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民族国家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中古时期到近代西方国家的演变:
中世纪:
封君封臣制(教权与王权并存)
中世纪后期: 等级君主制(法国)、议会君主制(英国)
14—17世纪: 专制王权国家
18—19世纪:
近代民族国家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③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解放人们的思想。
⑤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兴起,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 根本原因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2、民族国家 (2)特征 ①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崇拜爱国人士。 ②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 ③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
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与他国保持联系 。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 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四)进一步发展——维也纳体系
(1)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 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维也纳体系。
(2)影响
①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 其他地方 。 ②国际法应用实行双重标准,导致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一战。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 2、表现
①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 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④民族国家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 3、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③
国际法的主体范围仅限于欧洲国家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
提示 特征:主要由西方国家确立;内容上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人道主义等原则, 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观念的体现;使用范围上排斥资本主义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视角2 《非战公约》
. .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3
培养·史学思维
4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课程标准
学习要点
了解近代西方民族 国家的形成情况, 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_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 专制王权国家
主权国家
主权
集体制裁
2. 外交制度建立
(1) 建立: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 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__________。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2) 发展:维也纳体系
. .
. .
教你读史
①
《非战公约》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审判战犯的法理依据
. .
. .
. .
结果
由于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又规定形成决议的“______ _____”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
欧洲西部主要的国家

北德平原 中德山地
南部高原山地
巴伐利亚高原 阿尔卑斯山脉
exit next
北德平原
德国北部是北海与波罗的海沿岸的低平 高原,日照较少,湿度较大,种植有多 汁牧草,发展畜牧业。
exit next
莱茵河流 经中德山 地的风光
流经科隆的莱茵河
莱茵河沿 岸的休闲 村庄
的莱 中茵 德河 山沿 地岸
exit next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领
土
爱 尔
组
兰 岛
成
东 北
部
北
爱
尔 兰
英
威格 尔 士
兰
领土:主要包 括大不列颠岛 和爱尔兰岛的 东北部。大不 列颠岛分为英 格兰、苏格兰、 威尔士三部分, 其中英格兰是 政治、经济中 心地区
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海岸线曲折, 多良港:
伦敦、利物浦、 曼彻斯特。
农业在经济中比重较小
英国的首都:伦敦
(1)位置:英格兰东南部, 跨泰晤士河两岸,距河 口不远。
(2)职能:英国的政治 、金融、工业、贸易和 交通中心。世界最大的 金融中心之一。
(3)世界著名的旅游胜 地。
法国概况
国 名:法兰西共和国 面 积:55.2万平方千米 人 口:6380万 民 族:法兰西人 首 都:巴黎 官方语言:法语 货 币:欧元 国 庆 日:7月14日 宗 教:天主教
柏林
斯图加特 慕尼黑
煤矿 褐煤矿 K 钾盐矿 石油
exit next
发达的交通
德国交通运输业之发达在 全世界首屈一指,山间高速 公路高架在混凝土支柱上, 需要耗费巨资,是为了尽 量减少对农田的破坏。众多 的河流和沿海,形成发达的 内河航运与海洋水运体系。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部编版):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由材料可知,英国官方限制使用爱尔兰语,强力推广英语,体现了对 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项正确; 材料强调了民族语言在助推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没有体现英国议 会的权威和城市自治的开展,排除A、B项; 英语在世界上的广泛应用与英国的殖民扩张有关,而材料没有体现, 排除D项。
1234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648年,欧洲诸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 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威斯特伐利 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B项正确;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只是承认了德意志境内数百个诸侯国的主权, 1871年德意志才完成统一,排除A项; 民族自决不属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内容,排除C项;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没有确立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排除D项。
探究 强化关键能力
视角 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 材料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 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 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伴随着殖民扩张,国 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 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 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12345
5.(2022·鄂州期末)阅读下面“19世纪末英国地方机构图”。据此可知, 当时英国
√A.地方自治体系化和多样化
B.建立起自上而下的三级政 府体制
C.中央对地方实施了垂直管理 D.地方承担了所有的公共服务功能
关键 序言也认为国际公法对中国处理外交事务有价值,故D项正确
能力
方法点拨
本题解题术语:“这反映了……”,首先理解“这”所指是张斯桂为 《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的引句;“反映了……”,在理解引句信息 的基础上,从深层次合理推论。
民族国家的形成

•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是 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 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 联系课本第一分册的内容,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 在中世纪早期和中期,西欧几 乎所有的人都是基督徒,属于 天主教会;
• 封建等级制的金字塔型权力结 构使得领地成为权力的实体;
经济的复兴,女王在议会的帮助下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 经济发展的政策,包括规划呢绒生产,鼓励农业发展, 限制圈占土地,禁止进口奢侈品,补助造船业,并规定 每周农民食鱼日以推动渔业的发展等。女王支持海外贸 易活动甚至海盗活动,甚至直接参与投资。
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英国人向西班牙、葡萄
牙两国的海上控制权发起冲击。1588年,无敌 舰队被击败,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的海上力量, 使英国初步建立了海上霸权。女王宽容文化的自 由发展,在女王辞世时,伦敦已庞大无比,到处 都是在重商主义和个人主义上升时代成功或潦倒 的寻梦者,这里已不仅仅是商业和金融中心,还 是文化和政治中心。
2、原因: (1)前提条件: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社会基础: 社会各阶层支持加强王权 • 封建贵族丧失昔日权势,不得不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
位。 • 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 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寄希望于王权,改善生存环境。
请结合P9页探索与争鸣相关内容, 思考: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主 要差异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 经济领域: •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意大利 • 政治领域: • 民族国家、君主专制 英、法 • 对外关系: • 新航路的开辟 西、葡 • 文化领域: • 文艺复兴 意大利 • 宗教领域: • 宗教改革 德意志
西方文化概论-第二节2民族国家的崛起

③英国的兴起
力图在新教和天主教之间寻求妥协的兼容并 蓄的宗教政策,使得英国人在面对外敌时能够放 弃教派分歧而一致对外,同时也使英国具有宗教 宽容精神和言论自由,后者促进了英国近代科学 的兴盛和民主制度的出现。
与此同时,一方面英国国内的资本主义经济 因素迅猛生长,另一方面它不断发展海外商业贸 易和殖民扩张。以上诸因素使得英国逐渐成长为 欧洲最强盛的资本主义国家。
宗教改革有助于培养民族意识或爱 国心,后者又使得普通民众产生关于一 个政治统一体和文化统一体的心理认同, 这便为民族国家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精 神基础。
4、民族国家的特点
国家的疆域稳定,国家成为大多数民 众普遍关心的共同政治单元,民众也获得 了较大的政治参与权。
5、民族国家的政体形式
17、18世纪的西欧民族国家的国家 权力大多采取专制君主制的政体形式, 故这一历史时期又被称作“专制主义时 代”。这里的“专制主义”并无贬义之 意,而是指政治上的集权。
到了17世纪中叶,荷兰取代了西班牙而与英、法形成 新的三足鼎立之势。18世纪以后,荷兰逐渐衰落,而美国 和德国则开始崛起,形成新的多元化格局。这种政治格局 与罗马帝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大国的兴衰
①西班牙的衰落
西班牙在17世纪衰败的首要原因是,树敌较多 (土耳其、法国、英国、德国境内的新教徒以及尼 德兰的叛乱者)带来的巨额军费开支导致经济上的 过度窘迫。
④荷兰的兴衰
荷兰因其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的发展而 成为欧洲的强权国家之一。与此同时,荷兰 的共和体制和宗教宽容气氛也促进了其经济 和文化的发展。17世纪中叶以后,它取代日 益衰落的西班牙,和英国和法国一起形成了 新的三足鼎立之势。
然而,荷兰的政府行政效率低,并且领 土较小,使得其无法真正成为强权大国,最 终在与英、法等国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1815 年,欧洲各国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 (5)各国之间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积极: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和平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 了新途径。 (2)消极:但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 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④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⑤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2)特征 ①这些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 ②民族国家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历史、文化、语言、体制等。
知识点 2 |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主要表现:《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 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1)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国际法的实施仍然有很多局限性,一些大国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 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关键能力 破
定点 2 | 20世纪国际法发展的特点 材料 近代民族国家诞生之初,各国以强调各自之主权、扩大本国利益为务,使得武力成为 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仲裁者,由此而使状态……呼唤最基本的、普遍的道德戒律与普遍适用的处理主权国家之间关系 的法律,显得尤为迫切。
(1)1625年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 基础。 (2)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 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 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 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3)17 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到他国。在此基础上,近代 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的状况。 理解影响国际法的主要因素,分析国际法发展带来的主要
影响。
目录
壹 民族国家的产生
1.专制王权国家
2.近代民族国家
贰 国际法的形成
1.国际法的缘起
2.近代中国与国际法
3.国际法的历史作用 4.国际法遭遇的挑战
“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 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 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 谷人、勃艮(ɡěn)第人或者伦敦人, 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 德意志人。”
——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 与国际法的发展
古罗马
国家关系 地理大发现
格劳秀斯
三十年战争
自主学习:以时间为序自主梳理国际法与外交制度发展的脉络并进行 分期,简要概括每个时期的主要特点与成就。
1625 1648
1815 1917 一战后 二战后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奠基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基本原则
维也纳体系,领域扩展 十月革命,开辟新的阶段 国际联盟,《非战公约》签署 《联合国宪章》,国际法院
思考:统一对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作用? 材料一:英格兰逐步归于一个司法与法律的中央制度之下,当局的持续 努力,以及一致化的显而易见的便利,都可以解释商业交易行为中的这 种(度量衡)同一化的原因。
——罗杰斯《英国农业及物价史》
统一的空间使人们的经济、文 化交往加强,社会生活日益一体化, 过去分散甚至彼此对立的各个地 区、阶层开始联结起来,结合成一 个共同体。对共同体的热爱和忠 诚促进了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每 个人都开始意识到自己与“民族” 息息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欧现代民族国家是在“欧洲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略为仔细地看一下现代
西欧各民族国家的形成,就可以看出它们完全是在某种经济上的“欧洲化”的过
程中进行的。从16世纪以来的几百年间,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
都可看到这个过程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进展。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与王权的强大有
密切关系。通过英法百年战争和英国红白玫瑰战争,就达到了这样一个效果:封
建割据势力削弱,王权加强,形成以国王为首的统一的政治力量。战争激发了各
阶层的民族意识,出现了以忠于国王为特征的爱国主义。在中世纪西欧各国主要
是以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为主的。这种庄园经济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反而形成了
封建割据的形势。但到中世纪后期,庄园经济基本解体,区域性城市及至全国性
城市逐步形成,贸易和商业得以发展。最后形成统一的经济中心,这样统一的经
济中心成为民族国家兴起的重要条件。而在庄园经济解体,商业城市兴起的过程
中,人口起了关键的作用。我们来看一看中世纪晚期西欧人口的变化状况。
十四世纪后半期人口开始重新增长时,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已经基本瓦解。
封建社会瓦解之后,专制国家形成,最后形成西欧民族国家。当然封建庄园经济
的瓦解不仅仅是因为人口的变化,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影响。西欧的贸易和商业早在十一、十二世纪就有所发展了,
比如,北意大利,中德意志和弗兰德的市镇在那个时候已经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了。在12和13世纪,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城市大量的手工业品进入庄园,领主
由于自身消费的特点,不满足于以往庄园手工业者生产的低劣的手工业品,迫切
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这就出现不断发生庄园自营地缩
减、劳役地租改为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等现象。14世纪初起,西欧经济变化剧
烈,出现所谓的封建主义的危机,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改为出租经营,货币
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人身自由,劳役制庄园趋于瓦解。这个时期,
可以说是城市商品兴起,封建庄园经济衰退的时期。之后经历黑死病和百年战争
等的破坏,城市商品经济虽受打击,但最终恢复并繁荣发展,而封建庄园经济则
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另外,在城市及商品经济的兴起过程中,以王权为中心的政
府和城市是相互依赖、相互利用的关系。为了要生存下去,国家必须得到远远多
于它从传统封建收入来源所能得到的财政岁入,这样国家首脑为了得到税收就得
鼓励、增加和扩大贸易。而商人和城市居民则需要的得到政府的保护和支持,并
使政府成为自己利益的代言人。
庄园制的瓦解对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它促进了西
欧近代早期资本主义农场的兴起、地租形态的更替、市场体系的孕育、农奴的解
放等。为西欧率先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只有建立在人民权利得到保障人民需
要有新的力量把他们凝聚在一起。而这个力量就是基于个人权益的民族认同感。
设想,对内而言,一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足够高,人民生活在这个国家之中有
幸福感,对外而言,这个国家足够强大,给民众提供充分的为本民族自豪的理由。
身处这样一个国家,怎么还会没有民族认同感。我认为,要解决台湾问题,就是
要让台湾人有这样一种民族认同感。
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是一个过渡阶段,从传统的以军事、政治手段为主
的整合转到以经济手段为主的整合。16世纪时欧洲的“经济一体化”或“欧洲
化”达到了相当广泛的规模。这种“经济一体化”还因为这时期的政治斗争而加
剧发展。比如,查理五世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及在西欧内部与法国的战争,
迫使他寅吃卯粮,不断向欧洲的大银行家借钱,同时把美洲的金银或未来的税收
作抵押。16世纪到18世纪末的商业战争与商业霸权的嬗替,是欧洲经济一体化
或欧洲化的一个重要阶段。19世纪,西欧各国先后展开工业化并在不久后开始
向国外输出资本,欧洲的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发展也渐渐进入巅峰状态。这不
是偶然的,而是欧洲化极大地促进欧洲民族国家发展的表现。进入帝国主义时期,
“欧洲化”过程又有了新的内容:资本输出成为“欧洲化”的重要动力。第一次
世界大战前,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其实主要就是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输出:一
是欧洲各国之间的相互输出,再者是向北美的输出。至于向第三世界的输出,实
际上非常有限。下面的表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某种意义上欧洲人在这几百年间都是在“大动荡、大分化”中度过的,
所以他们也留下了关于那一时代的感叹。16世纪时英国一位叫托马斯•迪格斯的
数学家这样说道:“在这个竞争的世界里谈论持久的和平……那仅仅是人们的期
望。在这个严酷的时代里,战争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除非同宇宙一道毁灭,
否则根本就不可能消除。”也有一些人是从正面来看这种动荡和变化的,他们高
度评价自己的时代,认为那是史无前例的、最伟大的时代。 现代西欧的民族
国家,实际上就是在某种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政治、
社会和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适应性变化。没有这种一体化或“欧洲化”,就不会
有现代欧洲的民族国家。所以,当我们看现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时,不能忽视
它们赖以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的背景,这对我们理解当代第三世界民族国家的发展
有借鉴作用。在“欧洲化”的不同阶段,或者说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主
权的具体内容是有变化的。
16世纪以来欧洲国家主权的演变主要受两种力量的推动或制约:一种是对
外扩张的需要及与此相关的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另一种是国内政治力量对比的
变化。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初,西欧一些国家出于扩张的需要,曾先后作出一
个重要决定:建立拥有国家权力的殖民公司。西欧国家的扩张,始终面临着与他
们的主权理论相矛盾的情况:一方面,它们害怕把征服的原则应用于欧洲;另一
方面,他们在世界上又必须使用这条原则。在现实发展中,确实有一些人或国家
不断地想把这种原则应用于欧洲,但在处理非西方国家的问题时,它们基本上是
一致的。对待国际惯例或条约,特别是对那些自己未曾参与制订的国际惯例和条
约,一般都是根据国家的基本利益或长远利益来处理的。
欧洲人习惯上采用的这些手段,今天仍然依稀可见。近年来美国不断抛开联
合国自行其是,是前者的反映。今天,或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现象可能还会不
断出现;也就是说,“强权政治”仍将继续存在并不断发展,只不过它不会再像
19世纪西方列强全面建立殖民帝国时那样赤裸裸而已。由此又可得出另一条结
论:只要强权政治存在,就需要主权国家的斗争,主权国家必须继续存在。我们
只要看看这一点就够了:美国是一个最现代的国家,但美国也可以说是最重视保
护国家利益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