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赞可夫说:“所谓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仅让儿童完成教师的要求,而且使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精神得以自然地成长。”我们应努力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和精神得以自然地成长。语文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

一、引导发现,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二、鼓励参与合作,追求自主探究的研究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自主探究的动力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诱导的目的就如同面前树上的一颗果实,它尽管红润香甜,充满了诱惑,但我们若将它置于高入云霄之处,那学生也只

有望洋兴叹,而绝无去摘取的勇气;我们若将它置于人人唾手可得之处,将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的方法是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高度,跳起来就可摘得到的地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展示自己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机会,我们就会看到我们的学生身上富有潜力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他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质疑能力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可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发言的面广,可以从别人的答案中积累到更多的知识,再加上面对面地讲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解决问题的效率也高。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在自主探究中,各组进行有计划地合作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选择合适的问题,加强自主探究的实效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生活是绚丽多彩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发现的能力。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来认真朗读课文,学生把父亲的表现与其他家长的表现进行对比,父亲的做法与别人的劝告进行对比,儿子的与他的同学进行对比,把这些串联起来自主

探究,并进行讨论。他们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父亲在危难之中对儿子的这种爱是深沉的、是伟大的。这样的讨论与探究,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出正确的答案,使主体参与落实到实处。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放手实践,品味探究成败的过程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究课文,使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达到“入境始与亲,句句悟其神”的最佳境界,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但是,如果教师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就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学生才有可能自由表达。所以,自主探究要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

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四、张扬个性,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教师要承认个别差异性,要因材施教,要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

性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耐心、灵活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或设置悬念,层层激发,或投石激水,引出波澜,或别出心裁,巧做布局。同时还要善于用睿智的目光,热情明确的语言,点拨学生思维的火花。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儿童个性,千万不可以成年人的所谓理智去命令孩子们,引导学生批判地接受前人的各种成果,形成“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观念,不断超越自我,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课堂就像一棵能开花的大树,学生都是大树上的叶子,需要阳光和水分。我们教师要充分关爱孩子的生命活动,追求“灵性”的教育,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