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诗经遗风

合集下载

舞低杨柳月声入桂花风-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

舞低杨柳月声入桂花风-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

3、客家山歌的演唱发声特点

与我国各民族民歌的发声方法有共同之处。 但又因民族风俗、语言、地域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其丰富 多彩的个性特征。 三种演唱方法特点: 大本嗓真声演唱特点; 假声或真假声吟唱的演唱特点; 高腔山歌的假声真唱演唱特点。



一、大本嗓真声演唱的特点

客家人因大都居住在山区,人烟稀少,山高林密,从事开垦、 伐木放排、耕耘劳作 ,生活条件和生产环境都非常艰苦。
曲调旋律上,音区较高,音域相对要窄些,旋律级进较多, 跳进比较少,大的跳进更少。节奏自由,节拍多样,一首山 歌当中常出现混合节拍。

2、客家山歌的价值

客家山歌,始生于客家人的生活劳作,绕响回荡于岭岗山坳, 山野田间,村落圩场等。

其唱腔艺术风格特色具有鲜明的客家地域风情,从各个侧面 展示了客家人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和历史足迹, 对民族音乐、历史、社会、民俗等各方面的学科研究和发展 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 值得我们认真挖掘,整理、研究和传承。


客家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客家文化 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客家山歌在东方乃至 世界文化中,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客家山歌,一直流传在民间,它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也是他们劳动 智慧的结晶和艺术审美情趣的具体体现。 客家山歌琅琅上口,脍炙人口,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千百年来, 靠口传心授,一代一代的流传至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致
谢!

追着日头趟山水
二、假声或真假声吟唱的特点

每个人的音域中,自然真声所达不到的高音可用假声去表现。 比如,客家妇女呼唤小鸡喂米时,呼唤鸭子时,哄小孩睡觉 时,怕吵醒小孩哼唱的歌大都用假声。 这种假声唱法,从歌唱方法上讲主要是指气息振动声带边缘 部分发出的声音。我认为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的就是江西会昌 的西江山歌《做双镶鞋去情郎着》(“着”为穿的意思)。

粤韵飘香课件

粤韵飘香课件


是即兴编唱。可以“客家山歌”包括客家山歌文学(即歌词)与客家山歌 音乐(即腔调)两个部分,它们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 客家山歌,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诞生,伴随着客家 民系的迁徙而远播。
客家山歌与其它民歌一样,是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如种 田、牧牛、捕鱼、采茶、伐木、挑担、驶船、抬轿等), 这从一些客家山歌的歌词中可以看出。人们在生产劳动 中,为了协同劳动动作,或者为了减轻疲劳、排解寂寞 与忧愁,便会哼出(或喊出)有旋律的声音,这些原始 形态的“歌”,延至现代仍不难发现,例如:蕉岭县的 《林工号子》全曲只有反反复复的“嘿呀”、“嘿嘟”、 “嘿哟”几个虚词。另外客家山歌与客家人日常生活、 民俗歌舞、宗教活动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客家人音乐的歌词文学性很强,曲调质朴含蓄、抒情奔 放、细腻缠绵、风格独特。
客家山歌较集中的传播区主要有粤东北的梅州、兴宁、 蕉岭、五华、大埔;赣南的万安、遂川、兴国、瑞金; 闽西的宁化、长汀、龙岩、上杭等。代表曲目有《新绣 荷包两面红》、《送人离别水东西》、《八月十五月团 圆》(粤)、《打只山歌过横排》(赣)、《八月十五 看月光》《大雨落来细雨淋》《风吹竹叶嫌冢当》 (闽)。
潮州锣鼓
• X X X X O XX XX X O • X X X X XX XX X O • XX OX X O XX OX X O • X X X.X XX XX XX X O
潮州锣鼓节奏谱
潮州小锣鼓节奏谱
广东音乐


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

成型于清代光绪年间

繁荣于民国时期
猜 猜: 这 是 哪 儿 的 方 言
?
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
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
年的历史。用客家方言演唱,

开展客家山歌教学实践初探

开展客家山歌教学实践初探

客家山歌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相融合,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凤岗客侨文化的艺术美,是一种让幼儿学习家乡文化,获得精神成长的重要方式。

我园教师从客家山歌运用于幼儿教学及实践开展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积极宣传客侨文化,力求让幼儿园成为客家山歌传唱的重要基地,也让客家山歌成为幼儿园的一张文化名片。

一、客家山歌进校园(一)悠久的历史“客侨文化”的特色是“客家第一珠玑巷,岭南独此排屋楼”,包含了历史人文、风物建筑、山歌文化、象棋文化、麒麟舞文化、排屋楼建筑文化等。

被称为“具有《诗经》遗风”的客家山歌起源于唐代,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元明清时期,客家人从福建迁入梅州、惠阳等地,之后再迁入凤岗并定居至今。

在千百年的辛勤劳作中,客家人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山歌,当地人口耳相传,不断创新。

经过历史的沉淀,以及先进文化的熏陶,凤岗山歌整合了客家多地区的曲调特点,逐渐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客家山歌。

2012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正式授予凤岗“中国客家山歌之乡”的荣誉称号,这意味着客家山歌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历程。

(二)传唱形式有利于传承文化客家山歌题材广泛,包含社会生产、家庭生活、男女情意等。

山歌一般采用七言四句的结构,歌词通俗易懂,韵律讲究,情趣盎然,且不同区域的调式不同。

此外,客家山歌具有“诗的外表、词的通俗、曲的韵律”,歌词中运用了赋、比、兴、重章、叠句、双关等手法。

据专家考评,客家山歌作为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其文化源于中原,艺术风格传承于《诗经》,形式与唐代七绝相似,并受到了竹枝词及其他地方民歌的影响。

(三)丰富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客家山歌作为一种本土文化,尽管幼儿园没有特定的学习教材,但教师仍要引导幼儿自觉传承和发扬。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浅谈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

浅谈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

浅谈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摘要:客家山歌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歌之一,客家山歌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经》的良好传统风格,进行的现代化艺术风格的创新唱法。

客家山歌由于鲜明的主题以及地方特色的体现,在语言上较为通俗易懂,歌曲的含义上引人深思,在演唱的特点上也具有鲜明的个性,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宝贵财富。

在客家山歌的演唱上可分为真声、假声等不同的唱法。

本文主要针对客家山歌在演唱特点上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客家山歌;演唱方式;演唱特点客家山歌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千百年来一直被传唱,并经久不衰。

客家山歌目前流行于我国闽西、粤东、赣南以及台湾北部等客家人居住的地方。

山歌主要的形成方式是来源于客家人的生活劳作之中,具有浓厚的地域风情,歌词结构部分采用押韵的形式,曲调较为丰富。

想要演唱好客家山歌,要针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并不断对演唱技巧进行创新,来确保客家山歌的演唱更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

1.客家山歌的主要音乐特征客家山歌是根据不同的客家人生活习惯、地方特色、语言运用、民俗风情等方面进行的民歌,在歌曲特征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共通性。

鲜明的音乐特征主要表现在歌曲演唱方言、节奏节拍、音节调式、曲式结构等方面,以下针对几个方面进行逐一分析。

1.1客家山歌歌唱语言特征学习客家山歌的必备条件是熟悉掌握客家方言的运用。

而学习客家方言是一个逐渐养成的漫长过程,客家方言由于受多方因素的融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想要演唱好客家山歌就要熟悉掌握客家人的文化传统以及语言特色,掌握好客家语言规律是演唱的前提要求。

首先要掌握唇齿音,在发音过程中,要将翘舌音变成平舌音,比如在普通话中的“chi”在客家话的发音为“ci”等;第二在送气方面,客家话相较于普通话在送气音的保留比较多。

例如“b”在普通话中不发送气音,而在客家话中要发送气音“p”,简单来讲就是将普通话中的“播”“拜”“被”等发音改变,念成“坡”“排”“配”;第三,客家话在调值标准上比普通话的调值降低,不同于普通话的上扬,客家话属于平缓的语调,比如在“情”“离”“来”等普通话上升调的发音上,客家话都会念成降调的发音;第四,客家话将撮口呼韵读作唇齿呼韵,比如普通话中的“全”,客家话读音是“前”;第五,客家话对于前鼻音与后鼻音不做区分,比如客家话会将普通话中的“政治”读成“真挚”。

客家山歌文化渊源分析

客家山歌文化渊源分析

客家山歌文化渊源分析作者:钟颖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22期摘要:客家山歌被誉为天籁之音,是客家下层民众在山野间即兴唱出的原汁原味的民歌。

对于其渊源,迄今为止仍未得到澄清。

但是根据对大量材料的调查显示,客家山歌的渊源在赣闽粤客地,主要有两个,一是百越和武陵蛮等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吴、楚文化的传统。

关键词:客家山歌;文化渊源;少数民族以往关于客家山歌文化渊源的研究,学者们普遍强调客家山歌根在中原,是直接继承《诗经》的文化传统,主要是从中国文化中原中心论出发。

但是,通过分析、研究大量材料显示,客家山歌的渊源不在中原,而是在客地。

由此,本文主要对客家山歌文化渊源进行了分析。

一、以往客家山歌渊源研究综述上个世纪20年代,学术界开始研究和整理客家山歌文化系统。

如:钟敬文先生对广东疍民歌谣,进而客家山歌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客家山歌主要继承了六朝以来乐府诗歌的产痛,具有质朴、含蓄、委婉等风格,因此提出了客家山歌与南北朝时南方民歌相似的著名论断。

并且其通过修辞手法的比较,把客家山歌使用双关语的情况与《乐府诗集》所载溜槽江南歌谣常用双关语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肯定了客家山歌可以溯源于南朝江南民歌。

但是,罗香林先生,则直接把客家山歌的文化渊源追溯到中原,认为客家人是晋代以来中原移民后裔,并大有成为定论之势。

胡希张等认为:“客家山歌的根在中原,是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和发展的。

”客家文学史专家罗可群也认为客家人来自中原。

随着客家研究的深入发展,许多研究者认识到,客家山歌是随着从中原到赣闽粤交界区域的途径中,与各地文化进行了交流后,在当地土著、少数民族又相互融合的,客家人是晋代以来南迁中原移民后裔,因此,客家先民南迁途径的文化、赣闽粤交界区域土著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客家山歌渊源中。

如:罗可群认为,客家山歌不仅继承了《诗经》,还收楚辞影响很深,接受了楚辞、汉乐府以及江南吴歌的文化传统。

江西客家学者钟俊昆也认为:“在自身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客家山歌除受《诗经》以来的中国文学影响之外,还随着客家迁徙历程而不断地吸收沿途吴楚文化及南方畲瑶等族土著文化。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研究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研究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研究作者:徐怀伟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3期【摘要】客家山歌作为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其在发音、节拍、韵律等方面的特点,受到客家人的喜爱,并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传统艺术中一个独特的存在。

本文结合客家山歌的产生背景,对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进行研究,以期在艺术多元化的背景下,对客家山歌的传承和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客家山歌;音乐特征;演唱方法;传承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103-01客家山歌是我国音乐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它继承了《诗经》中的现实主义风格,将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主题与极具乡土气息的地方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风格独特的音乐形式,在客家民谣中对客家山歌有这样的描述:“唱歌无论好喉咙,条条唱出解忧愁,一日三餐歌送饭,夜夜睡觉歌贴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客家人而言,山歌的价值同衣食住行一样重要,而这既说明了客家山歌的起源,同时也呈现出客家山歌的艺术生命力。

一、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一)语言特征。

语言是音乐的基础,我国地域广阔,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的方言土语,在客家山歌中,客家人将其独特的方言发音融入了音乐。

在歌唱时,多用舌、齿、唇发力;在气音方面,普通话中一些不带送气音的爆破发音,在客家方言中几乎都发成了气音,如b变成了p;d变成了t。

此外还有一些前后鼻音上的不同。

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对这些发音进行特殊的标注与记忆。

(二)节奏特征。

节奏是体现音乐情感的主要元素。

不同的音乐,由于节奏的速度与力量的不同,而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内涵。

在客家山歌中,其主要音乐特点为节奏变化性强,这种自由流畅的节奏变化也体现了客家山歌的即兴性。

人们在创作客家山歌的过程中,会根据情感的自然起伏而改变节拍,这种节拍交替变化的情况,也为客家山歌增添了无尽的艺术魅力。

(三)音调特征。

从音阶上看,客家山歌多为四声音阶、五声音阶、六声音阶,比较少见的是七声音阶和二声音阶;从调式上看,其基本具备了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其中徵调较多,商、角两种调式比较少。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分析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分析

2021-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间奇葩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分析李秋(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广东梅州514700)摘要:客家山歌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璀璨内容,客家山歌传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对于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重要意义。

传承与发扬客家山歌首先要了解客家山歌,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是客家山歌的基础,了解两者,透析客家山歌的本质,以更好在当代社会中寻找其独特的传承方式。

经过岁月的沉淀,客家山歌有着其独特的音乐特征以及演唱方法,文中从当下的客家山歌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其音乐特征以及演唱方法,为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扬提供参考。

关键词:客家山歌;音乐特征;演唱方法中图分类号:J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1-0130-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1.065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生活的一部分,随着客家人的生活开展不断的完善,已经形成其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

近年来我国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力度,随着客家山歌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以及我国对于民俗文化的重视,将客家山歌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之一,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客家山歌的魅力以及其呈现出的客家人传统优良文化与精神。

一、客家山歌概述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用客家话传唱的歌曲,客家人将客家文化内容与当地的乡土气息紧密结合,目前客家山歌主要分布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地,客家人将客家文化、当地文化、生活气息融合为一体形成了客家山歌独特的音乐特点。

客家山歌在客家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客家人要重视客家山歌的应用,其对于客家人如同衣食住行一般不可或缺,从客家人对待客家山歌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为什么客家山歌能够传承千年依然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客家人通过客家山歌描述人们勤劳的生活以及表达生活中的情感,通过山歌抒情叙事,为客家山歌的情感埋下基调,也丰富了客家山歌的内容。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

梅州客家文化梅州除了占极少数的畲族等少数民族和潮汕人外,绝大部分是客家人。

在六县一市一区中,除丰顺县外,其它都是客家人口数占90%以上的“纯客住县”。

在梅州,你可看到客家人原汁原味的生活习俗。

海外有人将客家人喻为“东方犹太人”,实际上客家人与犹太人相比毫不逊色,同样出了不少影响世界和中国近现代进程的大人物。

例如:丁日昌、丘逢甲、叶剑英、范汉杰等革命家;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领带大王曾宪梓、皮革大王田家炳、已故的永芳集团原董事长姚美良等外地人来梅州,感触最深的要数勤劳智慧的客家妇女。

客家妇女堪称中国劳动妇女的典范,“耕、种、樵、臼、炊、纺织、缝纫之事,皆能一身兼之;事翁姑、教儿女、理家政、井井有条,其聪明才力直胜于男子!”梅州是中国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汇点,以其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名扬四海,拥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美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成就了大量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

客家民居典雅堂皇,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格独特,是中国民宅建筑瑰宝,堪称世界建筑一绝。

土楼、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多杠楼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种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筑风格,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变迁。

这些民居屹立于青山绿水之间,构成了神秘而绚丽的画卷,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二、梅州是久负盛名的"人文秀区",是客家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聚集地。

文化积淀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留下了具有浓厚教育、文化色彩的名人故居。

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黄遵宪故居,清代著名革新派诗人、书法家、曾被嘉庆皇帝誉为"广东第一才子"的宋湘故居,清末爱国革新政治家、洋务活动家、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的丁日昌故居,近代著名教育家、诗人、爱国志士丘逢甲故居;清末著名外交家、维新思想家何如璋故居,当代客家最优秀人物叶剑英元帅故居等,名闻遐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古代詩詞是可以吟唱的,客家山歌的基本結構如七言律詩般為七言四句
各地漢人都有山歌,山歌是勞動人民在勞動中,在野外即興編創的歌曲,山歌可分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類。

山歌的歌種在不同地區都有獨特稱謂,常見的種類有西北山歌的內蒙爬山調、山西的山曲、陝西的信天遊,甘肅青海寧夏的花兒、川陝山歌連八句、湖南韶山山歌、湖北趕五句、四川晨歌、安徽掙頸紅、河南魯山山歌、浙江嘉善山歌、上海滬語浦東山歌、廣東台山山歌、廣
東高州山歌、淅江溫州山歌、江西九江山歌、閩南泉州德化山歌、江蘇白茆山歌等。

客家人的山歌只是習慣叫山歌,這是民歌的一種形式,客家山歌正式名稱應該是贛南民歌、江西民歌或者嶺東民歌,跟湖南民歌、陝北民歌等一樣的道理,只不過是戴上了客家山歌的帽子,西北民歌有時也稱西北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也一樣,屬於民歌形式,也稱為山歌。

而在古代民歌中的《詩經》「十五國風」和《樂府民歌》以及唐詩中的竹枝詞,在表現形式,表現手法,修辭風格上,與客家山歌基本上一致。

一首客家山歌:
日頭一出照四方,唐山隔番路頭長,
鴛鴦枕上矛雙對,日裡掛念夜思量。

鴨子細細敢漂江,鯉魚細細敢漂江,
蜜蜂細細戀花樹,妹子細細戀情郎。

再來看一首七律:
《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客家山歌一般是七字一句,四句為一首,句式完整,語言洗鏈,哲理性強,大致押韻,旋律
優美,幾乎所有曲調中都有顫音、滑音、倚音等裝飾音,因而使旋律變得回環曲折,委婉動聽。

此外客家山歌伴奏都是用傳統中華樂器彈奏,如琵琶、古箏等,客家山歌沿襲詩經遺風,天
籟之音傳唱千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