期的协同效应和成长,可能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四、我国对溢价收购的监管态度和政策我国监管部门对于企业进行溢价收购持谨慎态度,要求企业在进行并购交易时遵循市场规律,合理定价。
此外,监管部门还会对并购交易进行严格的审查,以防止恶意并购、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企业在进行溢价收购时应注意的事项1.充分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确保溢价收购的合理性。
2.详细分析收购后的协同效应和成长潜力,确保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回报。
全民公敌马化腾

“全民公敌”马化腾在中国互联网,有一个人跟陈天桥、马云、丁磊、张朝阳、李彦宏五个人同时过招。
他长相斯文行止儒雅,却被叫做“全民公敌”,他掌管着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过去五年中,王雷雷、丁磊、周鸿礻韦、马化腾、还有杨元庆都尝试过同一件事情。
不过最后只有一个人成功了。
他们都想在门户格局中取得一席之地,将流量领先的新浪和搜狐取而代之。
Tom 在线沿袭李嘉诚旗下Tom集团做大媒体集团的思路,王雷雷在2002年大举投入、发狠要进“门户前三”。
倍感Tom紧逼压力的网易也一直没有放弃赶超新浪搜狐的努力,为此,丁磊先后用了四任总编辑。
2003年末开始,前雅虎中国总裁周鸿礻韦声称要为“全球第一门户”在中国夺回“应有的位置”。
腾讯则几乎在同时推出。
马化腾说得很明白:“我们会进入门户前三,前三中有一家会是新浪,另一家我不知道是谁。
”而比这还早三年,联想和AOL成立合资公司,为把烧成“中国AOL”准备了1亿美金。
他们可都是中国互联网甚至IT界最厉害的角色。
杨元庆的能力勿需多言。
在中国互联网,周鸿礻韦以“强势”著称。
Tom在线虽然是后辈,但2001年才发力,2005年利润就追过新浪、营收超搜狐70%。
盛气凌人的周鸿礻韦也常常跟人讲:“王雷雷后发制人,很不容易。
”丁磊更不在话下。
这个“技术精英”加“天才商人”掌管的是中国互联网业利润最高的公司。
只有马化腾给人印象最为模糊。
他偏安于深圳,极少在媒体露面。
马化腾做门户所用的人,也是丁磊和王雷雷用过的人。
孙忠怀,在来腾讯担任网站部总经理之前,就分别任Tom在线和网易的内容总监。
这个人三番受命构建大门户,最终在马化腾旗下成就夙愿。
孙忠怀说,丁磊是个天才。
既对未来抱有“精准的预见”,也能坚决执行,直到“把每一个细节都抠透”为止。
而王雷雷“激情澎湃”,这个大学时候的体育尖子工作到后半夜,累了就去跑步,再回来工作,到凌晨5点回家睡觉,早上10点又到公司。
相对来说,马化腾是另一类人物,从不发脾气,为人儒雅,但每一步都有计划。
腾讯历程

QQ第一位产品经理吴宵光:腾讯17年发展史上的14个关键点前面先跟大家分享一下腾讯过去的发展历史。
我在腾讯待了很多年,经历了公司发展的每一步,有一些体会跟大家分享。
腾讯业务发展第一阶段1998年早期QQ:抓住核心功能点1996年我从南京大学气象学专业毕业后,便进入了深圳市气象局工作。
1997年起,互联网开始在非学校以外的公众普及,那时第一波上网的是政府及电信行业里面的人,互联网世界非常小。
我们非常幸运,赶上了非常好的时期。
1998年Pony(马化腾)创办了腾讯,一开始是要打造网络寻呼系统,因为Pony之前在润迅工作,润迅是当时深圳最大的寻呼公司。
当时腾讯想通过互联网把信息发到寻呼机上。
很巧的是,当时广东电信拿出90多万元招标,要做一个即时通信系统,90多万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项目。
Pony找到我说需要一些人来开发客户端,当时我们3个人做了QQ的第一个版本,我做前端,还有一个人做后端,我们的CTO Tony(张志东)负责整个架构的设计。
所以最开始时决定做QQ,是为了应标赚电信的钱,但最后我们没有拿到中国电信的标。
没有办法,我们只好自己去经营这个业务。
当时我们做对了几个点:QQ第一个版本做得非常小。
第一版本是我开发的,印象也比较深,做到200多K。
那时候中国上网的用户大部分是30多K的下载速度,好一点的可能有100多K。
而我们有很多竞争对手一出来都是1~2M,这在今天看起来非常小,但在十几年前下载一个软件要花1个小时。
那时候网费是按小时计的。
软件太大对于用户体验和用户的心理门槛,都是非常大的压力。
其次,我们在软件设计上给用户提供了很多卡通头像,非常可爱。
早期上QQ,因为身边的人大多都没有上网,所以上网认识的大多是陌生人,我们在QQ上聊天完全不知道对面坐的是一条狗还是一个人。
那时也没有数码照片,没有任何信息可以知道对方是长什么样子。
所以当时QQ用户都可以有一个很可爱的卡通头像,让用户想象这个朋友背后是什么样的人。
腾讯并购芬兰Super Cell公司的动因分析

腾讯并购芬兰Super Cell 公司的动因分析李晓一、2016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发展现状1.全球游戏产业分布—2016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
在2016年全球游戏营收排名中,位居前三的是中国、美国和日本,游戏收入分别为244亿美元、236亿美元和124亿美元。
2.电脑到手机的转移—手游成为网游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
2016年对全球游戏产业来说是一个大年,910亿美元的总体收入相比去年增长了49%。
其中,移动游戏市场收入406亿美元,同比增长18%,占据了全球市场近半份额,超过了以往的PC 平台和主机平台。
3.中国网络游戏行业用户规模—人口红利优势渐弱,提高质量是新方向。
2016年移动游戏用户规模约5.21亿人,而PC 端游戏用户规模约为4.84亿人。
手游经过之前的爆发式增长,人口红利优势减弱,用户规模几乎稳步不增。
而由于移动市场的冲击,PC 游戏用户规模更是出现明显下滑,相比2015年,2016年的用户规模下降了12%。
笔者认为,不管是电脑端还是手机端,用户规模均已到了一个峰值,中国游戏市场规模如果还想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那么就必须在企业精致经营、产品优化创新、游戏产业融合、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二、并购双方公司概况1.腾讯公司概况。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腾讯),是一家成立于1998年11月的民营科技企业,总部设立于中国深圳,2004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公开上市,是目前中国领先的提供互联网增值服务商之一。
主要向亿万用户提供两项核心服务,即社交平台和数字内容。
通过QQ 、微信和WeChat 、腾讯网( )、腾讯游戏等多个网络平台,满足不同互联网用户交流、资讯、娱乐和金融等多方面的需求。
2.SuperCell 公司概况。
SuperCell 公司是2010年由IlkkaPaananen (埃卡·潘纳宁)和其他五位创始人共同创建的游戏开发公司,总部位于芬兰,在全球拥有1亿活跃用户。
反垄断法的案例 (一)

反垄断法的案例 (一)反垄断法的案例反垄断法是指一系列法律规定,旨在防止市场垄断,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公平竞争。
在全球范围内,很多国家和地区实行反垄断法规制,其中,美国和欧盟是最为知名的反垄断立法者之一。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反垄断法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反垄断法的实际应用情况。
1. 谷歌反垄断案2017年6月,欧盟委员会作出谷歌公司反垄断的巨额罚款,金额高达24.2亿欧元(约合183亿元人民币)。
根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调查结果,谷歌公司通过滥用其搜索引擎垄断地位,限制竞争对手进入搜索市场,损害消费者利益。
欧盟委员会认为,谷歌公司通过支付手机制造商和网络运营商来限制其他搜索引擎的使用,导致竞争对手被排除,违反了欧盟反垄断法。
2. 微信反垄断案2021年1月,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腾讯公司开出了传言中高达500亿元人民币的反垄断罚单,罚款金额超过2015年发布的国内信息技术行业罚款额。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声明,腾讯公司通过微信平台建立用户群体,收集和使用用户数据,试图排斥竞争对手进入移动系社交领域,损害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市场监管总局认为,腾讯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扰乱公平竞争,违反了中国反垄断法。
3. 苹果反垄断案2019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裁定苹果公司的应用程序商店(App Store)滥用垄断地位,在iOS设备上销售软件造成一些用户不必要的、排他的开销。
此案是由一组消费者发起的集体诉讼引发的。
法院认为,苹果公司通过自己设定的高佣金要求阻止开发者将应用程序直接出售给消费者,排除竞争对手进入苹果手机应用市场,由此导致应用程序价格提高并侵犯消费者利益。
最高法院认定,苹果公司可以被视为垄断主体,而不是仅仅是一个市场交易中介者。
反垄断法的作用是明确各种行为是否合法,促进市场竞争,保障消费者权益。
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对手继续发展,构成了反垄断法规制的目标。
尽管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法律规定的标准和适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旨在防止市场垄断,促进公平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文档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腾讯并购康盛寓意:互联网自由竞争转向垄断
8月23日,并购尘埃落定——尽管康盛创想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omsenzInc。)的天使投资人周鸿?也想鼓励创业团队 “能坚持还是要坚持(上市)”,但80后创业者戴志康还是选择了被腾讯公司全资收购,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在某种程度上,此次并购可以看作是中国互联网进一步从自由竞争时期向垄断竞争过渡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它集中体现了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这三大派系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以及中小型网络企业的归附宿命。
至此,BBS领域的圈地以康盛创想“嫁”与腾讯为收官之作,BBS的新派三国格局形成,腾讯直接掌控了中国最大的社区技术平台,淘宝居次,百度联盟则通过广告分成用利益捆绑35万最主要的中小网站。
事实上,作为中国最大的社区论坛工具提供商,康盛创想有很多选择,而且在腾讯之外,也与阿里巴巴、百度都“接触过”。不过最终,它既没有选择独立上市,也没有选择另外两家巨头。据悉,出售金额在6000万美元以上,但腾讯并非最高出价方。
周鸿?说,马化腾很欣赏戴志康,戴志康又非常看重未来康盛旗下站长的论坛与QQ打通,协同效应很大。康盛创想副总裁李明顺称,康盛创想虽然已经做到了行业老大,但该公司一直想做与网民对接的业务却一直都还没有,此次与腾讯的结合可以得偿夙愿——这些都是事实,但不是全部。
诞生 在康盛创想身上,几乎体现了中国网络公司生存环境变迁的缩影。 2000年4月至7月,新浪、网易和搜狐相继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刺激了中国的一批创业者。不过到了2001年4月,纳斯达克从5000多点一下滑到了1600多点的谷底。2001年12月,戴志康就是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的冰冷期开始着手开发社区论坛系统“CrossdayBulletin”,简称“CDB”。
戴志康开始研发的产品在第二年3月问世,他又在 6月发布了CDB2.0,修正了上一个版本的若干问题,并开始拥有少量用户。到了10月份,CDB3.0版本完成,此版本重构了几乎全部代码。基于未公开的CDB3.0版本,康盛创想发布了Dis-cuz!的第一个版本Discuz!1.0。这个产品在2003年6月开始面向客户销售,是当时惟一采用编译模板技术、文件缓存技术构建的社区论坛产品。 如文档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那个时候初涉互联网的个人站长们——例如后来成立“站长之家”的杨云栋也只是玩玩个人主页——随着免费主页空间、免费建站资源的一度火爆,个人建站、建BBS日益盛行。康盛创想的产品正迎合了这一需求。
此时,大多数创业者都觉得互联网上的机会很多,虽然不知道什么生意赚钱,但每个人都充满了激情,而且大大小小的公司纷纷成立。
后来,康盛创想采纳了该公司“天使”投资人周鸿?的建议,遵从“互联网精神”让站长免费使用该公司的软件产品,靠增值服务收费,免费策略使得康盛创想快速发展成了中国最大的社区建站平台。
2004年,康盛创想日后的劲敌PHPWIND公司产品发布了第一个基于论坛的内容管理系统。
当时康盛创想所在的社区软件行业内还有十多家差不多大的同行。这个时期正值中国互联网的第二次创业高潮。2004年6月腾讯在香港上市,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敲钟,这一时期个人站长再度兴起,个人的 “玉米虫”(域名买卖)生意鼎盛。方兴东创立的“博客中国”在2004年成为博客门户网站,盛极一时。
到了2005年12月,康盛创想自称Discuz!已经成为“华语市场占有率最高、用户数量最大、体验最为标准的社区论坛产品”。
融资 2006年、2007年,康盛创想幸运地获得了包括华尔街顶级风险投资商红杉基金(SequoiaCapital)、著名风险投资公司晨兴创投(MorningsideVentures)以及搜索引擎巨头谷歌(Google)公司在内的多家基金及企业的投资。据悉,Google当时只投了100万美元,另外两家主投。
用戴志康的话说,采纳了免费策略之后,康盛创想的软件用户数量一天大概是以前收费时的100倍左右。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网站也在康盛创想免费之后成长起来了,这些网站纷纷成为了很多行业里、地区里、不同领域里的佼佼者。而康盛创想也借此增加了市场份额和覆盖率。
那个时候康盛创想在国内的社区平台和软件产品领域已经占了70%的市场份额,已经处于行业中的垄断地位。康盛创想的管理层和员工对未来也满怀激情和梦想。当然,除了当时康盛创想市场第一的位置外,投资人显然还看中了它的未来定位非常清晰。 如文档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根据戴志康当时透露的信息,他融到的这笔钱主要用途是 “继续完善产品,打造一个新型的社区平台和社区产品、服务”——除了产品研发、平台运营,为用户和站长创造价值之外,还有少量的资金用于运营。
在这两笔融资之前,康盛创想刚刚收购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戴志康认为,康盛创想是作为产品、平台的服务商涉足到电子商务领域。在他看来,如果淘宝是沃尔玛,那么街头小店就是康盛创想要涉足的市场,而且当时这块市场还没有什么级别的竞争,空间还“比较大”。
然而在方兴东眼里,中国互联网竞争环境的恶化从2006年就开始了,投资者开始不敢投早期项目了,因为垄断型网络公司是创新的最大杀手。
类似淘宝的街头小店并未像想象那样繁荣。 天使们都怕自己所投企业的领域遭遇垄断型公司的进入。这甚至一度成了创业者在融资时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如果你做的事,腾讯也进入怎么办?”
当时的戴志康还把“上市”作为自己的梦想。他可能没有想到,自己最终会选择腾讯,作为终身“归宿”。
对于戴志康来讲,第二轮融资时自认为没有什么竞争对手的情况,在PHPWIND被淘宝收购以后开始扭转。
博弈 得到了资金的康盛创想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康盛创想的竞争伙伴也开始分化,目前只剩下两三家。一些同行或转型,或关闭,还有个别被对头公司收购。
其中,对康盛创想最具影响力的就是2008年国内通用型建站软件开发商PHPWIND被淘宝网收购。此后PHPWIND先后与淘宝、支付宝联合推进社区电子商务、水电煤生活缴费等业务。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金建杭曾公开表示,今后阿里巴巴云计算将与PHPWIND合作,帮助PHPWIND建立一个中小网站的数据分享平台与电子商务营销平台,为区域网站提供存储、即时通讯、搜索等技术支持。
在这个时期,康盛创想从10多个人发展到了近300人,不过,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已经在爆发式扩张,分别在IM、搜索和电子商务领域建立起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并树立了高门槛。
此时开始遭遇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恶性竞争。 如文档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据悉,康盛创想90%以上的员工都被竞争对手聘请的猎头挖过,对方开出的条件很丰厚:两倍到三倍的薪水,超好的福利,只要人过来就行。
“我们发现,这家公司挖人的目的并不是在于招募人才,而是希望通过挖墙脚获取不正当的商业机密,或为了搞垮你。”李明顺说,“事实上,大多数员工都知道这种挖人的背后目的。”
与此同时,康盛创想在业务上与大型平台公司的竞争也开始加剧,康盛创想不但要维护团队的稳定留住人才,同时还要防止竞争对手利用资本的实力,来挖多年积累的客户,“一些竞争对手为了挖几个明星用户做案例,往往不惜一切代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在李明顺看来,对这些巨头来说,他们最不缺的就是钱,巨头的策略很简单,用钱去砸市场,即使亏了输了,这点损失巨头也承受得起。
这样下去,康盛创想是否能以一己之力对阵背后有强大支持的竞争对手? 2007年之后,互联网几大领域格局趋于稳定,中国互联网界的创业环境不能够再被复制。现在,这些领域的巨头已经巩固了自己的实力,不断推高自己的优势去进入新的领域。
新闻门户,新浪、搜狐、腾讯三家天下,持巨大流量进入其他领域更易获得成功——曾经在博客网站上花了巨大精力的方兴东,现在正在做他的义乌小商品城。尽管他的“博客中国”2005年5月排名升至Alexa全球网站流量专业排名前100位,但自从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进入博客服务后,很快日渐冷清,被边缘化。譬如当下,在饭否、叽歪躁动之后,新浪微博服务却迅速蹿红。
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也已经成为三个巨大的平台型公司,他们的一点政策改变更牵动着众多公司的生死——在腾讯QQ商城里的B2C公司,百度联盟的众多中小网站,淘宝网上做生意的千千万万中小卖家,依附于这三家巨型公司而生,但在一些垂直领域,却又与他们争抢客户资源。
这些中小网站对垄断巨头又爱又怕:现在累计有35万家中小网站依附于百度获得广告收入,根据百度今年第二季度财报,百度联盟分给中小网站的广告金额已经达到1.856亿元人民币。
根据DCCI的调查,34.6%的站长认为百度是 “未来可能对中小网站构成垄断或者竞争威胁的公司”——在这个调查中,腾讯以27.8%居次,阿里巴巴则以6.6%居后。
个人站长杨云栋近几个月的收入一直在下降——杨云栋感觉,只要是大站做的事情,小站就不能做。
那么康盛创想此时的选择,无疑也必须考虑到互联网世界的这种格局和力量。 如文档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依附 像康盛创想这样已经在垂直领域内做到了行业第一的公司,还能通过自身的产品和市场份额,堵住巨头的猛烈进攻。但是对某些领域的草根创业者而言,有些门槛却很难逾越,他们的命运朝夕不同。
康盛创想副总裁李明顺回忆,康盛创想当年创业时互联网上的机会要比现在多——虽然现在新的机会也有不少,但创业的难度在加大。现在创业者面临的不仅仅是自身的问题,还要面临与巨头竞争拼资本。
是的,“钱”一直是困扰创业者的一个最大问题。像1999年互联网泡沫时美国风投是个项目就给钱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
天使在哪里?优酷CEO古永锵回忆起当年他为搜狐去寻找投资,是坐飞机在全球寻找风险投资人。但是到了2005年优酷成立的时候,几乎所有外国最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都在中国有分支机构,本土风险投资也已经开始崛起。优酷的最后几轮融资,古永锵甚至“人都没有出北京”。
不过,幸运似乎只会照顾那些有资源的人,中小网站现在的生存环境异常艰难。杨云栋说,他们这些懂一点技术自己做网站的人,根本无法向那些天使投资人解释清楚自己的想法。因此他一直在寻找着盈利之路,跟大部分站长一样,中小网站主要依靠百度、淘宝存活。
“我们呼吁大公司做开放平台,让小公司来做应用,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DCCI数据中心主任胡延平在百度创业者俱乐部大会上鼓励那些中小站长。
据悉,康盛创想成为腾讯的全资子公司后,双方已经开始着手进行QQ账号与社区账号互通的可行性研究。这意味着,未来网民登录QQ就可以畅通无阻地使用康盛创想工具建立的论坛,如果在论坛里发个帖子,就可能同时出现在QQ的相关产品页面上,让朋友们随时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