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研究

摘要:“双重性格”在90后大学生身上体现明显。热情奔放、观念开放、充满活力,善于言谈是大部分90后大学生的标签,作为传统与现代交织中走来的革新一代90后大学生既不像人们想象的自私自利,不可理喻,也不像媒体炒作的那样目无法度,浮躁不堪。在他们的身上凝结着太多的个性和想法,耐人探索,待人认知。

关键词:自信;包容;双重性格

90后大学生通常是指1990年到1999年年底出生进入大学的中国公民。似乎自从2008年首批90后大学生入学伊始,他们就开始了被关注的旅行。时而他们是世博会、大运会、地震救灾志愿者,时而又变成了“自白门”、“C语言门”、“工地门”、“校花门”、“接吻门”等多重门的主角,学术界、舆论界、教育界因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所发出的声音可谓是此起彼伏,其中,不乏针锋相对的观点。有些媒体认为用代际理论来解释90后大学生已经太out了——他们不是另一代人,他们是另一种人!他们的行为方式、身体观、道德观、名誉观甚至沉默,都是与我们迥异、让我们完全陌生的[1]。本文试图从心理的这个维度对90后大学生加以解读,探究他们的真实面目。

一、自信、自我

2013年是90后大学生结束大学生活,集中踏入社会的第二个年头。与之前80后大学生们相比,90后学生大批走出校门,与招聘企业的确摩擦起了不一样的火花。他们会直言自己的理想薪酬、与总经

理谈话也能不卑不亢、对企业的发展和不足“90后”从不隐瞒。诸如此类案例折射出90后大学生十分自信特点。追根溯源,我们发现90后大学生出生、成长在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20世纪90年代,社会环境和家庭条件为他们在学习之余发掘和培养自身的潜力、拥有更多的特长提供了保障。所以,他们有着更加全面和优秀的素质和能力,这也使得他们比80后大学生更加自信。90后大学生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多才多艺、发展全面,他们勇敢而自信。

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还表现出更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当然这是与家庭成长环境分不开的。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享受着来自整个家庭的关爱与经济资源。这种从小就备受瞩目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注重个人感受的性格,他们的主体意识较之前两辈有明显增强。在他们眼中,自我非常重要,凡事都要以自我为中心。这或许体现了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的个人主义倾向,在众多大学对90后大一新生所作的调查结果中显示,90后大学生确实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在他们的团体活动中,表现出组织纪律性不强,对团体精神与团体合作积极性不高的特征。这样一来,最终造成了90后大学生集体荣誉和集体归属感欠缺。以现在大学生活的集体宿舍为例,宿舍同学之间的矛盾多数是由于自我与他人在处理各种事务时的背道而驰产生的,这种排他性使90后大学生与“集体主义”、“集体荣誉”、“集体归属感”等字眼难以形成强有力的交点。

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当我们走进90后大学生这个人群时发现,单纯的内向与外向理论很难把他们的人格特征描述的明白。因为这个人群的心理特点趋近于矛盾,许多对立的人格特征可以同时表现在一个人身上。

“双重性格”在90后大学生身上体现明显。热情奔放、观念开放、身体充满活力,善于言谈是大部分90后大学生的标签,但是相当部分的这样的具有外向性格特征的大学生只是在熟人或朋友面前才是这样的性格,在陌生人面前或者不熟悉的环境中,他们表现得不善言辞,很容易给人形成一种孤傲的感觉。

除了“双重性格”的矛盾,90后大学生的矛盾特征还可以体现在独立与依赖共存。90后大学生不喜欢别人过多干涉自己的生活,这里的别人包括所有在他生命中出现的人,包括同学、老师、朋友、父母。当他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被干涉时,他会怒目相对,甚至大发雷霆。另一方面,他们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几乎所有事情都是被父母包办的,他们很少洗衣服、做饭,有的每天出门甚至不知道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因此在日常的事务和经济上极大程度的依赖父母。在学校里面,与其他同学摩擦也会时有发生,但是由于成长的环境使然,他们的分享能力相对较差,他们既渴望与他人交流排解忧郁,但独立又使他们懒得与别人交流、沟通。

三、张扬个性略显叛逆,情感经历丰富依旧孤独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想法新颖、充满激情,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时尚,喜欢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去获得社会的关注来彰显自我。火星文的发明和使用无疑是这一特征最有力的例证。所谓“火星文”是

指由大量符号、繁体字、英文、日文、韩文、冷僻字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的文字。举例来说,“886”是指“拜拜了”,“7456”是指“气死我了”,“走召弓虽”是指“超强”,“尼杂拉”是指“你咋啦”等等。

90后大学生除了个性张扬之外,他们的性格中还略带叛逆的成分。在一本叫做《90后叛逆宣言》的书中曾有这样段记述:这个年龄天生就是思想叛逆的成长阶段。因为“我”成人了,“我”不会唯命是从了,也不再被父母、老师牵着走路。“我”要自己选择,“我”要自己去判断社会的原本,去思考人群的善恶,去辨认学问的真伪。这便造就了青春期的思想与行为的叛逆。他们对于忍耐、礼让、畏惧、顾虑等相对淡化,他们的思维和感情采取最为直接的方式,敢想敢干敢犯错。

90后大学生颠覆了人们头脑中的传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形象,以早恋为例,“有50.6%的90后新生承认,自己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谈过一次‘恋爱’,其中接近10%的同学谈过多次。”[2]在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情感方面,他们同样是“有故事的人”。但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即便有如此丰富的情感经历,他们依旧时常感觉到孤独。虽然时代赋予他们多种多样的人际交往工具,如手机、短信、互联网,但是“有77.4%的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会因自己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2]

四、心态包容,受挫能力却不容乐观

在多元化的趋势下,90后大学生呈现出包容的心理特点,这种

包容既有对有悖传统伦理行为的包容,也有对新鲜事物的包容。以同性恋为例,当分别在中山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读书的一对男同性恋曝光后,这两所大学的学生更多的是“佩服他们公开的勇气”,而不是如一些老师,觉得这是“病态的、不可接受的”,“好奇”、“无所谓”心态更多是这个群体所拥有的。

90后大学生经常求新、求变,不能安于现状。善于从外部接受新信息、学习新东西。来自武汉大学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90后新生中,有64.8%的学生认为自己“心态很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90后大学生多数是出生于“412”家庭,即四个老人加上两个大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家庭的主要消费去向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他们没有受挫经历,习惯坐享其成。这种情况产生的影响是孩子会感到很满足、很优越、很自信。但这种自信是非常脆弱的,满足的容易让他们造成“成功易得”的错觉,相应的他们的抗打击、抗挫折能力就比较差,盲目乐观,对困难估计不足。而一旦遭遇挫折,他们往往会不知所措,陷入恐慌,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来自武汉大学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关于“遇到挫折心态”的调查显示: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2011年12月20日福建东南新闻网曾刊登过一篇名为《近两成受访大学生有过自杀念头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的文章,文章记述到“记者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