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例研究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学校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各种平台,其中课例研究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受教师欢迎的一种研究方式。课例研究的优势在于,课例来自于课堂,其研究有较强的实用性,对教师的自我反思也是最为直接有效的研究形式。课例是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具有其特殊性,通过个案的研究,探寻课堂教学的普遍性规律,以达到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反思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由此可见,课例研究对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充分认识课例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来说存在着深远的意义,对于急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说也存在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例研究的主要形式

课例研究对于学校来说,就是同伴互助式的校本教研活动,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的过程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的活动。课例研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好差之分,关键是研究的需要而定。采取多种形式的课例研究,能够使教师保持对课例研究的新鲜度,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提升课例研究的质量和效果。

⒈多人一课式。指在同一个教研组或备课组内的多位教师同上一节课,在各自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开展相互观课比较研讨中相互学习,共同改进措施,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

⒉多人异课式。指在同一个教研组或备课组内围绕着共同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立不同课型或内容的课题,在各自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开展相互听评课活动,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效果,并共同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共同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⒊一课多轮式。指一位教师在备课组的共同帮助下,在不同班级上同一节课。每上一次课之后,备课组内开展听评课活动,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调整课堂教学设计,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使上课教师与参与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模式的过程形成学习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

⒋互助式。在同一个教研组内互助指导式的研讨活动,一人上课,其他人进行细致分工,明确每个人的听课任务,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后进行讨论,针对不同角度对上课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这种方式针对性较强,比较适合年青教师或者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多教师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指导。

⒌邀请式。上课教师主动邀请同组内教师或者名师专家听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或者科研课题的研讨活动。教师首先制定出研究的主题和上课的内容,并向相关教师或专家发出邀请,听课教师或者专家提前了解研讨的相关内容和上课内容,听课后开展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邀请式研讨是教师处于较为积极主动的地位,利于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

⒍反思式。教师自主发展的最高阶段,实现由被动式发展转变为主动式发展。教师确立研究的主题和上课的内容,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全程录制课堂教学过程,课后自己反复观看,开展自我剖析。或者课后也可以邀请有经验教师或者专家共同观看录像,并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不断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

二、课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⒈主题不明确。课例研究的起点在于要有明确的研究主题,我市的许多中小学在开展课例研究的的时候,主题不明确,为了研究而研究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学校的领导对此也不甚明确,不知道明确的主题对于课例研究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要求各教研组开展课例研究,不注意每一次课例研究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由于主题不明确,造成教师在参与中出现了盲

目性,研究的效果大打折扣,课例研究更多的时候是在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为了研究而研究的情况也会经常性出现。课例研究结束以后,课堂教学依然如故,没有得到丝毫改变,教师的研究意思和反思能力都没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主题来源于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着明确的主题开展的课例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的效果和品质,而且教师之间也能形成研究的共同体。

⒉课前准备不充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课例研究效果的重要保障。当各备课组或教研组接到课例研究的任务时,组长把出课人确定后,就不再开展其他的准备工作,所有的工作只落在了出课教师的身上。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师不愿意参与课例研究,特别是不愿意出课,这样的研究价值相对低,而且容易成为大家讨论的对象,也容易受到领导的批评。课例研究的价值就在于研究的过程,只有抓住了研究的过程才能体现出课例研究的最大意义,教师在参与中才能有所收获,能够形成研究的共同体,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课前准备在确定研究的主题之后,应该确定课题和研究的方案,并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并在不断教学实施中总结经验,分析出问题症结所在,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并在最后的展示课中体现其研究的效果。课前的准备如此重要,直接影响着课例研究的质量,但学校的领导却不重视过程性研究,只关注了最后展示的效果,造成了出课教师压力过大,也出现了有的教师在活动中投机取巧,课例研究的作用和意义没能充分体现出来。

⒊研讨流于形式和停留在表层。课例反映的是教学改进的过程,其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值得研讨的问题和内容,如这节课好在哪里,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如果,如何进行了准备和研究,如何体现了集体的参与,还存在着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而目前,学校在开展课后研讨时,往往顾及出课教师的自尊心,只说好的不说缺点,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假繁荣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想说一些问题,但分析的不到位,反而伤害了教师的研究积极性。还有一种比较严重的现象是,领导完全把持了话语权,造成了领导一个人在说,参与的教师都成了哑吧,这完全违背了课例研究的主旨。课例研究中应该想办法让参与的教师都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想法,在说的过程中教师会不自觉地反思着自己的课堂教学,这样的不自觉的反思行为多了,就会成为自觉的反思行为,最终实现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

⒋撰写课例中缺乏深入分析。课例研讨结束以后,由出课教师开始撰写课例,这是对课例研究过程的全面总结和提升的过程,也是为后续的研究留下宝贵的资料的重要环节。许多出课教师在撰写课例的时候,往往与课堂实录混淆,只注重了对过程的详细描述,而忽略了对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和问题的分析和整理,虽然对研究的过程很清晰,但对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却不甚了了,缺乏深入分析的课例也失去了重要的研究资料价值。

⒌不注重课例研究成果的运用。课例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也为今后同一学科教学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而实际情况是,课例研究开展的轰轰烈烈,活动后的上课依然如故的情况比较普遍。去年曾研讨解决过的问题,今年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是,学校开展研讨之后,没能够及时把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没有能够在同一学科教师中进行深入的推广和运用。在课例研究中,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复性研究、重复性研讨的情况还是较为普遍的,不仅费时费力,同时也容易造成课例研究的形式化。

三、课例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改革以来,提倡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走研训一体化之路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课例研究的出现,正迎合了教师心理发展的需求,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热烈欢迎,许多教师培训活动中也在借用课例研究的模式,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认可。学校的领导们也逐渐认识到课例研究的重要性,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课例研究形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也是我们这一地区应该认真学习的地方。

⒈激发教师读书热情,主动寻求发展。教师不读书已成为不是什么秘密,学校也正在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