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干旱缺水情况的调研报告
乡镇 缺水调研报告

乡镇缺水调研报告乡镇缺水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逐渐增多,乡镇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其中,乡镇缺水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乡镇缺水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针对某乡镇的调研。
二、调研目的通过调研的方式,我们旨在了解乡镇缺水的原因、现状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针对乡镇居民对于缺水问题的了解、观点以及对政府解决该问题的期望进行了调查。
然后,我们走访了当地的自来水公司、居民家庭以及农业园区,亲身了解当地的供水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四、调研结果1. 缺水原因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乡镇缺水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该乡镇地势较为平坦,地下水资源有限,供水来源主要依靠外部输水。
然而,由于输水管网老化以及供水设施的不足,水源的供应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其次,该乡镇的农业园区占地面积较大,农田灌溉需求较高,导致农业用水与居民用水的竞争加剧,使得供水紧张进一步恶化。
最后,该乡镇缺乏节水意识。
居民和农民在使用水资源时存在浪费现象,没有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加大了供水压力。
2. 缺水现状根据调研结果显示,乡镇缺水的现状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活和生产。
在问卷调查中,超过80%的居民表示每天的自来水供应时间不足,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用水需求。
而农业园区也因为缺水问题,无法正常进行灌溉,导致农作物受损。
3. 解决方案建议为了解决乡镇缺水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乡镇供水设施的投入和维修工作,改善输水管网的老化问题,确保供水的稳定性和充足性。
其次,建议政府增加对节水意识教育的宣传力度,全面普及节约用水的知识,引导居民和农民节约用水,提高供水利用率。
最后,应该对农业园区增加灌溉设施的投入,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减少因农业用水导致的供水紧张。
最新全县旱情工作情况汇报3篇

最新全县旱情工作情况汇报3篇全县旱情工作状况汇报第1篇一、气象、水雨情及旱情的基本状况今年我县1-7月降雨量917.6毫米,与历年平均降雨量1247毫米相比偏少26.4%。
自7月21日至8月21日为持续高温少量天气,没有有效降雨,蒸发量大,近20天来,全县平均降雨仅有16.8毫米。
受此影响,我县山塘、水库蓄水量急剧削减,河流水位快速下降,全县土壤墒情相对湿度持续下降。
截止8月11日8时,岩岭水库蓄水量为324万m3,为正常库容30.8%;小型水库实际蓄水量为1124万m3,为正常库容的56.3%。
截止8月21日,依据各乡(镇)旱情统计上报状况汇总,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共计57924亩,其中:轻旱22774亩,重旱18563亩,绝收面积4254亩。
人饮困难人数18766人。
干脆经济损失达1704万元。
二、实行的主要措施针对当前的较为严峻的旱情,我县高度重视,实行了多项措施主动应对:一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主度重视。
7月31日,在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书记在传达了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的同时,对全县当前抗旱工作进行了部暑;8月9日,在全县干部领听市委《中国梦》宣讲大会结束后,书再次对当前抗旱工作进行了强调。
7月28~31日亲自深化镇、镇等乡(镇)检查指导抗旱工作。
并针对抗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召开了各乡镇主领导和水利、农业、财政、农业开发办、扶贫等部门负责人会议,对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出解决措施方法,在充分调查探讨的基础上,县政府确定筹集1000万元用于水利浇灌设施修理,增加抗旱实力。
8月10日在省、市抗旱工作视频会议结束后,县委常委副县长县防指总指挥马上召开了全县抗旱工作会议,对抗旱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暑。
会后,县防指派出了5个抗旱服务督导工作组分赴各乡(镇)服务督导抗旱工作。
二是各乡镇刚好开展渠道清淤,抓紧修复水毁工程,维护好抽水设备并投入运行,对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抽水浇灌,缓解旱情。
抗旱调研报告范文

抗旱调研报告范文抗旱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我国某地区抗旱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完善抗旱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先后考察了当地的水库、水井、灌溉渠道等水资源建设设施,以了解当地的水资源供应状况;2. 采访访谈:我们与农民代表、抗旱工作人员、农业专家等进行了深入的面对面访谈,探讨他们对抗旱工作现状和问题的看法;3. 资料收集:我们从地方政府、气象局、农业部门等机构收集了相关抗旱资料,并进行了综合分析。
三、调研结果1. 抗旱工作现状据调研,该地区每年都面临着严峻的旱情,旱灾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应对旱情,当地政府建设了大量的水库和水井,以保障农田的灌溉用水;同时加大了水利设施的维修和改造力度,提高了水利设施的抗旱能力。
此外,农业专家们研究出了抗旱的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了抗旱作物,帮助农民度过了多个旱灾。
2. 存在的问题尽管在抗旱工作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我们发现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水资源分配不均:得益于水库和水井建设,地方政府在抗旱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水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一些地区依旧缺水严重;(2)应急响应不够及时:面对旱情,政府和农民缺乏对抗旱的应急响应措施,导致旱灾发生后才采取行动,造成严重的损失;(3)农民抗旱意识不强:一部分农民对抗旱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抗旱技术和措施了解较少,导致在应对旱情时无法采取有效措施。
四、调研建议为了进一步完善抗旱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水资源管理:政府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确保水的精确分配,提高旱灾发生时的供水能力;2. 完善抗旱预警机制: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抗旱预警机制,提前预测旱情,加强对旱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3. 推广抗旱技术和作物:加大对抗旱技术和抗旱作物的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抗旱意识和应对能力;4.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抗旱工作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普及抗旱知识,引导农民根据旱情采取有效措施。
【优质】干旱调查数据-范文word版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干旱调查数据篇一:关于干旱问题的调研报告关于干旱问题的调研报告1999年4月,自治区政协对海原县的干旱、水资源和春播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先后召开五次座谈会,深入7个乡、8个行政村、7座水库、10万亩水源涵养林、2处井窖和节水灌溉大棚、多处硬化集水场、人工井窖、扶贫机井及压沙地等进行现场察看,听取介绍,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现将调研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1998年人秋后,海原县与全区一样,气温持续偏高,1998年9月下旬至1999年4月中旬降水量只有2.7mm,占历年同期降水量的8%,无降水日连续达200天以上,是继1973.1982.1987年后的又一个特大干旱年份,也是解放以来冬春降水量最少、气温最高、土壤含水率最低、无降水时间最长的年份之一。
旱灾严重困扰农业春耕生产和群众生活。
由于旱灾影响,全县水库蓄水量仅296万立方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减少504万立方米,库灌区冬灌面积也随之减为1.81万亩,比历年减少1.19万亩。
除南部10万亩旱地勉强播种外,中北部地区30万亩旱地无法播种,夏粮播种仅完成28万亩,占今年春播原计划65万亩的44%,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全县3.6万眼生产窖有1.4万眼没有蓄水,1998年造林2.7万亩只有1.38万亩存活,育苗285亩损失114亩;大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全县4.6万眼生活窖只有1.8万眼有水,截止4月23日,全县有x个乡镇、122个行政村、603个自然村、19.8万人、6.6万头大家畜、18.3万只羊缺水。
中北部还有两万头大家畜、10万只羊缺草。
去冬今春的严重旱情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困难不是偶然的,它再次给我们启示:海原县要实现脱贫致富,必须立足于兴水治旱,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对此,县委、政府已提出“兴水治旱”战略构想。
县旱灾情况汇报

县旱灾情况汇报近期,我县遭遇了严重的旱灾,给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灾情,采取有效措施,特向上级部门做一份县旱灾情况的汇报。
一、灾情概况。
自今年夏季以来,我县连续遭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导致旱情加剧。
全县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特别是部分山区和偏远乡镇,灾情更为严重。
农田干裂、水源枯竭、农作物枯黄,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饮水困难。
二、受灾影响。
1. 农业受灾情况,受旱影响,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了XX万亩,其中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受灾最为严重。
部分农田由于长期缺水,已经无法救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2. 水利设施受灾情况,受旱影响,全县水库、灌溉渠道等水利设施水位骤降,甚至出现了一些小型水库干涸的情况。
这给农田灌溉带来了严重困难,也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3. 生活用水受灾情况,由于旱情加剧,全县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生活用水短缺问题,居民生活受到了较大影响。
特别是山区和偏远乡镇,一些村庄的饮水困难已经成为了当地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救灾工作。
针对当前的旱情,我县迅速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开展了抗旱救灾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1.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广大农民宣传抗旱知识和应对措施,引导农民科学用水,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
2. 调度水资源,组织调度水利设施,合理分配水资源,确保重点农田和生活用水的供应。
3. 发放救灾资金,对受灾农民给予一定的补助和救济,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4. 加强监测预警,加强对干旱灾情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布灾情信息,提醒广大农民做好抗旱准备。
四、未来工作展望。
当前,我县正处于抗旱救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加大抗旱救灾力度,全力保障农民生产生活需求。
同时,我们也将深入总结抗旱救灾经验,加强旱情监测预警,健全抗旱救灾长效机制,提高全县抗旱救灾的能力和水平。
以上就是我县目前的旱灾情况汇报,希望得到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共同努力,共度难关,早日战胜旱情,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干旱问题调研报告

干旱问题调研报告干旱问题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干旱是指某个地区在长时间内降水量明显不够,导致土壤水分亏缺,影响农作物生长以及饮用水供应的现象。
全球干旱问题日益严峻,给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因此,我们进行了干旱问题的调研,并撰写了此报告。
二、调研内容1. 干旱的影响:干旱会造成灾情加剧、农作物减产、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此外,干旱还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引发战争。
2. 干旱的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化是导致干旱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暖导致降水模式发生变化,很多地方的旱情日益严重。
此外,过度的人类活动、乱砍滥伐、不合理的农田灌溉等也是干旱的原因。
3. 干旱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干旱会导致农业生产减产,使农民收入减少。
同时,水资源短缺会对工业生产、城市用水等领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此外,干旱还加剧了贫困、饥饿和环境迁徙等社会问题。
4. 干旱防治措施:为了应对干旱问题,应采取多种措施。
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降水观测和气象预警系统。
二是发展节水农业技术,减少农田用水。
三是合理规划城市用水,提高供水设施。
四是推动生态修复,保护水源地和湿地资源。
五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三、调研结论1. 全球干旱问题日益严峻,给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挑战。
2. 干旱与气候变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3. 干旱对社会经济影响广泛,特别是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
4. 针对干旱问题,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发展节水农业技术、合理规划城市用水、推动生态修复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多方面措施。
四、建议和展望1.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干旱问题的重视和投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气象预警体系建设。
2. 农业部门应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农田用水效率。
3. 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强城市用水管理,提高供水设施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4.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干旱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水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5.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干旱问题。
考察干旱情况汇报

考察干旱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根据最新的考察情况,我将对干旱情况进行汇报。
干旱是指地表水资源和土壤中的水分明显减少,导致植被生长受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自然灾害。
干旱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干旱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首先,我对干旱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我发现干旱地区土壤干裂,植被枯萎,农田灌溉困难,农作物生长不良。
水源紧缺,居民生活受到影响,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干旱灾害。
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土地沙化现象严重,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其次,我对干旱地区的应对措施进行了调研。
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建设抗旱工程、开展植树造林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提高了农作物的抗旱能力,保护了生态环境。
最后,我提出了针对干旱情况的建议。
针对干旱地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抗旱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土地沙化。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干旱地区的监测预警,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做好应急响应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干旱灾害对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总之,干旱是一个严重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干旱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希望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能够重视干旱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确保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此致。
敬礼。
西北干旱山区田间农业缺水现状的调查报告.

西北干旱山区田间农业缺水现状的调查报告---以甘肃省为例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的支持。
然而我国却又是缺水大国,因此节约与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
在这次调查中,团队以我国甘肃省为调研点,辐射整个西北地区,调查西北干旱山区田间农业缺水现况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团队依据当地调研现状,并利用团队成员自身优势设计了一款干旱山区田间集雨装置,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干旱山区农业用水的不便。
关键词:干旱干旱山区田间集雨器ABSTRACT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support of water. However China is lack of water resource, so the urgency of saving and 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In this survey, our team based on our research of Gansu province, the radiation of the Northwest Territories, Northwest agricultural water shortage in dry mountain field of investigation statu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solutions. Team according to local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advantages using team members designed a field rainwater harvesting equipment in arid mountainous areas, to a large extent solves the inconvenience of agricultural water use in arid mountainous areas.Key words : drought field rainwater in arid mountainous areas目录一、调研背景1.1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县抗旱工作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我县多年平均可用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0亿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200吨,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2,世界平均值的1/10,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属于资源型中度缺水区,旱情时有发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各种极端天气的不断出现,水资源越来越少,抗旱形势十分严峻,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始终把其作为一项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德政工程来抓。
为了全面了解我县的旱情,以便于做好做实抗旱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就我县旱情我们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十年九旱是我县的基本县情,自2010年10月下旬以来,全县没有效降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各地出现严重旱情,尤其是城乡人畜饮水方面出现严重危机。
通过初步调查统计,目前已有100个村3.3万人和0.35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其中严重缺水的有45个村1.1万人,近期县城供水由于水源不足也一度出现供水危机,西部较高地势小区四楼以上无水可用。
农作物方面,旱情也十分严重,果树受灾面积达15万亩,旱地缺墒44.58万亩,全县25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受灾。
旱情仍在不断发展。
应对旱情,这些年,我县兴建大批水利工程。
城乡饮水安全工程方面,2005年起我县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到2010年底,
我县已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六批,完成总投资2880万元,累计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6.81万人,涉及25个乡镇111个行政村,兴建各类农村饮水工程112处,自2007年7月至2009年5月,又投资1950万元,进行了县城供水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方面,全县共建设小型农灌工程1965处,包括管灌、扬水站、小水渠等工程,但由于管理不善,水源枯竭等原因,有效灌溉面积确不足10万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投入不足,重视不够。
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比,近些年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
一是由于政府财政困难,工程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本级投入也是少之又少。
二是群众本身,由于农业利益较低,打工收入与务农收入差距太大,使农民不愿意对小农水进行投资,自筹资金没有出处,且现在取消了“两工”,群众投工投劳,多数工程不能实现,就是关系自身利益的饮水工程,也不愿投资投劳。
三是没有长期抗旱的思想意识,旱情来时才想抗旱,旱情过后就把其抛在脑后。
(二)水利设施薄弱,建设滞后。
我县总耕地面积为48.13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不足10万亩,仅占总耕地面积的20%左右。
另外,我县是果品大县,多数果园没有灌溉配套设施,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现状,抑制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粮果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而且目前我县农村还有19.67万人还没有实现饮水安全,县城自来水供给也出现了很大缺口,这都需要大批的
水利工程建设。
(三)管理不到位,工程效益不能正常发挥。
水利工程建成后,没有落实管理主体,权、责、利不清,工程缺乏维护维修管理,运行没多久,就瘫痪了。
当旱情发生时,工程已不能用了。
(四)水源短缺,亟待解决。
现有的部分水利工程已建成了,并进行了配套,但由于水源枯竭,工程确成了摆设,不能发挥其原有效益。
(五)科学抗旱水平低。
一是抗旱设备科技含量低,农业上多数还采用大水漫灌形式抗旱;二是旱情监测预报还没有形成较完备的管理系统;三是抗旱方法还比较单一,绝大多数靠灌溉,在保水方面做得太少。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抗旱工作的领导,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抓落实,认真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层层抓好落实,全力完成抗旱任务。
(二)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水利基础设施。
一是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职能部门积极做好水利建设项目的规划、可研、初设等项目前期工作,并与上级部门做好对接,政府要更加注重项目前期工作的投入,以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争取国家资金的投入。
二是在争取国家资金投入的同时,政
府应从预算内增加抗旱水利建设专项投入,设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补助基金,建立和完善以“以奖代补”为主的政府激励机制,对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乡(镇)、村、组和农户予以奖励和补助,发挥好政府扶持资金的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要积极引导和发动群众,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汲取群众和社会资本投入。
(三)多种措施结合,解决水源问题。
一是进行跨流域调水,对水资源进行再分配,把河谷地区的水资源调往缺水地区;二是多建蓄水工程,利用好库塘,留住天上水;三是改善生态环境,加大退耕还林工作力度,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水源涵养量。
(四)强化工程管理,发挥工程效益。
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思想,注重水利工程的管理,适时做好工程维修和养护工作,政府可对贫困村适当补助维修养护资金,尽可能发挥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服务群众生产生活。
同时,要加大有关水利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水利基本建设与管理,珍惜和爱护好各类水利工程,切实做到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与管理协调发展,让水利工程和有限的水资源真正兴利于民。
(五)深化体制改革,转换运营机制。
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要支持水务部门,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条件,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明确水利工程的所有权,开放建设权,搞活经
营权,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使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运营走上责权明确、管理规范、良性运营、滚动发展的轨道。
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发挥群众自建、自管、自营、自用的优势作用。
大力推行水利工程有偿供水,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水利基础设施的有效养护及其效益的充分发挥。
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的多种经济成分、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六)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抗旱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水源保护,工程的规划、架设,工程的运行维护,服务及监管等方方面面,涉及水务、发改、财政、农业、林业、供电、气象、新闻等多个部门,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充分利用好国家的资金政策和自身优势,全力搞好抗旱管理、服务和监管,形成抗旱合力。
(七)健全抗旱服务体系,提高科学服务水平。
抓好县、乡镇抗旱服务队组织建设,搞好抗旱服务队的业务培训,使抗旱服务服务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好抗旱物资储备和维修保养,在旱情发生时,确保有物资可用;要勇于创新, 制定开展相关专题的技术研究计划、技术人员培训计划,确保抗旱规划方案的实施;加强节水抗旱知识法律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抗旱意识和能力。